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考题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现代主义。(名词解释)
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诞生并流行于20世纪的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十九世纪末的前期象征主义、二十世纪初的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二战以后的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黑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这些流派涵盖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文学是其中的主要部分。现代主义以反传统和非理性为主要标志,是现代世界文学的重要文学现象。也有人把二战后的现代主义称为后现代主义。
2、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一)思想上:(2点)
1、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反理性,反传统。
  上帝死了,打倒偶像,一切价值重估。不再坚守传统的理性原则;不再相信人道主义的理
想;不寄希望于理性王国的实现。重新思考世界与人类的前途;反思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认为既有的文化传统乃至整个人类文明都是与人的本质相悖的。
2、表现异化主题。文明与人性的对立。
自然与个人。物质世界对人的异化,表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人与自己的生存环境的对立。
  社会与个人。整体的人与个体的人的对立。社会力量在无形中制约着人,尤其是科学化的西方社会。人在强大的社会面前显得渺小无力,个性丧失。个人与个人。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关系。性本恶的人性观,导致人与人之间充满敌意,或互相残杀,或无法沟通。
  个人与自我。个性的异化,自我的消失。对自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表示怀疑。潜意识理论对人性的揭示导致作家们更从潜意识角度表现人。自我是被压抑的本能的外在表现。个人在强大的社会压抑下,个性异化,自我消失。
(二)艺术上:(4点)
1、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
文学从对客观物理世界的关注转向对主观心理世界的关注。认为心灵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世界。艺术不是反映,而是表现,即表现内心世界的真。
2、运用象征和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
  《荒原》的总体象征。小说戏剧的无背景,无情节,无英雄,更趋向于寓言。
3、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
  现代主义的以丑为美,不是把生活中的丑作为美来肯定,而是企图在丑的自我暴露、自我否定中肯定美。
4、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
  自由联想,时空倒错,内心独白,自动写作,意识流,象征隐喻等。
第二节 表现主义
1、表现主义。(名词解释)
气门摇臂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于德国的一种文艺思潮,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国。表现主义一词由绘画界引入文学界,强调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
表现主义文学善于透过事物的外层表象,展现内在的本质,从人的外部行为揭示内在的灵魂;善于直接表现人物的心灵体验,展现内在的生命冲动。
2、卡夫卡《变形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
(一)思想内容:(异化)
(1)通过主人公变成甲虫的荒诞故事,表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对劳动者身心的“异化”。劳动是单纯的谋生手段和可以出卖的商品,劳动对他只有沉重的负担和压力。
(2)作品同时二苯并萘也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关系:在公司老板眼里,他只是创造财富的机器,在父母眼里,是养家糊口的工具。变形后,父母威吓和冷眼,被看成累赘和祸害,妹妹也常忘记给他喂食;邻里与房客避之惟恐不及,至于他精神上的痛苦和身心上的压力,从没有人过问,死对他自己和周围的人只是解脱。
(3)通过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内心体验,表现了现代资本主义中人的自我被“异化”,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摆脱恐惧感、孤独感的悲哀。生前兢兢业业、胆小怕事、与世无争,变形后自惭形秽,无聊无助地爬来爬去,懊丧、难堪、孤独、痛苦、焦虑、忧伤,十足的精神上的“可怜虫”,表明了现代西方人典型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但在揭露、痛恨“异化”时,却不能揭示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源,不到消除它的正确途径。因此充满了悲观、绝望的情绪及其所表现的现代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危机。因此,作品充满了悲观绝望的情绪。
(二)艺术特:(神话象征模式)
(1)、用神话象征的模式表现了真实而荒诞的世界,以象征式的表现追求真实中的荒诞、荒诞中的真实这正是《变形记》在艺术上的最突出特点,也是“卡夫卡式”小说的基本特征之一。
(2)用一种平静得近乎冷漠的态度叙述一个凄惨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所采用的语调是客观而冷冰冰的。开关信号
(3)用意识流手法,通过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
3、奥尼尔《毛猿》(暂定)
(1)
主人公:扬克
金属修复剧情:①轮船锅炉间;
②纽约五马路;
③监狱;④产联;
⑤动物园
(2)《毛猿》的主题是对整个人类生存的探讨。奥尼尔说,扬克实在是你自己,也是我自己,他代表整个人类。这一戏剧表现了奥尼尔对整个人类的现状和前景的悲观的看法。
思想感知化,心理外化。
音响烘托。扬克内心的疯狂,用周围人的鼓噪喧闹来烘托。
人物配置。几乎是扬克的独角戏。欧洲戏剧从重情节,到重性格,再到重心理。
象征。笼子的象征。动物的象征。
对比。
独白。扬克对大猩猩。
第三节 象征主义
1、《荒原》的艺术特。
(1)、象征(客观对应物,非个人化)
(2)、长诗中单独的客观对应物俯拾皆是,纵横交错:残忍的阳春四月、阴森的地狱桥、丑陋肮脏的老鼠、污浊不堪的泰晤士河、荒凉空虚的大海……这些片断、个别的象征,都是诗人用来表现现代西方文明堕落、现代人精神枯竭感受的客观对应物,反复表达了生存着的死亡这一母题。与此相仿.垂钓的渔王、人子耶稣、空荡的教堂、万钧的雷霆,又是诗人在幻灭中寻觅再生的客观对应物。把以上两组意义相关的意象连缀成一个
