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唇裸重唇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2021年第6期
66
为更好地保护濒危鱼类厚唇裸重唇鱼,本文作者开展人工催产孵化和苗种培育关键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次注射法进行人工激素注射能够使雌鱼催产效率达到76.5%,受精卵经过210h开始破膜,孵化所需积温2310℃·h,在苗种培育方面采用肥水发塘方法培育开口饵料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厚唇裸重唇鱼
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文/王宏1 王庆龙2
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 )又称“石花鱼”,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重唇鱼属,分布在长江和黄河上游干流及其附属支流中。厚唇裸重唇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黄河上游土著鱼类中的珍品,曾是黄河上游玛曲段主要的经济鱼类。
近年来,由于栖息地环境变化和过度捕捞等原因,导致厚唇裸重唇鱼资源遭到破坏,资源量急剧减少,加上其自身生长缓慢、性成熟晚等特性,现有分布区域已经逐渐缩小到人烟罕至的高原草甸深处。2007
年,厚唇裸重唇鱼被列入甘肃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保护级别为二级。
为了更好地保护厚唇裸重唇鱼这一濒危鱼类,有必要开展相关人工繁殖试验。本文探讨了厚唇裸重唇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等环节的技术难点,为厚唇裸重唇鱼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座便器结构
一、材料与方法
(一)亲本培育与挑选
于2010年在黄河上游支流洮河采集200多尾厚唇裸重唇鱼作为后备亲鱼,在虹
1111s鳟成鱼养殖池中进行人工驯化,经过多年驯化,基本能够食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2020年5月开始挑选亲鱼,选择体质强健、鱼体光滑、完整无伤、性腺已充分成熟、体重在1.5kg 以上的个体作为亲本。雌鱼选择腹部膨大柔软,生殖孔红润的个体,雄鱼选择臀鳍有追星,轻压腹部有精液流出的个体。共挑选出亲鱼28尾,其中雌鱼17尾,雄鱼11尾。雌雄亲鱼暂养在不同的培育缸中,水深保持70cm ,水温为12℃,进水口流量为0.02m 3/s 。暂养期间不投喂饲料。
(二)人工催产
在暂养第三日上午10:00开始人工催产工作。催产激素选用地欧
酮(D O M)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鱼分两次注射,第一次注射剂量按每千克鱼体重5mg DOM +600IU HCG,第二次注射剂量按10mg DOM+200IU HCG,两次间隔24h。雄鱼注射剂量按照每千克鱼体重5mg DOM +200 IU HCG,注射时间与雌鱼第二次注射时间相同。将激素用0.9%的生理盐水稀释后采用胸腔注射。每隔2d检查一次亲鱼排卵排精情况。
tsmm(三)人工授精与孵化
采用人工干法授精。首先用浸水拧干后的毛巾将雌雄亲鱼的泄殖孔周围和臀鳍擦干,用手由前向后轻轻挤压腹部,将精子和卵子同时挤入盆中,用软毛刷搅拌均匀后,加入少量清水再轻轻搅拌1min。接着再加入清水进行缓慢搅拌和漂洗,清洗掉多余精液和杂质。静置20min后,将其移入套有40目筛绢的虹鳟孵化槽进行孵化。在孵化槽中保持受精卵呈单层排列,保持微流水,受精卵不随水流移动,孵化水温在11℃左右,孵化室保持遮光状态,防止阳光直射到受精卵上。每隔2d采用聚维酮碘消毒,及时挑出死卵,防止滋生水霉,降低出苗率。在孵化过程中定期观察胚胎发育状况,并记录受精卵的死亡数等。新型混凝土搅拌机
(四)苗种培育
厚唇裸重唇鱼受精卵从受精到破膜共需210h,在破膜后7d左右,卵黄囊基本吸收完毕,能平稳游动。将虹鳟成鱼池改建为微流水池,面积为60m2,进水量为0.05L/s,底质为块石泥沙,水源为溪流水,
进水采用80目筛绢过滤,保持水深约80cm。放苗前一周采用发酵鸡粪肥水。将第一批约9万尾仔鱼放入培育池中,每池投放3万尾,采用豆浆化水连续泼洒3d,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投喂一次。之后视水质情况泼洒豆浆。2个月后辅助投喂虹鳟微粒子饲料。定期加水、排水,使水质保持相对稳定。每日观察记录鱼苗的吃食情况和生长情况。将第二批约5万尾上浮仔鱼移入圆形培育缸中,培育缸直径1.5m,水深70cm,每个缸放养约5000尾,采用人工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做为鱼苗开口饵料,每天投喂5次,统计鱼苗的成活率。
二、结果与分析
(一)人工催产效果
厚唇裸重唇鱼雄鱼在繁殖季节具有明显的第二性征,臀鳍末端有倒钩,在臀鳍条上出现珠星,尾鳍末端变成暗红,轻压腹部有白精液流出。雌鱼腹部变软,明显突出体侧。在注射催产激素后,第3d检查共有10尾雌鱼能够产卵,7尾雄鱼都能够挤出精液,但是只有4尾精液较多。第5d检查出3尾雌鱼可产卵,并挑选出2尾雄鱼。第7d之后再未挑出产卵雌亲鱼,但有1尾雄鱼精液数量较多。剩余4条雌鱼尽管腹部柔软,但是未能产卵,此次雌鱼的催产率为76.5%。催产的雄鱼都能排出精液,但是由于在未注射催产激素前挑选雄鱼时,全部雄鱼已经能够挤出精液,只是精液数量较少,因此只统计排出精液较多的7尾雄鱼,雄鱼的催产率为63.6%。亲鱼催产情况如表1所示。
