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机理是从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背面为液晶面板提供白光,白光经过液晶面板处理后实现五颜六的显示画面。但目前的背光模组在使用时常因结构稳定性差造成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第一框体、光学膜片、导光板、反射膜、第二框体、挡墙、多个缓冲泡棉和玻璃膜片;
6.所述第二框体开设有一容纳腔,所述反射膜、所述导光板及所述光学膜片依次叠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7.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框体设置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的第一面与所述光学膜片的一面抵接;
8.所述挡墙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侧表面连接,所述挡墙的第一端与所述承载部的第二面抵接,各所述缓冲泡棉的一侧分别与所述挡墙的一侧相互抵接,各所述缓冲泡棉的第一面与所述承载部的第二面连接,各所述缓冲泡棉的第二面开设有抵接槽,所述玻璃膜片与各所述抵接槽的侧壁相互抵接。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体开设有多个卡接槽,各所述第一卡接槽贯穿所述第一框体的内外侧表面设置,所述第二框体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卡接块,各所述卡接块分别一一对应插设于各所述卡接槽内。
10.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卡接块的横截面积由靠近所述挡墙的一端至远离所述挡墙的一端逐渐增大。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框体开设有多个限位通孔,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块,各所述限位块分别一一对应插设于各所述限位通孔内。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墙与所述第一框体一体设置。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设置有限位卡耳,所述导光板的第一面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插设于所述限位卡耳内。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包括防窥膜、上增光膜、中增光膜和散光膜,所述限位卡耳包括第一限位卡耳、第二限位卡耳、第三限位卡耳和第四限位卡耳,所述第一限位卡耳设置于所述防窥膜上,所述第二限位卡耳设置于所述上增光膜上,所述第三限位卡耳设置于所述中增光膜上,所述第四限位卡耳设置于所述散光膜上,所述限位凸台分别依次插设于所述第四限位卡耳、所述第三限位卡耳、所述第二限位卡耳和所述第一限位卡耳中。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的第一面设置有粘胶层。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框体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导光板的第二面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柱,各所述定位柱分别一一对应插设于各所述定位孔内。
17.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模组。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通过将反射膜、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依次设置在第二框体内,且通过第一框体上的承载部与光学膜片抵接,使得反射膜、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固定在第二框体内。并通过在第一框体内设置有挡墙,第一框体内的承载部的上设置有多个缓冲泡棉,且各缓冲泡棉远离承载部的一面开设有抵接槽,此时,挡墙对缓冲泡棉起支撑固定作用。当玻璃模片安装在第一框体上时,玻璃膜片的周边与各抵接槽的侧壁相互抵接,各缓冲泡棉对玻璃模片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这样,有效提升了结构稳定性,避免背光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玻璃膜片损坏的现象,从而保证产品良好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21.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部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4的b处局部放大图;
24.图6为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部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5.附图中,10、背光模组;100、第一框体;110、承载部;120、挡墙;130、缓冲泡棉;140、卡接槽;200、光学膜片;210、防窥膜;220、上增光膜;230、中增光膜;240、散光膜;250、限位卡耳;251、第一限位卡耳;252、第二限位卡耳;253、第三限位卡耳;254、第四限位卡耳;300、导光板;310、限位凸台、320、定位柱;330、限位块;400、反射膜;500、第二框体;510、容纳腔;520、卡接块;530、定位孔;600、玻璃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27.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8.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背光模组10,包括:第一框体100、光学膜片200、导光板300、反射膜400、第二框体500、挡墙120、多个缓冲泡棉130和玻璃膜片600;所述第二框体500开设有一容纳腔510,所述反射膜400、所述导光板300及所述光学膜片200依
次叠设于所述容纳腔510内;所述第一框体100与所述第二框体500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框体100设置有承载部110,所述承载部110的第一面与所述光学膜片200的一面抵接;所述挡墙120与所述第一框体100的内侧表面连接,所述挡墙120的第一端与所述承载部110的第二面抵接,各所述缓冲泡棉130的一侧分别与所述挡墙120的一侧相互抵接,各所述缓冲泡棉130的第一面与所述承载部110的第二面连接,各所述缓冲泡棉130的第二面开设有抵接槽,所述玻璃膜片600与各所述抵接槽的侧壁相互抵接。
