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雨水积蓄利用系统及其发展

中国农村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及其发展
1  中国概况
1.1  自然地理条件
中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全国耕地面积13004万公顷,草地面积40000万公顷,森林面积15984万公顷,内陆水域总面积1747万公顷。
1.2  人口及行政区划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现有人口12.92亿人,其中农业人口占70.8%。
中国有省级行政单位34个,包括23个省、5个民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全国共有615个市,44067个乡镇,740917个村。
1.3  农业经济
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4084亿美元,其中农业占12.7%,林业占1%,牧业占8.2%,渔业占2.7%;全国人均GDP为1093美元。
1.4  农业灌溉
2002年,全国灌溉面积6075.3万公顷,其中农田灌溉面积占92%,果林灌溉面积占5%,天然草场及人工饲草料地灌溉面积占2%,其它占1%。
2003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412亿立方米,其中灌溉用水量为3600亿立方米,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6.52%。
小便冲洗阀降雨量、蒸发量及灌溉分区表
1.5  自然条件特征
幅员辽阔
● 地形复杂
● 降雨时空分布不均
● 水土资源分布不均
长江以南
黄淮海 西北及东北 水资源
耕地面积
20 40 60 80 100 我国水土资源分布
2  雨水集蓄利用系统
雨水集蓄利用是在水资源贫乏,且受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限制,很难修建骨干水利工程的地区,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收集、储存和调节利用雨水的小型水利工程。就农村水利而言,雨水集蓄利用主要用于缓解水资源紧缺、解决农村生活用水问题,实施补充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生活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系统组成和工程模式如下:
防粘贴油漆2.1  系统组成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一般可分为集流工程、蓄水工程和供水工程三个部分。2.1.1  集流工程
集流工程由集流面、汇流沟、输水渠和沉沙池组成。集流面应尽量利用自然坡面,如屋顶、庭院、公路和各种道路、碾场。主要有混凝土集流面,塑料薄膜集流面,原土夯实集流面等形式。
2.1.2  蓄水工程砂浆回收
蓄水工程有水窖、水窑、水柜、水罐、水池和塘坝等多种形式。其作用是通过蓄存雨水,解决作物用水供需错位的矛盾,做到秋雨春用、蓄余补欠。
2.1.3  供水工程
甲基丙烯酸烯丙酯
根据雨水集蓄工程的用途,供水工程分为生活供水和生产供水两类。生活供水一般采用吊桶、手压泵、微型电泵或自流取水。生产供水采用滴灌、喷灌、点灌和坐水种等节水灌溉方式。
2.2  主要工程模式
目前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应用较多的几种模式:
●屋顶、庭院集流+水窖+手压泵(微型电泵、吊桶);
●自然坡面、路面集流+水窖(水窑)+坐水种(滴灌);
●自然坡面、路面集流+水池、水塘、小水坝+点灌(坐水种);
消防电动开窗机●自然坡面集流+水池+喷灌(点灌、坐水种)。
3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规划
3.1  区域性规划内容与步骤
(1)对本地区缺水状况,建设该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并与其他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2)对规划期内该工程解决本地区饮用水的人口,饮水定额,节灌面积,作物类型,灌水定额,发展养殖业和农村加工业的规模,用水量等指标进行分析,据此确定工程规模。
(3)根据气候,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特点进行分区,确定不同类型地区的工程型式和布局。
虹膜采集器
(4)在规划中提出不同类型分区的工程典型设计,并据此计算出全地区的工程量和投资。
(5)进行该工程对生态系统,水环境和对人健康影响的分析与评价。
(6)编制分期实施计划,并提出组织实施,技术支持,资金来源,劳力安排等措施。
3.2  基本资料
(1)收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所在地区年降雨量和多年平均年蒸发量资料。
(2)集流面,蓄水设施及灌溉土地之间的相对位置高差资料,以及拟建工程位置的土质或岩性。
(3)拟作为集流面的屋顶,庭院,公路,天然坡面,碾场面积进行丈量的数据资料。
(4)工程实施范围内已建集流面的材料,集流效率,蓄水设施的种类,结构和面积,提水设备,节水灌溉设施,节水灌溉制度和运行管理情况等。
(5)工程实施范围内的人口,牲畜数,计划利用雨水进行灌溉的作物种类,面积,需水量,单位产量以及土壤质地等。
(6)对当地水泥,钢筋,石灰,防渗膜料,以及砂石砖土等建材的储产地,储产量,质量,单价,
运距等资料。
4  全国雨水集蓄利用概况
4.1  发展现状
雨水利用是一项十分古老的技术。我国的农民在长期的抗旱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利用雨水的经验,创造了水窖、水窑、水池等小型和微型蓄水工程形式,用于解决生活饮水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西北、华北、西南有关省区的缺水山区以及沿海岛屿兴建的雨水集蓄工程,就是应用现代技术对这些传统的蓄水方式进行的改造。把雨水集蓄工程的应用范围从单纯解决饮水问题扩大到了农业灌溉上,大大提高了雨水利用效率。雨水集蓄利用工作从试点示范到规模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试验研究阶段:80年代,通过对相关技术的试验研究,论证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提出了雨水集蓄利用的理论与方法,取得了《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集蓄利用》、《集雨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半干旱丘陵山区集雨节水灌溉工程试验》等一批实用成果,为雨水集蓄利用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2)试点示范阶段:90年代,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河南、四川等省区在试验研究的基
础上,进一步开展试点示范工作,使雨水集蓄利用从单项技术发展为农业综合集成技术;从单一的利用模式走向高效综合利用;从理论探讨、技术攻关走向实用阶段,出了一条干旱山区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3)推广应用阶段:1997-1998年,财政部、水利部联合组织的雨水集蓄利用试点工作带动了西北、西南、华北地区雨水集蓄利用工作的迅速发展,工程建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3:43: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845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雨水   工程   利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