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加工中护剂配方的优化

马铃薯加工中护剂配方的优化
作者:朱新鹏 杨江华 胡恒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第19期
    朱新鹏1,2,杨江华1,2,胡  恒1,高天丽1,赵  欣1
    (1.安康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2.陕西省富硒食品工程实验室,陕西 安康  725000)
    摘要:试验以抗坏血酸、半胱氨酸、柠檬酸、氯化钙4种试剂作为马铃薯加工的护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褐变度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进行护剂配方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配方组成为:0.3%的抗坏血酸、1.0%的半胱氨酸、0.2%的柠檬酸、0.15%的氯化钙。用此配方进行马铃薯的护可使其褐变度降低至0.173。
    关键词:马铃薯;护剂;褐变度;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TS255.3
    文献标识码:A
手动甘蔗榨汁机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9-4654-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19.039
    收稿日期:2013-12-13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2K02-14);安康学院科研专项(AYQDZR201105)
    作者简介:朱新鹏(1968-),男,陕西旬阳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食品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电话)13689155298()zxp5298@sina.com。
saba-018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和蔬菜兼用作物。在中国,马铃薯加工业发展很快,正在由粗放加工、数量扩张阶段向精深加工、质量提升阶段转变[1]。近年来发展很快的马铃薯全粉、冷冻薯条等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褐变现象,影响其外观和商品价值。褐变分为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马铃薯加工中要经过去皮、破碎等过程,与空气接触,极易发生由酶催化的酶促褐变[2]。
    引起酶促褐变反应的酶类主要为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3,4]。在马铃薯加工中抗褐变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控制温度、pH、降低氧含量和添加护剂(褐变抑制剂)来实现。研究表明,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半胱氨酸、柠檬酸、氯化钙等
均具有抑制褐变作用[5-10]。含硫物质虽然具有较好的抗褐变作用,但由于其在产品中的残留和安全性问题,人们仍然在寻效果好、食用安全性高的护剂。半胱氨酸所含的-SH能与醌类形成无物质,并能抑制PPO的活性;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异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能将醌类物质还原为酚类,从而阻止醌类聚合形成有物质;柠檬酸是广泛使用的食用酸,可有效降低pH和螯合PPO的金属离子,抑制酶活性;氯离子是PPO的非竞争性抑制剂,使用氯化钙可减轻褐变。关于无硫护剂的研究较多,但尚未见利用半胱氨酸、抗坏血酸、柠檬酸和氯化钙组合的护剂方面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利用这4种物质的抗褐变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马铃薯护剂配方,以期为马铃薯加工中的护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马铃薯:市售。
    抗坏血酸、半胱氨酸、柠檬酸、氯化钙、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均为分析纯。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ALC-210.4型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BCD-290W型冰箱,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V-1100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TGL-16G型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DK-98-11型水浴锅,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试样处理  马铃薯经清洗、去皮后切成约5 mm厚的薯片,浸放于配制的护剂溶液中10 min,然后取出沥干,盛放于聚乙烯袋中置于4 ℃冰箱中储存4 d备用。
    1.3.2  褐变度测定[11,12]  取待测马铃薯样品,迅速切碎,称取2.5 g,加适量预先冷藏的磷酸缓冲液(PBS,pH 5.8)快速研磨,然后再加25 mL PBS(pH 5.8)离心(3 000 r/min,30 min),将上清液在30 ℃水浴中保温20 min, 420 nm下测定其吸光度。每样品重复测定3次,结果取平均值,以此作为马铃薯的褐变度(BD)。
    1.3.3  单因素试验  分别考察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0.1%、0.3%、0.5%、0.7%、0.9%)、半胱氨酸(0.2%、0.4%、0.6%、0.8%、1.0%)、柠檬酸(0.2%、0.4%、0.6%、0.8%、1.0%)、氯化钙(0.10%、0.15%、0.20%、0.25%、0.30%)对马铃薯褐变度的影响。
    1.3.4  正交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16(45)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护剂配方。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
    2.1.1  抗坏血酸浓度对马铃薯褐变度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在抗坏血酸浓度范围内,随着抗坏血酸浓度的增加,马铃薯褐变度下降,在0.5%时达到最低值后又缓慢上升。综合分析后认为抗坏血酸浓度以0.3%~0.9%为宜。
   
