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123427282.8
(22)申请日 2021.12.31
(73)专利权人 南京工程学院
地址 211167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科学园
弘景大道1号
民宿管理系统(72)发明人 姚佳妮 慕志波 乐虎 王卓然 
李洋 朱海宇 郭丽芸 王庆 
孙旭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代理人 蒋厦
(51)Int.Cl.
C02F  9/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
包括外箱和内部处理箱,外箱下部一侧设有进水
管、另一侧设有出水管,在外箱上部设有开关控
制器,内部处理箱包括高压区、絮凝沉淀区和净
化过滤区;高压区内配有高压泵、压力罐、絮凝剂
瓶以及加药泵,进水管连接高压泵,高压泵连接
压力罐;絮凝沉淀区包括配水槽和沉淀槽;絮凝
沉淀区上部连通净化过滤区,净化过滤区包括上
部的粗过滤区和下部的细过滤区,粗过滤区和细
过滤区分别有填料填充。本实用新型的藻类一体
恶劣的太阳
化处理装置操作简单、耐冲击负荷、机动性强、处
理效率高,能够实现藻类的快速去除,且无二次
污染。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CN 216426962 U 2022.05.03
C N  216426962
U
1.一种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箱和内部处理箱,所述的外箱下部一侧设有进水管、另一侧设有出水管,在外箱上部设有开关控制器,所述的内部处理箱包括高压区、絮凝沉淀区和净化过滤区;所述的高压区内配有高压泵、压力罐、絮凝剂瓶以及加药泵,所述的进水管连接高压泵,所述的高压泵连接压力罐;所述的絮凝沉淀区包括配水槽和沉淀槽,所述的配水槽上端设有一加药口,加药口通过加药泵与絮凝剂瓶连接,所述的压力罐连接至配水槽,所述的配水槽下部通过槽孔板连通至沉淀槽,所述的沉淀槽内设有排泥管、下阻流板、斜流板和上阻流板,所述的排泥管设于沉淀槽的底部,所述的上阻流板和下阻流板分别设于斜流板的上、下两侧;所述的絮凝沉淀区上部连通净化过滤区,所述的净化过滤区包括上部的粗过滤区和下部的细过滤区,粗过滤区和细过滤区分别有填料填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控制器包括电源接口、电路板、压力表和絮凝剂量显示器,所述开关控制器用于控制高压泵和加药泵的工作。
外用贴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罐为体积为10‑20升的罐体,压力罐包括罐体、上部的压力罐进水口、底部的压力罐排水口、罐体上设置的压力传感器、顶部排气帽和侧下方的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流板呈与水平面倾斜60°设置,所述的上阻流板和下阻流板上分别具有若干个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过滤区的填充滤料为直径15mm以上的滤料,所述细过滤区的填充滤料为直径15mm以下的滤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料采用鹅卵石、火山石或沸石。
制作门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槽内还设有污泥斗,所述污泥斗位于沉淀槽底部,沉淀槽底部污泥斗与排泥管相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过滤区连通出水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箱底部设有可移动滑轮。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16426962 U
一种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富营养化水体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发展,湖泊、水库和江河富营养化的发展趋势非常迅速,蓝藻水华已成为全球富营养化水体的表征,由此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同时产生毒素,对人类和水生动物带来极大的危害。
[0003]目前除藻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法,其中物理法主要有人工打捞、机械去除、黏土絮凝、过滤、气浮、遮光等方法,这种方法效果最为显著,且无二次污染,但费用高昂,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解决水体富营养化。化学法主要是向富营养化水体投加除藻剂,如硫酸铜、二氧化氯、高锰酸盐等,这种方法比较成熟,速度快,效果明显,但藻死亡后释放大量氮磷和有毒物质,污染水体,产生二次污染。生物法是通过生态学原理控藻,通过生物链来恢复水体生态系统,比如引入鱼类控藻,这种方法效果好,存在成本高昂,见效慢,应用受限制等缺点。
[0004]利用高压破藻是一种有效的除藻技术,专利CN201510839439.8公开了一种采用高压脉冲电场
进行水产养殖水体除藻的方法,通过高压脉冲电场将藻细胞破碎,配备混凝剂额抽泥机实现藻类尸体絮凝沉淀并抽离。专利CN201210109541.9公开了深水循环强化混凝沉淀除藻水处理系统和方法,通过深水循环井压迫藻细胞内气囊破裂,藻水进入水处理池,经混凝沉淀后排放。专利CN201220308349.8公开了水锤压力除藻生态浮岛,该装置利用喷泉的曝气功能,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促进水体的自净功能,同时利用水锤效应产生的巨大压力,压破藻类的伪空泡,使藻类失去浮力而下沉,抑制藻类生长,达到清除藻类水华的目。这些装置通过高压将藻细胞破碎后絮凝沉淀,存在对藻水的处理不彻底、易于引起二次污染、可移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的问题。因此,开发一种能高效、快速除藻且成本低廉的一体化装置具有重要的市场前景和生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提供一种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该装置可操作性强、耐冲击负荷、机动性强、处理效率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外箱和内部处理箱,所述的外箱下部一侧设有进水管、另一侧设有出水管,在外箱上部设有开关控制器,所述的内部处理箱包括高压区、絮凝沉淀区和净化过滤区;所述的高压区内配有高压泵、压力罐、絮凝剂瓶以及加药泵,所述的进水管连接高压泵,所述的