29.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框体500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灯条,灯条将光线照射在导光板300上时,导光板300用于散射传导灯条照射出的光线,反射膜400用于反射导光板300散射的光线至光学膜片200上,光学膜片200用于使得反射至光学膜片200上的光线更为均匀,通过反射膜400、导光板300和光学膜片200的配合作用,背光模组10可以为液晶面板提供白光。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框体500、反射膜400、导光板300与光学膜片200之间通过粘胶连接,第一框体100与导光板300抵接,第一框体100与第二框体500连接。挡墙120的形状为环形,挡墙120用于对缓冲泡棉130进行支撑,各缓冲泡棉130的第一面与承载部110的第二面通过粘胶连接,各缓冲泡棉130的第二面开设有抵接槽,使得各缓冲泡棉130呈l形,各缓冲泡棉130用于对玻璃膜片600的周边进行保护。其中,各缓冲泡棉130的材质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各缓冲泡棉130的数量为四个。玻璃膜片600的周边与各抵接槽的侧壁通过粘胶连接,从而将玻璃膜片600安装在第一框体100上。
30.值得说明的是,通过将反射膜400、导光板300和光学膜片200依次设置在第二框体500内,且通过第一框体100上的承载部110与光学膜片200抵接,使得反射膜400、导光板300和光学膜片200固定在第二框体500内。并通过在第一框体100内设置有挡墙120,第一框体100内的承载部110的上设置有多个缓冲泡棉130,且各缓冲泡棉130远离承载部110的一面开设有抵接槽,此时,挡墙120对缓冲泡棉130起支撑固定作用。当玻璃模片安装在第一框体100上时,玻璃膜片600的周边与各抵接槽的侧壁相互抵接,各缓冲泡棉130对玻璃模片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这样,有效提升了结构稳定性,避免背光模组10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玻璃膜片600损坏的现象,从而保证产品良好的显示效果。
31.为了便于第一框体100和第二框体500的可拆卸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框体100开设有多个卡接槽140,各所述第一卡接槽140贯穿所述第一框体100的内外侧表面设置,所述第二框体500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卡接块520,各所述卡接块520分别一一对应插设于各所述卡接槽140内。具体地,需要将第一框体100安装至第二框体500内时,给第一框体100一个推力,使得各卡接块520分别一一对应插入各卡接槽140中,使得第一框体100可以与第二框体500相互连接;需要将第一框体100从第二框体500内拆下时,给第一框体100一个拉力,使得各卡接块520脱离对应的卡接槽140,此时第一框体100可以与第二框体500分离。
32.为了便于第一框体100与第二框体500的安装,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卡接块520的横截面积由靠近所述挡墙120的一端至远离所述挡墙120的一端逐渐增大。具体地,将各卡接块520靠近挡墙120的一端设置为第一端,各卡接块520远离挡墙120的一端设置为第二端,因各卡接块520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端的横截面积,使得各卡接块520进入对应的卡接槽140的过程更为便利,且各卡接块520的第二端可以与各卡接槽140的侧壁卡接,避免各卡接块520脱离对应的卡接槽140,即在可以对各卡接块520进行限位的同时,便于将
第一框体100安装在第二框体500内。
33.为了限制导光板300的位移,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第二框体500开设有多个限位通孔,所述导光板300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块330,各所述限位块330分别一一对应插设于各所述限位通孔内。具体地,各容纳腔510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限位通孔,各限位通孔贯穿第二框体500的内外侧表面设置,导光板30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限位块330,各限位块330的形状与各限位通孔的形状相适配,在将导光板300安装在第二框体500内时,通过将各限位块330插设于各限位通孔中,可以对导光板300起到限位作用,有效避免导光板300纵向移动,增加了背光模组10的结构稳定性。
34.为了使得背光模组的密封性更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墙与所述第一框体一体设置。具体地,挡墙与第一框体通过冲压拉伸加工制成,通过将挡墙与第一框体一体成型设置,使得挡墙与第一框体间不存在间隙,使得背光模组的强度更高、牢固性更好、防尘性好和密封性更好,且挡墙可以更好地对缓冲泡棉起支撑作用,使得缓冲泡棉可以更好地对玻璃模片进行限位固定和周边防护。
35.为了限制光学膜片200的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光学膜片200设置有限位卡耳250,所述导光板300的第一面设置有限位凸台310,所述限位凸台310插设于所述限位卡耳250内。具体地,过在光学膜片200上设置有限位卡耳250,导光板300上设置有限位凸台310,将限位凸台310插设于限位卡耳250内时,光学膜片200与导光板300卡接,从而使得光学膜片200受到限位作用,此时,光学膜片200不易移位,避免背光模组10因固定效果差而造成产品显示效果不好。
36.为了便于对光学膜片200进行限位,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光学膜片200包括防窥膜210、上增光膜220、中增光膜230和散光膜240,所述限位卡耳250包括第一限位卡耳251、第二限位卡耳252、第三限位卡耳253和第四限位卡耳254,所述第一限位卡耳251设置于所述防窥膜210上,所述第二限位卡耳252设置于所述上增光膜220上,所述第三限位卡耳253设置于所述中增光膜230上,所述第四限位卡耳254设置于所述散光膜240上,所述限位凸台310分别依次插设于所述第四限位卡耳254、所述第三限位卡耳253、所述第二限位卡耳252和所述第一限位卡耳251中。具体地,防窥膜210用于控制光线的角度,即防窥膜210用于将屏幕的广视角度变为窄的可视角度,上增光膜220和中增光膜230用于集中光线至特定方向,散光膜240用于散射光线。第一限位卡耳251、第二限位卡耳252、第三限位卡耳253和第四限位卡耳254之间通过膜片固定胶粘结,且限位凸台310分别依次插设于第四限位卡耳254、第三限位卡耳253、第二限位卡耳252和第一限位卡耳251内,在使用时,有效避免了防窥膜210、上增光膜220、中增光膜230和散光膜240之间的相互位移,使得限位凸台310可以限制光学膜片200的位移。
37.为了便于固定导光板的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的第一面设置有粘胶层。具体地,粘胶层为高温双面胶带,通过将导光板的第一面设置有粘胶层,使得导光板可以与光学膜片的连接更为稳固,增加了背光模组的结构稳定性。
