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8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的实施方案

性蚀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的实施方案
 
各参建单位:
  现将《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以下简称《意见》)转发给你们,并结合项目建设实际制定以下贯彻实施方案,请一并认真贯彻执行。
  一、全面深刻领会《意见》的丰富内涵
  《意见》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深刻阐述了安全发展的科学内涵,总结了安全生产“三个事关”(事关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的理论创新成果,明确了衡量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标准,提出了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要求和加快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安全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并在继承发扬以往各项行之有效对策措施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新制度、新举措,是做好“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远一个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各参建单位要深刻领会、全面把握《意见》的丰富内涵,紧紧围绕项目建设质量安全的核心任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坚定不移推进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二、把贯彻落实《意见》和项目建设结合起来,突出抓好事关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重点工作
 (一)紧盯安全目标
安全目标:无责任从业人员死亡和重大伤亡事故;无一般B类及以上责任铁路交通事故;无机械设备大事故;无责任施工火灾事故;无责任火工品爆炸事故;无隧道施工涌水、突泥、坍塌重大事故。
(二)抓住安全监控重点
安全监控重点(46处):未完工的6座隧道,20处上跨既有铁路、公路、河道桥梁施工工点,2个站场改造和邻近既有沪昆铁路及其他运营线施工工点,18个梁场架梁施工。
6个隧道分别为白力坞隧道、宣峰岭隧道、大屋场隧道、王家山隧道、郑家山隧道、钱家岭隧道。
20座大桥分别为:上饶沪昆高速立交特大桥、上饶沪昆立交特大桥、上饶320国道立交特大桥、岑港河特大桥、贵溪特大桥、鹰潭信江特大桥、东乡二号特大桥、东乡沪昆高速公路立交特大桥、进贤特大桥,方家墩特大桥、赣江特大桥跨抚河段跨堂世河段跨向莆铁路(含移动模架施工)、锦江特大桥、彬江袁河特大桥、跨上瑞特大桥、赵家里特大桥、双元水库特大桥、紫阳大道立交特大桥、宜春特大桥、后乐平特大桥、宣风袁河特大桥。
2个站场改造分别为:电脑热管散热器>塑料制品加工设备宜春、弋阳站。
18个梁场架梁施工:玉山、上饶、横峰、贵溪、鹰潭、抚州、进贤、进贤张公、南昌、新建、高安、高安锦江、新余廖家、分宜、宜春、萍乡、袁州、芦溪梁场。
(三)强化安全“九项”风险控制
开工前各施工单位必须以预测和预防事故为中心,以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系统风险为重点,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重点抓好营业线、隧道、桥梁、大型机械设备、轨道板及铺轨作业、高空作业、工地用电、火工品安全和站房模板及钢结构吊装施工9项安全风险控制。
1加强营业线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修订整合营业线(含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细则,增加风险识别的日常管理内容,规范临近营业线施工组织管理。建立营业线施工(临近)和监理单位的“黑名单”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单位要加大监控、处罚力度,直至清出管内施工领域。对临近营业线施工的事故,同时追究监理单位监管责任。
2、加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隧道施工要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继续实行《隧道施工安全日报表》制度,严控二衬施工步距超标;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偷工减料;擅自改变施工方法作为“高压线”,严密监控开挖、初支、仰拱、二衬、防水等关键环节。
3、加强桥梁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桥墩台施工要以防止造成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模板坍塌、交通事故、水上作业(坠落、溺水、沉船)等危及人身伤亡事故为重点。桥梁连续梁施工要防止设备倾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桥墩深基坑开挖要防止基坑边坡坍塌伤人。
4、加强大型机械设备安全风险控制。以防止造成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倾覆溜逸、机械及车辆伤害事故为重点,铺架作业通过既有电气化区段以控制作业人员人身安全为重点。要避免机械带“病”运行、人员超劳作业。
5植物细胞培养、加强轨道板及铺轨作业安全风险控制。轨道板施工及铺轨作业要以防止发生设备倾覆、吊装伤害、车辆伤害为重点。
6、加强高空作业安全风险控制。高空作业要以防止发生人员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架手架下沉倒塌等为重点。
7、加强工地用电安全风险控制。工地用电要以防止施工触电事故为重点,坚决整治未加可靠保护、破皮损伤的电线、电缆,未设或设置不合格的接零(地)、漏电保护设施,未设门或未上锁的电闸箱等问题,从源头上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源治接触不良或绝缘损坏、漏电、短路等发生火花引起火灾,。全“红绒
8、加强火工品安全风险控制。对民用爆炸物品及危险品的储存、运输、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
9、加强站房模板及钢结构吊装施工安全风险控制。针对危险性较大的站房模板及钢结构吊装施工应编制专项安全生产方案,超过一定规模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四)进一步深化现场安全管理
1、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
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要树立安全风险意识,要在有关安全的问题上达成“三点共识”,即什么时候都要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要都立即解决。
(1)落实安全风险管理责任
