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机的激光头

DVD机的光头,是从DVD摆度光盘拾取信息的执行部件。激光头工作的时候,首先将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经过光学系统分成束光射向碟片,然后,从碟片上反射回来的光束再照射到光电接收器上再变成电信号。激光头在读取信号的过程中,就是让激光在碟上扫过时与信号相遇。DVD碟上有肉眼看不见的,排得密密麻麻称作坑点的小凹点,这些小凹点就是数据信息所在,它们排列成一圈圈的同心圆。因为光碟的读取效率是与激光的波长二次方成反比的,激光的波长越短读取效率就越好,所以,激光头发出的激光波波长被聚焦得很短很短(只有0.65微米左右)草甘膦母液
  DVD机必须兼容播放CDVCD碟。不同的光盘因为结构不同,对激光的要求也有不同,这就要求DVD激光头在读取不同盘片时要采用不同的光功率。目前,DVD机普遍采用的是红半导体激光器。但是,蓝半导体激光的波长更短,所以,蓝半导体激光器才是以后DVD激光源的发展方向。
  目前DVD播放机的光头的种类可以分为单激光器方式和双激光器方式两种,而这两种的每一种又可细分为几种:    单激光器方式
  只有一个激光发射器,只能发射650nm的激光,故无法兼容CD-R。具体又有以下几种方式:
  (1)双透镜方式,采用两个焦距不同的透镜,分别用于DVDCD系统,透镜必须采用机械方式进行切换。
  (2)双焦点透镜方式,全息技术,在透镜上做环状切割。
  (3)快门方式(孔径控制方式)
  双激光器方式
  由于采用了两个激光器,能发射两种不同波长,故能读取CD-R。有两种方式:
  (1)双激光头方式,备有两套激光器和透镜系统,分别用于CDDVD
  (2)双激光器单光路方式,备有分别适用于DVDCD的专用激光器,光路和透镜系统则利用棱镜等实现公用。
  由于DVDCD/VCD规格的差异,光源波长的不同,所以DVDROM无法读取CD/VCDCD-ROM也无法读取DVD,但DVD要向下兼容,所以各家生产商有不一样的办法来兼顾CD/VCD。因为光源波长及盘片厚度不同,要正确读取盘片有四种办法:换双镜头:这是东芝最早提出并应用的,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它采用一个激光头二组聚焦镜,通过转换不同的聚焦镜来分别读取DVDCD,它的外形看起来与双头的SONY相似,因为我们只能看到二组聚焦镜,激光头在内部看不见。他读取信号质量较高,但由于要转换聚焦镜,
所以认盘速度较慢,同样隐含机械故障
  独立双镜头:是SONY最常用的双激光头方式,就是采用二组完全独立的DVDCD读取激光头,拥有二套完全独立的聚焦镜,这种方案优势很明显,就是读取信号质量最高,兼容性最好,当然缺点也很多:成本最高(难怪SONY的贵)、认盘速度慢(有个激光头传动过程)、激光头隐含机械故障、技术层次较低。目前日立的DVD也采用这种系统。
  激光头单聚焦镜双聚焦:这是松下率先采用的单激光头单聚焦镜双聚焦点方案,他采用特别的全息综合透镜,通过透镜中间部分的激光束形成CD的聚焦点,通过透镜边缘部分的激光束形成DVD的聚焦点,这种结构使得激光头结构很复杂,降低了读片精度,不过同时也降低了成本,由于没有机械传动,也不会产生机械故障,还提高了认盘速度。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方案的第一代和部分第二代DVD不支持CDR
  双焦距单镜头:为先锋Pioneer大量采用的单激光头双波长激光束系统,同一个镜头,同一组镭射接收发射器,也就是利用液晶快门的技术来达到控制焦距的目的,分别产生650nm780nm波长的激光信号,使用一组聚焦镜分别读取DVDCD。他在保持松下方案原有优势的基础上更加提高了读片性能和认盘速度。成本最低,技术层次最高,当然兼容性也比较不好。
