肌筋膜手法在盆底肌过度活跃患者中的作用

筋膜手法盆底肌过度活跃患者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肌筋膜手法在盆底肌过度活跃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产后42天检查并确诊活跃型盆底肌功能异常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人。随机分为3组:单纯电刺激组为A组40人,单纯肌筋膜手法组为B组40人,电刺激+肌筋膜手法组为C组40人。三组均一个疗程,对比效果。 结果:三组产妇在前盆底肌表面肌电值及盆底筋膜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后盆底肌表面肌电值快肌、慢肌、60秒耐力测试均有提升,C组、A组>B组,且有统计学意义( P<0. 05),A组与C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后,后静息值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后肌筋膜疼痛评分观察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肌筋膜手法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能有效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提高盆底肌力,降低盆底肌后静息,改善盆底肌筋膜疼痛,较单纯电刺激或单纯肌筋膜手法疗效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肌筋膜手法;电刺激生物反馈;活跃型盆底肌;盆底肌筋膜疼痛
随着围生期盆底健康教育和产后盆底功能筛查的推广,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视度越
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产妇能积极主动的接受盆底康复[1]。我们在工作中,将产后复查的盆底肌分为3类:松弛型盆底肌,活跃型盆底肌,混合型盆底肌。根据不同的盆底肌损伤类型进行个体化,主要为健康教育、生物反馈电刺激、手法按摩、阴道哑铃家庭训练等2]。目前生物反馈电刺激已被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应用于各种盆底功能障碍的中3]。在过程中,我们发现,活跃型盆底肌和混合型盆底肌占盆底肌功能异常的大多数,有60-70%的伴有盆底肌过度活跃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肌压痛,与患者的症状不呈正相关,部分患者经过后疼痛有好转。本研究将采用肌筋膜手法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产后盆底肌过度活跃患者,通过观察对照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真空渗碳炉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产后42天检查并确诊盆底肌过度活跃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人。随机分为3组:单纯电刺激组为A组40人,单纯肌筋膜手法组为B组40人,电刺激+肌筋膜手法组为C组40人。筛选产妇年龄在20-35岁,单胎头位,足月初次阴道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4000g;产后42天复查确诊盆底肌过度活跃。三组均一个疗程,对比效果。排除标准: 孕前或孕期有尿失禁、长期便秘及慢
性咳嗽者;妊娠合并内科外科疾病者;孕前肥胖(BMI≥25)者;急性泌尿生殖道炎症;其他内科疾病。产后子宫脱垂、慢性盆腔痛、压力性尿失禁者不在此次研究中。
1.2 方法
1.2.1 采用南京伟思公司提供的MyoTrac生物反馈电刺激仪,对来院产后42天复查的产妇进行Glazer评分。筛选出盆底肌过度活跃的患者,知情同意后进行制定个体化方案;电刺激组A组选择不同强度的电刺激加生物反馈,30min/次,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肌筋膜手法组B组:由经过专业盆底康复培训的医生实施盆底肌筋膜手法按摩,具体方法: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医生带医用手套涂润滑剂,右手食指缓缓进到阴道,根据疼痛图谱做盆底肌疼痛检查,遇到有疼痛处以垂直肌束的方向按压盆底肌,力量由轻到重,遇到痛性结节重点按摩,每周2-3次,每次10-20分钟,共6-12次。C组为生物反馈电刺激及肌筋膜手法,可同一天进行,两种间隔半小时以上,也可分开进行。
1.2.2 三组患者均在前、结束后由同一位专业医生对其盆底表面肌电值及盆腔肌筋膜疼痛评分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1.3.1 盆底表面肌电生理指标采用Glazer评估标准值4]。本研究中测量盆底肌后基线值、5次快速收缩的最大值,10s持续收缩平均值及60s耐受测试平均值来反映盆底肌功能。因盆底肌前静息易受患者情绪影响而出现误差,因此不在此次研究范围内。
