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前轴车型组合式承载支架、横梁、车架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前轴车型组合式承载支架横梁车架布置结构,属于商用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商用车领域,车架总成作为整辆车的基础结构件,承载并传递车辆内外部各项交变载荷,因此车架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及刚度。随着整车发动机功率越来越大,变速箱附加功能越来越多,促使发动机及变速箱外形越来越大,导致车架总成前部布置空间严重不足,进而造成车架总成强度及扭转刚度不足,特别针对重载双前轴工程车型,严重影响整车可靠性及横向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双前轴车型组合式承载支架、横梁、车架布置结构,提高车架总成强度及扭转刚度。
4.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前轴车型组合式承载支架、横梁、车架布置结构,包括车架纵梁、承载支架、下横梁和中部横梁,所述车架纵梁包括沿中心面对称布置的左纵梁、右纵梁和加强梁,加强梁设置在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内侧;所述承载支架包括左承载支架和右承载支架,左承载支架和右承载支架对称布置于车架纵梁的外侧;所述承载支架设置有吊耳安装部、板簧安装部和下横梁安装部,所述吊耳安装部和板簧安装部设置有销轴安装孔,通过销轴固定连接吊耳总成和板簧总成,所述下横梁安装部设置于吊耳安装部两侧,其底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螺栓安装孔用于固定连接下横梁;所述下横梁端部设有“y”型安装结构,所述“y”型安装结构设置有多个螺栓安装孔,通过螺栓将下横梁固定连接于下横梁安装部,所述下横梁布置于变速箱及车架纵梁下方,中部横梁布置与变速箱后方。
5.所述左纵梁、右纵梁和加强梁均为包含上翼面、腹面和下翼面的“匚”型槽钢结构,所述腹面和下翼面处预留紧固标准件安装孔。
6.所述承载支架还设有腹面固定部和下翼面固定部,腹面固定部和下翼面固定部设置有多个螺栓安装孔,通过螺栓将承载支架安装于车架纵梁的腹面和下翼面处;所述腹面固定部和下翼面固定部采用多向加强筋结构、并前后贯穿整个承载支架;所述吊耳安装部、板簧安装部、下横梁安装部布置于下翼面固定部下方。
7.所述下横梁采用一体式冲压制成,整体呈两侧高中部低的下凹型结构,主体包括中部平面、两侧竖直面和外侧加强翻边,组合形成“几”字型截面结构,所述中部平面上设置有多个应力孔/减重孔。
8.所述中部横梁包括中间梁体及两侧连接件,所述两侧连接件内侧与中间梁体采用铆钉连接,外侧与车架纵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中间梁体采用上拱形结构。
9.所述车架纵梁、下横梁、承载支架和中部横梁通过紧固件相互固定连接,形成立体
式上下前后封闭框架结构。
10.有益效果:本发明可在满足各类发动机及变速箱空间布置基础上保证车架总成各项强度及刚度需求。“匚”型槽钢结构左/右纵梁配合加强梁方案可保证车架纵梁整体弯曲刚度。上述承载支架采用多向加强筋整体式结构,可有效传递并分散所受各向力矩,促使车架受力均匀。上述冲压下横梁采用下凹型“几”字截面结构,可保证车架整体侧向刚度及扭转刚度;上述中部横梁采用上拱形结构,可有效提升抗扭转及抗弯曲能力。车架纵梁、承载支架、下横梁、中部横梁相互连接固定,形成立体式上下前后封闭式框架结构,更进一步的提高车架总成的整体扭转及弯曲刚度,保证整车可靠性。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具有优异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发明是安装示意图一;
12.图2为本发明的安装示意图二;
13.图3为本发明承载支架和下横梁的安装示意图;
14.图4为本发明中部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车架纵梁;2、板簧总成;3、下横梁;4、承载支架;5、变速箱;6、中部横梁;7、吊耳总成;11、左纵梁;12、右纵梁;13、加强梁;14、上翼面;15、腹面;16、下翼面;31、“y”型安装结构;32、中部平面;33、两侧竖直面;34、外侧加强翻边;35、应力孔/减重孔;41、左支撑支架;42、右支撑支架;43、腹面固定部;44、下翼面固定部;45、吊耳安装部;46、板簧安装部;47、下横梁安装部;61、中间梁体;62、两侧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具体描述。