公司(指挥部)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的实施主体,要按照铁道部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对建设项目安全风险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设计单位要对设计的施工方案进行风险评估,并结合现场实际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专项方案,从源头上规避安全风险。
施工单位是安全风险管理责任的主体,必须强化过程中的评估、辨识和控制工作,建立每个工点、每项作业、每道工序的控制体系和责任界定,不断完善自控机制。
监理单位要落实工程安全风险监管的主体责任,每项施工要及时督促风险评估,审查每个工点的安全专项方案,检查每项作业的措施落实,防范每道工序中的安全风险,实施全过程的风险控制。
(2)做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做好每个工点的风险管理。在管理上,做到每项施工(分部分项工程)都要按“确定施工过程→识别危险源→登记、评价、汇总危险源→登记重大危险源及不可容许危险”的步骤进行危险源辨识和评价,通过风险调查、信息分析、专家咨询及实验论证等手段进行多维分解,从而全面认识风险,形成风险清单。制定安全生产保证计划,拟订安全技术措施,建立“识别危险专人督办,风险工点专人包保,现场作业专人带班”安全风险管理分级、分类的工作机制,并按风险等级明确岗位责任,以增强防范安全风险的能力。
3抓好每项作业的风险控制
每项作业要坚持预防为主,突出现场管理、作业方案和人员三大要素,围绕不同的工艺条件、不同的作业环境下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现场管理上的缺陷,从细节处入手,实行动态控制,以消除危险因素为准则,做到“有施工就有辨识,有风险就有防范,有上岗就有培训,有作业就有检查”,以实现对现场作业安全的有效控制。
4强化安全风险评估考核
将安全风险管理各方面的工作纳入标准化项目部考核中。对安全风险管理控制不力,导致安全风险发生,依照《工程质量终身制及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赣安发〔201075号),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严格安全“红线”管理。
在去年安全红线管理的基础上,结合今年的施工实际进行修订完善,具体为:施工安全7条红线:一是高风险工点安全专项方案未经批准和验收就开工;二既有线施工方案未经批准,各种程序未履行就开工;三是桥梁墩身模板及吊栏拉杆没有上双螺母;四是隧道没有按要求进行超前地质探测和围岩收敛监控量测;五是隧道安全步距超标和擅自改变开挖方法;六是火工品出入库管理不达标,七是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五)继续抓好“四个”支撑建设,消除安全隐患
1、全面实施工厂化生产、机械化施工、专业化队伍、信息化管理,加大推行和检查的力度,不断提升质量安全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对隧道作业、上跨工点、营业线施工要确保视频监视系统的正常使用,实现作业全过程的远程控制,为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可追溯性”创造条件。
2强化架子队管理。
1)以落实工厂化制作为契机,禁止设置小拌和站、小加工场,切实有效遏制转包分包,消灭包工队。
2)加大对架子队关键环节控制,要对架子队的管理人员配置、设备资源、材料资源、混凝土供应等加强管控,做到施工机具和机械设备配置到位,物资材料实行集中配送,严禁现场作业队在资源上自成体系,从源头上把好关。
3)保证架子队管控层、作业层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满足架子队管理的需要,采取“三个一”措施,即开工一个工点,验收一个架子队,抽考一部分人员,检查一个驻地,督促架子队的人员配置到位,解决架子队作业层人员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的问题,确保架子队管控层真正做到“五同”管理。
4)把标准化工作推进到作业架子队、作业工班,以保证标准化管理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
5)督促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作业标准细化分解到作业指导书、作业卡片上,确保三大标准落实到现场、落实到岗位。
6)严格按《关于下发<沪昆铁路客专江西公司架子队管理办法>的通知》(沪昆赣综字[2010]137号)文件进行检查考核。
3、严格问题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落实质量安全问题治理整改。问题整改必须坚持“件件有着落,事事有闭环”的工作原则,坚持每月对各种安全检查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分类造册、逐项登记,建立安全质量隐患问题库,并按照定人、定期、定责要求,制定隐患问题整改计划表,明确整改期限、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复查人,落实闭环管理。今年凡是在规定整改限期内未按时整改的,其项目经理要在月度质量安全分析会上作检查,以保证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三、强化施工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
1、加强学习和宣贯工作。各单位要加强组织学习和宣传,可以通过在企业和施工工地组织学习活动、张贴宣传画报、悬挂宣传横幅、举办主题活动等形式,将《意见》宣传到基层,项目负责人、项目安全生产主管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要亲自宣讲和参加培训活动,并将有关精神和要求进行宣贯。使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2、各施工单位要结合本标段的施工特点,抓紧组织制定本标段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细则,于2月底前报公司安质部。并认真抓好落实,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沪昆客运专线江西公司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附:《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
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国发〔2011 4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发展,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对安全生产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多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安全发展,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事故总量和重特大事故大幅度下降,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年均减少约1万人,反映安全生产状况的各项指标显著改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实践表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对新时期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是保障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选择。
 
