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碳资产管理考试-考点知识点整理归纳

2022年碳资产管理培训考试备考考点精华
一、usb周边选择题(单选/多选)、判断题涉及考点
1.第一个里程碑文件,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第一个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性制度安排,1997年《京都议定书》,首次以国际法形式对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做出明确限制规定;引入市场机制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路径,催生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3.2015年12月12日年以后做出第二个全球气候治理安排:《巴黎协定》,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为控温1.5度而努力
4.减排政策手段:
(1)命令型:绝对排放限制;设定行业标准;
(2)财税型:碳税;补贴;
(3)市场性:碳排放权交易;抵消机制;
5.碳定价主要方式:碳税、碳排放权交易;
6.全球碳交易市场:
(1)29个国家和地区已经采用碳市场管理体系;
(2)9个国家正在建设碳市场(包含中国);
(3)15个国家正在考虑碳市场体系与自身气候变化政策相结合;
7.碳交易机制的特点:
(1)减排效果明显;
(2)参与灵活性强;
(3)实施成本较高;
8.国家发改委已经印发24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9.MRV含义及内容:
(1)含义:监测、报告与核查;
(2)内容:监测:监测方法、监测设备、监测周期;
油田加药装置            报告:基本信息、排放量、数据来源;
            核查:核查标准、核查流程、核查机构;
10.碳交易要素框架:
(1)交易机制:交易主体、交易产品、交易平台;
(2)支撑系统:报告系统、登记系统、交易系统、结算系统;
(3)调控机制:价格调控、配额储存;
11.目前强制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的八大行业:
电力、钢铁、石化、化工、有、建筑、造纸业、航空
----电、钢、石、化、有、建、造、航空(个人记忆方法)
12.碳排放配额以“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精确到个位数;
13.配额分配方式:
挤压件
(1)免费分配:历史法、历史强度下降法、基准值法;
(2)有偿分配:拍卖、固定价格出售;
14.履约的惩罚措施:、计入征信系统、媒体曝光、配额扣减;
15.碳交易品种:
(1)现货:碳配额、自愿减排量;
(2)衍生品:期权、期货、远期、互换;
16.交易主体:控排主体、投资机构和个人、减排项目业主;
17.交易方式:
(1)场内交易(又叫公开交易、挂牌交易);
(2)场外交易(又叫协让交易,大宗交易);
18.交易监管:
(1)金融监管:避免内部交易、市场操作、重复买卖;
(2)安全监管:避免网格钓鱼、黑客攻击;
19.排放报告系统:企业报告数据、第三方核查数据;
(1)注册登记系统功能:配额方法、配额流转、配额清算、配额注销;
(2)交易系统:交易撮合、交易清算;
20.价格控制方式:
(1)政府公开市场操作(拍卖、回购);
(2)调整遵约方式:减排量使用比例、配额借贷;
tt27.tv21.中国目标:2030年达到“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其中2030目标:
(1)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占比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
(3)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 60亿立方米;
(4)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时以上;
22.2011年全国碳排放交易试点七个地区: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东、重庆、湖北;其中,仅北京和深圳通过了人大立法或决定,其他仅仅是政府令。
23.全国统一市场建设:
(1)确定温室气体种类: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碳(SF6)和三氟化氮(NF3);
(2)确定管控标准: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汽车电子防盗锁1万吨标准煤,折合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企业法人单位和单利核算企业单位;
(3)明确排放源: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源、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源、间接排放源(电力、热力);
24.罚则:
(1)虚报、瞒报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或者拒绝履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有生产经营所在地市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处以1-3万;逾期未改正的,有...省级部门进行测算实际排放量,并作为清缴依据;虚报、瞒报部分,等量核减其下一年配额;
(2)重点排放企业未及时清缴的,市级部门处以2-3万,责令改正。对欠缴部分,有...省级部门等量核减其下一年配额;
25.全国碳交易市场分为:
(1)强制配额市场:登记结算中心:武汉;交易中心:上海;交易产品:全国碳排放配额(CEA);参与主体:重点排放单位、其他机构和个人;
(2)自愿减排市场:交易中心:北京;交易产品: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参与主体:减排项目业主(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其他主体;
26.《京都议定书》三个市场机制:
(1)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
(2)联合能源机制(JI);
(3)清洁发展机制(CDM);
27.碳信用资产的开发途径:
(1)清洁发展机制(CDM):其核心是允许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消额度贸易,是单向双边场外贸易活动;
(2)国际资源碳减排标准(VCS);
(3)黄金标准(GS);
(4)中国核证资源减排(CCER);
28.国内碳市场自愿减排抵消机制试点地区的抵消政策(特别注意重点城市数字如北京,判
断题和选择题):
(1)北京:2013年1月1日后实际产生的减排量,不得超出当年核发配额量的5%,其中京外项目CCER量不得超过当年核发配额量的2.5%;水电项目减排量排除在外;
(2)天津:2013年1月1日后的仅来自二氧化碳气体项目,不含水电项目,不得超过当年核发配额量的10%;
(3)上海:不得超出当年核发配额量的1%;
(4)深圳:含林业碳汇项目;
