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结构及相关性质综述

淀粉结构及相关性质综述(总18页)

          淀粉结构及相关性质综述
                         
摘要:淀粉是高等植物中常见的组分,是碳水化合物储藏的主要形式。淀粉在生活、生产中都具有广泛应用,淀粉的深层研究对人们的生活和新产品的研制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淀粉的相关知识,包括淀粉的结构与性质、阳离子淀粉、淀粉酶及淀粉的酸解等,并对淀粉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结构 性质 阳离子淀粉 酸解 淀粉酶
一.淀粉的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
1.淀粉的分子结构
淀粉是葡萄糖的高聚体,在餐饮业又称芡粉,通式是(C6H10O5)n,水解到二糖阶段为麦芽糖,化学式是(C12H22O11),完全水解后得到葡萄糖,化学式是(C6H12O6 )。淀粉颗粒含有微量的非碳水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其中除脂肪酸被直链淀粉分子吸附,磷酸与支链淀粉分子呈酯化结合之外,其他物质都是混杂在一起。淀粉分子是由许多α―D―吡喃葡萄糖基单元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α―D―吡喃葡萄糖(稳定的椅式构象)。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之分,另外在许多淀粉中还存在第三种成分,即中间级分---轻度支化的直链淀粉。
直链淀粉
直链淀粉的分子结构及聚合度
    一般的研究认为直链淀粉是一种线形多聚物,都是由α―D―吡喃葡萄糖通过α―D―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链状分子,呈右手螺旋结构,每六个葡萄糖单位组成螺旋的一个节距,在螺旋内部只含氢原子,是亲油的,羟基位于螺旋外侧。螺旋上重复单元之间的距离为×10﹣1o,每个α―D―吡喃葡萄糖基环呈椅式构象。
直链淀粉没有一定大小,不同来源的直链淀粉差别很大。一般文献报道,禾谷类直链淀粉的DP为300~1200,平均800;薯类直链淀粉的DP为1000~6000,平均3000。
直链淀粉与碘和脂肪酸的反应
呈螺旋状态的直链淀粉分子能够吸附碘形成螺旋包合物,从而使淀粉遇碘显蓝。吸附碘的颜反应与直链分子大小有关,聚合度12以下的短链遇碘不显;聚合度12~15呈棕;聚合度20~30呈红;聚合度35~40呈紫;聚合度45以上呈蓝。支链淀粉吸收碘量不到1%,故支链淀粉遇碘不显蓝。
    谷类淀粉中含有少量脂肪酸,它们也可以和直链淀粉分子结合生成螺旋包合物,但会引起一系列不利影响。(玉米、小麦含量较多,薯类含量少。)
支链淀粉
支链淀粉的分子结构与聚合度影响力评估
    支链淀粉是一种高度分支的大分子,主链上分出支链,各葡萄糖单位之间以α﹣1,4糖苷键链接构成它的主链,支链通过α﹣1,6糖苷键与主链相连,分支点的α﹣1,6糖苷键占总糖苷键的4%~5%。支链淀粉含有还原端的为C链(主链),C链具有很多侧链,称为B链(内链),B链又具有侧链,与其他的B链或A链相连,A链(外链)没有侧链。
    不同来源的淀粉其支链淀粉的聚合度不同,平均链长、内练及外链的平均长度也不同。
支链淀粉与磷酸结合的反应
    磷酸与支链淀粉分子中葡萄糖单位的C6碳原子呈酯化结合存在,磷酸65%在A链和B链的外部链存在,35%在B链的内部链存在。这种结合不易被酸分解,在酸水解淀粉的产物中发现有葡萄糖﹣6﹣磷酸酯。(马铃薯淀粉含磷量最高)
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含量
(1)直链淀粉与碘生成纯蓝,支链淀粉与碘作用依其分支与聚合度不同,生成紫-红-棕(聚合度由大到小)。
(2)不同来源的淀粉,直链淀粉含量不同。一般和谷类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约为25%;薯类约为20%;豆类约为30%~35%;糯性粮食淀粉则几乎为零,只含支链淀粉。
(3)同一种粮食中,直链淀粉的含量与类型、品种和成熟度有关。籼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一般比粳米高;成熟的玉米为28%左右,未成熟的只有5%~7%.
(4)直链淀粉含量与颗粒大小有关。
2.淀粉的颗粒结构
淀粉粒的形态
    淀粉在胚乳细胞中以颗粒状存在,故可称为淀粉粒。不同来源的淀粉粒其形状、大小和构造各不相同,可借助显微镜鉴别其来源和种类。
淀粉颗粒形状
    不同种类的淀粉粒具有各自特殊的形状,一般淀粉粒的形状为圆形(或球形)、卵形(或椭圆形)和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这取决于淀粉的来源。如小麦、黑麦、粉质玉米淀粉颗粒为圆形,马铃薯和木薯为卵形,大米和燕麦为多角形。
    同一种来源淀粉粒也有差异。如马铃薯淀粉颗粒大的为卵形,小的为圆形。
制钢淀粉颗粒大小
    不同来源的淀粉颗粒大小相差很大,一般以颗粒的长轴的长度表示淀粉粒的大小,介于2~120μm之间。商业淀粉中一般以马铃薯淀粉颗粒为最大(15~120μm),大米淀粉颗粒最小(2~10μm)。另外,同一种淀粉其大小也不相同。
    淀粉颗粒的形状、大小常常受种子生长条件、成熟度、直链淀粉含量及胚乳结构等影响。如马铃薯在温暖多雨条件下生长,其淀粉颗粒小于在干燥条件下生长的淀粉颗粒。
zeidan    小麦淀粉颗粒有大小之分,大的称为A淀粉,尺寸为5~30μm,占颗粒总数的65%;小的称为B淀粉,尺寸5μm以下,占35%。
vb连接sql数据库淀粉颗粒的结构
液压阀芯
淀粉颗粒的轮纹结构(环层结构)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有些淀粉颗粒呈现若干细纹,称轮纹结构。轮纹结构是淀粉内部密度不同的表现,白天光合作用强,转移到胚乳细胞中的葡萄糖多,合成的淀粉密度大,夜间则较小,昼夜相间便造成轮纹结构。但马铃薯在一定条件下连续照射培养,仍有环层结构,这对上述说法提出质疑。所以轮纹结构形成的真正原因,目前还不能做出适当说明。
淀粉颗粒水分低于10%是看不到环层结构,有时需要用热水处理或冷水长期浸泡,或用稀薄的铬酸溶液或碘的碘化钾溶液慢慢作用后,会表现出环层结构。
    各环层共同围绕的一点称为粒心或脐。粒心位于中央,称“中心轮纹”,如禾谷类淀粉;粒心偏于一端,称“偏心轮纹”,如马铃薯淀粉。粒心部分含水较多,比较柔软,故在加热干燥时常常造成裂纹,根据裂纹的形状,可辨别淀粉粒的来源与种类,如玉米淀粉为星状裂纹。
    淀粉粒依其本身构造(如淀粉的数目和环层的排列不同 )又可分为单粒、复粒、半复粒三种。单粒只有一个粒心,如玉米、小麦;复粒由几个单粒组成,具有几个粒心,在外围形成统一的轮廓,如大米、燕麦;半复粒的内部有两个或更多单粒,各有各的粒心和环层,但是最外围的几个环轮则是共同的,从而构成一个整粒。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1:17: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836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淀粉   直链   结构   颗粒   支链   葡萄糖   分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