  (二)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处于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高峰期,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屡禁不止,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和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企业还比较突出。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又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要把这一重要思想和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使之成为衡量各行业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标准,自觉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实现安全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三)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期待不断提高,广大从业人员“体面劳动”意识不断增强,对加强安全监管监察、改善作业环境、保障职业安全健康权益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真正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使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之上,确保人民众平安幸福地享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四)指导思想。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始终把保障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速度、质量、效益与安全的有机统一,以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规范生产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支撑,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五)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与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促进区域、行业领域的科学、安全、可持续发展。
  ——依法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标准体系,严格安全生产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开展。
  ——突出预防,落实责任。加大安全投入,严格安全准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筑牢安全生产基础,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及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
  ——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加快安全科技研发应用,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培养,创新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法律制度体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制定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要求,制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大型桥梁隧道、超高层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和地下管网等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安全法规规章。根据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需要,抓紧修订完善国家和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尽快健全覆盖各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激励约束、督促检查、行政问责、区域联动等制度,形成规范有力的制度保障体系。
 
  (七)加大安全生产普法执法力度。加强安全生产法制教育,普及安全生产法律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法制意识,增强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自觉性。加强安全生产日常执法、重点执法和跟踪执法,强化相关部门及与司法机关的联合执法,确保执法实效。继续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切实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严格问责的惩治措施。强化地方人民政府特别是县乡级人民政府责任,对打击非法生产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八)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事故。严格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调查处理每一起事故,查明原因,依法严肃追究事故单位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严厉查处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进展和处理结果。认真落实事故查处分级挂牌督办、跟踪督办、警示通报、诫勉约谈和现场分析制度,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查安全漏洞,完善相关管理措施,切实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九)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依法依规加强安全生产,加大安全投入,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加强班组安全建设,保持安全设备设施完好有效。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带头执行现场带班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强化企业技术负责人技术决策和指挥权,注重发挥注册安全工程师对企业安全状况诊断、评估、整改方面的作用。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律经严格考核、持证上岗。企业用工要严格依照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职工必须全部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课堂教学模式  (十)强化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作为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对辖区内各类企业包括中央、省属企业实施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严格落实地方行政首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省、市、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组织解决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
 
  (十一)切实履行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职责。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全面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指导职责。相关部门、境内投资主体和派出企业要切实加强对中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要不断探索创新与经济运行、社会管理相适应的安全监管模式,建立健全与企业信誉、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等方面相挂钩的安全生产约束机制。
  五、着力强化安全生产基础
 
  (十二)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条件。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产业政策,严格技术和安全质量标准,严把行业安全准入关。强化建设项目安全核准,把安全生产条件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未通过安全评估的不准立项;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要依法取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制度。制定和实施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加强对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管理,实行严格的资格认证制度,确保其评价、检测结果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十三)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监控管理。充分运用科技和信息手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强化监测监控、预报预警,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析,重大隐患要及时报安全监管监察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各级政府要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监控、整改、防范等措施落实到位。各地区要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实施动态全程监控。
 
  (十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普遍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建设,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仍未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加强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将评价结果向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十五)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要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认真实施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深入落实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切实抓好煤(矽)尘、热害、高毒物质等职业危害防范治理。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同意的,一律不得批准建设;对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切实做好职业病诊断、鉴定和,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
 
  (十六)深入推进煤矿瓦斯防治和整合技改。加快建设“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完善落实瓦斯抽采利用扶持政策,推进瓦斯防治技术创新。严格控制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建设项目审批。建立完善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制度,对不具备防治能力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严格按规定停产整改、重组或依法关闭。继续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扶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支持煤矿整顿关闭和兼并重组。加强对整合技改煤矿的安全管理,加快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和小煤矿机械化改造。
 
  (十七)加大交通运输安全综合治理力度。加强道路长途客运安全管理,修订完善长途客运车辆安全技术标准,逐步淘汰安全性能差的运营车型。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禁止客运车辆挂靠运营,禁止非法改装车辆从事旅客运输。严格长途客运、危险品车辆驾驶人资格准入,研究建立长途客车驾驶人强制休息制度,持续严厉整治超载、超限、超速、酒后驾驶、高速公路违规停车等违法行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严格按规定强制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并实行联网联控。提高道路建设质量,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加强桥梁、隧道、码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安全管理。继续强化民航、农村和山区交通、水上交通的安全监管,特别要抓紧完善校车安全法规和标准,依法强化校车安全监管。
 