    2.1.2  半胱氨酸浓度对马铃薯褐变度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半胱氨酸对马铃薯褐变有抑制作用,在半胱氨酸浓度范围内,随着半胱氨酸浓度的增加,马铃薯褐变度不断下降,在0.6%以后下降幅度减缓,曲线逐渐变得平稳。综合分析后认为半胱氨酸浓度以0.4%~1.0%为宜。
   
    2.1.3  柠檬酸浓度对马铃薯褐变度的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在柠檬酸浓度范围内,对马铃薯褐变的抑制曲线呈波动变化,在柠檬酸浓度为0.6%时其褐变度最小。柠檬酸作为广泛使用的食用酸,食用安全性高,但在马铃薯加工中用量大,反而可能导致产品食用品质下降,所以在马铃薯加工中柠檬酸用量不宜过大。综合分析后认为柠檬酸浓度以0.2%~0.8%为宜。
   
    2.1.4  氯化钙浓度对马铃薯褐变度的影响  由图4可以看出,在氯化钙浓度范围内,随着氯化钙浓度增加,马铃薯褐变度下降。但氯化钙用量不宜过大,否则会使产品口感粗糙。综合分析后认为氯化钙浓度以0.15%~0.30%为宜。
   
计数继电器
    2.2  正交试验
    2.2.1  正交试验结果  由表2可知,4种护剂对马铃薯褐变的影响排序为A>B>C>D,即抗坏血酸浓度对马铃薯褐变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半胱氨酸,柠檬酸和氯化钙的影响较小。最优配方组合是A1B4C1D1,即0.3%的抗坏血酸、1.0%的半胱氨酸、0.2%的柠檬酸、0.15%的氯化钙。
   
    2.2.2  验证试验  以正交试验优化的护剂配方进行3次验证试验,结果马铃薯褐变度分别为0.172、0.172和0.174,平均值为0.173,均低于正交试验最低值0.177,说明配方优化结果可靠。
合成氨工艺    3  结论
    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半胱氨酸、柠檬酸、氯化钙均对马铃薯褐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正交试验对4种护剂进行配方优化,优化后的护剂配方为:0.3%的抗坏血酸、1.0%的半胱氨酸、0.2%的柠檬酸、0.15%的氯化钙。
    经验证试验证明,优化后的配方护效果优于正交试验结果,也优于单因素试验结果,说明用4种试剂配制的混合护剂优于单一试剂的褐变抑制效果。
    参考文献:
    [1] 欧阳海洪.中国马铃薯加工业发展与展望[J].农产品加工,2013(4):4-5.
    [2] 朱新鹏,胡  恒.马铃薯加工中褐变的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2):60-62.
    [3] 孙芝杨,钱建亚.果蔬酶促褐变机理及酶促褐变抑制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3):22-24.
    [4] WANG C Y,MELLETHIN W M. Relationship of friction discoloration to phenolic compounds in d'Anjou pears[J].Hort Sci,1973(8):321-323.
    [5] 周向军,高义霞,汪之波,等.“黑美人”马铃薯过氧化物酶的特性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36(8):55-63.
    [6] 李  敏,刘  磊,郭玉蓉,等.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特性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40(2):189-192.
    [7] DUDLEY E D,HOTCHKISSJ H. Cysteine as an inhibitor of polyphenol oxidase[J].Journal of Food Biochemistry,1989,13(1): 65-75.
    [8] 齐海萍,胡文忠,姜爱丽,等.抗褐变剂对鲜切马铃薯保鲜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690-7691.
stc2052    [9] 李  瑜,谈  啸,王慧荣,等.响应面优化速冻马铃薯条的护工艺[J].粮食加工,2012, 37(6):38-40.
    [10] 潘永贵.控制鲜切果蔬酶促褐变添加剂类型及应用方法[J].保鲜与加工,2007,7(5):54-56.
    [11] 李全宏,赵雅松,蔡同一,等.鲜切马铃薯褐变抑制效果研究[J].食品科学,2005,26(9):92-95.
    [12] 何  萌,王  丹,马  越,等. 不同清洗剂对鲜切马铃薯贮藏过程品质变化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5):328-331.
    (责任编辑  曾德芳)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49: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684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马铃薯   试验   护色剂   加工   配方   优化   变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