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程控

・专家讲座・
起搏器程控
王方正
  作者单位:100037 北京市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程序控制(简称程控:programmability )是起搏器
不可分割的一项功能,今天全世界范围内都看不到使用不带程控功能的起搏器,而且随着起搏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起搏器的程控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恰到好处的运用参数,可使起搏器发挥其最大效益,病人获得最大疗效。近几年我国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发展甚快,每年超过1万台,各种新技术的开展几乎与国际同步,但对植入起搏器后的程控和随诊却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尚做不到凡是开展起搏器的医院都配备有程控仪,有些单位病人装上起搏器后未程控过1次,一些可以通过程控解决的问题却轻易被放弃。希望通过这些办班学习,能掌握程控的基本知识,对普通和常见的程控参数能了解它的意义。如起搏频率、工作方式、输出能量(振幅和脉宽)、感知灵敏度、心房不应期,房室延迟间期(A -VD )及某些特殊功能,如:自动模式转换,自动A -VD 搜索和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等。
一、程控工具
程控仪是实现程控的必不可少工具,各个起搏发热板
厂家都有自己的程控仪,只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起搏器,对不同的系列产品可使用共同的程控仪,但需配不同软件。目前的程控仪功能齐备,可程控各种参数,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基本相似,大致如下:(示教)
1.装上适用于需程控的起搏器软件,打开电源
开关,指示灯点亮。
2.把程控头放于埋植起搏器皮肤上面,到合适位置,指示灯即熄灭
(Medtronic 公司最近使用的是控头上面有一排绿亮灯,灯亮说明位置合适,可进行程控)。
3.在程控器面版和键盘上标有各种“选择参数”,根据需要而按击某一键。
4.“询问(Interogate )”此键比较实用,可调出起
搏器贮存的各种资料。如工作方式、频率、振幅、脉宽、感知灵敏度、A -VD (起搏和感知),心房不应期,电池状态等。
5.调整参数后按“程控Program ”键,确认(C on 2firmed )后即表示修改参数已输入起搏器内。
发动机油封
由于程控项目日趋复杂、技术越来越精,要求有专门工作人员进行程控,避免程控不当,给病人带来损害和危险。
二、常用程控项目
1.起搏方式(Pacing mode )
起搏方式种类繁多,以Medtronic 公司Sigma SDR200型为例,有:DDDR 、DDD 、DDIR 、DDI 、DVIR 、DVI 、DOOR 、DOO 、VDD 、VVIR 、VVI 、VVT 、VOOR 、VOO 、AAIR 、AAI 、AAT 、AOOR 、AOO 、ODOO 、OVO 、OAO 。根据病情的不同需要而选用对病人最有利的
起搏方式。
2.起搏频率(Pacing rate )
起搏频率指起搏器的基础频率或下限频率为最常用的程控参数,可调范围在30~180bpm/min ,出厂定的数一般是60~70bpm/min ,不同的患者对频率的要求不完全一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更改。
(1)调高起搏频率:其目的是
①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如果依赖于起搏器,则适当增加起搏心率对改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有利,但频率过快可使心排血量下降,最适合的频率根据心功能测定而定(即Starling 曲线)
②对有异位搏动或异位心律者,增加起搏频率,可减少甚至清除异位搏动的产生。
③长Q —T 综合征,尤其伴有尖端扭转性室速者,增加起搏心率可缩短Q -T 间期,减少心室除极离散度,消除异位心律。
④儿童:因生理需要应使用起搏心率增快一些。(2)降低起搏频率,其目的是
