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最高法新规出台!脸,刷还是不刷?

⼈脸识别最⾼法新规出台!脸,刷还是不刷?
导读:
近⽇,最⾼⼈民法院正式发布《最⾼⼈民法院关于审理使⽤⼈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法律若⼲问题的规定》。
该《规定》中,明⽂规定了8⼤侵权场景,也明确了5类情形可以使⽤⼈脸识别。
《规定》充分考量⼈脸识别技术的积极作⽤,⼀⽅⾯规范信息处理活动,保护个⼈敏感信息,另⼀⽅⾯注重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保护⼈脸识别技术的合法应⽤。
▲最⾼法发布司法解释
▲明⽂规定8⼤侵权场景
▲明确5类情形可以使⽤⼈脸识别
www.123ctCT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
⼈脸识别应⽤⼴泛
如今,⼈脸识别作为⼀项新兴技术,正加速渗透进⼈们的⽣产与⽣活。例如在⾼铁站,你只需要刷⼀下脸就能安全通⾏;在商场中,只需打开⽀付宝,也能轻松刷脸⽀付;此外在⾦融、安防、政务、医疗、教育等诸多领域,都能越来越多的看到⼈脸识别应⽤的⾝影,在社会公共安全防范、逃犯追捕、⽹络安全等重点领域的防控维稳、刑事治安中⼈脸识别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得益于科技、⾦融、社会等多层⾯的进步,以及国家政策的利好加持,近⼏年⼈脸识别已经呈现出⾼速发展趋势,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长。⼈脸识别技术的独特应⽤价值,带动了⼤批企业投⼊技术开发和市场推⼴,相关数据显⽰,2019年我国⼈脸识别市场规模就已成功突破百亿元⼤关。
2020年的疫情防控中,⽆接触式的“刷脸”进门、⽆感测温,在提⾼防控效果、提升⼯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让社会各界更是进⼀步认识到了⼈脸识别,特别是⼈⼯智能的⼒量。
在此背景下,⼈脸识别技术的应⽤也越来越扩⼤和深化,被引⼊到⼈们等公共⽣活的各个⽅⾯,⼀些学校为打造智慧校园建设也纷纷引进⼈脸识别技术,将其应⽤在学校门⼝、学⽣宿舍、教室、图书馆等场景。不仅能够提⾼安全保卫及教学⼯作的效率,⽽且能够降低教师等⼯作⼈员的负担,强化校园管理,也成为推动智慧校园建设的有效利器。
⼈脸识别存在隐患
信息安全应当保障
⼈脸识别技术的发展有利也有弊!
在为社会⽣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信息保护问题。从“2019年中国⼈脸识别第⼀案”、2020年售楼处头盔看房,到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脸信息被偷偷采集,⼈们对⼈脸识别技术滥⽤的担⼼不断增加,强化⼈脸信息保护的呼声也⽇益⾼涨。
特别是教育领域,近年来,⾼校信息泄露事件时常发⽣,甚⾄有⾼校信息泄露导致学⽣被违规办理信⽤卡、虚开⼯资等。在⾼校部署⼈脸识别设备,涉及到⼤量⽣物识别信息的规模性处理,信息的集聚更增加了信息滥⽤的风险。⼈脸信息属于敏感个⼈信息中的⽣物识别信息,是⽣物识别信息中社交属性最强、最易采集的个⼈信息,具有唯⼀性和不可更
改性,⼀旦泄露将对个⼈的⼈⾝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危害,甚⾄还可能威胁公共安全。
新规背景下
⼈脸识别将何去何从
“只有规范好⼈脸识别的应⽤才能在保护公众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促进⼈脸识别合法应⽤,促进⼈⼯智能产业健康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 最⾼⼈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关于《规定》的介绍
针对⼈脸识别技术处于滥⽤边缘的现象,近⼀年来,多地规范⼈脸识别,禁⽌⾮法采集⼈脸信息、禁⽌强制进⾏⼈脸识别。但需要注意的是,禁或不禁并不能简单地“⼀⼑切”。
