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融冰-冰蓄冷为冷源的区域供冷系统pdf

外融冰-冰蓄冷为冷源的区域供冷系统
污染处理
摘  要:本文讨论了区域供冷系统的概念,整体设计思想,以冰蓄冷为冷源区域供冷系统的现状,着重介绍了美国在这一领域发展情况,介绍了北京中关村制冷站的工艺设计流程、外融冰冰蓄冷系统的特点与控制策略。外融冰-冰蓄冷为冷源的区域供冷系统在国内首次实施应用,对我国的区域供冷和冰蓄冷技术会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冰蓄冷 外融冰 双蒸发器 双工况 区域供冷
1 区域供冷系统
区域供冷可以定义为:由一个或多个制冷站生产空调用冷水,由连接制冷站和各建筑的管网向该区域各类建筑输送空调冷水的系统。冷水的生产可以采用电驱动或蒸汽驱动的冷水机组,也可采用以燃气轮机或燃气锅炉排气为能源的吸收式冷水机组,如何规划设计将因区域内建筑物种类和功能及冷负荷等具体因素而确定。为达到最大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所有区域供冷机房将相互联结。
商业区内的区域供冷系统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商业建筑空调具有如下特点:    (1)白天使用系数高,与供电高峰时间一致;(2)由于建筑的多样性,如办公楼与影剧院商场等高峰负荷时间的不同时性,导致总体负荷系数低,一般同时使用系数可达0.5~0.7;(3)空调负荷较大。商业建筑的多
样性与空调负荷特性,非常适合建造以冰蓄冷为冷源的区域供冷系统,规模效应会使其初投资低于每一业主单独设置制冷机房,减少设备总的装机容量,减少分散到各单体建筑的制冷设备用房面积和配套的变配电等设施的用房面积,可为业主提供更多的供出租面积。冷站集中建造、选用大型优质的高效制冷设备、采用冰蓄冷技术、充分利用峰谷电价差使运行费用减少、采用自学习的省钱控制程序进行全自动控制等技术,使以冰蓄冷为冷源的区域供冷技术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2 区域供冷的现状
20世纪30年代美国在负荷集中间歇供冷的场所,应用冰蓄冷技术旨在减少制冷机的装机容量和制冷设备的投资费用。70年代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美国电力部门限制高峰负荷用电量,客户用电超过峰值限量部分电价为惩罚电价,为此各种削峰的办法应运而生,如蒸汽为动力的吸收式制冷,燃气轮机直接拖动制冷机或自备燃气燃油发电机,而空调蓄冷技术作为电力负荷的调峰最有力手段,再度崛起,并广泛应用在建筑物空调系统中,约有4000多个蓄冷系统在运行。
90年代以前,所建的蓄冷站多为单一建筑空调服务小型蓄冷站或为大学校区、医疗中心和政府建筑所建造较大的蓄冷站,但并没有区域供冷的概念。
从90年代初到现在,由于市场的需求因素和市场供应侧的因素,区域供冷系统发展迅速。推动这种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商用空调系统中广泛使用氯氟甲烷冷媒的限制使用、现有供冷设备的
老化、降低新建大楼的投资、以及大多数美国公司趋向于外购非核心业务的相关服务,这些因素促使建筑业乐于接受区域供冷的概念。另一方面,新的风险投资增长迅速,促使公共事业服务商和电力公司多元化供应以及区域能源供应商,考虑开发区域供冷系统,为城市中心商业区建筑提供供冷服务,由于多种综合因素影响所致,目前在美国有几十个大型的商业化区域供冷系统在运行。如芝加哥的区域冷站总峰值负荷97428冷吨,蓄冰容量309400吨时,削峰电量35900千瓦,所服务的区域供冷系统总冷量为200000冷吨。区域供冷系统由四个冷站组成,其中芝加哥商业大厦二号冷站,峰值冷量29578冷吨,蓄冰装置的蓄冷容量125000冷吨时,削峰电量13200千瓦。在马来西亚Cyberjaya多媒体超级走廊镇区内一著名高科技园区将采用带热电联产的商业性区域供冷系统,总供冷量352MW(10万冷吨),将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区域供冷系统。机房内设置燃气轮机、热回收式蒸汽发生装置、电驱动冷水机组、吸收式冷水机组及冰蓄冷,预计将于2012年全部竣工。地下保温冷水管道设计总长为80km,机房将根据开发区内冷水需求情况进行模块化建造,与区内50多幢建筑连接。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供应空调用冷水给园区内著名的日本NTT、马来西亚电信、OFFICE PARK及几家跨国家公司所在建筑。为使机房运行费用达到最小,区域供冷系统一期工程选用冰蓄冷,以利用当地电力部门提供的廉价电力。该项目基于BOOT概念建造,建筑业主将与区域供冷开发商协商,并以商定价格向后者购买20年的空调用冷水。每幢建筑均装设特定的冷水计量表,监测用户的冷水月用量,同时将水压、水温等数据通过专用通讯线实时传输到区域供冷系统主控制中心,每一用户的冷水月用量最终将发布在互联网上供校对。
