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植物资料

整个青藏高原区的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据粗略估计高等种子植物可达10,000 种左右,如果把喜马拉雅山南翼地区除外也有约8,000 种之多。但是高原内部的生态条件差异悬殊,植物种类数量的区域变化也十分显著。如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区,自山麓河谷至高山顶部具有从山地亚热带至高山寒冻风化带的各种类型的植被,是世界上高山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区域,高等植物种类在5,000 种以上。而在高原腹地,具有大陆性寒旱化的高原气候,植物种类急剧减少,如羌塘高原具有的高等种子植物不及400 种,再伸进到高原西北的昆仑山区,生态条件更加严酷,所采到的植物种类也只有百余种。高原北部的柴达木盆地虽然海拔高度低至3,000 米上下,但气候极端干旱,盆地内种子植物约300 种,加上周围山地,种类可在400 种以上,至于新疆和西藏交界的阿克赛钦和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则出现大面积裸露的无植被地段,所能到的植物种类就更少了。可见,整个高原地区植物种类的数量是东南多、西北少,呈现出明显递减的变化趋势。
二次沉淀池显著的区域差异
按照植物种类的地理成分,青藏高原各地也有显著的区域差异。青藏高原南缘,东喜马拉雅南翼的低海拔地区属古热带植物区,热带地理成分占优势,种属数虽较多,每属内所含的种数却较少,说明这里处在古热带植物区的北部边缘,属热带亚洲成分,起源大都比较古老。如三尖杉科的印度三尖杉,买麻藤科的买麻藤金缕梅科的阿丁枫、龙脑香科的羯布罗香等。高原东南部属森林植物区系,以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为主,含有数量众多的木本植物,组成各种类型的森林,如壳斗科、茶科和樟科的一些常绿树种,
高山栎类植物以及针叶林中的代表树种,如高山松、乔松,多种冷杉和云杉等,杜鹃属的现代分布中心也就在这里。
独特的青藏高原植物亚区
在高原内部则以青藏高原成分占支配地位,它有着年轻的、独立发展的历史,有许多种、属是在高原强烈隆升过程中逐渐适应于寒冷干旱的生态条件而发展起来的。典型代表植物如小蒿草、紫花针茅、固沙草、西藏蒿、垫状驼绒藜等。高原的西北部和柴达木盆地等干旱区域则以亚洲中部荒漠成分为主,如驼绒藜、膜果麻黄、合头草、蒿叶猪毛菜、沙生针茅等。典型的温带和高山成分如金露梅、羊茅、珠芽蓼等在高原上分布比较广泛,常为高山灌丛草甸的组成成分。
因此,在植物区系上整个青藏高原区除其南缘可划归古热带植物区外,绝大部分都属于泛北极植物区。其东南部属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属亚洲荒漠植物亚区的范围,而高原内部腹地则是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植物亚区。
二、郁郁苍苍的森林
简述
通常在人们的想象中,青藏高原是与森林无缘的。其实不然,在高原的南缘和东南部,即喜马拉雅山
脉、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和横断山脉地区,深受南来夏季风的惠泽,气候湿润、
降水较多,广泛分布着茂密的森林,是我国的重要森林区之一,有些还保存着较完好的原始天然森林。而在高原的北部边缘,如祁连山东段和昆仑山西段北翼山地也有少量森林零星分布,具有干旱荒漠区边缘“湿岛”的特征。
阔叶林