例1:夏新SVD777型超级VCD机,屏显及进出盒均正常,放入碟片,显示无碟。 开机通电检查,光头复位、聚焦、搜索正常,但无激光发射。用同型号光头(KSSS213V)代换,仍无激光发射。怀疑光头扁电缆有折断的地方,用表测量,16条线均通,遂怀疑RF信号处理IC有问题,用同型号IC(CXA 2549M)换,仍然无效,一时无从着手。难道还是光头扁电缆有问题?于是换一条新线试机,激光头发光;放入碟片,很快读出信息,并能正常播放。    原来用万用表测光头电缆线时是平铺在玻璃板上量的,折断处接通。上机后,光头线与线路板插座成弯曲状,并随激光头移动,折断处断开。如果先用新光头线代换,或先测一下CXA 2549M的脚及线路光头线座LD处电压,就不用盲目代换CXA 2549M了。
    例2:一台IBIAC-337型杂牌DVD机,有开机画面,进出仓正常,放入碟片,长时间读不出信息,屏显00,取出碟片,能显示NO DISC。打开机器,通电观察,光头有激光,也能复位,但复位后光头迅速滑向外边,此时光头又慢慢向里边移动,碟片无力地转几次,停止,始终读不出信息来。该机采用典型的伺服、解码二合一双面主板,尺寸很小(6cm×11cm)。由于电路板上IC很集中,检测极不方便。首先测+8V、+5V电压均正常。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查光头复位开关,正常。怀疑滑
行驱动有问题,试代换驱动IC。原件型号是CD6392CB,用BA6392FP代换后故障依旧。
难道是伺服IC有问题?原机用的伺服块是CXD3068Q,手边没有此IC。观察其外观及在线路板上的引脚走线,与CXD3008Q基本一致。由于以前曾用CXD2500成功代换CXD2540,决定试换。焊好检查无误后通电试机,一切恢复正常。
厦新VCD机常见故障检修
[1]777型机播放时图像正常,伴音音小,演唱卡拉OK时话筒无声。该机播放时图像正常、有伴音,只是声音较小,说明解压主芯片CL680正常、伺服正常。分析故障应在CL680之后的D/A转换或模拟音频信号处理电路。打开机盖直接用扩音机输入插头分别与JN03插头79AUDIORAUDIOL解码板输出的音频信号连接,结果声音一样,说明故障在模拟信号放大部分。拆下电源板,首先测模拟音频放大、话筒放大集成电路NE5532455848脚电压,发现正负工作电压为0V;测+14V、-14V电压调整管QP31QP32输入端电压为0V,顺线查出RP31RP32保险电阻开路,分别用10Ω、47Ω1/2W保险电阻代换后故障排除。局部电路见图1                                                                                     
    [2]777型机播放时图像正常,伴音无输出。用以上方法试音、检查,发现无-14V电压,查QP32发射极和基极有正常的电压,检测QP32电压调整管,发现异常,拆下QP32(D1862),检查发现QP32BC极开路,更换QP32后故障排除。                        [fpc焊接机3]768型机开机后无蓝屏,荧光屏不亮,光头自动移动到外沿并发出响声。开机后电视机无蓝屏、荧光屏不亮,估计故障范围为:电源电压不正常;主板CPU不复位;无振荡时钟信号;CPU GMS97C52或解压块CL680损坏。打开机盖检查,发现响声原因是光头移到外沿后进给电机仍一直不停地转,导致传动打滑发声。首先用万用表测电源独立板JPP9的+5V、+9V、+3.3V电压,发现+5V电压为3.1V左右,+3.3V供解压板用的电压偏低到硅胶假乳2.1V左右,用手触摸各集成电路未发现有烫热现象,试拔下JPP9插座,断开负载,再测+5V电压仍然偏低,说明不是负载过重引起,故障应在电源板上。+5V、+3.3V电源电路见图2,+5V、+3.3V输出为同一组电源提供,测DP01整流输出即QP01(2SB1274)E极电压正常,C极电压偏低,仔细检查QP01QP02以及滤波电容、分压电阻无异常,怀疑CP08贴片电容不良,试拆下开机,+5V、+3.3V电压恢复正常,将各接插头连接好后试机,一切正常,用一标号104的瓷片电容补焊在CP08位置后,修理结束。                                  [4]768型机刚开始播放时一切正常,约播放2040分钟左右,电视画面出现七彩的不锈钢钝化
