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碳的简易烧制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热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碳的简易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生物炭是一种作为土壤改良剂的木炭,能帮助植物生长,可应用于农业用途以及碳收集及储存使用,有别于一般用于燃料之传统木炭;生物炭跟一般的木炭一样是生物质能原料经热裂解之后的产物,其主要的成分是碳分子,现有的生物碳烧制装置大多是工业使用的大型设备,占地空间大,不利于普通民众日常使用,而现有的简易烧制装置仅仅只是初步实现生物碳的烧制,在原料的处理,和烧制后期的烧制判断均太过简易,不利于生物碳烧制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3.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碳的简易烧制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生物碳烧制简易装置烧制效率低的问题。
5.技术方案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7.本实用新型提供生物碳的简易烧制装置,包括烧制筒,所述烧制筒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烧制筒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水槽,所述烧制筒地上端面通过若干支撑杆卡接有盖体,所述盖体的上端面卡接有烟筒,所述烧制筒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烧制筒内壁卡接有上齿环和下齿环,所述上齿环和下齿环之间啮合有齿轮,所述齿轮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上齿环与下齿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8.进一步地,所述烧制筒、水槽、盖体和烟筒为耐高温金属制品;耐高温金属制造的本装置才能够在烧制生物炭时不会被高温损坏,且在本装置烧制过程中有快速降温处理,金属不会因为快速降温出现炸裂现象。
9.进一步地,若干个所述第一通孔的面积相加小于烧制筒上端面面积的十分之一,若干个所述第一通孔均匀分布在烧制筒的底端,所述烧制筒的底端还固定连接有支撑块;通过设置第一通孔的面积,从而使得在烧制过程中第一通孔通过的氧气不会太多,进而满足生物炭烧制时的低氧要求,继而实现生物炭烧制的高温裂解效果。
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盖体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支撑杆滑动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径小于固定环的外径,所述固定环底端到烧制筒上端面的距离为3

;通过设置固定环和第一凹槽,从而使得盖体更稳定的放置在烧制筒的上端面,且固定环可以限位盖体,进而使得盖体与烧制筒的上端面有空隙,继而实现在烧制过程中对烧制筒上层的氧气可通过空隙快速逃逸。
11.进一步地,所述盖体的中心轴处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盖体的上端面位于第三通孔周边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外壁与烟筒内壁过盈配合;通过设置第三通孔和限位块,
从而使得烟筒内部与烧制筒内部连通,进而实现在烧制过程初期中对废气的排放。
12.进一步地,所述烧制筒的外壁位于第二通孔的周边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烧制筒的内壁位于第二通孔的上下两侧设置有两个导位环,两个所述导位环互相对立,两个所述导位环的互相对立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滑动配合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互相对立面固定连接有上齿环下齿环,所述上齿环与下齿环固定连接的固定板互相交错;通过设置导管,从而使得在烧制后期时,水冷环节可以通过导管将水导入,有效的减少了被烫伤的风险,再通过设置导位环和第二凹槽以及滑块的配合,从而使得当齿轮转动时,两个齿环会绕烧制筒中轴线转动,进而实现固定板在第二通孔处的交错出现,继而实现对第二通孔处出现的进料的折断处理。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槽与滑块的横截面均为梯形,所述固定板的面积大于等于第二通孔的面积;通过设置第二凹槽与滑块的形状,从而保证了两个齿环的限位,再通过设置固定板的面积,从而使得在烧制过程中,第二通孔可通过固定板进行封闭。
14.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水槽,从而使得烧制后期观察更方便,再通过设置齿轮和两个齿环的配合,从而使得燃料切割更方便,有效的解决了简易烧制装置燃料切割不便的情况,有效的提高了简易烧制装置的烧制效率。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仰视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截面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截面a处放大示意图;
22.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烧制筒;2、第一通孔;3、水槽;4、盖体;5、烟筒;6、第二通孔;7、上齿环;8、下齿环;9、齿轮;10、转轴;11、把手;12、固定板;13、支撑杆;14、固定环;15、第一凹槽; 16、第三通孔;17、限位块;18、导管;19、导位环;20、第二凹槽; 21、滑块;22、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25.实施例: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生物碳的简易烧制装置,参照图1-4;包括烧制筒 1,烧制筒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2,第一通孔2可以在烧制过程中给烧制筒1内提供少量氧气,从而引发高温裂解效果,烧制筒1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水槽3,水槽3的设置则是在烧制过程中,可通过注水在水槽3内,再观察水槽3内水蒸发情况,从而判断烧制进度,能够有效提高烧制成功率,烧制筒1地上端面通过若干支撑杆13卡接有盖体4,通过支撑杆13将盖体4顶起,使得盖体4与烧制筒1之间留有空隙,从而方便在烧制过程中给烧制筒1上层氧气的逃逸,盖体4的上端面卡接有烟筒5,烟筒5则是给烧制初期排烟的,在烧制初期由于燃烧的不充分和燃料的水分残留会有烟气产生,以及烧制过程中加快氧气受高温影响而逃逸,烧制筒1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6。第二通孔6即可以作为燃料进料口,也可以作为烧制后期水冷的进水口,烧制筒1内壁卡接有上齿环7和下齿环8,上齿环7和下齿环8之间啮合有齿轮9,齿轮9通过转轴10固定连接有把手11,上齿环7与下齿环8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通过齿轮9啮合上齿环7和下齿环8,从而使得两个齿环交错运动,进而使得两个固定板12交错运动,继而实现对进料口第二通孔6处塞进的燃料的折叠和切割作用,继而有利于减少烧制初期不充分燃烧的时间,有效的提高了生物炭烧制的成功率。
27.其中,烧制筒1、水槽3、盖体4和烟筒5为耐高温金属制品;耐高温金属制造的本装置才能够在烧制生物炭时不会被高温损坏,且在本装置烧制过程中有快速降温处理,金属不会因为快速降温出现炸裂现象。
28.其中,若干个第一通孔2的面积相加小于烧制筒1上端面面积的十分之一,若干个第一通孔2均匀分布在烧制筒1的底端,烧制筒1的底端还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2;通过设置第一通孔2的面积,从而使得在烧制过程中第一通孔2通过的氧气不会太多,进而满足生物炭烧制时的低氧要求,继而实现生物炭烧制的高温裂解效果。
29.进一步地,支撑杆13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4,盖体4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支撑杆13滑动配合的第一凹槽15,第一凹槽15的内径小于固定环14的外径,固定环14底端到烧制筒1上端面的距离为3

