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减速箱润滑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速减速箱润滑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高速减速箱是大型机械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减速箱在工作时,齿轮组件的表面温度持续升高,为了减少磨损,延长高度减速箱的使用寿命,一般都会在高速减速箱中的齿轮组件上注入润滑油
3.但实际操作中,注入的润滑油会随齿轮组件的运转而掉落至箱底,或是随齿轮组件的升温而消耗,导致润滑油需求量变大,因此需要定时关闭减速箱并注入常温的润滑油,以对齿轮组件进行降温和润滑。
4.这种降温手段不仅会严重降低高速减速箱的工作效率,且由于需要不断地注入常温润滑油,会导致沉积于箱底的润滑油的量变多,造成浪费;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款高速减速箱润滑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速减速箱润滑冷却装置,可以减少润滑油的消耗,并提高工作效率。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高速减速箱润滑冷却装置,包括箱体、齿轮组件、冷却机构和抽油泵;所述齿轮组件安装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冷却机构安装于所述箱体上,且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内部并对应所述齿轮组件设置;所述抽油泵上设有抽吸端头和输送端头,所述抽吸端头通过导管接通所述箱体内部底侧,所述输送端头通过导管连接所述冷却管的第二端。
10.优选地,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固定座和散热片,所述固定座安装于所述箱体上,所述散热片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冷却管的管体设置于所述散热片内,所述冷却管的第一端贯穿所述散热片至所述箱体内部,所述冷却管的第二端贯穿所述散热片并通过所述导管与所述输送端头连接。
11.优选地,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风扇,所述散热片设有多块并竖直阵列于所述固定座上,且两两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导风槽;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且所述风扇的入风口对应接通所述导风槽,所述风扇的出风口接通外界。
12.优选地,所述箱体上设有安装腔,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上设有连通所述导风槽和外界的进风槽。
13.优选地,还包括隔板,所述箱体上设有油口和用于盖合所述油口的油盖;所述隔板安装于所述箱体内,并位于所述油口和所述齿轮组件之间;所述隔板上对应所述齿轮组件
设有多个排油孔。
14.优选地,所述隔板上还对应多个所述排油孔设有多条导槽,所述导槽接通所述排油孔。
15.优选地,所述导槽的底壁往所述排油孔方向倾斜向下设计。
16.优选地,所述冷却管的第二端上设有多根导油管,多根所述导油管均固定于所述隔板上方且一一对应多个所述排油孔。
17.优选地,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抽油泵电性连接,且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感应端伸入所述箱体内部底侧,以监测润滑油的沉积量。
18.优选地,所述箱体内部底侧往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感应端方向倾斜向下设计。
19.(三)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速减速箱润滑冷却装置,箱体内的齿轮组件在运转时,部分润滑油会掉落并沉积于箱体内部底侧,当润滑油沉积一定量后,通过设计的抽油泵抽吸沉积的高温润滑油并输送至冷却管内,以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润滑油从冷却管的第二端掉落至齿轮组件上,从而实现循环利用润滑油,减少消耗;此外,经过冷却机构的润滑油还可以对齿轮组件进行润滑和降温,减少人工添加常温润滑油的次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示出了图1的左视图;
24.图3示出了图2的剖视图a-a;
25.图4示出了图3中a处的放大图;
26.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27.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示出了图8的剖视图b-b;
31.图10示出了图9中b处的放大图。
32.图中:1箱体、10安装腔、100进风槽、11油口、12油盖、2齿轮组件、3冷却机构、31冷却管、310导油管、32固定座、33散热片、330导风槽、34风扇、4抽油泵、5隔板、50排油孔、51导槽、6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参阅附图1-附图5,一种高速减速箱润滑冷却装置,包括箱体1、齿轮组件2、冷却机
