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沿河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



1.本技术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沿河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0003]
污染地块的地理环境情况多样,而在沿河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的修复治理进行土壤修复时,沿河区域土方开挖后,在等待基坑边界监测合格后回填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堤岸坍塌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采用先将菌种注入河岸培养配合将河岸进行分段式修复的方式,设计了一种沿河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能够有确保在挖河岸的土壤后,不会出现堤岸坍塌,解决了在沿河区域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如何防止堤岸坍塌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1、一种沿河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7]
1)沿河流堤岸进行加固阻隔;
[0008]
2)在河岸上每立方米注射100l混合有金属还原菌的葡萄糖溶液,所述葡萄糖溶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为10%-20%;
[0009]
3)将步骤2中的土壤养护5-7天之后在步骤2中注入有葡萄糖溶液的区域内沿河流的流动方向等距挖若干个修复基坑,且每个基坑中垂直于河流的流动方向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0米,相邻的两个基坑之间预设距离,预设的所述距离为10-20米;
[0010]
4)在步骤3中挖出来的土壤堆放在暂存区加入药剂进行搅拌固化;
[0011]
5)将步骤4中的土壤氧护10-15天;
[0012]
6)待步骤5之后的土壤凝固且经采样检测合格之后,将步骤2中相邻的两个基坑之间预设的距离处也依次执行步骤2至步骤5,且此次的步骤2中所挖的基坑中垂直于河流的流动方向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次中相邻的两个基坑之间预设的所述距离。
[0013]
优选的,每个所述基坑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等,相邻的两个基坑之间预设的距离相等。
[0014]
优选的,所述加固阻隔包括使用止水帷幕。
[0015]
优选的,所述止水帷幕的深度达到隔水层。
[0016]
优选的,对步骤1中所挖的坑中朝向河流的一侧布设钢板桩。
[0017]
优选的,所述药剂包括水泥、石灰、水;加入所述土壤内的水泥、石灰与步骤3中的土壤的重量比分别为8%-20%、4%-8%。
[0018]
优选的,所述金属还原菌包括六价铬还原菌、赖氨酸芽孢杆菌、砷还原菌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
1、本技术采用先将菌种注入河岸培养配合将河岸进行分段式修复的方式,设计了一种沿河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能够有确保在挖河岸的土壤后,不会出现堤岸坍塌,解决了在沿河区域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土壤修复过程中如何防止堤岸坍塌的问题。
[0021]
2、本技术中在对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固化前采用注射方式向河岸注射混合有金属还原菌的葡萄糖溶液,能够使得金属还原菌在河岸上生长及扩散,从而使得金属还原菌具有充足的时间分解河岸上的重金属。
[0022]
3、本技术采用止水帷幕,并且使得止水帷幕深度达到隔水层,避免污染场地内污染物质与修复药剂迁移扩散至河道。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技术的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参见图1,一种沿河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
1)沿河流堤岸进行加固阻隔;
[0026]
2)在河岸上每立方米注射100l混合有金属还原菌的葡萄糖溶液,所述葡萄糖溶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为10%-20%;注射方式可以采用土壤原位修复注射设备,注射之后,混合有金属还原菌的葡萄糖溶液中的菌种便在河岸上生长及扩散,其中,注射的菌落数量为1
×
10
8-1
×
109cfu/g。
[0027]
3)将步骤2中的土壤养护5-7天,也就是待菌种扩散在5-7天之后,在步骤1中注入有葡萄糖溶液的区域内沿河流的流动方向等距挖若干个基坑(如图1所示,此时的每个基坑的区域用a表示),且所挖的每个基坑距离河的边沿至少3米(d≥3m),且被挖后形成的每个基坑中垂直于河流的流动方向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0米(l≤20m),相邻的两个基坑之间预设距离,预设的所述距离为10-20米。也就是河岸分段治理,每段长度(l)不超过20m,避免较长区域开挖,导致出现大量河水渗入或堤岸坍塌。修复区旁作业面应铺设临时钢板道路,便于器械施工。
[0028]
4)在步骤3中挖出来的土壤堆放在暂存区加入药剂进行搅拌固化,使得去除重金属后的土壤凝固。
[0029]
5)将步骤4中的土壤氧护10-15天;期间如有降水天气,应对养护区覆盖防雨膜。
[0030]
6)待步骤5之后的土壤凝固且经采样检测合格之后,检测时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对不同深度和位置的修复后样品进行取样,经第三方权威实验室检测,直至验收合格后,再将步骤2中相邻的两个基坑之间预设的距离处也依次执行步骤2至步骤5,(此时步骤2中再次挖的基坑的区域在图1中用b 表示)且此次的步骤2中所挖的基坑中垂直于河流的流动方向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次中相邻的两个基坑之间预设的所述距离。这样分段式的进行修复,就能够避免避免较长区域开挖,导致出现大量河水渗入或堤岸坍塌。
[0031]
7)最后将凝固后的土壤填满到基坑中。
[0032]
也就是第一次在步骤2至步骤5中只修复图1中标注a的区域,然后在图1中标注a的区域的部分修复检测合格之后,第二次便在图1中标注b的区域内执行步骤2至步骤5;这样
每次修复时便是分段的,避免较长区域开挖,导致出现大量河水渗入或堤岸坍塌。
[0033]
优选的,每个所述基坑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等,相邻的两个基坑之间预设的距离相等。这样便与配置用于固化的药剂,也便于计算周期和统一管理。
[0034]
优选的,如果堤岸具备止水帷幕施工条件,则沿堤岸建设止水帷幕,止水帷幕深度应达到隔水层,避免污染场地内污染物质与修复药剂迁移扩散至河道。
[0035]
优选的,对步骤1中所挖的基坑中朝向河流的一侧布设钢板桩,进行加固支护,钢板桩支撑深度应超过后续开挖深度2倍以上,防治堤岸坍塌。
[0036]
优选的,所述药剂包括水泥、石灰、水;加入所述土壤内的水泥、石灰与步骤3中的土壤的重量比分别为8%-20%、4%-8%。其中,水泥是作为固化剂,石灰是稳定剂,水是溶剂。
[0037]
优选的,所述金属还原菌包括六价铬还原菌、赖氨酸芽孢杆菌、砷还原菌中的一种或几种。通过六价铬还原菌、赖氨酸芽孢杆菌、砷还原菌去分解被污染的土壤内不同的重金属。