竖线,声图均消失,但荧光屏显示多功能正常。刚开始播放时一切正常,播放一段时间后出现故障,说明机内有性能不稳定的元件,如热稳定性变差者或虚焊处。打开机盖,试播20分钟后用手探测主板上的集成块CL680CPU针织牛仔布、电源调整管等,温升均属正常范围;测+5V、+10V、+3.3V、+14V、-14V电压正常。当故障出现后,关机重开也能工作一段时间,初步怀疑CL680可能有虚焊,重焊一遍后试机,故障现象不变。再用万用表接上长时间观察+5V、+10V、+3.3V电压,发现+3.3V电压随着播放时间的推移,先轻微地波动,然后越演越烈,最后下降到2.23.0V左右时故障出现。判断为供解压板用的3.3V电源不良,拆下电源板仔细检查发现CP11贴片电容漏电,更换后故障排除。
[5]768型机不读碟,荧光屏显示DISC。开盖检查,放入VCD碟,发现主轴不转,退出碟片观察光头,有聚焦寻迹动作,也有激光发出。分析主轴不转故障范围在:激光头RF信号放大、检测、DSP、驱动、电源等部分。首先用万用表测FOK信号输入OM52842脚为高电平(如果一开机就为低电平,则主轴也不转)属正常,再试用一正常激光头代换播放,故障现象不变,说明故障不是光头引起。拆下伺服板开机,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挡测RF信号放大集成块TDA1300各脚电压,发现部分脚误差较大,其中15、~脚均有直流电压(正常应测不出),估计该集成块已坏,用一块新的集成块代换后,故障排除。如TDA1300市面难寻,
亦可用TDA1302直接代换。TDA1300正常与不正常工作数据对比见左下表所示。                                      [6]768型机故障同上。开盖检查,观察激光头有激光发出,也有聚焦、寻迹动作,放入碟片播放,主轴转动,但始终不读碟,荧光屏显示DISC。分析能装卸载、电视能显示厦新标志,说明解压板正常,主CPU的复位、电压、振荡、数据通信也应正常;不读碟故障可能是激光头、RF放大、检测、驱动、DSP等异常。首先测FOK形成电路,测QS08开关管集电极,即伺服CPU 0M52842脚,在碟片转动时,万用表直流电压挡只有极微小的电平变化,始终为高电平4.6VFOK电平变化甚少,说明分立件组成的FOK形成检测电路有故障。测QS06QS07QS08组成的高频信号放大、限幅放大、包络检波以及开关管等组成的FOK电路各点电压。检查发现QS08b极电压异常,仔细检查为RS31电阻变值,更换RS31电阻后故障排除。
[7]759型三碟机故障现象为不读碟,荧光屏显示DISC。开盖检查,放入VCD碟片,发现碟转动一下即换盘,直到第三盘检索完毕,荧光屏才显示DISC。由于该机为飞利浦三碟机,伺服电路板在转盘下面,极不利于翻过来检修,只有把伺服板单独拆下,用扁数据线与主板、光头连接后进行检修。通电后用手同时闭合SW1SW2SW3轻触开关,观察激光头有正常的激光发出,有聚焦、寻迹动作,放碟后用万用表测量FOK形成集成块OM528
42脚,没有跳变的低电平。正常时碟转动的瞬间应有高低电平变化,FOK没有电平变化,说明由QS01QS02QS03所组成的高频信号放大、限幅放大、包络检波以及开关管等组成的分立件FOK检测电路有故障或激光头老化,先用新激光头代换试播,故障现象不变,排除了光头原因,再重点检查FOK形成电路。该机伺服板的阻容零件为小型贴片元件,在路检查有一定难度,但只要仔细摸索,还是容易查出故障点的。
  经仔细用万用表电阻挡对图3在路阻容贴片件检查,发现电阻RS32异常,拆下检查为正常的,再仔细检查发现CS31 0.22μF贴片电容严重漏电,更换后故障排除,759机分立件FOK形成电路与768机相同,只是零件的编号有异而已。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6:50: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909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激光头   故障   光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