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讲与练1(解析版)

非连阅读文本类(一)
例1:
(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5题(18分)
个人信息裸奔的互联网社会难以走远
近期,《南方都市报》记者只花了700元,就买到了同事包括名下资产、乘坐航班记录、手机实时定位、手机通话记录等个人信息。这样的个人信息查询服务可谓“无所不能”,让每个人都成了“透明人”。更可怕的是,凭个人的力量根本查不出信息泄露发生在哪个环节,甚至不知道该向谁求助。
如果说媒体记者“以身试法”,700元买来同事的全套信息,是对当前个人信息泄露状况的极端展现的话,那么在平时,信息泄露是很多人的日常体验。我们不得而知,为了快递、出行、买房、就医所登记的个人信息,到底会经历怎样的“奇幻漂流”。但无时无刻不在“骚扰”的电话显示个人信息被他人不合法的利用远超想象。每个人身处于某种信息裸奔之中,因此变得麻木。
这种“麻木”表现在治理层面,则是信息保护“破窗效应”的进一步放大。南都记者曾向警方求助,警方也难以给出直接的解决方案——治理个人信息贩卖的薄弱可见一斑。除了个别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恶性案例,如“徐玉玉事件”,多数时候个人信息保护处于一种低效的窘境。如南都报道所示,个人信息贩卖平
废钯碳回收钯技术台并不隐秘,但相关部门就是拿它没办法,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无奈,又有多少治理滞后?
混合辅助肢体互联网嵌入社会生活已越来越深,个人信息难免在网上留下痕迹。大数据改变了生活,也让每个人暴露在更大的信息泄露风险中。发达国家在信息社会勃兴前,一般都经历了立法保护个人信息的过程。中国的特殊性在于互联网大潮来得更快,加上隐私权概念普及迟缓,信息保护步伐远远落后于互联网普及的进度,因此应该奋起直追,尽快补齐短板。
个人信息保护的缺失对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同样带来了诸多隐患。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在谈及国家应尽早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时就提出,如果没有隐私保护,人们可能就不愿意上网,也不愿意推动“互联网+”进入各行各业,这对于国家推动“互联网+”战略不利。就此而言,避免个人信息的“裸奔”理应成为实施“互联网+”的基础。
cng加气机当前首要的是尽快推动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进程。2003年,我国就开始起草《个人信息安全法》,2005年提交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意见稿,但11年过去了,这部法律的制定并没有更多实质推进。当前个人信息保护形势更趋严峻,立法理当有紧迫感。
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之前,对信息保护也不能束手无策。当前诸多法律都有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激发个人信息保护的执法活力、剔除维权障碍,同样不容忽视。
互联网的发展水平代表了一种硬实力,建立与信息收集规模和覆盖面相匹配的信息保护系统,可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互联网社会再昌盛,缺乏个人信息保护,也必定难以走远。
(朱昌俊来源:中国青年报2016年12月14日 02 版)【链接一】
2016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将对许多网上行为设立实名认证,旨在给网络营造一片安全、诚信的“清爽”空间。近年来,随着网络乱象频频出现,实名制已成大势所趋,、微博、支付宝、铁路12306等软件目前均已设立实名制门槛。此次网络安全法的实施,无疑意味着实名制的全面到来。匿名环境下,有的网友会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而不担心承担后果,导致谣言、以及各种语言暴力横行。实名制提供了基本的追溯机制,使得网络空间的行为不因技术的虚拟性而陷入无法追踪、无法追责的混沌状态。此外,实名制也能让种种违法违规和不诚信行为付出应有代价。
(摘编自新华社《网络实名制全面到来,如何保障我们的虚拟空间更“清爽”》) 【链接二】
结合《网络安全法》对网络实名制的纲领性规定,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实施细则,针对网络侵权案件可能遇到的执行难困境,可组建和利用专项民间基金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补救。当前,“身份证号码查询系统”是各领域在认证身份信息时普遍应用的系统。因此,要努力提高网络运营者的技术水平,实现“身份认证系统”与网站后台数据库的有效衔接。
(摘编自贾登勋、杜一冉《我国网络实名制的困境与出路》)
1.下面关于“个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上花钱买到个人信息只是个人信息泄露的极端表现,现实生活中不必担心个人信息泄露。
B.人们在“信息裸奔”中变得麻木,与治理个人信息贩卖的薄弱有关。
C.个人信息贩卖平台非常隐秘,相关部门对此没有任何办法。
D.中国在信息社会勃兴前,经历了立法保护个人信息的过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互联网大潮来得快,隐私权概念普及迟缓,信息保护步伐远远落后于互联网的普及进度。
B.个人信息保护的缺失对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带来了诸多隐患。
石油测井仪器C.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之前,我国诸多法律都没有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D.建立与信息收集规模和覆盖面相匹配的信息保护系统,是不可或缺的网络软实力的体现。
3.关于“网络实名制”,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随着网络乱象频频出现,实名制已成大势所趋,等软件目前均已设立实名制门槛。
B.网络实名制旨在给网络营造一片安全、诚信的“清爽”空间。
C.“身份证号码查询系统”是各领域在认证身份信息时普遍应用的系统。
D.匿名的网络环境会使谣言、以及各种语言暴力横行,实名制则会以其追
溯机制完全消除网络乱象。
4.文段画线句子中的“奇幻漂流”是什么意思?它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4分)
5.一直以来,有关“网络实名制”的争议不断。请结合链接材料及生活实际分析“网络实名制”的利与弊。(5分)