高压泵连接压力罐;所述的絮凝沉淀区包括配水槽和沉淀槽,所述的配水槽上端设有一加药口,加药口通过加药泵与絮凝剂瓶连接,所述的压力罐连接至配水槽,所述的配水槽下部通过槽孔板连通至沉淀槽,所述的沉淀槽内设有排泥管、下阻流板、斜流板和上阻流板,所述的排泥管设于沉淀槽的底部,所述的上阻流板和下阻流板分
别设于斜流板的上、下两侧;所述的絮凝沉淀区上部连通净化过滤区,所述的净化过滤区包括上部的粗过滤区和下部的细过滤区,粗过滤区和细过滤区分别有填料填充。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开关控制器包括电源接口、电路板、压力表和絮凝剂量显示器,所述开关控制器用于控制高压泵和加药泵的工作。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压力罐为体积为10‑20升的罐体,压力罐包括罐体、上部的压力罐进水口、底部的压力罐排水口、罐体上设置的压力传感器、顶部排气帽和侧下方的支架。[0010]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的斜流板呈与水平面倾斜60°设置,所述的上阻流班和下阻流板上分别具有若干个通孔。盲区监测
[0011]进一步的,所述粗过滤区的填充滤料为直径15mm以上的滤料,所述细过滤区的填充滤料为直径15mm以下的滤料。
[0012]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的滤料采用鹅卵石、火山石或沸石。
[0013]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的沉淀槽内还设有污泥斗,所述污泥斗位于沉淀槽底部,沉淀槽底部污泥斗与排泥管相间设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细过滤区连通出水管。
[0015]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的外箱底部设有可移动滑轮。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实用新型的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操作简单、耐冲击负荷、机动性强、处理效率高,能够实现藻类的快速去除,且无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伊枯草菌素
[0018]图1:本实用新型的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本实用新型的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0020]图3:压力罐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进水管,2‑出水管,3‑开关控制器,4‑高压区,5‑絮凝沉淀区,6‑净化过滤区,7‑高压
泵,8‑压力罐,9‑絮凝剂瓶,10‑加药泵,11‑配水槽,12‑沉淀槽,13‑加药口,14‑槽孔板,15‑排泥管,16‑下阻流板,17‑斜流板,18‑上阻流板,19‑粗过滤区,20‑细过滤区,21‑污泥斗,22‑可移动滑轮,23‑罐体,24‑压力罐进水口,25‑压力罐排水口,26‑压力传感器,27‑排气帽,28‑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外箱和内部处理箱,外箱下部一侧设有进水管1、另一侧设有出水管2,在外箱上部设有开关控制器3,内部处理箱包括高压区4、絮凝沉淀区5和净化过滤区6。
[0024]高压区4内配有高压泵7、压力罐8、絮凝剂瓶9以及加药泵10,进水管1连接高压泵7,高压泵7连接压力罐8;絮凝沉淀区5包括配水槽11和沉淀槽12,配水槽11上端设有一加药口13,加药口13通过加药泵10与絮凝剂瓶9连接,压力罐8连接至配水槽11,配水槽11下部通过槽孔板14连通至沉淀槽12,沉淀槽12内设有排泥管15、下阻流板16、斜流板17和上阻流板
18,排泥管15设于沉淀槽12的底部,上阻流板18和下阻流板16分别设于斜流板17的上、下两侧;絮
凝沉淀区5上部连通净化过滤区6,净化过滤区6包括上部的粗过滤区19和下部的细过滤区20,粗过滤区19和细过滤区20分别有填料填充。
[0025]实施例中,开关控制器3包括电源接口、电路板、压力表和絮凝剂量显示器,开关控制器3用于控制高压泵7和加药泵10的工作。
[0026]压力罐8为体积为10‑20升的罐体23,如图3所示,压力罐8包括罐体23、上部的压力罐进水口24、底部的压力罐排水口25、罐体23上设置的压力传感器26、顶部排气帽27和侧下方的支架28。
[0027]斜流板17呈与水平面倾斜60°设置,上阻流班和下阻流板16上分别具有若干个通孔。粗过滤区19的填充滤料为直径15mm以上的滤料,细过滤区20的填充滤料为直径15mm以下的滤料。细过滤区20连通出水管2。优选的,滤料可采用鹅卵石、火山石或沸石。[0028]实施例中,沉淀槽12内还设有污泥斗21,污泥斗21位于沉淀槽12底部,沉淀槽12底部污泥斗21与排泥管15相间设置;外箱底部设有可移动滑轮22。
[0029]该装置的使用方法为:
[0030]首先,将填料填充至粗过滤区19和细过滤区20,并将装置推至湖水旁边合适的地方,为湖水除藻做前期的工作,将水管放入水中,再将电源开关启动,湖水通过高压泵7加压后进入压力罐8,当压
力罐8压强增值600Mpa时停止进水,此时湖水中的藻类破裂,静止1‑2小时,再通过开关控制器3打开压力罐排水口25;含藻湖水进入絮凝沉淀池的配水槽11,此时按照进水量的千分之二加入絮凝剂,湖水通过槽孔板14进入沉淀区,通过下阻流板16‑斜流板17‑上阻流板18进入净化过滤区6,湖水中的破碎藻细胞和悬浮物受到下阻流板16、斜流板17和上阻流板18的阻挡,在重力作用下沉淀至沉淀槽12底部的污泥斗21,最后通过排泥管15排出;湖水再流经粗过滤去和细过滤区20,从而进一步去除藻类和悬浮物,在这一区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也可得以去除,最后排出湖水。
[00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9:38: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718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处理   藻类   沉淀   装置   水体   压力   实用新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