由阔叶树种构成的森林在青藏高原湿润、半湿润的东南部有广泛的分布,它们的类型较多,且与生态地理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热带常绿雨林和半常绿雨林分布在东喜马拉雅南翼海拔1,000—1,100 米以下,乔木高大,森林茂密,通常高达30—40 米。主要树种都是热带成分,由龙脑香科、桑科、四数木科等多种树木组成常绿雨林;由千里榄仁、阿丁枫等组成半常绿雨林。这些热带森林组成种类复杂,林内层次不明显。许多树木树皮光滑,呈灰白或灰棕,格外显目。有些树木具有凸出地面的板根,有的树木如马胆果,巨大的果实直接生长在树干和粗枝上,就是“老茎生花”现象。林内大型藤本和附生植物很多,主要由天南星科、棕榈科、兰科和胡椒科植物以及喜阴湿的热带蕨类和苔藓所组成,其中有叶
大若扇的麒麟叶,花冠红艳的芒毛苦苣苔和香郁喜人的兰花等。常绿阔叶林在喜马拉雅山脉中、东段
南翼山地和察隅地区分布较广。它由壳斗科的栲、青冈、石栎等属及茶科、樟科、木兰科等常绿乔木组成,具有浑圆的波浪形林冠,森林郁闭度大,高20—30 米,层次较多,附生及攀缘植物也不少。有的林地非常潮湿,林内地面石块或树干上长满苔藓,具有“雾林”或“苔藓林”的特征。硬叶常绿阔叶林系由壳斗科的硬叶栎类树种组成的森林,如高山栎、川滇高山栎、黄背栎等。和上述常绿阔叶林树种不同,硬叶栎类具有旱生生态适应特征,如叶子常绿、革质坚硬,中型叶偏小,叶缘多具尖刺或锐齿,叶面光滑,叶背大多密布黄或灰短绒毛。树干多弯曲、木材坚硬,树皮厚具粗纹,分枝多且密集等。通常树高15—25 米,层次结构较简单。这类森林呈黄绿或黄褐季相,树冠枝条上常飘挂着浅黄的树松萝。落叶阔叶林适于气候寒冷的生态条件,多为冬季落叶的阳性树种所组成,如桦木、桤木和杨树等。糙皮桦林多见于森林上部;桤木中的旱冬瓜是适应幅度广的速生树种,常在海拔较低处组成次生林;山杨、白桦混交林则系针叶林破坏后自然更新起来的次生林类型,主要分布在高原东南部森林区。此外,在青海东部山地阴坡也有小片辽东栎林分布。
上述这些阔叶林类型对温度、水分条件的要求有一定规律,随着由暖热湿润向寒冷湿润或寒旱的变化,大体上出现自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的更迭。森林组成种类由多至寡,森林结构自繁及简,层次减少,高度变矮。
针叶林
燃烧炉针叶林是青藏高原上分布最广的森林类型,其中常绿针叶林有松林、铁杉林、云杉林、冷杉林、圆柏林、柏木林等;落叶针叶林有落叶松林。针叶林的乔木通常高大、挺直,单位面积蓄积量高,能提供经济用材和大量林副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高原上的针叶林多分布于江河上游山区,在保持水土、改善环境方面有明显的生态功能和效益。
松林主要由云南松、高山松、乔松和长叶松组成,前两种分布在察隅和横断山区,后两种见于喜马拉雅山脉南翼。它们是适应性较强的耐旱抗瘠的阳性树种,通常生长迅速、更新良好,抗火性强,多在阳坡和半阳坡构成层次少、透光好、林相整齐的森林。以察隅地区生长的云南松林为例,130 龄的林分,平均高接近50 米,每公顷蓄积量达1,000 平方米,超过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优越条件下生长的红松林。
喜阴湿的铁杉林主要分布在高原南缘潮湿地区的山坡上。铁杉苍劲挺拔,高可达30—40 米,那平展低垂的枝桠把它衬托得更加雄伟壮观。铁杉林内比较阴湿,下层乔灌木和草本较多,树干上多长满苔藓,好象裹上一层厚软的绿毡。
由云杉和冷杉组成的森林通称为暗针叶林,在高原东南部山地分布很广。冷杉性喜湿冷,乔木层高20—30 米,林内乔灌木较多,地表苔藓层较发达,树枝上常悬挂着黄绿的长松萝,点缀着墨绿的林冠。
云杉林通常分布的海拔高度低于冷杉林,在湿润区域则可生长在阳坡上。由于它较耐寒旱,在横断山区内部分水岭两侧地段常占优势并组成森林上限和森林区西北缘的林地,常见的有林芝云杉林和川西云杉林。在青藏高原北缘东祁连山生长有青海云杉林;至叶城以西的西昆仑山,在较湿润的峡谷阴坡上则有零星的雪岭云杉林成斑状分布。
