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闲情赋》理想女性形象之源

陶渊明《闲情赋》理想女性形象之源
历来对陶渊明的《闲情赋》的题旨的阐释大体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男女爱情说和伦理政治寄托说(忠臣之恋主、思圣帝明王等)。当代主伦理政治说的学者也有不少,但大多数学者还是认同爱情说。徐公持先生在《魏晋文学史》中说:“统观全赋,只能认为是一篇情爱之自赞,文士之恋歌。”袁行霈先生主张“我们不如从作品本身出发,根据陶渊明本人对其作品的说明,参照同一系列的作品的内容,把《闲情赋》的写作视为陶渊明的一次爱情的遐想或冒险,心飞远了,最后还是收了回来,虽然收得无力。陶渊明不管多么清高,他总还是人,总还有人的情欲。清高表现在政治上不同流合污,并非连爱的能力和兴趣也没有。”叶嘉莹认为:“陶渊明所写的那个‘负雅志于高云’的女子,有着这样高雅的品格,不是一个现实的女子,是陶渊明理念之中的一个美好象征,他所向往的一个象征。”这几位先生对《闲情赋》所说的以上观点都是当代学界具有代表性的结论,这些结论主要是从正面分析立论,分析了陶渊明对爱情的礼赞、遐想、憧憬、追求,而对陶渊明的爱情追求及遐想的动因的剖析则远远不够。本文尝试从陶渊明的弟妹及夫妻关系人手,力求破解陶渊明的爱情之梦的背景及动因。
一、理想女性形象
《闲情赋》的主体部分是赋主对心中理想女子发下的十愿:“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愿在莞而为
数模转换电路
席,安弱体于三秋”;“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希望与之“接膝以交言”,朝夕相处,须臾不离,如胶似漆,忘物忘己,死心塌地的奉献,绝无保留的忠诚,痴心之至,纯情之至!那么,愿为之全身心献出,甚至不惜以卑躬屈膝的姿态奉献的理想之女性究竟是何方神物?
规划沙盘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表倾城之艳,期有德于传闻。鸣佩玉以比絮,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这是一位具有美好姿态、艳丽外表、纯洁内心、品德高尚的女子,更是一位远于流俗、旷世超的奇绝女子,是文士心中理想女性的最佳范型。此女子的心,敏感得“悲晨曦之易逝,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既似善感的诗人,又如多思的大哲。神妙的心灵和精湛的技艺融为一体:“搴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盼,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弹奏进人物我两忘之佳境,技进于道,既“激清音以感余”,导人向上,更令人无法
不“愿接膝以交言”,企盼的是神交,流连的是默契,梦想的是知音。
89c2051二、理想女性的现实来源
《闲情赋》所构想的奇妙女子,在现实中是否有其人呢?对此进行无尽的猜想,于事无补。但是,从
陶渊明的其它诗文中,或许能到些蛛丝马迹。理想再高,离不开现实土壤,陶渊明的女性理想应该就扎根于他的生活,离不开他交往并热爱过的人物,甚至还有自我的影子。
在《祭程氏妹文》中,陶渊明写道:“咨尔令妹,有德有操。靖恭鲜言,闻善则乐。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闺,可象可傲。我闻为善,庆自己蹈。”对于这位令妹,陶渊明自己说是:“谁无兄弟,人亦同生。嗟我与尔,特百常情”。这位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娴静温雅,乐人为善,“有德有操”的令妹,简直就是《闲情赋》中“期有德于传闻”的注脚。这位“可象可傲”的闺中贤淑妹妹,应该算是《闲情赋》理想女性的一个现实女性的原型。陶渊明与这位小他三岁的妹妹,“爰从靡识,抚髫相成”,两人的感情非常人可比,“特百常情”,恐怕也是其他女性难以取代的。陶渊明在《归去来辞》序文中如此解释他辞官而去的事由:“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一般对此的解说都以为是托词,但联系全部作品来看,这也是陶渊明的真情的流露,对于《闲情赋》的解读自然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
美胸衣在《祭从弟敬远文》中陶渊明写道:“于铄吾弟,有操有概。孝发幼龄,友白天爱。少思寡欲,靡执靡介。后己先人,临财思惠。心遗得失,情不依世。其能温,其言则厉。乐胜朋高,好是文艺。遥遥帝乡,爰感其心。绝粒委务,考槃山阴,淙淙悬溜,暖暖荒林。晨采上药,夕闲素琴。”陶渊明这位从弟除了具有令妹的操守品性外,还能具有忘怀得失,先人后己,乐善好施,择友远俗的性格,既有儒者风采,又有道人高志,更兼有爱好文艺,娴熟于琴的雅趣。这位从弟,虽然小陶渊明十多岁,但在
陶渊明心目中,是他真正的知音:“斯情实深,斯爱实厚。念畴昔日,同房之欢。冬无蕴褐,夏渴瓢箪。相将以道,相开以颜。岂不多乏,忽忘饥寒。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惧负素志。敛策归来,尔知我意。常愿携手,置彼众意。”兄弟之间,生活处境相同,志趣爱好相似,是真正能悲喜同感,又能相互欣赏的旷世知音。《闲情赋》中的那位志气不凡、才艺超、思虑渊深的女子也许可以从这位从弟身上到部分内质。
受体拮抗剂实验方法从陶渊明的至亲弟妹可以寻获到一部分《闲情赋》理想女性的品性因素,但作为一部爱情畅想之作,其构想的女性理想也许是陶渊明自我形象的反观,追求与欣赏的或许就是赋主本身。“少学琴书”(《与子俨等书》),“弱龄奇事外,委怀在琴书”(《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和郭主簿》其二),“欣以素牍,和以七弦”(《自祭文》),琴书成为了陶渊明精神生活
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闲情赋》中“泛清瑟以自欣”的女子俨然就是陶渊明的自我写照。在《拟古九首》之五中陶渊明描绘了一位理想士子:“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愿留就君住,从今至岁寒。”苏轼在《东坡题跋》卷二《书陶渊明东方有一士诗后》说:“此东方一士,正渊明也,不知从之游者谁乎?若了得此一段,我即渊明,渊明即我也。”这位被服不完,三旬九食,十年一冠的士子,虽然辛勤无比,但能安贫固穷,与青松和白云相伴,更能显出不俗的气质,安贫乐道,才有此好容颜,孤高不凡、志趣高雅的境界即体现为《别鹤》
、《孤鸾》的弹奏上,而曲名的“别”和“孤”的深意耐人咀嚼!《拟古九首》之七直接把自我写成了佳人:“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歌竞长叹息,持此感人多: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此佳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可谓深矣,其情绪的转换也许就是陶渊明的心灵轨迹之自况吧!
三、因遗憾而遐想
绞车房《与子俨等疏》中说:“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这对理解《闲情赋》的理想范型至为关键。从各种陶渊明年谱可知,30岁原配去世,继娶翟氏。与翟氏的生活关系,有些传记略有涉及。沈约《宋书·隐逸传》中写陶渊明“为彭泽令,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1:41: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886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理想   女性   闲情   爱情   女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