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专题6.5宇宙航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宇宙航行
宇宙航行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另外,学生通过对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的了解,也将潜移默化地产生对航天科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
和自豪感。
学生已学过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基本理论,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氧气推车
本节重点讲述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推导了第一宇宙速度,并介绍了第二、第三宇宙速度。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是学生学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对人造卫星原理的理解,因此教学设计上采用理论探究法,在设计中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中通过设疑→思考→启发→引导这样一条主线,激发鼓励学生的大胆思考、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来掌握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1)宇宙速度
教学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发射速度低于它,卫星将不能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而落回地面,但是,在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所有可能的速度中,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的环绕速度,因为v r 越大,v 越小,轨道半径的最小值为地球半径,对应的环绕速度为最大值,即第一宇宙速度。
深度水产>红外线烘干箱关于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物理含义,不作定量的计算,以此拓展学生想像和思考的空间,问题留给学生,对此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余时间研究。
另外,结合前面学过的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还可以适当补充对于人造地球卫星运行周期T 、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等的讨论,并强调跟轨道的一一对应关系。
(2)梦想成真
教材简述了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史,特别例举了成功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的几个实例,在这部分内容里,建议教师结合前面的理论分析,带领学生对于实例中的卫星进行一些定量的计算,比如:“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苏联发射成功。卫星重83.6kg,每96min绕地球飞行一圈。”可以问学生:这颗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多少?卫星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卫星运行的角速度多大?既巩固了匀速圆周运动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在人造卫星问题方面的实际运用,还增加学生对于这类问题的兴趣。在“问题与练习”中,就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神舟5号宇宙飞船有类似的计算。这节内容,既介绍了航天成就,又谈到人类为此付出的代价。全文最后说:“一个人最完美和最强烈的情感来自面对不解之谜”。以激励
1.地球同步卫星的特点
【例题】已知地球半径R=6400km,运转周期T=24h=24×3600s,地球质量M=5.98×1024kg,求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h?
解析:同步卫星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同万有引力提供,根据向心力公式有:
代入数值解得:h=3.6×107m。
(说明:可以用GM=R2g来计算)
运输皮带清扫器【巩固练习】
①所有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v、轨道半径r(距地面高度h)、周期T、角速度ω等是否相同?
②用m表示同步卫星的质量,h表示它离地面的高度,R0表示地球半径,g0表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ω0表示地球自转角速度,则同步卫星所受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大小是
A.mω0R0 B.mR20g0/(R0+h)2
C.D.mω20(R0+h)
答案:BCD
水暖炉
1111s(用多媒体放映“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的录像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在航天技术上所取得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41: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498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地球   问题   人造卫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