①尽量使用自身心律:有些患者如:慢-快综合
征有较长的RR 间期,有阵发性长间歇;阵发性窦停
搏,阵发性窦房阻滞,间断发生的高度房室阻滞。平时不依赖于起搏器,有自主心律,可调低起搏心率,尽量让自身心律控制心脏跳动,可获得良好的生理性起搏和血流动力学,还可以节约能源,延长起搏器使用寿命。
②心绞痛患者:植入起搏器的心绞痛患者使用起搏频率快一些可降低心肌氧耗量,减轻或防止心绞痛发作。
③减少室房递传:某些植入VVI起搏器的病人有室房逆传,感觉不舒服,减慢起搏心率,少发生室房逆传,可减轻患者不适感。
④了解起搏依赖病人的自身心律:对起搏依赖的病人,平时均为起搏心律,难以了解自身心律,调低起搏心率,可引出自身心律,尤其对更换起搏器的病人更为重要,如病人自身心率很慢,有症状,则应在临时起搏器保驾下更换起搏器。
3.输出幅度(Amplitude)
塑料水嘴
输出幅度指起搏器的电压或电流强度,以伏特(V)表示,厂定的输出幅度是3~5V,可调范围015~715V(各厂家略有不同)。调整输出幅度有以下情况:
(1)增高输出幅度
①电极导线微脱位使起搏阈值升高,导致不起搏或间歇性起搏,增强输出电压后,可恢复正常起搏。
②测试起搏阈值和ICD的紧急备用起搏的均需给予高输出电压,保证心室夺获。
(2)降低输出幅度
①最常用的是因膈肌或胸大肌抽动,降低输出幅度可解除;
②起搏器植入后3个月,此时起搏阈值已趋稳定,如阈值不高,不必采用厂定的输出电压,降低输出幅度而又保证有效起搏,可节省能量消耗,延长起搏器使用寿命。
③有些病人对高输出起搏刺激感到不适,降低输出幅度可消除症状。
4.脉冲宽度(Pulse width)
起搏器的输出能量=输出幅度×脉冲宽度,脉宽也是输出能量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能量的辅助因素,厂定的脉宽值一般是015ms,可调范围0103~2ms。
(1)脉宽增宽,用于:
①心肌起搏阈值升高,调高输出电压似不能有效起搏,则可调宽脉冲宽度增加输出能量,解决不能起搏问题。
②起搏器能源消耗到一定程度,增加输出电压不能保证有效起搏可通过增加脉宽辅助能量消耗,维持有效起搏,为择期更换起搏器手术做准备;
③患者不适应高电压输出刺激,例如对起搏搏动感到不适,膈肌或胸大肌抽动,可调低输出电压,增加脉冲宽度,同样能有效起搏,却可减轻不适症状。
(2)脉宽调窄,用于:
在输出能源充沛时,调窄脉宽,节省能源,延长起搏器使用寿命,一般采用此方法较少。
5.感知灵敏度正二十面体的展开图
感知是起搏器又一重要功能,与能量输出居同等位置,当今应用的起搏器均为按需同步型,必需先感知功能好,一些新型起搏器和除颤器ICD均需要良好感知方能发挥其有效作用。感知灵敏度是指起搏器能感知的最低R波(心室)或P波(心房)幅度(mv),感知R波或P波由电极导线所在位置而定,导线在心室就感知R波,导线在心房就感知P 波,R波幅度应>5mv,P波幅度应>215mv,这是在固定电极导线位置时测定的。导线放置后,电极和心内膜交界面之间会发生一些组织学上变化,心内膜电图的电位幅度可下降20%~25%,这就要求在设置感知灵敏度数值时有下定的安全界限。感知安全界线=实测R波(或P波)值/起搏器感知灵敏度设置值,实际工作中要求感知安全界限>210。一般SSI起搏器的厂定感知灵敏度为215mv,可调节范围心房=012~11mv,心室110~11mv。感知灵敏度设置值越大,起搏器的感知灵敏度就越低,感知灵敏度设置值越小,起搏器的感知灵敏度就越高。
(1)调高感知灵敏度,用于:
①安置电极导线时,测得心内R波(或P波)幅度较小,不到更好的固定部位。
②电极导线微脱位,传输到起搏器的R波(P 波)幅度低,影响感知,需调高感知灵敏度。
③电一心肌界面损伤,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等,心内电图的幅度可能降低,影响感知,需调高感知灵敏度。
④心内激动顺序改变:如室早、室内差异传导、束支阻滞等,可使心电位幅度降低,影响感知,需调高感知灵敏度。
⑤药物、电介质、代谢因素:可能对心肌发生不
良影响,使心电位幅度降低,影响感知。
(2)调低感知灵敏度,用于:
感知过度:感知心内或心外信号,如:P波、QRS 波、T波,肌电位、电磁波等,可引起长间歇。
6.不应期(refractory period)
起搏器在一次感知活动或发放一次电脉冲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再感知任何信号,也不再发放任何脉冲,这段时间称为起搏器不应期,以毫秒(ms)表示,一般厂定的不应期为300~350ms,可调范围为150~500ms.
