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焦炭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

264
某公司有一条年产100万吨的焦炭生产线,我们对该焦炭生产线进行了职业卫生调查,以明确有害因素种类、存在的岗位及其危害程度。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以某焦炭生产线所涉及的生产装置(备煤装置、焦化炉生产装置、化产回收装置)、公用辅助工程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检测检验等方法,对焦炭生产作业过程中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2 结果
uwb标签2.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经现场调查,该焦炭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有三方面因素。
2.1.1 备煤车间
备煤车间在煤场、备煤皮带、破碎机等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为煤尘、噪声。
2.1.2 炼焦车间
炼焦车间在给料、捣固工艺中存在煤尘、噪声;在装煤、推焦工序中劳动者可能接触到氨、苯、甲苯、二甲苯、酚、萘、苯并芘、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氰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硫、粉尘、噪声、高温;在拦焦、熄焦过程中存在焦炭粉尘、噪声、高温等危害;在刮板放焦、输送皮带、煤炭转运过程中存在焦炭粉尘、噪声等有害因素。
2.1.3 化产车间
化产车间在分离冷凝、电捕焦油、洗苯过程中劳动者可接触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氨、氰化氢、萘、苯、甲苯、二甲苯、苯并芘;在氨水槽处可释放氨;鼓风机、泵等动力设施可产生噪声;管式加热炉处存在高温的危害。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分析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结果,同时结合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情况确定检测点,连续采样三天[1]
。检测结果如下。
2.2.1 粉尘检测结果
备煤车间设煤尘检测点6个,检测工种2个,检测结果显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符合限值标准[2]
要求,但超限倍数数值超标。
炼焦车间设煤尘检测点6个,检测工种3个,设焦炭粉尘检测点9个,检测工种5个,检测结果显示煤尘及焦炭粉尘的超限倍数数值均超标。
2.2.2 化学毒物检测结果
本次共检测氨、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氰化氢、苯并芘、苯酚、萘、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硫酸、二氧化硫等14种化学毒物,设检测点108个,个体采样25人次。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及超限倍数数值均符合国家限值标准[2]要求。
2.2.3 物理因素
(1)噪声
本次在备煤车间、炼焦车间、化产车间、污水处理厂、供热锅炉房共设噪声测量点25个,测量个体噪声15人次,测量结果显示其中备煤车间、炼焦车间、化产车间噪声场所测量值超标,个体噪声测量值均符合国家限值标准要求[3]。
(2)高温
本次在炼焦车间、化产车间、供热锅炉房设高温测量点8个,测量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要求[3]。
(3)工频电场
在变压器设工频电场测量点,测量结果符合国家标准限值要求[3]。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评价
(1)粉尘
煤是本项目的主要原料,焦炭为本项目的主要产品之一。该生产线煤尘存在的主要工作地点为煤场、煤粉碎机、运煤皮带、煤塔等。焦炭粉尘存在的主要工作地点为焦炉机焦两侧、炉顶、输焦皮带、焦场等。粉尘检测结果显示运煤皮带、破碎机、给料机、捣固机的煤尘以及运焦皮带、焦炉出口侧、焦炉转运口处的焦炭粉尘超限倍数超标。因此煤尘、焦炭粉尘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
(2)化学毒物
该项目存在的化学毒物有一氧化碳、苯并芘、硫化氢、苯酚、萘、氨、苯、甲苯、二甲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氰化氢、硫酸。检测结果显示化学毒物浓度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但化学毒物中除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酸,其他均为高毒物质,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健康影响,因此仍需做好相应防护工作。
(3)物理因素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破碎机、鼓风机、捣固机、泵类等。检测结果显示破碎机、捣固机司机、鼓风机等工作地点噪声超标。因此噪声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较大。
本项目高温主要来自焦炉、焦炭及各加热炉。高温检测结果虽然均不超标,但夏季高温季节时本项目各高温工
某焦炭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
李璟珂
胜利油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 东营 257000
摘要:目的 分析某焦炭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浓度水平。采用现场调查、检测检验等方法对焦炭生产作业过程中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结论 该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煤尘、焦炭粉尘、氨、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氰化氢、苯并芘、苯酚、萘、一氧化碳、噪声、高温。