;通过设置固定环14和第一凹槽15,从而使得盖体4更稳定的放置在烧制筒 1的上端面,且固定环14可以限位盖体4,进而使得盖体与烧制筒1的上端面有空隙,继而实现在烧制过程中对烧制筒1上层的氧气快速逃逸。
30.其中,盖体4的中心轴处设置有第三通孔16,盖体4的上端面位于第三通孔16周边设置有限位块17,限位块17外壁与烟筒5内壁过盈配合;通过设置第三通孔16和限位块17,从而使得烟筒5内部与烧制筒内部连通,进而实现在烧制过程初期中对废气的排放和烧制中期氧气的快速逃逸。
31.其中,烧制筒1的外壁位于第二通孔6的周边固定连接有导管18,烧制筒1的内壁位于第二通孔6的上下两侧设置有两个导位环19,两个导位环19互相对立,两个导位环19的互相对立面开设有第二凹槽20,第二凹槽20内滑动配合有滑块21,两个滑块21的互相对立面固定连接有上齿环7下齿环8,上齿环7与下齿环8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2互相交错;通过设置导管18,从而使得在烧制后期时,水冷环节可以通过导管 18将水导入,有效的减少了被烫伤的风险,再通过设置导位环19和第二凹槽20以及滑块21的配合,从而使得当齿轮9转动时,两个齿环会绕烧制筒1中轴线转动,进而实现固定板12在第二通孔6处的交错出现,继而实现对第二通孔6处出现的进料的折断处理。
32.其中,第二凹槽20与滑块21的横截面均为梯形,固定板12的面积大于等于第二通孔6的面积;通过设置第二凹槽20与滑块21的形状,从而保证了两个齿环的限位,再通过设置固定板12的面积,从而使得在烧制过程中,第二通孔6可通过固定板12进行封闭。
33.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盖体4打开,随后将燃料通过导管 18和第二通孔6进入烧制通1内,再通过摇动把手11,使得齿轮9转动,此时两个齿环会绕烧制筒1中轴线转动,从而实现固定板12在第二通孔6处的交错出现,进而实现对第二通孔6处出现的进料的折断和切割处理(若燃料直径小于3