构3和抽油泵4;齿轮组件2安装于箱体1内;冷却机构3安装于箱体1上,且冷却机构3包括冷却管31,冷却管31的第一端延伸至箱体1 内部并对应齿轮组件2设置;抽油泵4上设有抽吸端头和输送端头,抽吸端头通过导管接通箱体1内部底侧,输送端头通过导管连接冷却管31的第二端。
35.具体的,将润滑油注入箱体1的齿轮组件2后启动,齿轮组件2在运转时,部分润滑油会掉落并沉积于箱体1内部底侧,当润滑油沉积一定量后,启动抽油泵4抽吸沉积于箱体1内部底侧的高温润滑油,并将其输送至冷却管31内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润滑油从冷却管31的第二端掉落至齿轮组件2 上,以对齿轮组件2进行降温润滑。
36.其中,冷却管31可以采用具备良好导热性能的金属制成,例如铜,当润滑油经过时,冷却管31会吸走热量,从而实现润滑油的降温。
37.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抽吸泵用于抽吸沉积的高温润滑油,使得沉积的润滑油可返回齿轮组件2上,实现润滑油的循环利用,减少消耗;通过设计冷却机构3用于对润滑油进行降温,使得润滑油通过冷却管31掉落至齿轮组件2上时处于常温状态,从而减少人工添加常温润滑油的次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8.参阅附图3-附图4和附图8-附图10,冷却机构3还包括固定座32和散热片33,固定座32安装于箱体1上,散热片33安装于固定座32上,冷却管 31的管体设置于散热片33内,冷却管31的第一端贯穿散热片33至所述箱体 1内部,冷却管31的第二端则贯穿散热片33并通过导管与抽油泵4的输送端头连接。
39.具体的,冷却管31呈多层弯曲设计,以全面接触散热片33,该设计可以增加润滑油的行程,从而更好地冷却润滑油,且当润滑油中的热量被冷却管 31吸走后,将传递至散热片33处进行释放,避免冷却管31温度过高。
40.参阅附图3-附图4和附图8-附图10,散热片33可以直接与外界接触进行散热,但为了加快散热速度,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机构3还包括风扇34,散热片33设有多块并竖直阵列于固定座32上,且两两散热片33之间形成导风槽330;风扇34安装于固定座32上,且风扇34的入风口对应接通导风槽 330,风扇34的出风口接通外界;使用时,启动风扇34,使得外界的气流从导风槽330处经过,将散热片33上的热量带走,最终该热量通过风扇34的出风口排出。
41.参阅附图4-附图5,箱体1上设有安装腔10,固定座32设置于安装腔 10内,安装腔10的腔壁上设有连通导风槽330和外界的进风槽100。
42.安装腔10的设计可以为冷却机构3提供安装空间,使冷却机构3可以隐藏与箱体1内,将少该装置的整体体积,而进风槽100的设计则使得导风槽 330接通外界,确保风扇34可以正常运行。
43.具体的,使用时,启动风扇34,使得外界的气流从进风槽100进入安装腔10,并从导风槽330处经过,以将散热片33上的热量带走。
44.参阅附图3-附图7,还包括隔板5,箱体1上设有油口11和用于盖合油口11的油盖12;隔板5安装于箱体1内,并位于油口11和齿轮组件2之间;隔板5上对应齿轮组件2设有多个排油孔50。
45.其中,当需要往齿轮组件2注入润滑油时,打开油盖12露出油口11,然后将润滑油倒至隔板5上,润滑油沿隔板5移动并通过多个排油孔50掉至对应的齿轮组件2处;因此,隔
板5和排油孔50的设计主要是避免确保注入的润滑油能精准地掉至齿轮组件2上,避免润滑油从齿轮组件2旁侧掉落,提高了润滑油的使用效果。
46.参阅附图6-附图7,隔板5上还对应多个排油孔50设有多条导槽51,导槽51接通排油孔50;导槽51的设计可以将倒至隔板5上的润滑油引导至排油孔50处。
47.进一步的,导槽51的底壁往排油孔50方向倾斜向下设计,该设计可以提高润滑油在导槽51内的移动速度,使得润滑油可以快速地移动至排油孔50 处。
48.参阅附图5-附图10,冷却管31的第二端上设有多根导油管310,多根导油管310均固定于隔板5上方且一一对应多个排油孔50;当润滑油在散热片 33处经过冷却管31降温后,将从冷却管31的第二端处的多根导油管310处掉出,掉出的润滑油通过排油孔50注入至对应的齿轮组件2上。
49.参阅附图1-附图5,为了实时监测润滑油在箱体1内部底侧的沉积量,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液位传感器6,液位传感器6与抽油泵4电性连接,且液位传感器6的感应端伸入箱体1内部底侧。
50.具体的,当液位传感器6监测到箱体1内部底侧的润滑油沉积上升至一定程度后,将向抽油泵4发送信号,使得抽油泵4启动并抽取润滑油;当润滑油被抽取一定量后,液位传感器6再次向抽油泵4发送信号以关闭抽油泵4。
51.该设计实现抽油泵4的自动工作,而无需操作人员时刻关注箱体1内部底侧的润滑油的沉积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52.参阅附图3,箱体1内部底侧往液位传感器6的感应端方向倾斜向下设计,从而使得从齿轮组件2上掉落的润滑油可以集中流动至液位传感器6的感应端处并快速积累,使得液位传感器6可以尽快监测到并控制抽吸泵运行,避免润滑油在箱体1内部底侧沉积过久。