关键词:焦炭生产 职业病危害 识别 分析(下转第269页)
2.4 服务运营
协调和执行日常运营和流程,保证服务执行的效率。服务运营是用户实现服务战略、服务设计和服务转换的实际阶段,也是IT在整个ITIL生命周期中真正创造价值的部分。这时,ITIL服务从业人员接受的培训包括如何处理日常事务和事故、回应请求、管理问题、维护安全性,服务运营模式见图5。
图5 服务运营及管理流程关系示意图
2.5 持续服务改进
通过更好的设计、引入和运营来为客户创造价值,不断调整IT服务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并寻
方法提供流程的效率和效益。持续服务改进可以逐步降低成本,是业务和IT能够更好的结合,增加系统灵活性和适应性,协助企业确定需要服务变更的节点,配合业务需求的变化持续调整服务——同时掌控全局,考核变更的成效。这涉及到考核节点的定义和考核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当需要改进时,IT团队会执行变更流程,通过前面的考核数据评估成效,并依此推广到更多标准化的变更,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3 石化企业信息化建设构想
ITIL作为一套服务生命周期的最佳实践,为使用者提供了服务从调研、设计、开发、运维、改善、退役一整套的运行轨迹,下面我们就以一个项目服务周期进行探讨。
3.1 项目调研
以战略思维评定分析项目的内外因素,从分析业务活动模型开始进行需求调研,通过探明和计量服务需求所需成本进行成本估算,为最终商业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调研阶段需要建立起一套服务组合清单,包括:系统服务能够提供哪些功能、团队的优势及劣势、项目报价和团队的资源和能力。
3.2 项目建设
当确定用户需求后,项目进入设计阶段,该阶段负责设计新的或变更的需求并引入生产环境,包括:
架构、流程、文档和程序等。这个时期需要产出的文档化计划包括:服务目录和报价,服务解决方案,技术和管理架构,流程设计等。需求确定,设计完成后,就进入服务转换阶段,即通过编程实现系统功能落地,包括:技术选型、数据库设计、框架设计、开发测试、变更发布等。项目建设阶段可通过IT服务连续性管理、可用性管理、容量管理、安全管理、服务级别管理、服务目录管理、供应商管理等多个管理流程来实现。
银行复点机3.3 项目运营
项目上线后,利用服务台进行项目服务运维,协调用户和IT部门之间的关系,为IT服务运作提供支持,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作为与用户联系的“前台”,服务台首先对来自用户的服务请求进行初步处理。当它预计到无法在满足服务级别的前提下有效处理这些请求,或是这些请求本身就是它无法解决的时候,服务台就将这部分请求转交给二线或三线支持来处理。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其他IT 服务支持部门的负担,提高了IT服务运作的整体效率,降低了IT服务运作的成本。对于用户提出的新的需求通过变更管理流程进行审查、评估,经过程序开发、测试,按照发布与部署管理流程投入使用。同时,更新服务资产和配置管理,维护知识库。
3.4 项目持续改进
项目持续改进应用于整个服务生命周期,通过对项目的流程、服务、基础架构进行改进来提高效用和
地图标记
效率以及成本效益,回顾、分析及应用改进机会。
4 结束语
在推进“两化融合”的今天,信息化工作无疑成为石化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促使信息化建设实施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通过全局考虑服务生命周期,将ITIL作为一个IT管理的最佳实践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可以增进资源利用率、提升竞争力、降低返工率、消除重复劳动、提高项目的可交付性并保证交付时间等,从而推动整个IT管理体系的发展。本文主要就ITIL在企业应用构想,提出了几点建议,为相关人士参考。
参考文献
[1]Jim Davies.ITIL Foundation All-in-One Exam Guide. McGraw-Hill Education,2016.1.
[2]赵晨,干红华,蔡晓平,等.IT服务管理(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J].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
⁑ᔿ㿱മ2-5
DŽ
作地点发生职业中暑的可能性较大,应引起重视。
3 结束语
该生产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煤尘、焦炭粉尘、氨、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氰化氢、苯并芘、苯酚、萘、一氧化碳、噪声、高温。关键控制点主要为:卸煤、破碎、运煤及
铝钉机
防误闭锁炼焦工艺中的给料、捣固、炭化炉进煤和出焦等生产过程。建议用人单位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应急救援,个体防护用品、职业病防护措施等,以有效的控制和消除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对作业人员的健康损害。参考文献
[1] 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2] 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3] 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S).段远程
作者简介
李璟珂(1983-),女,民族:汉,山东省蓬莱市,职务:科员,职称:工程师,学位:硕士,研究方向:职业卫生。
(上接第264页)
269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6:25: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353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服务   管理   因素   危害   项目   焦炭   职业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