柏木林分布局限,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朗县境内以巨柏为建种,适沙耐旱,别具一格;在大渡河上游金川、马尔康一带则由岷江柏木为主,多生长在窄谷的陡坡上。圆柏林多见于横断山区森林带上部阳坡,以大果圆柏为主,是比较典型的耐旱、耐瘠又耐寒的林型,多为高10 米左右的疏林、结构比较简单。高原东部及东北部则以祁连圆柏林为主。
落叶针叶林以大果红杉和西藏落叶松为主,前者分布在横断山区,后者以西藏东南缘山地为主,比较耐寒,耐瘠薄,对土壤条件不苛求,分布海拔较高,有的还构成森林上限或顽强生长在冰碛物上。
三、千差万别的各类灌丛
灌丛的生态适应幅度较森林广
电路板测试台青藏高原各地都有灌丛出现,它们所占面积不大,但类型众多。既有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常绿革叶灌丛和常绿针叶灌丛,也有散布高原各地的不同类型的落叶阔叶灌丛,干旱谷地中的浆质刺灌丛和荒漠地区的盐生灌丛。
每年4—6 月间在高原东南部的高山上可以见到盛开着红、紫、白和黄等各花朵的杜鹃灌丛,组成山花烂漫的世界。它们的种类和生态特性因地而异。紧接着森林带上部的山
地阴坡有以钟花杜鹃为代表的高大的无鳞杜鹃类灌丛,它们的枝叶较大,绽放着粉、白的杜鹃花。在冬春积雪的生态作用下,它们先顺坡下延生长,然后向上直立达2—4 米,组成郁闭而难通行的灌丛,其下多覆盖着3—5 厘米厚的苔藓,显得十分潮湿。在开阔的高山上,杜鹃灌丛多由植株矮化、枝叶细小的有鳞杜鹃类组成,高度为0.8—0.2 米不等。在横断山区杜鹃种类甚多,通常认为这里是杜鹃属的故乡,向西与东喜马拉雅相联,这一地区含有杜鹃属的大部分种类,其最原始的类也分布在这里。由这里向高原内部,杜鹃灌丛的种类减少,景也较单调,北边可达东祁连山,西边可至冈底斯山东段。
爬松
和杜鹃灌丛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圆柏灌丛,它们耐干瘠,分布在这一地区阳坡,常形成直径1—1.5 米左右的暗绿圆盘状匍匐在坡面上,当地有的称为“爬松”。这类常绿针叶灌丛较耐寒旱,分布范围比杜鹃灌丛更伸入高山腹地,而具有高原特。落叶阔叶灌丛中以金露梅灌丛分布范围最广,不仅见于从东祁连山至喜马拉雅山的湿润、半湿润的高山上,而且在半干旱的高原腹地也有分布。它们开放着黄的花朵给那里单调的景观带来暖春的彩。这类灌丛可分布到海拔5,500—5,600 米,是分布
海拔最高的灌丛了。然而,它们却是灌丛中的侏儒,高仅3—5 厘米。在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的山坡、洪积扇或沿江沙地上普遍生长着西藏狼牙刺灌丛。它一般高50—100 厘米,生态幅度广、适应性强,是山地灌丛草原的建种,每年5 月间开放着蓝紫的蝶形花,给春末较干旱的季相增添了彩。由于这里燃料缺乏,这类灌丛已成为樵采薪柴的主要对象,使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锦鸡儿为主组成的灌丛
由各种锦鸡儿组成的高山落叶阔叶灌丛在灌丛植被的家族中也占有较显著的地位。在藏南高原及阿里地区的山麓洪冲积扇及山坡上可以见到由变锦鸡儿为主组成的灌丛,它们生长低矮,形成直径1—2 米的圆盘状展伏在平缓的高原面或山坡上构成独特的景观。而在湿润半湿润的高山上,鬼箭锦鸡儿灌丛分布较普遍,在春末夏初它展放着粉红花朵格外惹人注目,往往使人们忘记了它那满布密刺令人生畏的株体。
耐旱灌丛组成木制花瓶
在森林区内,与湿润高山上杜鹃灌丛显著不同的是深切谷底两侧山坡上生长的干旱河谷灌丛,它们大多由具刺的耐旱灌丛组成,如海拔较低处有霸王鞭和仙人掌等浆质刺灌丛;海拔稍高谷地中则有羊蹄甲、鼠李、白刺花等灌丛。深切河谷春末夏初季节性干旱明显,灌丛萌发嫩叶较迟,灌丛间的还魄草(卷柏类)在雨季来临时迅速展放转绿,显得生机勃勃。