,也可将燃料通过两个支撑杆13之间的间隙进行掰断处理),随后将烧制筒1内的燃料点燃,再将盖体4通过支撑杆 13与第一凹槽15配合进行限位,而烟筒5也通过与限位块17的过盈配合进行组装,此时,在烧制初期由于燃烧的不充分和燃料的水分残留会有烟气产生,烟气会通过烟筒5排出,随着烟气排完,烧制通1内的温度升高,而支撑块22和支撑杆13的设置,使得本装置上下皆有空隙的构造,从顶部开始点燃有机原料,燃烧过程中,可燃物所处空气首先被剧烈氧化反应大量消耗剩余空气则由于受热透过烟筒5与烧制筒1间的空隙快速逃逸,就此形成低氧绝氧环境,而从底部被强低压吸入的空气一旦经过,则会瞬间使火焰爆燃完成生物炭制成的高温裂解,而3

缝隙和底部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2,既不会过窄过少导致气体排出/吸入不够,无法形成有效对流而使火焰降温乃至熄灭;亦不会过宽过多使可燃物自由接触外部空气无法形成绝氧环境,变成普通的燃烧最后收获一堆灰烬,当烧制进行到后期时,可将水注入水槽3内,再观察水槽3内水蒸发情况,从而判断烧制进度,当水快速蒸发时则说明烧制成功,此时需要使用大量水通过导管 18进入烧制通1内将温度快速降低,最后将烧制好的生物碳倒出即可,本装置通过设置水槽3,从而使得烧制后期观察更方便,再通过设置齿轮 9和两个齿环的配合,从而使得燃料切割更方便,有效的解决了简易烧制装置燃料切割不便的情况,有效的提高了简易烧制装置的烧制效率。
3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生物碳的简易烧制装置,包括烧制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烧制筒(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2),所述烧制筒(1)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水槽(3),所述烧制筒(1)的上端面通过若干支撑杆(13)卡接有盖体(4),所述盖体(4)的上端面卡接有烟筒(5),所述烧制筒(1)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6),所述烧制筒(1)内壁卡接有上齿环(7)和下齿环(8),所述上齿环(7)和下齿环(8)之间啮合有齿轮(9),所述齿轮(9)通过转轴(10)固定连接有把手(11),所述上齿环(7)与下齿环(8)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碳的简易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烧制筒(1)、水槽(3)、盖体(4)和烟筒(5)为耐高温金属制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碳的简易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第一通孔(2)的面积相加小于烧制筒(1)上端面面积的十分之一,若干个所述第一通孔(2)均匀分布在烧制筒(1)的底端,所述烧制筒(1)的底端还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碳的简易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3)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4),所述盖体(4)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支撑杆(13)滑动配合的第一凹槽(15),所述第一凹槽(15)的内径小于固定环(14)的外径,所述固定环(14)底端到烧制筒(1)上端面的距离为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碳的简易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4)的中心轴处设置有第三通孔(16),所述盖体(4)的上端面位于第三通孔(16)周边设置有限位块(17),所述限位块(17)外壁与烟筒(5)内壁过盈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碳的简易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烧制筒(1)的外壁位于第二通孔(6)的周边固定连接有导管(18),所述烧制筒(1)的内壁位于第二通孔(6)的上下两侧设置有两个导位环(19),两个所述导位环(19)互相对立,两个所述导位环(19)的互相对立面开设有第二凹槽(20),所述第二凹槽(20)内滑动配合有滑块(21),两个所述滑块(21)的互相对立面固定连接有上齿环(7)下齿环(8),所述上齿环(7)与下齿环(8)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2)互相交错。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碳的简易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20)与滑块(21)的横截面均为梯形,所述固定板(12)的面积大于等于第二通孔(6)的面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热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碳的简易烧制装置;包括烧制筒,烧制筒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烧制筒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水槽,烧制筒地上端面通过若干支撑杆卡接有盖体,盖体的上端面卡接有烟筒,烧制筒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烧制筒内壁卡接有上齿环和下齿环,上齿环和下齿环之间啮合有齿轮,齿轮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把手,上齿环与下齿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水槽,从而使得烧制后期观察更方便,再通过设置齿轮和两个齿环的配合,从而使得燃料切割更方便,有效的解决了简易烧制装置燃料切割不便的情况,有效的提高了简易烧制装置的烧制效率。制效率。制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王正芳 张露 丁龙凤 王晓雨 赵兵 刘瑞 柴文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

2021.11.15

技术公布日:

2022/6/17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41: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44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端面   凹槽   烟筒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