38.为了进一步地固定导光板300的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第二框体500开设有多个定位孔530,所述导光板300的第二面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柱320,各所述定位柱320分别一一对应插设于各所述定位孔530内。具体地,容纳腔510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定位孔530,导光板300远离光学膜片200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定位柱320,各定位柱320的形
状与各定位孔530的形状相适配,在将导光板300安装在第二框体500内时,通过将各定位柱320插设于各定位孔530中,可以对导光板300起到限位作用,有效避免导光板300横向移动,增加了背光模组10的结构稳定性。
39.为了使得背光模组可以更好地散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框体设置有散热涂层。具体地,散热涂层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在背光模组使用时,热量可以随着散热涂层传递至外界,使得背光模组的散热性能更好,避免了因温度过高而对其造成损伤,对背光模组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使得背光模组可以更好地散热。
40.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模组。具体地,通过在第一框体内设置有挡墙,且在承载部的第二面上设置有多个缓冲泡棉,各缓冲泡棉远离承载部的一面开设有抵接槽,当玻璃模片放置在各抵接槽上时,各缓冲泡棉和挡墙对玻璃模片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这样,有效提升了显示装置的结构稳定性,避免造成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不好。
41.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体、光学膜片、导光板、反射膜、第二框体、挡墙、多个缓冲泡棉和玻璃膜片;所述第二框体开设有一容纳腔,所述反射膜、所述导光板及所述光学膜片依次叠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框体设置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的第一面与所述光学膜片的一面抵接;所述挡墙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侧表面连接,所述挡墙的第一端与所述承载部的第二面抵接,各所述缓冲泡棉的一侧分别与所述挡墙的一侧相互抵接,各所述缓冲泡棉的第一面与所述承载部的第二面连接,各所述缓冲泡棉的第二面开设有抵接槽,所述玻璃膜片与各所述抵接槽的侧壁相互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开设有多个卡接槽,各所述卡接槽贯穿所述第一框体的内外侧表面设置,所述第二框体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卡接块,各所述卡接块分别一一对应插设于各所述卡接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卡接块的横截面积由靠近所述挡墙的一端至远离所述挡墙的一端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体开设有多个限位通孔,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块,各所述限位块分别一一对应插设于各所述限位通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与所述第一框体一体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设置有限位卡耳,所述导光板的第一面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插设于所述限位卡耳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包括防窥膜、上增光膜、中增光膜和散光膜,所述限位卡耳包括第一限位卡耳、第二限位卡耳、第三限位卡耳和第四限位卡耳,所述第一限位卡耳设置于所述防窥膜上,所述第二限位卡耳设置于所述上增光膜上,所述第三限位卡耳设置于所述中增光膜上,所述第四限位卡耳设置于所述散光膜上,所述限位凸台分别依次插设于所述第四限位卡耳、所述第三限位卡耳、所述第二限位卡耳和所述第一限位卡耳中。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面设置有粘胶层。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体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导光板的第二面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柱,各所述定位柱分别一一对应插设于各所述定位孔内。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中所述的背光模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第一框体、光学膜片、导光板、反射膜、第二框体、挡墙、多个缓冲泡棉和玻璃膜片;第二框体开设有一容纳腔,反射膜、导光板及光学膜片依次叠设于容纳腔内;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可拆卸连接,第一框体设置有承载部,承载部的第一面与光学膜片的一面抵接;挡墙与第一框体的内侧表面连接,挡墙的第一端与承载部的第二面抵接,各缓冲泡棉的一侧分别与挡墙的一侧相互抵接,各缓冲泡棉的第一面与承载部的第二面连接,各缓冲泡棉的第二面开设有抵接槽,玻璃膜片与各抵接槽的侧壁相互抵接。有效提升了结构稳定性,避免背光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玻璃膜片损坏的现象,从而保证产品良好的显示效果。显示效果。显示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刘三妹 姚君乐 罗增昌 叶海霞 刘启玉 吴元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惠州伟志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18

技术公布日:

2022/11/4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46: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49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膜片   挡墙   模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