(二)人工授精与孵化
受精卵呈淡黄,吸水膨胀后直径约3.8mm。两批次获得鱼卵29万粒,在原肠胚期检验两批鱼卵的受精率分别为75%和80%,第二批的受精率要高于第一批。受精卵经过210h开始破膜,孵化所需积温2310℃·h,初孵仔鱼全长约9mm。破膜后约15d,仔鱼开始上浮。第一批上浮仔鱼约9万尾,第二批上浮仔鱼约5万尾,两个批次的孵化率分别为45%和55.6%,见表2。
声纳网
表1 厚唇裸重唇鱼亲鱼催产情况
表2 厚唇裸重唇鱼苗种培育情况
催产尾数1711
第一批产卵尾数10420
第二批产卵尾数329
第三批产卵尾数010
催产率76.5%63.6%
受精卵数量20万粒9万粒29万粒
受精率75%80%
出苗数量9万尾5万尾14万尾
孵化率45%55.6%
成活数量  3.5万尾  2.1万尾  5.6万尾
成活率38.9%42%
2021年第6期 /•67
(三)苗种培育
6月15日将第一批9万尾水花平均分入3个池塘,至9月1日拉网计数,历经75d的培育,3个池塘共培养厚唇裸重唇鱼夏花鱼种3.5万尾,鱼苗平均体长3.6cm,体重为0.49g,苗种平均成活率38.9%。苗种成活率较低,主要是因为2号池排水口筛绢网堵塞,水体不交换,造成水质过肥,鱼苗暴发气泡病导致死亡,2号池收获夏花苗种0.3万尾。第二批5万尾水花平均分入5个培育缸中,投喂卤虫无节幼体2个
月后,继续分池到8个培育缸中。受雨季的影响,水源容易变浑浊,导致暴发纤毛虫病,纤毛虫主要寄生在鳃丝上。需及时采用浓度为250ppm~300ppm甲醛进行药浴,连续3d可控制。同样在9月1日进行打样称重,第二批成活苗种数量为2.1万尾,平均体长3.5mm,平均体重为0.33g。
三、讨论
(一)催产激素种类和催产方式对人工繁殖的影响
根据亲鱼的外部表现挑选亲鱼,不同年龄个体的性腺发育程度有差别。在人工催产过程中,首先要促进卵的发育,使成熟卵发育到排卵阶段。注射DOM和HCG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卵的发育,DOM能促进处于第IV期初的性腺,快速达到IV期末,能极大改善亲鱼早期催产的效果,尤其是在早期水温偏低时的人工催产活动中更适用。注射第一针DOM和HCG激素并经过一段效应期后,注射第二针加强催产,结果显示取得了良好效果,雌鱼催产效率达到76.5%。厚唇裸重唇鱼作为一种冷水性鱼类,注射激素后的效应期较长,达到48h,有必要就其催产素剂量配比、效应时间等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雄鱼在繁殖期多数能够达到性成熟,排出精液,但大部分个体排出的精液数量较少。经过催产后,多数个体能够排出精液,并且能够多次参与繁殖活动,并使受精率达到75%以上。未受精卵主要受催产
后排出卵发育程度不足或精液质量影
响。
(二)孵化期间科学管理对孵化
率的影响
本试验的第一批受精卵孵化率
为45%,推测是水质和水霉病降低了
孵化率。孵化期间为雨季,孵化用水
混浊,加上孵化水流较缓,部分泥沙
堵塞了孵化槽的过水孔,造成孵化用
水在孵化槽中流动不均匀,或者部分
泥沙黏附在受精卵表面,导致受精卵
缺氧死亡。冷水性鱼类的孵化时间较
长,孵化水温低,适宜水霉菌生长,
如果在孵化过程中,不及时挑出死
卵,水霉菌就会大量滋生,影响健康
卵的成活。为提高厚唇裸重唇鱼的孵
化率,应加强孵化期间的管理。
(三)鱼苗开口技术
破膜仔鱼的卵黄囊将要耗尽时,
开始由内源营养转为外源营养,此时
需要及时投喂。绝大多个体开始上浮
游动时就要进行开口饵料的投喂。本
试验采用了两种培育方法。一种是采
用肥水发塘技术培育浮游生物进行开
口。水花投放后,水体中适宜开口饵
料是浮游生物中的轮虫,通过前3d的
水体调控来培育轮虫是水花培育的关
键。由于采用了虹鳟成鱼池改建的培
育池,水温低,水中的藻类和轮虫出
现高峰期较慢,而在后期培育过程
中,池壁青苔生长旺盛,水面漂浮物
较多,影响了鱼苗的生存和生长。要
及时采用人工捞取的方法来控制青
苔,减少其对鱼苗的影响。在水花培
育期间,要保持微流水,及时清除进双电源切换装置
排水口筛绢上的污物,减少因管理不
当造成的鱼苗死亡。第二种方式是采
用人工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前1d将卤
虫卵在合适的水温下进行孵化,期间
采用充气石充氧,24h~48h后利用卤
虫的趋光性收集无节幼体,然后采用
虹吸法投喂厚唇裸重唇鱼仔鱼,每天
投喂5次~6次,每次持续1h。这期间
能清楚地看到仔鱼在饵料投喂口附近
聚集。采用卤虫无节幼体进行开口,
能很好地解决厚唇裸重唇鱼仔鱼开口
问题,成活率较高。在后期打样过程
中发现,培育缸中的仔鱼体重低于培
育池中的仔鱼,这可能因鱼苗还未完
全适应人工配合饲料。比较这两种方
法,采用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开口饵
料,人工耗费比较大,培育缸缸底要
及时进行清理,但是成活率较高;采
用肥水发塘的方法培育开口饵料比较
省时省力,但是日常管理比较重要。
作者单位:1.甘肃省玛曲青藏高原土著鱼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
/
•2021年第6期68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40: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601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培育   孵化   催产   采用   人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