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比较

客户通讯录管理系统
不同浓度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比较
李晴;胡丽红;曲波
【摘 要】目的 对比研究不同浓度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从不同角度监测炎症反应程度,为实验造模提供理论数值,并选择最佳的造模方案.方法 用BALB/C小鼠自由饮用DSS溶液的方法建立低浓度(3%)和高浓度(5%)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饮用蒸馏水,每组24只.分别于第0天、3天、7天对小鼠进行动态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清中HGB、CRP、TNF-α的表达、结肠黏膜中MOP、SOD、NF-κB的表达及NF-κB核转位情况、绘制小鼠生存曲线.结果 HGB、SOD与UC疾病活动程度呈负相关,CRP、TNF-α、MOP、NF-KB与UC疾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均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 随着造模浓度和时间的增加,小鼠模型UC的炎症程度也逐渐加重,但死亡率也随之增加,得出3% DSS溶液喂养7d建立的UC小鼠模型为最佳.
【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年(卷),期】2016(025)010
【总页数】5页(P1106-1110)
【关键词】葡聚糖硫酸钠;小鼠;溃疡性结肠炎;造模
【作 者】李晴;胡丽红;曲波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574.6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病变,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也缺乏特异性方法,成为近些年消化领域的热点。n0705
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诱导的小鼠UC模型的肠道病变与人类UC肠道
病理形态变化最为相近[1],因此被广泛应用。目前较为常用的造模DSS溶液浓度为3%和5%[1-3],部分研究[4-5]以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对小鼠进行评估,发现DAI评分随着DSS溶液浓度呈线性增加。本文将通过更全面的实验指标检测,并对与UC发生、发展相关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NF-κB)[6]在UC小鼠结肠黏膜中的表达及激活情况进行比较,以便指导我们选择更优的方式建立UC小鼠模型。
1.1 材料
1.1.1 动物:雄性BALB/C小鼠,体质量25~30 g,常规喂养,由哈尔滨市附属第二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1.2 主要试剂:DSS(M.W.=36 000~50 000,上海翊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PO测定试剂盒、SOD测定试剂盒、ELISA试剂盒(北京义翘神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EMSA试剂PIERCE公司;其他试剂为进口或国产分析纯。
1.2 分组 7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蒸馏水)组、低浓度(3%)组和高浓度(5%)组,每组24只,各组内又随机分为0 d、3 d、7 d 3个小组(8只/组)。
1.3 实验观察
1.3.1 一般状态:动态观察小鼠体质量、大便性状及便血情况,根据表1进行DAI评分[7],并分别于第0天、3天、7天3个时间点对小鼠进行相关实验指标检测。
1.3.2 血液化验:摘眼球取血,将血液静置离心(3 500 r/min)10 min,取血清,分装后置-20 ℃冰箱保存,实验结束后,一部分统一于相关实验室测定血红蛋白(hemoglobin, HG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含量。
1.3.3 TNF-α检测:另一部分静脉血应用ELISA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统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的表达,以标准物的浓度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样品的OD值由坐标曲线查出相应的浓度,然后乘以稀释倍数进行计算。
1.3.4 MPO与SOD的活性测定:处死小鼠后取结肠标本,第一部分以4.0%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行4 μm厚度切片,HE染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形态;第二部分用以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活
性,冰1×PBS冲洗,冻存于液氮中,测定时从液氮中取出结肠组织,称重,剪碎,以冰生理盐水作匀浆介质,玻璃匀浆器冰上匀浆成10%匀浆液,其他操作步骤根据试剂盒要求,做相应处理后测定吸光度,计算相应的MOP、SOD活性。
1.3.5 NF-κB的表达:组织以免疫组化方法测定NF-κB的表达,显微镜下,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出现棕黄颗粒的细胞为NF-κB P65阳性细胞,在40倍高倍镜下选取典型视野计数1 000个细胞,其中阳性细胞数作为NF-κB P65计数值,并以百分率表示。
1.3.6 NF-κB的活化情况:检测NF-κB核转位情况,采用EMSA方法,活化的DNA结合蛋白可与特定序列的DNA探针结合形成DNA-蛋白复合物而使其电泳迁移率显著减慢,于是在胶片或成像系统上出现较游离条带滞后的新条带,根据滞后条带的强弱对样品中的DNA结合蛋白(NF-κB)活性进行半定量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 9.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同时分析给药时间和药物浓度两个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计量资料以表示;多样本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检测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变量关联性分析,相关系数采用Spearson相关系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情况 正常对照组小鼠生长良好,无明显变化;低浓度组第3天出现半稀便,便潜血阳性,此后逐渐出现体质量减轻、稀便、肉眼血便;高浓度组第2天即出现便血,体质量减轻明显(见表2)。此外,低浓度组3 d小鼠无死亡,高浓度组3 d小鼠死亡1只;低浓度组7 d小鼠死亡1只,高浓度组7 d小鼠死亡3只,高浓度组小鼠生存率明显低于低浓度组(见图1)。
