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带技术

机械基础教案之二
授课日期
2009-10
授课时数
8
   
§1-3三角带传动
   
复习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掌握三角带的结构、型号
2、 了解V带传动的设计过程;掌握型号、Dminv的选用,能理论联系实际,创新运用
3、熟悉V带传动的使用、调整、维护
教学重点
型号、Dminv的选用
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的分析
更新、补充
删节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使用教具
V带及V带轮模型、投影仪
课外作业
P19作业、练习册对应作业及补充
课后体会
§1-3三角带传动(槽面摩擦副)
一、 三角带的构造、型号
                          伸张层  帘布结构:一般用途带(常用)                                                                 
  1、结构:(截面形状为      强力层               
  梯形的无接头的环形带)  压缩层    线绳结构: 柔软、弯曲性好,强度低,用于载荷小,直径小,转速
                          包布层                高的带     
                                                                   
  移动视频监控系统①两侧面为工作面,夹角ψ=40
②接触面大(正压力大)(fV大),同等条件下FS=3FP,传递能力大,故传递功率相同时,三角带传动的外廓尺寸小,应用比平带广泛。
③标准带,可直接购买,标记“B2240
  2、型号:按截面尺寸大小分为:YZO)、ABstc2052CDE表面微弧氧化处理GB11544-89
①按字母排列次序截面尺寸↑,传递功率↑(Y最小,E最大)
②常用ABC三种;线绳结构ZA B C 四种
③传递P相同时,尽量选大型号,以减少带的根数
二、主要参数(开口式)
  1i ,α(iS 7)
  2、带轮直径D1D2 :带轮上通过三角带横截面中性层的直径。
(不是外圆直径)与中性层相切的圆的直径。
            ①标准长度=内周长度=公称长度=标记长度L0(为便于测量、制造)
            ②计算长度=中性层长度=节线长度L=基准长LP
  3、带长度                    (为便于计算、选用、设计
  (带有厚度) L=L0+L(由带型号决定)
              LL0均要满足长度系列
      注:三角带长修正值只有七种?                        D1  D2  D3 D4
二、三角带传动的特点:
    保持了平带传动的特点:as<ap;无接头传动更平稳,无噪音,能传递更大功率
三、传动的选用:
1、选用的已知条件:用途、工作情况、传递功率Pi
2、选用项目:定型号、长度、根数;定轮直径、a、结构
弯曲应力要小↓;ν、α要合适,〈==正确选用要求
  3、选用步骤:     
                                      截荷性质
              PC=P/KA集装箱内衬袋---工作情况系数
1)定型号防辐射口罩夯实系数                          工作时间
              主动轮转速n1 ==〉选型图中选
①若传递P 一定时,若型号↓,所需根数↑,受力不均,尽量选大型号。
②若由Pcn1确定的点B型和C型的区域分界线上,应选大型号      合理。
        AB      BC      CBC型任选
③如载荷大、冲击大,工作时间长,KA应越大
2)选带轮直径D1 D2
1 中性层直径(即带轮直径圆与带中性层相切)=理论直径
2 符合直径系列及最小直径要求Dn>Dmin(由型号确定)
3 要求D>Dmin原因:
A、带绕在带轮上,使带产生弯曲应力,D,弯曲应↑, 带易疲劳损坏。为提高带的工作寿命,尽量选用较大的直径(一般只选D>Dmin,D也就满足了)。
BD↓,V↓,由P=F V知所需有效圆周力↑,带的根数↑
CD也不宜过大,否则结构尺寸↑;V↑,离心力↑,疲劳强度↓;正压力↓,传动能力↓。
        D、选好的D2/D1与要求的i尽量接近,D 2= iD1选标准D2<iD1
      D的正确选用:一般选比Dmin稍大,或按最有利的带速从尺寸系列中选取。
3)验算带速ν:
①要求:5m/s≤ν≤25m/s
②原因:
ν↑:带的本身质量产生离正确性力↑==>带挂长,初拉力↓,有效圆周力↓,传动能力↓,易“
打滑”,应力循环次数↑,疲劳强度↓,寿命↓。
ν↓:由P=Fν知传递功率↓;若P 一定时,由P=Fν可知,所需F↑,转矩↑,要增加带的根数,否则传动易“打滑”。
③措施:重选D
注:①不考虑损失:V=V=V
    ②带传动一般布置在传动的高速级上,因P=Fν知ν↑所需F↓,带根数↓,带寿命↑,如F一定时,结构紧凑,传递功率大。
    ③传递功率P0与ν不成正比关系,V↑,离心力↑,传递功率不能成倍变化,影响带传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是α1,ν。
4)初定a0,初算计算长度L/==>按标准选L0L,算出实际a.
1 a有规定按规定,无规定a0(0.72)(D1+D2)
        a,带长L↑,带绕带轮转一周时间↑,弯曲疲劳 
 ②a要合适     次数↓,寿命↑,但带易抖动,影响工作能力。
        a, α↓,L↓,传动能力↓,寿命↓
 