  (十八)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普查评估,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科学规划化工园区,优化化工企业布局,严格控制城镇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各地区要积极研究制定鼓励支持政策,加快城区高风险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搬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地下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设施安全整治,加强和规范城镇地面开挖作业管理。继续推进化工装置自动控制系统改造。切实加强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监管,深入开展“三超一改”(超范围、超定员、超药量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和等高危产品专项治理。
 
  (十九)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常态化管理机制,制定实施非煤矿山主要矿种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标准。研究制定充填开采标准和规定。积极推行尾矿库一次性筑坝、在线监测技术,搞好尾矿综合利用。全面加强矿井安全避险系统建设,组织实施非煤矿山采空区监测监控等科技示范工程。加强陆地和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的安全管理,重点防范井喷失控、硫化氢中毒、海上溢油等事故。
 
  (二十)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按照“谁发证、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建筑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各环节安全监管责任。强化建筑工程参建各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密排查治理起重机、吊罐、脚手架等设施设备安全隐患。建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健全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完善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完善铁路、公路、水利、核电等重点工程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严厉打击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等不法行为。
 
  (二十一)加强消防、冶金等其他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消防规划纳入当地城乡规划,切实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落实建设项目消防安全设计审核、验收和备案抽查制度,严禁使用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装修装饰材料和建筑外保温材料。严格落实人员密集场所、大型集会活动等安全责任制,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加强冶金、有等其他工贸行业企业安全专项治理,严格执行压力容器、电梯、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电力、农机和渔船安全管理。
  七、大力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二十二)持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探索建立中央、地方、企业和社会共同承担的安全生产长效投入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和高危行业领域倾斜。完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政、税收、信贷政策,强化政府投资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企业在年度财务预算中必须确定必要的安全投入,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完善落实工伤保险制度,积极稳妥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发挥保险机制的预防和促进作用。
 
  (二十三)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整合安全科技优势资源,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在事故预防预警、防治控制、抢险处置等方面尽快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积极推广应用安全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企业必须加快国家规定的各项安全系统和装备建设,提高生产安全防护水平。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信息科技支撑服务体系。
 
  (二十四)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加大高危行业企业重组力度,进一步整合浪费资源、安全保障低的落后产能,加快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遏制安全水平低、保障能力差的项目的建设和延续。对存在落后技术设备、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要予以公布,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法予以关闭。把安全产业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产业,积极发展安全装备融资租赁业务,促进企业加快提升安全装备水平。
 
  (二十五)加强安全人才和监管监察队伍建设。加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办好安全工程类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中高级安全工程与管理人才。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进一步落实完善校企合作办学、对口单招、订单式培养等政策,加快培养高危行业专业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技能型人才。加快建设专业化的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能力评价体系,加强在岗人员业务培训。进一步充实基层监管力量,改善监管监察装备和条件,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机制,切实做到严格、公正、廉洁、文明执法。
  八、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二十六)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建设。抓紧7个国家级、14个区域性矿山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整合应急资源,依托大型企业、公安消防等救援力量,加强本地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提升事故医疗救治能力。建立救援队伍社会化服务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
 
  (二十七)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和基础条件。健全省、市、县及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建设应急平台,完善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联合处置机制,加强安监、气象、地震、海洋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强化应急物资和紧急运输能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二十八)加强预案管理和应急演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动态修订完善。落实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预案报备制度,加强企业预案与政府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切实提高事故救援实战能力。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要按照预案规定,立即组织停产撤人。
  九、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二十九)加强安全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加强安全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报纸、广播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普及安全常识,增强全社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思想意识。在中小学广泛普及安全基础教育,加强防灾避险演练。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和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努力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大力开展企业全员安全培训,重点强化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员工安全培训。完善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完善安全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大型企业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加强地方政府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干部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十)推动安全文化发展繁荣。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市场机制,培育发展安全文化产业,打造安全文化精品,促进安全文化市场繁荣。加强安全公益宣传,大力倡导“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主题公园、主题街道和安全社区,创建若干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和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推进安全文化理论和建设手段创新,构建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切实发挥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
 
  (三十一)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各地区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合力。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指导协调作用,落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依法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安全生产任务较重的乡镇要加强安全监管力量建设,确保事有人做、责有人负。离线语音识别方案
 
  (三十二)加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把安全生产考核控制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之中。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以适当形式予以表扬和奖励,对违法违规、失职渎职的,依法严格追究责任。
 
  (三十三)发挥社会公众的参与监督作用。推进安全生产政务公开,健全行政许可网上申请、受理、审批制度。落实安全生产新闻发布制度和救援工作报道机制,完善隐患、事故举报奖励制度,加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众监督。支持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众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开展众性安全生产监督和隐患排查,落实职工岗位安全责任,推进防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52: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647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产   加强   发展   企业   建设   施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