3 中关村区域冷站外融冰蓄冷系统
3.1 冰蓄冷系统设计
一期冷站主要为地下空间140000平方米、21号地建筑面积110000平方米和25号地120000平方米供空调冷水。设计日总冷量为523155KWH,蓄冷量总计100451KWH。空调峰值负荷41710KW,夜间谷值最小负荷2600KW。
深度时空冷站的冰蓄冷流程采用主机上游的串联循环回路方式,系统可按4种工作模式运行,(1)主机独立供冷 (2)主机单独制冰 (3)主机与融冰释冷联合运行 (4)融冰释冷联合运行。白天供冷时,12.2℃一次水回水进入制冷状态的蒸发器,任一台或多台,温度降至4.4℃,再进入蓄冰槽融冰释冷,供二级开发商1.1℃空调冷冻水。夜间谷电时间
段,两台螺杆式压缩机制冰,基载压缩机工作,提供夜间空调负荷冷水。系统流程见附图1。
3.2 系统特点与控制策略
3.2.1 系统特点
冷站的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双蒸发器技术,白天制冷时可提高效率2-3% ,制冷与制冰模式转换控制简便,制冰时也能保持较高COP值(2)冷站设计采用盘管外融冰的蓄冰方式,蓄冰盘管浸在蓄冰槽内,为使融冰均匀,在每组盘管底部设置压缩空气管道,融冰时压缩空气所产生的气泡由底部向上流动,冰层周边的水与其它部位的水充分混合,保证融冰速率快和低温供水稳定,BAC盘管外融冰供水温度实测值见图2,实测数据表明这种外融冰的供水温度低于设计值,实测的是BAC生产的整体组装得蓄冰槽,安装在室外,而中关村的蓄冰槽在地下二层,供水温度受外界影响更小,供水温度会更稳定,这种系统在国内也是首次建造。(3)1.1℃的冷冻水可保证二次水的供水温度为2.2℃,而2.2℃的低温供水则能实现大温差低温空调送风。这种空调方式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出现,美国HC.Yu于1983年称之为(超冷风)系统。一般认为送风温度4.4℃~10.0℃可认为是超冷风,在这种系统中送风温差约比常规大70%,送风量可减少40%。因此,空气处理机、末端送风装置、风管与管路上的各种阀件的尺寸都减少很多。同时,冷冻水侧由于供回水
大功率led驱动电源
温差增大,水泵与管道及阀件都比常规的小很多。这既可节省购买与建造的费用又可降低对建筑物空间的需求,低温送风的另一好处是除湿能力较强,在湿热环境中可使空调区域空气的相对湿度降低,这可获得热舒适性的提高和空气品质的提升以及运行费用的节省。(4)跟踪节能的控制技术,时时监控的能耗报告,逐日的财务报表,随时预警的故障诊断系统。(5)通过网络连接,可进行远程控制。
阳光外挂
3.2.2 控制策略
采用融冰释冷优先的控制程序,充分的利用峰、谷段电费差价,以运行费用最少为控制目标。这就要
求控制程序能够预计逐时负荷,计算分配蓄冷装置的释冷量及制冷机组的供冷量,以保证蓄冷量得到充分的利用又能满足逐时冷负荷的要求。分量蓄冷运行安排示意图见图3。
4 小结
90DYW1
刚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消除伴随政府制度产生的垄断保护,电力供应的自由化,公用事业服务市场化,以冰蓄冷为冷源的区域供冷系统冰的总体效益优势将越来越大。在区域供冷系统中管网的建造费用是不容忽视的,而外融冰的冰蓄冷由于能够提供可靠稳定1.1℃冷水,供回水温差为11.1℃,水量比5.6℃的供水量可减少40%,比3.2℃的供水量减少30%,这就意味着1.1℃供水的输送管网尺寸比5.6℃小一个等级,比3.2℃小两个等级,同时循环水泵、各种阀门管件成本的降低,大楼内的热交换器,空调机组等建造费用也得到了解省,弥补蓄冰冷站费用的增加,使区域供冷系统造价问题得到了解决。
运行费的节省是区域冷站最大优点,根据现有资料统计和个案计算比较,在有分时电价的城市,运行费用的的节省较之常规的独立制冷系统可达25~50%,尤其是在部分负荷期间运行费用更为节省。
规模效应导致的初期投资具有的竞争力,削峰填谷,提高供电设备与电网的负荷率,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利用高峰低谷电力差价,降低运行费用。集中管理,减少日常维护费用,可靠的技术保证,加上BOOT建造模式,都会提升以外融冰冰蓄冷为冷源的区域供冷产业的市场占有率。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41: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570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区域   供冷   系统   负荷   空调   冰蓄   冷水   运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