  aa0+L-L1/2
(5)验算包角α:≥120°
①一般验算α(小),因α(α大)>α(小)
2 α稍小时,采取:增大中心距;加张紧轮(提高α)
(6)定带的根数Z:z≥Pc/PoKα
  ①α=180度,平稳工作条件,单根V带功率Po的影响因素(型号,小带轮直径D1,带速度V
  ②选的根数大于计算根数。
五、V带传动的安装、调整和维修:“三平,一定,一调”。
  1、“三平”即带缘平轮缘;轴线平行;对应轮模同一平面(平齐,平行,平方)
(1) 带缘平轮缘:高出太多:接触面↓,传动能力↓(大材小用);
                陷入太深:带底面与轮槽底接触,导致工作接触不良,甚至丧失摩擦力;且弯曲↑,寿命↓(小材大用)
  2)不平行:带扭曲,单侧面过早磨损
  不共面:带扭曲,双侧面过早磨损
  3)安装带时,先缩小中心距,套上后,再慢慢拉紧,不能硬撬。
2、“一定”:即定期检查带长,更换到松紧一致、适当。
  1)张紧力要适当:Fo↓,摩擦力↓,易打滑;F,带寿命↓,轴和轴承受力↑易损。一般松边按下15mm合适(检测张紧力,初拉力)
(2) 同组更换: ①及时更换以免加重其它带的负担(及时换)
            ②保证各带长度尽量相等,以受力均匀,以免新带受力过大,而很快磨损.
3、“一调”即调整带的张紧程度适当
    1)目的:防止带的变形松驰,保证带的正常工作能力,保持初拉力
2)调整方法:①改变中心距(张紧装置)
                ②用张紧轮:松边内侧近大带轮处,以免α过小;并保证带的单向弯曲
  注:①带轮一般装在轴的外伸端,以便于带的装卸。
      ②带传动切忌在易燃,易爆气体的环境中使用。(对)
4、安装安全防护罩
1 防止绞伤人
2 防止油、水等杂质溅到带上,影响传动。
3 防止带过早老化。
六、带传动的其它问题
  1、带轮材料:与圆周速度有关;ν↑用强度高的材料;常用灰铸铁;高速(铝合金);低速、小功率(塑料)
2、带轮结构尺寸:结构形式由带轮的计算直径选:(实体式、腹板式、轮轴式);轮槽尺寸由带型号决定
  3、带轮轮槽角φ〈 400    按直径不同有三种(340360380
环绕在带轮上,弯曲变形,外层受拉变窄,内层受压变宽,使两侧面靠拢夹角变小,故实际工作时带两侧面夹角小于400,且带型号↑、带轮直径↓,带截面夹角↓,故为使带和带轮槽充分接触贴合。φ400 
1、 带轮侧面粗糙度要适当(Ra3.2)太大,带易磨损、效率↓;
                                太小,F有↓,传动能力↓,易打滑。 
[]下列两种V带传动张紧装置各有何优缺点?
   
                         
解:优,单向弯曲            解:优,α↑,传动能力↑
    缺,α↓易松脱              缺,双向弯曲,寿命↓
[]下图传动布置是否合理?为什么?
                        运输带
      n1=3000r/min
   
              n2=550r/min  n3=185r/min
解:不合理。因带传动布置在低速级,由P=F×V知,传递P一定时,V小,所需有效圆周力↑,易打滑失效。带传动应布置在高速级上,以减少所需有效圆周力。
[]判定下列传动的主动件及转动方向
                                              2
                        2
1
     
                                                        1
[]在单根V带传递功率表中,V=20m/sP值不等于V=10m/s时的P的两倍,为什么?
      解:因V↑,离心力↑,张紧力↓,影响传递功率的增加,即PV 不成正比。
[]已知一对转向相反的圆柱摩擦轮传动W1/W2=3,轴间距离A=200mn,试求两轮的半径大小?若改用摩擦轮传动,摩擦轮的外圆将和齿轮的那个圆重合?
  :  (1)W1/W2=R2/R1=3      R1=50mn
                       
        A=R1+R2=200        R2=150mn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1:19: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731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传动   工作   直径   型号   尺寸   传递   根数   能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