17.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前轴车型组合式承载支架、横梁、车架布置结构,包括车架纵梁1、承载支架4、下横梁3和中部横梁6,所述车架纵梁1包括沿中心面对称布置的左纵梁11、右纵梁12和加强梁13,加强梁13设置在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内侧;所述承载支架4包括左承载支架41和右承载支架42,左承载支架41和右承载支架42对称布置于车架纵梁1的外侧;所述承载支架4设置有吊耳安装部45、板簧安装部46和下横梁安装部47,所述吊耳安装部45和板簧安装部46设置有销轴安装孔,通过销轴固定连接吊耳总成7和板簧总成2,所述下横梁安装部47设置于吊耳安装部45两侧,保证结构紧凑的同时提高吊耳安装部45整体强度,其底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螺栓安装孔用于固定连接下横梁3;所述下横梁3端部设有“y”型安装结构,所述“y”型安装结构设置有多个螺栓安装孔,通过螺栓将下横梁3固定连接于下横梁安装部47,所述下横梁3布置于变速箱及车架纵梁下方,中部横梁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车架纵梁1中部变速箱后方位置。
18.所述左纵梁11、右纵梁12和加强梁13均为包含上翼面14、腹面15和下翼面16的“匚”型槽钢结构,所述腹面15和下翼面16处预留紧固标准件安装孔。
19.所述承载支架4还设有腹面固定部43和下翼面固定部44,腹面固定部43和下翼面固定部44设置有多个螺栓安装孔,通过螺栓将承载支架4安装固定于车架纵梁1的腹面15和下翼面16处;所述腹面固定部43和下翼面固定部44采用多向加强筋结构、并前后贯穿整个
承载支架4,有效传递各向力矩并增大与车架纵梁1的受力接触面,将载荷均布分散,避免应力集中情况;所述吊耳安装部45、板簧安装部46、下横梁安装部47布置于下翼面固定部下方。所述承载支架4集成一轴板簧后支架和二轴板簧前支架结构。
20.所述下横梁3采用一体式冲压制成,进一步保证零部件质量及可靠性,整体呈两侧高中部低的下凹型结构,主体包括中部平面32、两侧竖直面33和外侧加强翻边34,组合形成“几”字型截面结构,提高下横梁3整体刚度,所述中部平面32上设置有多个应力孔/减重孔35,减少下横梁内应力同时降低零部件重量。
21.所述中部横梁6包括中间梁体61及两侧连接件62,所述两侧连接件62内侧与中间梁体61采用铆钉连接,外侧与车架纵梁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中间梁体61采用上拱形结构,有效的保证车架抗扭转及抗弯曲能力。
22.所述车架纵梁1、下横梁3、承载支架4和中部横梁6通过紧固件相互固定连接,形成立体式上下前后封闭框架结构,进一步的提高车架总成的扭转刚度及弯曲刚度,保证整车可靠性。
23.本发明可在满足各类发动机及变速箱空间布置基础上保证车架总成各项强度及刚度需求;“匚”型槽钢结构的左/右纵梁配合加强梁可保证车架纵梁整体的弯曲刚度;承载支架采用多向加强筋整体式结构,可有效传递并分散所受各向力矩,促使车架受力均匀;冲压下横梁采用下凹型“几”字型截面结构,可保证车架整体侧向刚度及扭转刚度;中部横梁采用上拱形结构,可有效提升抗扭转及抗弯曲能力;车架纵梁、承载支架、下横梁、中部横梁相互连接固定,形成立体式上下前后封闭式框架结构,更进一步的提高车架总成的整体扭转及弯曲刚度,防止出现整车过度扭转及弯曲造成的车架开裂及零部件损坏问题,保证整车可靠性。
24.本发明上述实施方案,只是举例说明,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等同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前轴车型组合式承载支架、横梁、车架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纵梁(1)、承载支架(4)、下横梁(3)和中部横梁(6),所述车架纵梁(1)包括沿中心面对称布置的左纵梁(11)、右纵梁(12)和加强梁(13),加强梁(13)设置在左纵梁(11)和右纵梁(12)的内侧;所述承载支架(4)包括左承载支架(4)和右承载支架(4),左承载支架(4)和右承载支架(4)对称布置于车架纵梁(1)的外侧;所述承载支架(4)设置有吊耳安装部(45)、板簧安装部(46)和下横梁安装部(47),所述吊耳安装部(45)和板簧安装部(46)设置有销轴安装孔,通过销轴固定连接吊耳总成(7)和板簧总成(2),所述下横梁安装部(47)设置于吊耳安装部(45)两侧,其底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