增大药剂
(1)延长不应期,用于:
①心房起搏器防止感知QRS波、T波、起搏脉冲的后电位;
②VVI起搏器防止感知T波;
③VVT起搏器防止感知T波;而触发导致室速
(2)缩短不应期,用于:
VVI起搏器的不应期较长时,配对间期较短的室性早搏,可落于起搏器的不应期内,不被感知,而按期发出的刺激脉冲可能落在室性早搏的T波上,引起室性心律失常(VT/VF),导致不良后果。
7.极性(polarity)
指单极方式与双极方式的调变,单极的优点是感知好,脉冲信号清楚,双极的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具有极性程控的起膊器,必须用双极导线,才能选择单极和双极方式,如果用的是单极导线,则只能选用单极方式,如果导线是单的,起搏器指令是双极方式,则不能起搏心脏。
三、特殊程控项目
1.双腔起搏器
双腔起搏器功能复杂,程控项目多,常用的有以下几项:
(1)工作方式或起搏方式:
设计完备的双腔起搏器,可调度以下多种形式, DDD(R)、DVI(R)、VDD(R)、DDI(R)、DOO、VAT、VVI(R)、VOO、VVT、AAI(R)、AAT、AOO、OOO等,根据需要而具体选用哪一项。
(2)下限频率(lower rate limit)
指起搏器的基础频率,也称低限频率,当自身心率低于起搏器规定的下限频率时,起搏器即给予支持起搏,目前厂定的下限频率多取用60bpm,可调范围为30~180bpm。
DDD的下限频率有两种设计原理:①以心室激动(包括自身的QRS波和起搏的V波)为基准,起搏器的下限频率由心房逸搏间期来保持,起搏器的心房逸搏间期,可以是R(自身QRS波)A(起搏器的A 脉冲)间期,也可以是V(起搏器的V脉冲)A间期。起搏器的心房逸搏间期等于规定的下限频率周长减去规定的AV间期。例如:规定的起搏器下限频率为60bpm,周长即1000ms,规定的AV间期为200 ms,则起搏器的心房逸搏间期,自然是800ms(1000 ms~200ms),但在心电图上(也就是实际上)的起搏器下限频率是P(自身的P波)A(起搏器的A脉冲)或AA间期,这个间期等于AV间期(可以是PR、PV、AR、AV)和V
A间期(可以是RA、VA)相加之和,如果QRS波是由P或A下传的,则PR或AR间期要比规定的AV间期稍短一点,使实际上的频率比规定的下限频率稍为快一点。②以心房激动为基准,心房逸搏间期由PA或AA间期规定,则实际上的下限频率总是规定的下限频率。
(3)上限频率(Upper rate limit)
指起搏器感知快速心房活动时所能出现的最快心室起搏频率,所以又称,最大跟踪频率(Maximum tracking rate)。厂定的上限频率常为125bpm,程控范围为80~180bpm。
设置上限频率的目的是防止过快的心室起搏心率,以免由于过快的心室起搏心率导致不良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应指出的是上限频率限制的是心室起搏频率,而非心室自身过快的心搏频率(如:室早、室速),心室自身心搏的快速节律,并不能被起搏器设置的上限频率所能限制。
上限频率限制过速心室起搏频率的原理是:当心房的电路感知心房激动(P、P’AF、AF L)触发心室起搏时,起搏的心室频率受上限频率的周长所控制,VV或RV间期不得短于规定的上限频率间期(周长),这样,对过速心房激动时心室起搏频率不会超过规定的上限频率。这种方式的心室跟踪,心房激动与V脉冲之间的关系呈文氏周期现象,心室起搏频率的加快或减慢比较平稳。
用起搏器的心房不应期也可限制心室跟踪反应,在起搏器心房不应期以外发生的心房激动,可发生的
心室跟踪反应,在心房不应期以内发生的心房激动,因不被感知,故不发生心室跟踪反应。心房激动与心室跟踪之间的关系,是发生文氏型阻滞或2∶1、3∶1阻滞,决定于上限频率间期和心房不应期。上限频率间期长于心房不应期则发生文氏型反应,
上限频率间期短于心房不应期则发生2∶1或3∶1房室阻滞,举例说明:如起搏器程控的AV间期为200 ms,心室后心室不应期为250ms,则总的心房不应期是450ms,如最大的心室跟踪频率(即上限频率)被程控为125bpm(480ms),则不可能发生文氏反应,因文氏周期的AV长度仅30ms(480ms~450 ms),因此,当心房不应期为450ms时,上限频率间期不能短于480ms(125bpm),否则起搏器对快的心房激动反应将是发生突然的2∶1阻滞,而不是文氏现象。当上限频率间期为600ms(100bpm)时,起搏器对快的心房激动反应则是文氏现象,因AV 长度为150ms(600ms~450ms)是可以发生文氏反应。