▲⽬前全国各地针对⼈脸识别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
⼈脸识别是⼀项技术,技术本⽆原罪,⽽“滥⽤”的本质在于场景的使⽤是否合理:
如在校园场景中,随着学校教学规模的不断扩⼤,许多学校对于运⽤⼈脸识别减轻管理压⼒是有“刚需”的,考勤管理,疫情防控,精准识别危险、异常⾏为,预防发现校园霸凌……这些都是许多学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就拿疫情防控来说,⼈脸识别技术的运⽤对于提⾼防控效果、提升⼯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味强调对个⼈信息的保护,防控效率就会⼤打折扣。当然,如果⼀味强调对个⼈信息以及数据利⽤⼜会造成对个⼈信息⽆孔不⼊的侵害。
⽽此次最⾼法颁布新规,把隐私和安全放在⾸位,特别针对⼀些备受争议的场景为⼈脸识别的被使⽤设置清“边界”,也为处理好⼈脸识别⽅⾯侵权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打棉机
新规的出台,为⼈脸识别技术规范应⽤带来了新的整顿⽅向,⼈脸识别技术企业和相关应⽤⾏业应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在现有监管框架下,向⽤户、消费者们合规推⾏⼈脸识别技术:
(⼀)、最⾼法新规为校园⾥⼴泛应⽤的⼈脸识别技术带来了新的整顿⽅向。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脸识别进校园,既有数据安全也有个⼈隐私问题,对于⼈脸识别技术应⽤要加以限制和管理”,“包含学⽣的个⼈信息都要⾮常谨慎,能不采集就不采,能少采集就少采集,尤其涉及到个⼈⽣物信息”
教育部等六部门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质量教育⽀撑体系的指导意见》的红头⽂件中提出深⼊应⽤5G、⼈⼯智能、⼤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型⽣产要素的作⽤,推动教育数字转型。
《意见》中指出技术是需要通过迭代升级、更新完善和持续建设,才能实现长期、全⾯的发展。可以看出教育监管部门对于⼈⼯智能技术在校园发展是倾向于⽀持的。
因此,⾼校在实践中需做好以下⼏点:豆制品加
01
收集⼈脸识别数据时应征得数据主体明⽰同意
⼈脸识别作为校园安全管理措施,有其正当性,但应向师⽣明⽰收集、使⽤个⼈信息的⽬的、⽅式、范围,以及潜在风险,并取得他们的授权。
遵循“能不采集就不采集,能少采集就少采集”原则;
电动
遵循“能不采集就不采集,能少采集就少采集”原则;
在实践中对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要求的场景使⽤⼈脸识别完成⾝份⽐对和验证,⽽对于⼀些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场景,特别是服务于维护公共安全以外⽬的的,通常不宜使⽤⼈脸识别作为唯⼀的验证⽅式,同时应提供除⼈脸识别外其他⾝份识别⽅式供师⽣选择,不应以⽤户不同意收集⼈脸数据⽽拒绝数据主体使⽤基本业务功能。
02
完善数据安全防护设备及系统
建⽴全校统⼀的⼈脸识别管理平台,实现对校内⼈员⼈脸特征的集中管理,并通过统⼀的规范标准为校内其它系统提供⼈脸识别与数据服务。
对于⼈脸线上线下采集与更新、接⼝批量调⽤等⽅式,建⽴⼈脸照⽚与⼈员信息统⼀⼊库的管理策略,加强⼈脸数据安全措施建设,以等保为抓⼿,要求所有涉及隐私的数据做到等级保护的标准,切实对校内的各项⼈脸识别应⽤提供坚实的⽀撑。
03
完善的个⼈信息安全保护措施
完善的个⼈信息安全保护措施,规范信息中⼼运维服务,减少⼈为操作引起的数据泄露。
在制度⽅⾯,信息化部门要根据“数据安全法”、“个⼈信息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好学校层⾯的个⼈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对隐私数据要有明确的界定和边界,做到有据可依;