技术特征:


1.一种沿河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沿河流堤岸进行加固阻隔;2)在河岸上每立方米注射100l混合有金属还原菌的葡萄糖溶液,所述葡萄糖溶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为10%-20%;3)将步骤2中的土壤养护5-7天之后在步骤2中注入有葡萄糖溶液的区域内沿河流的流动方向等距挖若干个修复基坑,且每个基坑中垂直于河流的流动方向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0米,相邻的两个基坑之间预设距离,预设的所述距离为10-20米;4)在步骤3中挖出来的土壤堆放在暂存区加入药剂进行搅拌固化;5)将步骤4中的土壤氧护10-15天;6)待步骤5之后的土壤凝固且经采样检测合格之后,将步骤2中相邻的两个基坑之间预设的距离处也依次执行步骤2至步骤5,且此次的步骤2中所挖的基坑中垂直于河流的流动方向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次中相邻的两个基坑之间预设的所述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沿河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基坑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等,相邻的两个基坑之间预设的距离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沿河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阻隔包括使用止水帷幕。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沿河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帷幕的深度达到隔水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沿河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步骤1中所挖的基坑中朝向河流的一侧布设钢板桩。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沿河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包括水泥、石灰、水;加入所述土壤内的水泥、石灰与步骤3中的土壤的重量比分别为8%-20%、4%-8%。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沿河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还原菌包括六价铬还原菌、赖氨酸芽孢杆菌、砷还原菌中的一种或几种。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沿河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沿河流堤岸进行加固阻隔;2)在河岸上注射金属还原菌的葡萄糖溶液;3)5-7天之后在注入有葡萄糖溶液的区域内沿河流的流动方向挖若干个坑,相邻的两个坑之间预设距离;4)挖出来的土壤堆放在暂存区固化;5)将固化的土壤氧护10-15天;6)待土壤凝固且经采样检测合格之后,将步骤2中相邻的两个坑之间预设的距离处也依次执行步骤2至步骤5,解决了在沿河区域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如何防止堤岸坍塌的问题。塌的问题。塌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张园 陈明龙 杨成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苏州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08.31

技术公布日:

2022/11/18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8:39: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88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土壤   基坑   步骤   沿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