29.森林碳汇就是指森林资源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吸收的储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林业碳汇指利用森林的碳汇功能,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森林管理等林业活动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并将这些活动在市场经济中运;
30.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是最大的碳储库,和其他植被相比,森林林木具有发达的根系和更大的叶面积指数,在光合作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31.造林碳汇项目计入期为:20---60年;
32.首批碳交易市场要点:
(1)法律基础:七个试点中北京和深圳通过人大立法或决定,其他仅发布了政府令;
(2)覆盖范围:每个试点纳入的企业和行业都不一样,共纳入2000-3000家企业;
(3)配额分配:所有试点均以基于历史法的免费分配为主,部分试点尝试了拍卖和基线法免费分配;
(4)MRV体系:七个试点的MRV体系设计基本一致,具体标准和执行细节有差异;
(5)抵消机制:七个试点均接受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作为抵消机制,但均设置了使用权限;
(6)履约与惩罚:七个试点履约流程和时间设计类似,处罚则与各地的法律法规基础有关;
二、名词解释
碳排放权是指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的规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是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抵消机制:是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排放主体在履约过程中,允许企业从碳市场购买一定量项目级的减排信用来抵扣自身碳排放量。
碳排放因子:量化导致温室其他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量系数,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
碳资产:是指在强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或者自愿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下,产生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组织温室气体排放的配额排放权、减排信用额及相关活动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某个年份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进入持续的下降回落的过程。它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该地区或行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中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的“零排放”。
林业碳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并与碳汇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履约含义:排放企业按照规定上交与其上年度排放量等量的配额及抵消,履行其年度碳排放控制责任。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控排企业需按时提交合规的监测计划和排放报告;二是控排企业必须在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按实际年度排放指标完成碳配额清缴。
碳配额清缴是指纳管单位在每年规定的时间将上年度的碳排放配额交到注册登记系统。
碳交易:碳交易是一种碳定价方式,允许企业间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排放权交换以平衡各自的排放量,从而达到低成本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的。以碳价格为信号,引导碳排放权资源合理化配置,实现全社会减排成本的最低化。
碳排放配额:是碳市场的控排企业获得的在特定时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许可权,通常以“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碳市场的建立赋予了温室气体排放权的稀缺性,因此配额便有了经
济价值。
碳排放总量:是指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在基于碳排放总量的分配方式下,企业获得的配额数量与企业的实际产量无关。
碳排放强度:是指生产每单位产品排放的二氧化碳,在基于碳排放强度的分配方式下,企业获得的配额数量需根据企业的实际产量进行调整。
历史强度法:基础某一企业的历史生产数据和排放量,计算其单位产品的排放情况,并以此为基础逐年下降。
基准线法:参考行业整体排放数据水平,设置排放强度,并根据该基准发放配额。
三、简答题
1. 碳交易和碳税的对比:
碳税:通过税收手段,将因二氧化碳排放带来的环境成本转化为生产经营成本。优势:见效快、实施成本低、税率稳定易形成稳定碳价格指引、可实现收入再分配。
缺点:对碳排放总量控制力度不足。
碳排放权交易: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调节手段来进行总量控制与交易。
优势:减排效果确定、具有较为完善的价格发现机制、可以促进跨区域减排协调。缺点:体系设计复杂、运行成本高。
扩展(仅供参考):碳税与碳市场最主要的区别是,碳税无法控制碳排放总量,企业多交税就可以多排放;但碳市场就可以先行确定排放总量,再给下面的企业分配额。
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的税。与碳交易不同,
碳交易的初始配额发放往往是根据减排主体的历史排放量进行免费发放,而碳税根据实际排放量进行征税,对所有排放主体一视同仁,较为公平。
  碳交易是一种碳定价方式,允许企业间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排放权交换以平衡各自的排放量,从而达到低成本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的。以碳价格为信号,引导碳排放权资源合理化配置,实现全社会减排成本的最低化。
2. 历史强度法与基准线法对比
历史强度法:基础某一企业的历史生产数据和排放量,计算其单位产品的排放情况,并以此为基础逐年下降。
优点:排放量可随着产品产量的变化而调整,督促企业进行自身的节能减排。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18: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895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排放   减排   交易   配额   企业   气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