红柳包
柴达木盆地的河漫滩、低阶地和扇缘地下水溢出带生长着柽柳类盐生灌丛,在盆地西南部边缘由于植株阻聚风沙而形成固定、半固定的沙包,高可达5—7 米,俗称“红柳包”。此外在湖盆边缘的盐渍化沙地上,地下水位较浅,生长着丛状白刺灌丛。白刺分枝密集,其基部常因积沙而形成灌丛沙包,构成独特的景。
管式直线电机
青藏高原上广泛分布着由适低温的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高寒草甸,它宛如绿的地毯连片展布在中东部的缓切割高原上。蒿草草甸分布最广,以蒿草属植物占优势,它植株低矮,密集丛生,具有地面芽、赖短根茎行营养繁殖等特点,能适应生长期短、融冻作用频繁及低温寒冷等不利条件,是适应大陆性高原寒旱化生态环境的独特类型。最典型的代表是小蒿草草甸,覆盖度大达80—90%以上,草层低矮,仅3—5 厘米,结构简单,层次分化不明显,景单调,呈黄绿-绿季相。这类草甸生物生产量低,但小蒿草草质柔软,营养丰富,适口性强;同时耐放牧践踏,是很好的天然牧场,适宜放牧牦牛和藏绵羊。除高原中东部半湿润地区外,在半干旱、干旱条件下,蒿草草甸发育较差,常见于高山阴坡或仅呈斑块状分布;在羌塘高原东南过渡地段上蒿草草甸中含有紫花针茅等草原植物,具有草原化草甸的特征。
材料架
在湿润的东南部高山上有圆穗蓼、蒿草草甸以及由圆穗蓼、香青、委陵菜、黄总花草和蒿草等组成的杂类草草甸,草层高达15—20 厘米,在夏季盛开粉红、黄、蓝紫等各花朵,五彩缤纷,外貌比较华丽,给高山带增添了迷人的景。在横断山区中北部的高山上,这类草场多是藏族同胞夏季放牧的场所,在浅绿而华丽的地毯上,点缀散布着一座座黑的帐篷,别有一番情趣。高寒草甸特别是蒿草草甸根系密集、交错盘结形成土壤上部致密紧实的毡状草皮层,厚达10 余厘米,当地众有的开挖用作建筑材料,或堆砌成塔状晒干以作为燃料。蒿草沼泽化草甸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各地的湖滨、山间盆地、河流两岸的低阶地、山麓潜水溢出带等地段。这些地段,海拔高,气候寒冷,地势平缓,地下有多年冻土成为不透水层,因而地表积水形成沮洳地带。土壤过湿,长期的融冻作用形成了“塔头”状的冻胀丘和积水的热融洼地,生长着以藏蒿草、大蒿草等为代表的沼泽化草甸,还有黑褐苔草,驴蹄草、垂头菊等。落外貌为深绿,植物生长茂密、叶层厚,产草量较高,适口性好。进入冬季以后,由于藏蒿草植株高,不易被雪覆盖,便于牲畜觅食;因水塘中多寄生虫和病原菌,过分潮湿,羊易发生腐蹄病等疾病,不宜放牧绵羊,最适于牦牛放牧。
川西北若尔盖地区地势平缓,地表水分过剩,分布着大面积人畜难以通行的沼泽草甸和沼泽,这就是红军长征途中十分艰难通过的“草地”。木里苔草沼泽是这里典型的类型,常与藏蒿草草甸组成复合体分布。由于有机质分解缓慢,泥炭积累加速,若尔盖沼泽泥炭层厚达2—4 米。但在海拔4,000—4,500 米以上地区,泥炭层较薄,仅半米左右。即使在雪线上,只要有土壤就有高山苔藓草甸,如同粘在上的绿屑,仅有毫米厘米级的厚度。
五、茫茫草原
高寒草原是高海拔地区适应寒冷半干旱气候的植被类型,它在青藏高原腹地占据优势,从西南向东北展布在藏南、羌塘、青南高原、青海湖盆地及祁连山一带。它以耐寒旱生的多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9:55: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283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灌丛   分布   高原   组成   草甸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