1.3.2 盆腔肌筋膜疼痛评估主要检查有挛缩、紧绷且有压痛的盆底肌肉和筋膜,伴有触发点,记录盆底肌压痛VAS评分,按压时VAS≥3 分有意义5-6]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艾罐
组别
分界开关控制器
5次快速收缩
10s持续收缩
60s持续收缩
后静息
A组
19.96±2.59
29.06±3.93*
17.96±3.19
30.45±3.86*
13.04±1.54
21.41±3.42*
8.23±1.07
优日
6.33±0.06△*
B组
21.08±3.37
23.43±2.95○
18.03±2.89
20.69±3.35○
12.97±1.46
15.79±2.56○
7.94±1.29
4.81±0.75○
C组
20.56±2.76
29.69±4.13
17.93±2.87
29.69±3.79
12.83±1.59
23.49±2.98
8.19±1.33
3.71±0.5
三组患者盆底肌电值比较
三组患者VAS评分
评分
0
1-3
4-6
7-10
A组
8(20%)
16(40%)*△
21(52.5%)
17(42.5%)*△
11(27.5%)
7(17.5%)*△
0
widevine0
B组
6(15%)
30(75%)
23(57.5%)
9(22.5%)
11(27.5%)
0
1(2.5%)
0
C组
8(20%)
32(80%)
22(55.5%)
7(17.5%)
12(30%)
1(2.5%)
0
0
注: A组与B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A组与C组比较△p<0.05
前三组产妇的盆底肌表面肌电值及盆底筋膜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表明,后盆底肌电值三组快肌、慢肌、60秒耐力测试均有提升,A组、C组>B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后静息C组及A组下降较B组明显,且C组>B组>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后肌筋膜疼痛情况,B组及C组明显低于A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个关系到妇女健康的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7]。妊娠与分娩带来盆底肌的损伤,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因素,临床资料显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37%以上,严重影响产后女性的身心健康8-9]。研究表明,在产后一年内进行盆底康复可明显改善产后妇女的盆底肌电生理指标,可能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有益10]
研究表明 ,盆底肌过度活动常表现为慢性盆腔痛,便秘,性交痛等,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盆底肌过度活动常伴有盆底肌筋膜疼痛,但其常常被忽略,盆底肌疼痛可单独存在,也可出现在泌尿及生殖系统症状之前或之后。在欧洲泌尿学会慢性盆腔痛指南中,推荐对慢性盆腔痛患者通过触诊和描记表面肌电图等方法评估盆底肌功能,并积极寻扳机点。对于存在过度活跃型盆底肌,如果能够到肌筋膜扳机点,可以通过按压或者针刺方法[11]推杆炉。
因此本研究将来院产后42天复查的产妇进行Glazer评分。筛选出盆底肌过度活跃的患者,进行制定个体化方案;电刺激组A组选择不同强度的电刺激加生物反馈,肌筋膜手法组B组,C组为生物反馈电刺激及肌筋膜手法,三组患者均在前、结束后由同一位专业医生对其盆底表面肌电值及盆腔肌筋膜疼痛评分进行评估。一个疗程后观察其盆底肌电值,盆底肌后静息,盆底肌疼痛评分。结果发现,单纯电刺激有时可提升盆底肌电值,降低后静息及缓解盆底肌疼痛,但效果甚微;单独肌筋膜手法仅对盆底肌疼痛及降低后静息有效;使用肌筋膜手法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显著改善盆底肌电值,降低后静息,能明显改善盆底肌疼痛。
综上所述,肌筋膜手法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在盆底肌过度活跃,提高盆底肌力,改善盆底肌疼痛方面效果显著,可以作为有效、无创、经济及易行的特点进行临床推广应用,但对于远期效果还未有时间进行比对,仍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39: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2023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盆底   治疗   筋膜   疼痛   手法   进行   刺激   产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