(4)房室间期(Atrioventriunlar interval:AVI)
是指从起搏的A波或感知的P波至触发的心室起搏V波之间的一段距离,相当于心电图上的P -R间期,起搏的心电图为AV或PV间期。厂定的AVI一般为150~175ms,程控范围为30~350ms。
根据对起搏心律的血流动力学研究,AVI对心输出量有影响,在一般心率情况下,AVI150~180 ms最合适,过长过短对心输出量均不利。对房室传导正常的患者,调长AVI,可允许心房激动有更多机会下传心室,保持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比心室起搏要生理一些。对血流动力学也有好的影响,还可节省能
临界反应量。调短AVI,用于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可降低流出道压差,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改善症状,晚近开展的双心室起搏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短AVI可获得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AVI是随着人体的生理改变而变化的,心率的快、慢,会使AVI也随着缩短或延长,以获得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Medtronic公司新近问世的K AP2 PA系列产品有自动的AVI搜索功能。国内30余家医院对89例患者的多中心研究,通过自动AVI搜索3个月随诊,患者自身房室传导平均增加3414%,病人从中获得好处。
(5)心房不应期(atrial refractory Period)
AVI和心室后心房不应期构成总的心房不应期。心房不应期与上限频率关系密切,心房不应期越长,上限频率越低,如要保持较高的上限频率,则需把心房不应期适当调短一点,调长心室后心房不应期可避免感知逆传P波,防止发生起搏介入性心动过速。
(6)心室空白期(ventricular blanking period)
DDD起搏器设计中,左心房脉冲发放的即刻,心室感知电路有一段完全不感知任何信号的时间间期,称作心室空白期,厂定值一般为20ms,程控范围20~50ms。心室空白期目的是避免心房电脉冲被心室电路感知,发生交叉感知(Crosstalk)。在心房脉冲输出能量过高,或心室感知灵敏度过高时容易发
生定义感知,此时心室电路感知了心房脉冲,不释放V脉冲,会导致心脏停顿,是不安全的,应调长心室空白期。心室空白期不能调的过长,否则心室异位搏动不被感知,而引起心室竞争心律。
2.自动模式转换(automatic mode switch:AMS)
在DDD(R)起搏器,如发生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窦速、房速、房扑、房颤),由于心房跟踪作用导致快速心室起搏,AMS能自动转为非心房跟踪的DDI (R)、VVI(R)模式。心率减慢,当房性心律失常消失,又自动转为DDD(R)工作方式,保持生理性起搏功能,Medtronic公司K APPA起搏器的工作原理是4/7标准,当病人发生快心室率房颤时若检测到7个心房激动有4个达到房颤频率诊断标准(通常设定为175bpm,程控范围120~200bpm),即触发模式转换功能,315s内即发生作用。
3.频率骤降反应(Rate Drop Response:RDR)
RDR是一种特别精细的滞后搜索,启动这一功能,当突然发生有咨询的心率下降时,起搏器便以高频率(110~120次/min),特殊的程控问题起搏心房和心室,在快频率起搏持续间期结束时,起搏频率逐渐减慢,回至原来基础心率水平。该功能主要用于神经心源性晕厥的病人。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7:12: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926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起搏   频率   心室   感知   心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