2.2 病理形态学观察 正常对照组小鼠结肠未见明显病理改变。随着DSS浓度及实验天数的增加,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随之增加,逐渐出现结缔组织坏死,黏膜上皮细胞随之坏死脱落(见图2)。
2.3 血液指标检测结果 血液中HGB的表达与UC疾病活动程度呈负相关(F=434.05,P<0.0001),CRP的表达与UC疾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F=308.01,P<0.0001,见表3)。
2.4 TNF-α在UC模型中的表达 实验中随着DSS溶液浓度及实验天数的增加,TNF-α的表达与UC炎症程度呈正相关(F=3655.50,P<0.0001,见表4)。
2.5 MPO与SOD的活性测定 MPO与UC疾病活动呈正相关,SOD与UC病情活动程度呈负相关(见表5)。
2.6 NF-κB的表达情况 正常对照组、0 d低浓度、高浓度组几乎无NF-κB的表达;3 d、7 d高浓度组的表达明显高于低浓度组;而无论低浓度组还是高浓度组,7 d较3 d浓度组的表达均升高(见表6、图2)。
电话计费系统2.7 NF-κB核转位情况 通过EMSA方法分析,形成的新条带由强到弱的顺序分别为7 d高浓度组、7 d低浓度组、3 d高浓度组、3 d低浓度组(见图3)。
由于UC的病因不够明确,上也缺乏特异性的药物,对UC患者造成相当大的困扰,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难治性疾病之一。因此选择合适浓度的DSS溶液建立更为标准的UC小鼠模型,对今后UC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新药物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建立UC模型的化学方法有很多种,例如乙酸造模法、角叉菜胶造模法、DSS造模法、NaOONO2造模法、TNBS造模法、DNCB造模法等,但每种造模方法都不尽如人意,通常存在操作复杂、造模成功后自愈性强、成本高等缺点,但近年DSS造模法应用最广泛,因其模型临床症状、病理表现、疾病预后转归与人UC最为相似[1]。
本研究实验初期(0 d),我们对每一组检测指标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P>0.05),从而保证了实验基线水平的一致性;同样对3 d、7 d的检测指标也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都很强(P<0.05),实验结束后,我们应用3×3析因设计检测各指标给药时间和给药浓度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P<0.05),可以认为不同给药时机、不同给药浓度对UC小鼠模型都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给药时间越长UC小鼠模型越好,给药浓度越高UC小鼠模型越好。最后在总体有统计学意义的基础上对各个检测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水塔水位控制系统NF-κB是一种具有多向转录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8-10]。正常状态下,NF-κB家族成员通常以二聚体形式与其抑制蛋白IκB形成复合物,以非活性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在各种活化因素的作用下,IκB蛋白激酶IKK活化,IκB被磷酸化并通过26S蛋白酶体顺序降解,与NF-κB解离,NF-κB活化进入细胞核内,其DNA结合位点暴露,与DNA启动子上特定的认知序列结合,调控NF-κB反应性基因的转录。在UC中,活化的NF-κB可调节与UC发生、发展相关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如TNF-α等的产生和释放,加重肠道的炎性反应[6,11]。由此提示NF-κB的激活在UC免疫调节及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在以往的实验中[12-13]已经得到证实,随着UC动物模型炎症程度的增加,肠组织中NF-κB的表达随之增强,
核转位随之活跃,本实验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从整体实验中可以看出药物浓度高、给药时间长的UC模型各项实验指标的变化与UC炎症变化更为接近,但是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后续实验的基础,需综合考虑模型的死亡率,因此结合小鼠生存曲线,本实验得出3%DSS溶液喂养7 d建立的UC小鼠模型为最佳。
氧气调节阀【相关文献】
[1]Okayasu I, Hatakeyama S, Yamada M, et al. A novel method in the induction of reliable experimental acute and chronic ulcerative colitis in mice [J]. Gastroenterology, 1990, 98(3): 694-702.
[2]Zhang DK, Yu JJ, Li YM, et al. A Picrorhiza kurroa derivative, picroliv, attenuates the development of dextran-sulfate-sodium-Induced colitis in mice [J]. Mediators Inflamm, 2012, 2012(2): 751629.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2:52: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808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小鼠   实验   浓度   模型   造模   测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