整体,就构成了全诗死亡与再生的主题。
(3)、蒙太奇剪接手法和拼贴技法。诗人用各种零碎的片段表现现代城市的支离破碎,我用这些碎片撑住了我的废墟。
(4)、意象新奇怪诞,语言复杂多变。大量使用独白或对白,冲淡作者的痕迹。
(5)、大量用典。
(瑞恰兹:在艾略特手里,典故是一种技巧,《荒原》在内涵上相当于一部史诗,没有这种技巧,就得由12本著作来表达。
第四节、意识流小说。
1、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20-3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种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的特征是:不注意外部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行动表现和情节的连贯与完整,而致力于表现人物意识的流动状态;打破传统小说按情节发生次序或逻辑联系而形成的直线发展的结构,不受时
空或逻辑制约,时空跳跃、多变;多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象征和暗示等表现手法。这些手法已被现代小说广为采用。普鲁斯特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人。代表作家还有:英国的沃尔夫、爱尔兰的乔伊斯、美国的福克纳等。
2、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艺术特。
(1)、多角度叙述
压缩空气过滤
福克纳说:我先从一个白痴孩子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因为我觉得这个故事由一个只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的人说出来,可以更如动人。可是写完以后,我觉得我还是没有把故事讲清楚。我于是又写了一遍,从另外一个兄弟的角度来讲,讲的还是同一个故事,还是不能满意。我就再写第三遍,从第三个兄弟的角度来写,还是不理想。我就把这三部分串在一起,还有什么欠缺之处就索性用我自己的口吻来加以补充。
(2)、时空倒置
回忆。回忆中的回忆。
南方文化的回忆物质,人与时间的搏斗。
萨特认为《喧哗与骚动》是一部关于时间的书。
提高了读者的参与度,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重建时序。
(3)、意识流
福克纳纯熟地运用了意识流手法。作品除了第四部分运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外,其他三部分皆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法。三兄弟的意识流活动各有特,不仅能够体现白痴、精神崩溃者、偏执狂与虐待狂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语言特,更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索他们的意识与潜意识动机。
(4)、神话模式:
与基督教节日的对应
1928年4月7日。复活节前一日。复活节前夕是基督下界拯救人类的日子,可怜的班吉正需要拯救
1910年6月2日。圣体节之一日。圣体节是供奉耶稣圣体的节日,昆丁在潜意识中把自己
当作耶稣、设法对妹妹的堕落进行救赎,但是他所能奉献的,不过是自己凡人的生命;
1928年4月6日。耶稣受难日。
1928年4月8日。 复活节。
复活节那天小昆丁的出走,与基督临死留下的箴言你们要彼此相爱形成鲜明对立;黑人教堂里复活节礼拜的场景,也与主题相呼应。
第五节 存在主义
1、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文学兴起30年的法国,流行于20世纪中期的欧美各国。存在主义文学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法国作家萨特是其创始人,他的理论著作《存在与虚无》提出著名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从而建立了这一哲学体系。存在主义否定客观事物独立存在,强调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主张重在行动自由选择积极进取
但是,存在主义文学大多描写世界的荒谬和现实的肮脏,表现荒诞世界中孤独的人的失望
和不幸,基调悲观。艺术上,存在主义文学力求寓哲理于作品,强调叙述的客观冷漠。存在主义文学主要是小说和戏剧。代表作家有萨特、加缪和彼伏瓦等。
2、“他人就是地狱”如何理解?
[我想要说的是:他人就是地狱。但是,这句话常常被人误解。有人以为我的本意是说,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总是毒化的,总是地狱般的关系。然而,我要阐明的却是另一回事。我的意思是说:要是一个人和他人的关系恶化了,弄槽了,那么,他人就是地狱。……世界上的确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生活在地狱里,因为他们太依赖别人的判断了。但这并不是说,和别人就不可能存在另一种关系。
我的用意是要通过这出荒诞的戏表明:我们争取自由是多么重要,也就是说,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是极其重要的。不管我们所生活的地狱是如何地禁锢着我们,我想我们有权利砸碎它。(萨特)]
⑴首先,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那么他人便是你的地狱。
⑵其次,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对你的判断,那么他的判断就是你的地狱。
⑶第三,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自己,那么你也是自己的地狱。
3、存在主义的艺术特。
(1)、题材的荒诞性。
选取非现实题材,描写地狱罪人的矛盾纠葛。在荒诞环境中荒诞人物的真实感受。
(2)、境遇的极限性。
三人之间关系独特,冲突激烈,事关生死,无有退路。
(3)、哲理的深刻性。
萨特最善于把人学哲理化为具体的戏剧冲突。
第六节 荒诞派戏剧
1、荒诞派戏剧。
运动头
荒诞派戏剧出现于50年代法国文坛,后波及欧美各国,是二战后影响最大的现代主义戏剧流派。它在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认为既然现实生活内容是荒诞的,那么其表现形式也应该是荒诞的。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人物虽有反抗,但方式消极。
荒诞派戏剧强调表现抽象的主观感受,喜欢采用漫画式的夸张和比喻,情节没有连贯性,人物缺乏鲜明个性,常用东拉西扯的对话表现人的孤独。剧作还根据舞台特点,借助各种怪诞、不合逻辑的灯光和场景,使得整个舞台成为荒诞世界的象征性场景。代表作家有:法国的贝克特和尤奈斯库、英国的品特、美国的阿尔比等。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2:28: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721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表现   世界   文学   小说   象征   存在主义   人物   戏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