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重力座椅的调节机构[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210063355.X
(22)申请日 2022.01.20
(71)申请人 上海国琻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闪光灯柔光罩
地址 200333 上海市普陀区云岭西路600弄
5号3层
(72)发明人 韩智 杨小成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睿智恒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25
代理人 黄莉
(51)Int.Cl.
B60N  2/5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零重力座椅的调节机构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零重力座椅的调节机构,烷基叔丁基醚
属于调节装置技术领域。该调节机构,包括滑轨
ysn-264和坐盆总成;滑轨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前L
型固定支架和后L型固定支架;坐盆总成的左端
和右端分别与前link的上端和后link总成的上
端转动连接;前link的下端与联动link支架的上
端转动连接,联动link支架的下端与驱动装置的
驱动端转动连接,位于联动link支架的上端和下
端之间的一端与前L型固定支架转动连接;后
link总成的下端与后L型固定支架转动连接,后L
型固定支架上转动连接有驱动装置。本发明提供
的零重力座椅的调节机构,通过调节四连杆的旋
转点,同时调节靠背,使乘客可达到零重力姿态,
能快速的在四连杆机构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
羟基磷酸钙改动,
实现零重力姿态的调节。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CN 114312512 A 2022.04.12
C N  114312512
Atmal
1.一种零重力座椅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和坐盆总成;
所述滑轨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前L型固定支架和后L型固定支架;
所述坐盆总成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前link的上端和后link总成的上端转动连接;
所述前link的下端与联动link支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联动link支架的下端与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转动连接,位于所述联动link支架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一端与所述前L型固定支架转动连接;
所述后link总成的下端与所述后L型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后L型固定支架上转动连接有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重力座椅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后L型固定支架通过固定支架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零重力座椅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驱动装置通过
固定插销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零重力座椅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丝杆电机,所述驱动端包括电机丝杆支架和丝杆;
所述电机丝杆支架的左端与所述联动link支架的下端转动连接,右端与所述丝杆的左端连接;
所述丝杆的右端与所述丝杆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重力座椅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link的上端通过第二铆钉与所述坐盆总成的左端转动连接,下端通过第二台阶螺栓与所述联动link支架的上端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重力座椅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联动link 支架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一端与所述前L型固定支架通过第一铆钉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重力座椅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link总成的下端通过第一台阶螺栓与所述后L型固定支架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重力座椅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坐盆总成的右端通过胀管与所述后link总成的上端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零重力座椅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L型固定支架和所述后L型固定支架均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4312512 A
一种零重力座椅的调节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调节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重力座椅的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主机厂对汽车座椅要求能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为提高舒适性,满足乘客在乘车时达到最舒适姿态的需求。目前零重力座椅被越来越多的提及,“零重力”姿态座椅调整的目标是满足乘员足部、大腿以及躯干三个主要部分的承托力需求,使三大部分受到充分且适当的支撑力,以尽可能降低髋关节、膝关节的关节受力,以及受其影响的脊柱关节、肩关节等关节受力,从而使乘员身体各部位处于一种高度放松的状态。目前传统的座椅都是传统的靠背前后及坐垫抬升调节,更高级别的会加上坐盆前抬升,但就算如此,也无法达到更舒适的零重力坐姿。
发明内容
[0003]有鉴于此,为解决目前传统的座椅都是传统的靠背前后及坐垫抬升调节,更高级别的会加上坐盆前抬升,但就算如此,也无法达到更舒适的零重力坐姿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零重力座椅的调节机构,以四连杆机构为基础,增加一套推动机构,调节四连杆的旋转点,同时调节靠背,使乘客可达到零重力姿态,能快速的在四连杆机构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改动,实现零重力姿态的调节。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零重力座椅的调节机构,包括滑轨和坐盆总成;
[0006]所述滑轨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前L型固定支架和后L型固定支架;
