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语话语权 ——陶瓷外宣翻译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
www.sjgzzs
56
译语话语权——陶瓷外宣翻译
37iii
叶泳余
(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柳州  545006)
摘    要:中国陶瓷出口国际市场中,只有运用贴切的译语话语才可能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地进行移植和再现,是对译语译语和翻译策略的严峻考验。缺少文化底蕴的食物在异域文化中必然不能长久,占有把握住译语话语权方能实现陶瓷对外传播利益最大化,带动陶瓷产业发展并夺得国际话语权。关键词:陶瓷外宣;译语话语权;翻译策略
国际新形势和大变局时期,适应新情况中争夺国际话语权,陶瓷文本外宣需要作出相应调整,运用翻译话语向外传播瓷文化的风格特点、生产选地、制作工艺以及相关习俗观念、人物事迹和审美取向正是新时期译者们研究方向[1]。文字语言承载着文化内涵而文化认同影响着话语权力,译者需探究对外转播中
的译语话语权,这对传承保护、发展弘扬中国陶艺文化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从陶瓷外宣现状入手,论述陶瓷翻译发展状况并针对陶瓷工艺、名品和文化提出翻译见解,以求更好地向世界传播陶文化。
一、陶瓷外宣研究现状
陶瓷自古到今是中外交流产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期适应国家“双循环”战略决策于国际国内多向交流有着重要意义。陶瓷外宣便成为重要一环,而现有的陶瓷外宣仍远远不够。统计发现现有陶瓷外宣文本较少且多为外国人翻译,比如:法国学者儒莲将《景德镇陶录》译成法文;英国学者布希尔和卜士礼分别将《陶说》和《陶雅》译成英文;《饮流斋说瓷》由日本学者译成日文等等
[2]
。这对于把握中
华文化话语权有着重大缺失,不利于国际话语权的提升。而且国内发行的陶瓷书籍错综复杂,内容不统一。能作为专业参考的较少,比如: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国古陶瓷图典》等等。
推动陶瓷文化走出去并提升国际认同感,陶瓷对外翻译中华文化精髓的展现是译者需要思考的难题也
是努力方向。现有陶文化翻译研究不足,笔者查知网、维普等各大学术检索工具输入陶瓷、翻译、外宣等关键词发现:陶瓷研究有176,531条结果,其中关于陶瓷翻译不到240篇,关于陶瓷外宣不到20篇。也有学者为推动陶瓷文化传播作出努力,刘燕对陶瓷工艺、装饰、文化词汇提出见解[3];王建国,李萍提出对译者的要求:准确翻译陶瓷文化内容需要译者了解运用好传统陶文化和陶工艺知识;陈宁总结并向外传播中国陶瓷古籍中生产历史和制作技艺理论;金文丽从美学角度探究受众接受陶瓷文化的审美观、语言观、思维观,以更好地传递陶瓷文化内容;马海莹,杨红英的瓷器名称翻译策略研究包括名品里的釉彩、纹路、形体还有地缘及发展历程。欧飞兵把目的论基于陶瓷翻译,论述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陶瓷文化对外传播不丢失本民族文化特,对把握国际话语权有着关键性作用,该环节仍有很长的路要走[4]。
二、陶瓷外宣的译语话语
陶瓷外宣中不丧失话语权,把翻译话语牢牢掌握在国人手中,是中国国际话语权提高极为重要的课题。权力付托在语言背后,语言是交流沟通认知的工具,译语话语权在语言互动过程中体现诉求、潜移文化和增加认同,让受众接受和认可中华文化,也需求译者把握好有力的译语形式争取话语主动权。现在大部分译者采用“音译+释义或直译+解释”等手法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
1.译语权于工艺
乌氏粘度计原理
工艺对于陶瓷是必不可少的,工艺技术的发展促使陶瓷文化发展壮大。译文如何正确表达源语意思和特[5],又能带着文化特有之韵味,需要译者使用合理的译语处理手法和生动的目标语文化表达,或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和文化重写、创造以寻求受众心理及感知的认同。
原文:在注浆成型工艺中,塑造成致密柸体的技艺离不开固液分离过程,比如:离心成型、注塑成型和压力注浆成型等等。
译文:All the drain-casting , slip casting, pressure casting, and centrifugal casting involve a solid-liquid separation process to form a dense green body.
