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聪的传说

傅聪的传说
1、马超起兵
三国演义里,马超起兵是因为他爹马腾在许都掺和衣带诏,被曹操杀了全家,为了报仇雪恨马超被迫早饭,但是在历史上,马腾早就把兵权交给了马超,带着一大家子进许都当人质想过几天安生日子,曹操派兵入长安想要对付张鲁,有人劝他这样会吓到马超的,曹操没听,结果马超怀疑曹操是想派兵对付他,于是起兵早饭,曹操就把马腾一家子都咔嚓了。马超一投张鲁,再投刘备,评价不高,在刘备那儿郁郁而终,但是如果马超辅佐刘备横扫宇内,活到灭亡曹魏的那天,对马超又是评价?所谓盖棺定论了吧,没有假如,只有结果。
虽不比老美,英国的拉胯程度远远高于蜀汉。假如没有新冠,美国仍然是大多数自由者们心中的灯塔统,高华壬仍然是大多数人羡慕的对象。
86岁的傅聪电子式电压互感器老头被嘲讽有点烧了面子,传说死于新冠,客死英国,赖以成名的是他的父亲傅雷以及那本流传甚广的《傅雷家书》。
讲道理,如果不是某些跳梁小丑把他跑路的事情挖出来,我都只会觉得这就是古典音乐从业
者、研习者和爱好者们的共同损失。倒是某些人非要把这笔历史糊涂账挖出来大书特书,生怕大家不知道傅聪在父母被打为右派、好友回国后自杀的情况下跑了,也不知道是谁想用傅聪做子弹攻击国家。
2、背叛
为了自己,或者好听一点,为了自己的音乐与梦想,背弃了三原则之一的不入英国籍,放弃了父母。说他有苦衷,那就有吧,人生总是有得有舍的,但是,他既然放弃了这些,那就别洗成啥“中国的钢琴诗人”了,当个优秀的英国钢琴家也足以含笑。舍中国籍而就钢琴,何必又在成功当上了优秀英国钢琴家后把自己不要了“中国人”三字从口头上讨回来呢?称他为中国人的,请问中国何时承认双国籍了?
他在跑路前对苏联政治环境发表了意见,反右扩大化的紧张环境,让一个钢琴家吓得跑去了英国。我们在批判他人做法前不应当只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谴责。然后傅聪从波兰出走英国,被英方渲染成对红阵营的一次胜利,冠以“中国钢琴家叛逃伦敦”的标题发布新闻,其为冷战时期,给中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死后说多爱父亲,其实更爱自己,这无可厚非,但因为自己前途而出走,给人以借口攻击父亲,更甚于当时国际形势下攻击才成立
没多久的祖国。这不就是相当于现在的身在国外心系祖国,希望把人才都引流到自由天堂吗!
跑可以,以公派生身份加入英国国籍也可以,但在那个阶级为纲的时代这应该算是无可置疑的叛徒行径了,傅聪当时对这一点应该是很清楚的,他这一走了之对他爹会有多大的压力他应该也是心里有数的,可他还是走了,当了识时务的俊杰。他的事情就算拿到现在来说不算有罪,但也不是什么好听的事情,冷处理让他悄悄逝去就可以了,不至于让这个问题下很多人各种追忆缅怀,还自己主动加个不讨论政治立场和国籍身份之类的标签,合着打算堵着别人的嘴自由讨论呗!
拿着国家的钱出国学习,但最后不为国效力,严格意义上说是对民族和祖国的背叛。同样背弃祖国的韩国脱北者和中国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叛徒。不管他是否做了有损国家的行为,都是!这就是我的道德观,因为无法清晰鉴定是否是情势所迫,更无法鉴别背离的是正拳还是民族,所以误差,大多数人根本没兴趣去分析。
背叛了就是背叛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就在于此,当你的祖国民族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或者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你的选择应该是如何帮助它,如何作为这个民族的一份子去
唤醒它,而不是一句很失望就出走他乡心灰意冷,然后过段时间说我很后悔。至少很多人都为了这个国家去燃烧了自己,谭嗣同上绞刑架之前也没有说对这个民族失去希望,用自己难凉的热血去唤醒这头雄狮的意志,可是康有为呢?历史会给一个客观的评价。
傅聪是国家公派出去留学的,后来不回来改了国籍,在那个年代跟叛国无疑,然后傅雷夫妇才自缢身亡的。不能说就因为傅聪才死,但傅聪就是压倒傅雷夫妇的最后一根稻草。即便是现在,公派出去留学却不回国都是该被唾弃的,甚至是违法的,人不能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有人问到现在公款留学不回来是不是叛徒?做了有损国家的行为才应该算是叛徒。那些利用机会从中国或者韩国脱北的是叛徒吗?是否是叛徒,80年代中央高层定过性,若真是叛徒,怎么容他回来讲课? 傅敏不好好的吗?