练习1:
蒋勋眼中的宋词
板式换热器选型我花了一个多月品读完《蒋勋说<;宋词>》这一本书。
蒋勋是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书的语言细腻可感,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蒋勋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对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进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读。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切,蒋勋从唐后主李煜讲起,谈为什么在唐诗的顶峰产生宋词,如何产生宋词,以及宋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历史意义,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最后以姜夔收尾。
蒋勋说: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淡雅、不夸张的情绪。阅读蒋勋的作品,你会发现宋词的平实、自然和发现现实的美,发现宋词对人生的美的沉思。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定是曲曲折折。对于困难和挫折,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退缩,有的逆流而上,有的战而胜之。
人生问题是古代哲人难以回避的。孔子以现实的、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很感叹大树的长寿和蜉蝣的短命,认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词人也经常涉及人生态度问题,作出各种各样的解答。苏轼屡言人生短暂,人生如梦。最经典的是《念奴娇·送钱穆父》下片:“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时代使苏轼成为令人仰望的大文豪,可是在政治上他却不是成功者。有人可能会说,这些都是颓废的人生观、没落的情趣。其实不然。比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苏轼的追求个人生活的志向确实比较一般。但是,苏轼以此谆谆劝慰朋友:“人生就像逆水行舟,我同你一样逆流而上。”这些言辞,虽然不是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然而也还是积极进取,难能可贵。人生短暂,万事匆促,荣辱得失本来就是相对的,过于执着,就会走向对自己的束缚。
读了这首词,我认为应该像苏轼那样,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受到什么委屈,都不要对人生失去希望,而应该调整心态,怀抱一种飘然自适的性情,在“逆旅”中做一个坚定的、自觉的“行人”。任何时候,人不能缩在乌龟壳里过局天促地的生活,而应该走向广阔的世界,呼吸自由的空气,在世间寻人生的情趣,焕发出浪漫的青春。这是人性的觉醒,欲望的复苏。这种理念,将有力地推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成为促使人自身最佳发展的原动力。⑨有空你不妨读一读,对人生进行一场美的沉思。
(选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一:
喜欢唐诗,是喜欢唐诗里的大唐风骨,喜欢唐诗里的雍容气度、厚朴浑然。喜欢宋词则是喜欢宋词的精致雅丽,它或婉约、或豪放但无不精心雕琢,那种词句间氤氲的韵味总使人读罢难忘,那一种感觉总会在某一个时刻,在人生的伤怀时,在生活的寂寥处,在情致盎然里,在喜上眉梢头时分,总在生活的角角落落里得到遇合。我们会突然在这些时刻,脑海里浮现出这些清丽、豪放、温婉、伤怀……
的词句。这个时候我们仿佛觉得宋词是融入到了骨髓里。
((选自《宋词里的韵味》,有删改)链接二:
我们欣赏宋词,首先要欣赏它的意境美,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宋词那种深邃的、优美的境界,那种优美的艺术魅力;其次是欣赏它的语言美,因为宋词是最精粹的、最精练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
再次是欣赏它的形式美,宋词是最讲究形式的,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各种规律、各种体制,再结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使宋词在形式上具有一种音乐美和建筑美。
(选自《如何欣赏宋词》,有删改)链接三: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刚落下帷幕,16岁小姑娘武亦姝一举夺冠,她在“飞花令”环节中从容自信,给观众留下极深印象。武亦姝至少有2000首诗词储备量,她并不是死记硬背的“诗词复读机”,纯粹是因为对古诗词的喜爱而背,武亦姝说古诗词里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的感觉”。
(选自网络,有删改)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对宋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词美在情绪简练,淡雅,不夸张,是安静、圆满的果实。
纸浆模具
B.宋词美在平实和自然的结合,还发现现实,沉思人生的美。
C.宋词美在韵味精致雅丽,或婉约或豪放,使人难忘其氤氲。
D.宋词美在语言精粹、精练,能够体现一种音乐美和建筑美。
2.古人对人生问题的沉思,下列说法与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孔子思考不同人生阶段的处世态度,体现了他对待人生现实的、积极的态度。B.庄子感叹大树的长寿和蜉蝣的短命,认为人生在世,像白驹之过隙一样短暂。C.范仲淹与苏轼不同,他只关怀政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苏轼认为人生如逆旅,劝慰朋友要逆流而上,体现了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1:32: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580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个人信息   人生   网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