译文直接采用直译的方法,没有加以解释,受众可能难以明白陶瓷工艺文化内涵,“直译+解释”译法在这里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分别在陶瓷专业工艺后添加解释,slip casting(inject material), pressure casting(pressure grouting),and centrifugal casting(rotational moulding)。即:All the drain-casting ,slip casting(inject material), pressure casting(pressure grouting),and centrifugal casting(rotational moulding) involve a solid-liquid separation process to form a dense green body.通过文中解释和文内作注策略让受众更好地理解相对陌生的各种中国文化形象[6]。
2.译语权于文化
陶瓷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孕育着多层面的中华文化特,输出传播中译语文字转换、词汇搭配适用和文化相互贯通都是译者需要考虑的难点,同时兼顾受众的正向反应和传播的正向效果和保持陶文化内容,让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和认同中国,国家获取与经济实力相等同的国际话语权[7]。
原文:一般满窑的进程是清理窑底,铺上窑底小石子(俗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JGY2015128):MTI 研究生毕业发展情况跟踪调查报告——以广西各MTI 高校为例,                  英译写 法 统 一 为 “ Innovation Project of Guangxi Graduate Education”;
作者简介:叶泳余(1997.09-),男,汉族,广西北流人,硕士,研一在读,研究方向:翻译--译语话语权。
文化研究
称“老鼠屎”)。
译文:The general processes of kiln filling include cleaning the kiln bottom, paving the bot- tom with small stones (The pebble stone with a diameter of around 5-13mm is called “mouse dropping” by local people).柴草热水器
翻译过程中译者掌握译出语和译入语双方表达习惯,不丢失原语文化特征又能尊重受众文化前提下,用译语表现形式、借助自身说话方式和行为模式,向受众展现译语声音和文化。译者根据当地人们用鹅卵石的大小形状辨认事物,在译文中采用“解释+直译”译法,把“老鼠屎”中国特词汇精准地传递给受众,简短干练、通俗易懂并给予强烈的画面感,潜移默化中输出中华优秀文化[8]。
3.译语权于名品
随着中华文明几千年发展,陶瓷名品各式各样,各种型号名称层出不穷[9]。汉语中地理名称、人物名号、物品别称及品牌名等专有词语、专业术语和特文汇词对外传播时,使用“翻译加以音译、诠释辅助”传递方式比将汉语转换成译入语形式更能深刻表达译出语信息,让受众渐渐接受从而彰显陶瓷和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熊欣,2015:210)。
原文:青花牡丹纹梅瓶,小口,丰肩,收腹。肩上覆莲瓣纹,内绘八宝纹,腹部绘缠枝牡丹,下腹绘仰莲瓣纹,青花发浓郁。
译文:Blue-and-white plum vase with entangled peony pattern, small mouth, slipped shoulder, bulging belly, the part below belly tapers gradually, unglazed foot. Its shoulder was covered with lotus with eight treasures pattern inside. The belly was decorated with peony scroll, and the lower part of belly was decorated with upward lotus petals, and blue and white is rich and gaudy.
译文中分别将青花牡丹纹梅瓶、莲瓣纹、八宝纹、青花发译成:Blue-and-white plum vase with entangled, peony pattern, lotus, eight treasures pattern, blue and white. 青花翻译成“Blue-and-white”颜缺失陶瓷文化特点,lotus没有展现莲瓣纹脉络,eight treasures pattern译回中文有“八种宝藏图”的意思,受众会产生歧义。译语话语“翻译加以音译、诠释辅助”更能生动准确传递文化信息,即:Qinghua peony with plum ceramics, lotus wen(lotus design), babao pattern(eight kinds of collections design), Qinghua color(blue and white). 译语语言上能最大程度接近表达译出语语义也不缺失文化内容,不管哪一种译语话语,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4.译语权于历史
陶瓷历史悠长,有着形形的术语专有词汇,译者翻译考虑的不仅是对仗工整,还考虑陶瓷术语中包含的历史[10]。“青”是陶瓷历史中重要的核心词汇之一,对于中国陶瓷历史正确传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术语有时表达白,有时表达蓝,有时没有在表达颜,便无法在译语中到相对称的翻译。翻译“青”时采用“音译+释义”的方法能保留历史完整性,以期陶瓷术语的翻译具备传递性、优越性和正确性。
原文:青窑溜火对日,紧火一日夜。
译文:For the blue furnace a gentle fire was kept up for two days, a fierce fire for twenty-four hours.
这里的“青”并不是在表现陶瓷的颜,译文将“青窑”
错译成“the blue furnace”。译语话语权下采用音译的手
法并且在译文后加以诠释,这样在对外传播中既保留中国陶
瓷历史文化的主要元素,也使得术语的翻译更加精准,“青窑”可译为:qing furnace/kiln(which bakes small pieces). 即:For the qing furnace/kiln(which bakes small pieces), a gentle fire was kept up for two days, a fierce fire for twenty-four hours. 从而让中国文化在中
外交流过程中不失去民族特,又能让受众直接地感受中华
历史。
三、结论
中国长久的陶瓷历史和悠长的陶文化有着众多民族文化抗石击涂料
彩,让人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陶瓷文化翻译还不
商用微波炉够成熟,把中国陶文化推向世界以及推动陶瓷发展对国家有
重要意义。译语话语与陶瓷外宣在一带一路中有着重要作用,
译出语和译入语话语规范和语言形式基础翻译原则没有违背
的基础上,译语话语权探讨有力的话语表达手法进行文化传
递和保留[11],主动正确地对外传播中华优秀文明。基于话语
基础上处理国家政治、文化和经济等方面外宣活动的手法,
向文化走出去靠拢和双循环迈进,译者主体性立于译语话语
权并选取高效话语方式,言语影响力的大小决定话语权力的
大小,译者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陈宁.中国陶瓷古籍的海外传播与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2):16.
[2]贾芮.翻译转换理论下的齐河黑陶宣传资料汉英翻译报告
[D].山东大学,2019.
[3]金文丽.接受美学视域下的陶瓷英译研究[J].上海翻译,2015(04):91-94.
自动充电电动车[4]刘燕.陶瓷语汇的特征及其翻译[J].中国陶瓷,2013(11):38-40.
[5]李萍,王建国.景德镇陶瓷及其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01):18-20.
[6]欧飞兵.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陶瓷文化翻译[J].中国科技
翻译,2011(02):p53-56.
[7]申思思.外宣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难点及对策[D].上
海外国语大学,2020.
[8]熊欣.对外传播中的译语话语权[N].湖南社会科学,2015(04):208-211.
[9]熊欣.音译理论及音译产生的背景[J].中国科技翻译,2014(01):39-42.
[10]杨红英,马海滢.博物馆瓷器展品名称英译研究[J].中国
科技翻译,2012(03):29-32.
[11]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57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51: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675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陶瓷   文化   翻译   译语   中国   话语权   译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