八十年代初,有人以“情有可原”,国家应该有“慈母心肠”为由,允许傅聪回国商演,并大肆宣传。从此之后,背弃祖国不再是耻辱,公费留学生滞留欧美日不归,竟成风气,无数用中国人民血汗浇灌出来的智慧之花,就这样被发达国家免费采撷。与此同时,通过伤痕文学,还提出了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伪命题:“你爱祖国,祖国爱你吗?”似乎爱国是一件可以讨价还价的事。
电流器
我又猜疑,当傅聪为了自由、艺术和爱情出走,抛下严苛的父亲、无主见的母亲、平凡的弟弟,抛下“会让他用钢琴家的手拿起锄头”的祖国,来到憧憬的国度,鲜花美酒娇妻稚子为伴,活到八十多岁作为一个英国人死去,他的一生应当是幸福的。
3、风流倜傥
傅聪一生传奇,除了钢琴诗人这个头衔之外,他还是一位公认的多情种子,其多舛的爱情历程成为音乐界的谈资。
1953年赴罗马尼亚参赛前,多情的傅聪在北京曾与一名作曲家的年轻妻子相恋,造成对方夫妻分手。1960年,26岁的傅聪迎娶第一任太太,21岁犹太女孩弥拉,弥拉的父亲是著名小提琴大师耶胡迪·梅纽因,岳父为他在国际乐坛崭露头角提供了不少帮助。傅聪与弥拉的婚姻持续了九年时间,最终因性格不合而分手。记住了,离婚通用的标准:性格不和。
1973年,39岁的傅聪与韩国驻摩洛哥大使的女儿玄禧晶结婚,但两人在婚后三个月就无法共同生活,最终也是离婚收场。据悉造成两人的婚姻在短短三个月内破裂的,正是女钢琴家阿格丽希。虽然阿格丽希最后与指挥杜托瓦结婚,但与傅聪却一直藕断丝连。此外他还曾追过韩国著名小提琴大师郑京和,不过郑京和另有意中人,这段感情无疾而终。
1974年,40岁的傅聪结识了香港长大的钢琴家卓一龙(34岁),傅聪很快就走进了他的第三段婚姻,在感情里终于稳定了下来。
傅雷虽然又家暴又出轨,但是他只有已婚后出过轨,订婚时留学和人勾勾搭搭可以放放;而且不管怎么说,他稳定的小三就那一个。而傅聪,结婚前出轨有夫之妇,第二次结婚后又出轨小三,而且还在小三结婚后继续勾勾搭搭。至少傅雷在陈家鎏结婚之后,没有继续和人家藕断丝连吧。说什么呢?