53.还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速减速箱润滑冷却装置,包括箱体(1)和安装于箱体(1)内的齿轮组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机构(3),所述冷却机构(3)安装于所述箱体(1)上,且所述冷却机构(3)包括冷却管(31),所述冷却管(31)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1)内部并对应所述齿轮组件(2)设置;抽油泵(4),所述抽油泵(4)上设有抽吸端头和输送端头,所述抽吸端头通过导管接通所述箱体(1)内部底侧,所述输送端头通过导管连接所述冷却管(31)的第二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减速箱润滑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3)还包括固定座(32)和散热片(33),所述固定座(32)安装于所述箱体(1)上,所述散热片(33)安装于所述固定座(32)上;所述冷却管(31)的管体设置于所述散热片(33)内,所述冷却管(31)的第一端贯穿所述散热片(33)至所述箱体(1)内部,所述冷却管(31)的第二端贯穿所述散热片(33)并通过所述导管与所述输送端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减速箱润滑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3)还包括风扇(34),所述散热片(33)设有多块并竖直阵列于所述固定座(32)上,且两两所述散热片(33)之间形成导风槽(330);所述风扇(34)安装于所述固定座(32)上,且所述风扇(34)的入风口对应接通所述导风槽(330),所述风扇(34)的出风口接通外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速减速箱润滑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上设有安装腔(10),所述固定座(32)设置于所述安装腔(10)内,所述安装腔(10)的腔壁上设有连通所述导风槽(330)和外界的进风槽(10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减速箱润滑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5),所述箱体(1)上设有油口(11)和用于盖合所述油口(11) 的油盖(12);所述隔板(5)安装于所述箱体(1)内,并位于所述油口(11)和所述齿轮组件(2)之间;所述隔板(5)上对应所述齿轮组件(2)设有多个排油孔(5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速减速箱润滑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上还对应多个所述排油孔(50)设有多条导槽(51),所述导槽(51)接通所述排油孔(5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速减速箱润滑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51)的底壁往所述排油孔(50)方向倾斜向下设计。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速减速箱润滑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31)的第二端上设有多根导油管(310),多根所述导油管(310)均固定于所述隔板(5)上方且一一对应多个所述排油孔(5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减速箱润滑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位传感器(6),所述液位传感器(6)与所述抽油泵(4)电性连接,且所述液位传感器(6)的感应端伸入所述箱体(1)内部底侧,以监测润滑油的沉积量。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速减速箱润滑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部底侧往所述液位传感器(6)的感应端方向倾斜向下设计。

技术总结


一种高速减速箱润滑冷却装置,包括箱体、齿轮组件、冷却机构和抽油泵;齿轮组件安装于箱体内;冷却机构安装于箱体上,且冷却机构包括冷却管,冷却管的第一端延伸至箱体内部并对应齿轮组件设置;抽油泵上设有抽吸端头和输送端头,抽吸端头通过导管接通箱体内部底侧,输送端头通过导管连接冷却管的第二端;箱体内的齿轮组件在运转时,部分润滑油会掉落并沉积于箱体内部底侧,当润滑油沉积一定量后,启动抽油泵抽吸沉积的润滑油并输送至冷却管内,润滑油经冷却机构冷却后,从冷却管的第二端掉落至齿轮组件上;该设计可以循环利用润滑油,减少消耗,又因为对润滑油进行了降温,将温后的润滑油可对齿轮组件进行润滑和降温,提高工作效率。率。率。


技术研发人员:

左小虎 张守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通瑞电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15

技术公布日:

2022/11/29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8:28: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53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箱体   散热片   润滑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