螺栓安装孔用于固定连接下横梁(3);所述下横梁(3)端部设有“y”型安装结构,所述“y”型安装结构设置有多个螺栓安装孔,通过螺栓将下横梁(3)固定连接于下横梁安装部(47),所述下横梁(3)布置于变速箱(5)及车架纵梁(1)下方,中部横梁(6)布置于变速箱(5)后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前轴车型组合式承载支架、横梁、车架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11)、右纵梁(12)和加强梁(13)均为包含上翼面(14)、腹面(15)和下翼面(16)的“匚”型槽钢结构,所述腹面(15)和下翼面(16)处预留紧固标准件安装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前轴车型组合式承载支架、横梁、车架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支架(4)还设有腹面固定部(43)和下翼面固定部(44),腹面固定部(43)和下翼面固定部(44)设置有多个螺栓安装孔,通过螺栓将承载支架(4)安装于车架纵梁(1)的腹面(15)和下翼面(16)处;所述腹面固定部(43)和下翼面固定部(44)采用多向加强筋结构、并前后贯穿整个承载支架(4);所述吊耳安装部(45)、板簧安装部(46)、下横梁安装部(47)布置于下翼面固定部(44)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前轴车型组合式承载支架、横梁、车架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3)采用一体式冲压制成,整体呈两侧高中部低的下凹型结构,主体包括中部平面(32)、两侧竖直面(33)和外侧加强翻边(34),组合形成“几”字型截面结构,所述中部平面(32)上设置有多个应力孔/减重孔(3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前轴车型组合式承载支架、横梁、车架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横梁(6)包括中间梁体(61)及两侧连接件(62),所述两侧连接件(62)内侧与中间梁体(61)采用铆钉连接,外侧与车架纵梁(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中间梁体(61)采用上拱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双前轴车型组合式承载支架、横梁、车架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1)、下横梁(3)、承载支架(4)和中部横梁(6)通过紧固件相互固定连接,形成立体式上下前后封闭框架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前轴车型组合式承载支架、横梁、车架布置结构,包括车架纵梁、承载支架、下横梁和中部横梁,所述车架纵梁包括沿中心面对称布置的左纵梁、右纵梁和加强梁,加强梁设置在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内侧;所述承载支架包括左承载支架和右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设有吊耳安装部、板簧安装部和下横梁安装部;所述下横梁端部设有“Y”型安装结构,布置于变速箱及车架纵梁下方,中部横梁布置与变速箱后方。本发明可在满足各类发动机及变速箱空间布置基础上保证车架总成各项强度及刚度需求,有效提升抗扭转及抗弯曲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车架总成的整体扭转及弯曲刚度,保证整车可靠性。保证整车可靠性。保证整车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

周中亚 杨德沛 颜廷浩 孟国玉 刘利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1

技术公布日:

2022/11/2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1:24: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73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横梁   车架   所述   支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