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服饰作文

大蒜破瓣机
桂林服饰作文
打开老衣橱,解码城市历史,换个角度看桂林。衣食住行,“衣”放在四要素首位,不仅仅因其可“蔽寒暑”,更因从衣着可窥见一座城市的变迁、时代的审美风向、老百姓的生活质量。通过讲述老桂林衣路变迁的故事,侧面展示桂林城从民国至今这一百多年来的社会发展变化。
《桂林地方志》服饰卷记载,民国初年,桂林的男性公教人员、商人、店员一般着长衫。工人农民阶层则穿棉布对襟唐装衣裤。富户、殷实之家,亦有穿绸缎长衫、皮袍。女性一般穿大襟唐装衣裤。大襟、袖口及裤脚滚宽边,青年妇女有的滚花边,后宽边改成细边而至无边,大袖口大裤脚改成小袖口小裤脚。喜庆节日多穿长裙,中老年多为青,青年多为红。富户人家缝制和打褶,称之为“百褶裙”。
发热涂料
网络游戏制作“五四运动”后,学生装、中山装成为了一段时期的流行服饰。据史料记载,那时候我市的中小学生多衣着无翻领的学生装,上衣有口袋,基本上是蓝布或灰布为主。女学生就跟民国题材电视剧里看到的差不多,白或蓝的大襟衣、黑裙子,朴素又大方。孙中山先生到桂林督师北伐后,公教人员穿起了灰中山装。
虚拟房间
上世纪30年代,新桂系创造性地推行“三自三寓”政策,并开展新广西建设。在“三自三寓”政策中有一项是“寓兵于团”,因此桂林从上到下,公教人员、大中学生、各业职员,无论男女都时兴穿浅灰布军装,戴军帽还打绑腿。这种衣着打扮,在当时是非常时尚的行头。市民上班、做客、出席重大场合都穿它,甚至男女青年相亲对象,它都是最佳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做这种军装的浅灰布,正是广西本地生产的土布,又结实又耐用,因而被称为“广西灰”。
数据采集板
胡适在《南游杂记》中如是写道:“在那独秀峰最高亭子上的晚照里,我们看那些活泼可爱的灰布青年在那儿自由眺望,自由谈论……”也侧面反映了当时“广西灰”在民众中的流行程度。
衣服体现着态度。桂林人当时的这种穿着,正反映了人们提倡俭朴、团结、自给自足的精神诉求。也正是因为这股向上的风气,广西在数年内,取得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大发展及大繁荣
抗日战争爆发后,桂林成为抗战大后方。近百家书店、出版社林立,桂林城被称作自由中国的“文化城”。一时间全国文化名流云集。
资料显示,当时汇聚在桂林的文化人士有1000多人,其中文化名人就有200多人,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名人。同时,随着战局发展,军政党要人、进步人士、难民涌入桂林,把这个平常不过8万人的城市扩张到了50万(一说30万)。
受这些知识分子和外来人员影响,当时桂林市民衣橱里的衣服也发生了明显的风格变化。市区男性公教人员有的穿蓝或淡黄中山装,有的穿西装、呢大衣;女性多穿旗袍,或上身为西式的翻领夹克,下身穿着短裙。
一股新风起于漓水之上,一扫旧日阴霾,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30: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641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广西   公教人员   文化   大襟   全国   城市   服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