4、情有可原的矛盾
真的不清楚傅氏一家遭遇了什么、心里在顾虑什么。文哥确实是非常黑暗动乱的一段时期,尤其涉及到平反、出国、艺术以及国籍。时代的浩劫,沉重的教训,不希望再出现类似傅雷先生这种家庭悲剧,他们本该拥有更美好的生命,在历史里面每个人都是一粒沙,很难经得起大风大浪,给岁月以柔和,给历史以平安, 不愿意折腾,也禁不起折腾 。就让大伙安稳的度过这一生。后来,傅聪先生获得了重大的国际钢琴比赛的奖杯为我国争光,回国提供了很多年的教育资源,为我国培养了不少的人才,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傅聪的污点在于逃避当时国内的严峻形势,而去了英国,又因生计问题选择了英国国籍。批评一
个人,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能做到如当时的顾圣婴一样全家自杀,我觉得才有资格去批评他不回国接受现状,并且入了外国籍。
当你面对迫害和侮辱的时候,你是像傅雷一样被侮辱致死等待来日昭雪,还是像傅聪一样选择不归国,等到文哥后又回来培养钢琴人才?在我看来两种做法都并不完美,但也都无可厚非。如果是我,我甚至可能会反叛倒戈,做些小人行径,或许发声也会淹没在世人的谣言中,但我总归不愿沉默以对,让别人来揣摩心思,最终扣个汉奸的帽子。关键就在于这个“情有可原”上,当我们相当一部分人将自身带入到傅聪身上,作为一个能够出国,双手不沾阳春水的艺术界人士,因为自身的"胆怯”与“惶恐”,不敢面对回国之后的境遇,这是“情有可原”的,人之常情,相信我们相当比例的答主,在同样的时代,同样的境遇下,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傅聪是一个很有个性很独到的演奏,晚年手指不行了导致跑动不太好,但充满抑扬顿挫吟诵般的浅唱低吟很有魅力。审美也非常好,对一些钢琴家比如哈丝基尔的评价也比较有参考价值。不过他的父亲傅雷貌似对钢琴家里赫特对勃拉姆斯、巴赫都有过各种不太恰当的点评,不知道是不是也影响了他的艺术观。于是,有人把他比作了肖邦。这就有点搞笑了。
为什么呢?因为肖邦不仅会弹钢琴,他还是波兰伟大的爱国者,由于波兰当时被沙俄、普鲁士、奥地利三国瓜分,肖邦被迫流亡法国巴黎,但他时时刻刻都在思念自己的祖国。1849年,年仅39岁的肖邦因去世,留下遗嘱要把自己的心脏送回波兰安葬。所以肖邦有两座墓,一座在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另一座在波兰的首都华沙,那里安葬着肖邦的心脏。
滚珠滑轨
《傅雷家书》就是傅雷给儿子傅聪的家书。虽然傅聪以《傅雷家书》知名,但傅聪自己承认:“其实我从来都不看,我不敢看,每一次看都太激动,整天就没办法工作了。”这里,傅聪说的应该是心里话。傅雷写到:“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傅雷写到:“幸运的孩子,你在中国可说是史无前例的天之骄子。在大大小小的地方不能有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同胞的事发生。”试问,这样的嘱托,傅聪如何面对?《傅雷家书》名闻天下,但傅聪的所作所为,却不敢苟同了
也有好笑的就是,一堆从来不读书的人突然之间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成了“傅雷通”,对傅雷、傅聪的一生好似如此熟悉,对《傅雷家书》如数家珍,就像他们亲眼见证了一切一样。
明明说着“傅聪是谁我们根本不知道,他的音乐成就不足以让人关注他”,结果又叭叭地指责人家是汉奸是叛徒,不是不了解的么?评价一个艺术家,对人家的艺术毫不了解,怎么好意思道听途说点儿音乐之外的政治历史遗留事件就去指责人家的?何况,说什么“他的音乐成就不足以让人关注”根本就是笑话,不是他的音乐成就不高,而是这些人根本对音乐就一无所知,稍微了解点音乐的也不会不知道他的名字。抛开对于傅聪的个人评价,这本书里呈现的家庭环境,父子关系都特别令人窒息,简直可以作为家庭教育的失败范例。十有八九,又是上一代的伤痕文学思维,带着对于十年的暗中,才选用了这本书。
5、定论?
1981年,傅聪回国演奏、讲学,《人民日报》发了一个广告,称“著名英籍钢琴家傅聪先生钢琴独奏会……”北京、上海另一些报刊也准备刊登音乐会广告,并拟发表相关新闻报道和记者专访。傅对《人民日报》广告不满意,说:什么“英籍钢琴家?”我是个中国人。什么“傅聪先生”,哪一天才能叫我一声“同志”啊!查看资料,2004年以前的英国入籍宣誓词我(姓名)(以上帝的名义)庄严宣誓:在成为英国公民之际,我将根据法律忠实地效忠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陛下,她的后嗣和继任者。这又是什么东东呢?问大家。
孔子有句话,叫“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mvr蒸发浓缩挺简单的故事:公费出国,最好是学有所成,考虑回来为人民服务金属包覆垫片如果不想回来,以中国人的身份,闯出一片天地,改变外国人的刻版印象都还挺好的。都没有。
背叛祖国有他,成为钢琴家是他,被一所谓自由文人抱着他家的家书来景仰的也是他。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7:31: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382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英国   钢琴家   回国   祖国   国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