[0007]所述坐盆总成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前link的上端和后link总成的上端转动连接;[0008]所述前link的下端与联动link支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联动link支架的下端与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转动连接,位于所述联动link支架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一端与所述前L 型固定支架转动连接;
[0009]所述后link总成的下端与所述后L型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后L型固定支架上转动连接有驱动装置。
[0010]优选地,所述所述后L型固定支架通过固定支架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
述固定支架上。
[0011]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驱动装置通过固定插销相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丝杆电机,所述驱动端包括电机丝杆支架和丝杆;[0013]所述电机丝杆支架的左端与所述联动link支架的下端转动连接,右端与所述丝杆的左端转动连接;
[0014]所述丝杆的右端与所述丝杆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前link的上端通过第二铆钉与所述坐盆总成的左端转动连接,下端通过第二台阶螺栓与所述联动link支架的上端转动连接。
[0016]优选地,位于所述联动link支架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一端与所述前L型固定支架通过第一铆钉转动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后link总成的下端通过第一台阶螺栓与所述后L型固定支架转动连接。
[0018]优选地,所述坐盆总成的右端通过胀管与所述后link总成的上端转动连接。[0019]优选地,所述前L型固定支架和所述后L型固定支架均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0020]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1]本发明提供的零重力座椅的调节机构,以四连杆机构为基础,增加一套推动机构,调节四连杆的旋转点,同时调节靠背,使乘客可达到零重力姿态,能快速的在四连杆机构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改动,实现零重力姿态的调节。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发明的零重力姿态调节前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发明的零重力姿态调节后的示意图;
[0025]图中,1.后link总成,2.后L型固定支架,3.第一台阶螺栓,4.固定支架,5.固定插销,6.驱动装置,7.驱动端,71.电机丝杆支架,72.丝杆,8.联动link支架,9.第一铆钉,10.前L型固定支架,11.第二台阶螺栓,12.前link,13.第二铆钉,14.坐盆总成,15.滑轨,16.胀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9]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零重力座椅的调节机构,包括滑轨15和坐盆总成14;
[0030]所述滑轨15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前L型固定支架10和后L型固定支架2;[0031]所述坐盆总成14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前link12的上端和后link总成1的上端转动
连接;
[0032]所述前link12的下端与联动link支架8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联动link支架8的下端与驱动装置6的驱动端7转动连接,位于所述联动link支架8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一端与所述前L型固定支架10转动连接;
[0033]所述后link总成1的下端与所述后L型固定支架2转动连接,所述后L型固定支架2上转动连接有驱动装置6。
[0034]在本发明中,所述所述后L型固定支架2通过固定支架4与所述驱动装置6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6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4上。
[0035]在本发明中,所述固定支架4与所述驱动装置6通过固定插销5相连接。
[0036]在本发明中,所述驱动装置6为丝杆电机,所述驱动端7包括电机丝杆支架72和丝杆73;
[0037]所述电机丝杆支架72的左端与所述联动link支架8的下端转动连接,右端与所述丝杆72的左端转动连接;
[0038]所述丝杆72的右端与所述丝杆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0039]在本发明中,所述前link12的上端通过第二铆钉13与所述坐盆总成14的左端转动连接,下端通过第二台阶螺栓11与所述联动link支架8的上端转动连接。
[0040]在本发明中,位于所述联动link支架8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一端与所述前L型固定支架10通过第一铆钉9转动连接。
[0041]在本发明中,所述后link总成1的下端通过第一台阶螺栓3与所述后L型固定支架2转动连接。
[0042]在本发明中,所述坐盆总成14的右端通过胀管16与所述后link总成1的上端转动连接。
[0043]在本发明中,所述前L型固定支架10和所述后L型固定支架2均与所述滑轨15滑动连接。
[0044]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零重力座椅的调节机构中,前L型固定支架10和所述后L型固定支架2可选采用焊接工艺与底座滑道(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底座滑道与滑轨15滑动连接,在实现零重力姿态时前L型固定支架10和所述后L型固定支架2被锁住保持不动;在移动座椅时,解锁底座滑道与滑轨15,实现座椅前后的移动调节。
[0045]固定支架4与后L型固定支架2采用焊接工艺固定连接。
[0046]如图2‑3所示,前link12与联动link支架8的转动连接处形成旋转点B,前link12与坐盆总成14的转动连接处形成旋转点C,前link12与前L型固定支架的转动连接处形成旋转点D,后link总成1与坐盆总成14的转动连接处形成旋转点E,后link总成1与后L型固定支架2的转动连接处形成旋转点F,驱动装置6与固定支架4的转动连接处形成旋转点G,联动link 支架8与驱动端7转动连接处形成旋转点H;
[0047]如图3所示,为零重力姿态调节后的示意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原理如下:
[0048]座垫调节时,驱动装置会绕着旋转点G自转,驱动端7驱动旋转点H绕着旋转点D旋转,旋转点B跟着联动,旋转点B绕着旋转点D向上运动,而旋转点B,C,E绕着旋转点F,从而驱动座垫向上抬起或向下下降,实现零重力姿态的调节。漏洞修复失败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3:13: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987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调节   重力   支架   连接   机构   转动   驱动   座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