在管理⽅⾯,要明确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和隐私数据的范畴,明确个⼈信息数据使⽤的申请和审批权限,明确安全风险的提醒,建⽴数据泄露的追责机制,落实⼚商、集成商、学校责任⼈的措施,做好信息数据安全⼯作。
在具体⼯作上,信息化部门要和业务部门紧密合作,业务部门要强化制度意识,严格依据执⾏,增强全校师⽣⽤户的个⼈信息安全意识教育。
总的来说,⾼校要技术、管理制度和宣传引导⼀起抓,在做好信息安全保护基础上,规范管理运维服务,让师⽣⾃愿授权,最⼤程度利⽤⼈脸识别技术为师⽣提供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服务。
(⼆)、新法规下,⼈脸识别技术将迎来规范化应⽤。
控制技术有两条缰绳,技术和法律,法律的⼒量,其实已经是社会风险防范的最后⼀道防⽕墙;在这道防⽕墙之前,作为技术应⽤的第⼀道把关⼈,更需要的是企业在技术⾯前的⼈本敬畏和对技术的应⽤边界保持警醒。
随着国内⼈脸数据隐私相关政策法规的健全,各相关企业也会更加重视对⼈脸数据使⽤的保护。相关法律的出台,并不会抑制⼈脸识别应⽤的推⼴,⽽是更规范⼈脸识别应⽤,整体来看对于⼈脸识别产业是件好事。
风扇转速测试
新规的出现为使⽤⼈脸识别技术划分了合法性边界,也留下了技术发展的空间。从技术层⾯讲,⼈⼯智能可以在信息采集的终端进⾏防护,并且在云管端进⾏集中锁定,以保证信息不被窃取盗⽤。总的来说,⼈⼯智能本⾝就是强⼤的技术,只要在数据流动过程的各个薄弱环节,做到防⽕墙保护,也能够遏制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
华颐作为⾼校⼈脸识别安全的护航者,⼀直以来积极主动的以合规技术路径响应⼈⼯智能时代的个⼈信息保护问题,在涉及⽣物特征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华颐⼈脸识别系统严格遵循《⽹络安全法》和《个⼈信息安全规范》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平台具备多种相关安全性措施,保障师⽣⼈脸的安全:
⼈脸信息⾃助采集
采集知情权提⽰:约定⼈脸照⽚⽤途
隐私权保障:⽤户信息隐藏处理
⼈脸照⽚加密存储:动态随机命名存储
内外⽹隔离,私有化部署
plc学习机代码加密,防⽌篡改,保障软件底层安全
代码加密,防⽌篡改,保障软件底层安全
备份机制采⽤:⼿动备份+⾃动备份
通过特征值交互为校内应⽤提供⽐对底库
接⼝安全:密钥+令牌交换授权接⼝
分级分权管理:⽤户、⾓⾊、权限三位⼀体
平台软件通过公安部门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认证
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企业⾃⾝在技术⽅⾯减少对⽤户隐私收集,严格保护⽤户的数据,并加强数据监管和防范,从源头保证数据运⽤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同时,企业加强⾃我管理,维护⽤户的隐私安全,由⼩到⼤,从点到⾯,带动整个⾏业关注⽤户信息的安全性,从⽽促进实现⼈脸识别⾏业良性发
展!
结语
随着《民法典》贯彻实施的不断深⼊、新规的出台、《个⼈信息保护法》的即将颁布实施,将唤起社会各界对个⼈隐私信息保护的重视。
不存在绝对安全的技术,但也并不意味着这些技术不可应⽤,⽽是应该敲响⽣物识别信息安全警钟,更好的把控风险,严格遵循标准,将风险降⾄最低。华颐也将继续严格遵循《民法典》、《个⼈信息保护法》、《规定》等法律法规的标准,不断优化与改进,识别和消除可能存在的漏洞,努⼒构建⼀个安全、便捷的⼈脸识别应⽤平台,助⼒智慧校园⾼质量发展,促进⼈⼯智能⾏业稳健成长!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2:05: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420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识别   技术   信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