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设计

第四章汽车悬架设计
悬架是保证车轮或车桥与汽车承载系统(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之间具有弹性联系并能传递载荷、缓和冲击、衰减振动以及调节汽车行驶中的车身位置等有关装置的总称。
悬架最主要的功能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并缓和汽车驶过不平路面时所产生的冲击,衰减由此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以保证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为此必须在车轮与车架或车身之间提供弹性联接,依靠弹性元件来传递车轮或车桥与车架或车身之间的垂向载荷,并依靠其变形来吸收能量,达到缓冲的目的。采用弹性联接后,汽车可以看作是由悬挂质量(即簧载质量)、非悬挂质量(即非簧载质量)和弹簧(弹性元件)组成的振动系统,承受来自不平路面、空气动力及传动系、发动机的激励。为了迅速衰减不必要的振动,悬架中还必须包括阻尼元件,即减振器。此外,悬架中确保车轮与车架或车身之间所有力和力矩可靠传递并决定车轮相对于车架或车身的位移特性的连接装置统称为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决定了车轮跳动时的运动轨迹和车轮定位参数的变化,以及汽车前后侧倾中心及纵倾中心的位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抗纵倾能力。在有些悬架中还有缓冲块和横向稳定杆。
尽管一百多年来汽车悬架从结构型式到作用原理一直在不断地演进,但从结构功能而言,它都是由弹性元件、减振装置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在有些情况下,某一零部件兼起两种或三种作用,比如钢板弹
簧兼起弹性元件及导向机构的作用,麦克弗逊悬架 (McPherson strut suspension,或称滑柱摆臂式独立悬架)中的减振器柱兼起减振器及部分导向机构的作用,有些主动悬架中的作动器则具有弹性元件、减振器和部分导向机构的功能。
拐角
根据导向机构的结构特点,汽车悬架可分为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两大类。非独立悬架的鲜明特是左、右车轮之间由一刚性梁或非断开式车桥联接,当单边车轮驶过凸起时,会直接影响另一侧车轮。独立悬架中没有这样的刚性梁,左右车轮各自“独立”地与车架或车身相连或构成断开式车桥,按结构特点又可细分为横臂式、纵臂式、斜臂式等等,各种悬架的结构特点将在以下章节中进一步讨论。
除上述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外,还有一种近似半独立悬架,它与近似半刚性的非断开式后支持桥相匹配。当左右车轮跳动幅度不一致时,后支持桥中呈V形断面并与左右纵臂固结在一起的横梁受扭,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扭转弹性,故此种悬架既不同于非独立悬架,也与独立悬架有别。该弹性横梁还兼起横向稳定杆的作用。
按照弹性元件的种类,汽车悬架又可以分为钢板弹簧悬架、螺旋弹簧悬架、扭杆弹簧悬架、空气悬架以及油气悬架等。
按照作用原理,可以分为被动悬架、主动悬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半主动悬架。
如前所述,汽车悬架和悬挂质量、非悬挂质量构成了一个振动系统,该振动系统的特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并进一步影响到汽车的行驶车速、燃油经济性和运营经济性。该振动系统也决定了汽车承载系和行驶系许多零部件的动载,并进而影响到这些零件的使用寿命。此外,悬架对整车操纵稳定性、抗纵倾能力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在设计悬架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通过合理设计悬架的弹性特性及阻尼特性确保汽车具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具有较低的振动频率、较小的振动加速度值和合适的减振性能,并能避免在悬架的压缩伸张行程极限点发生硬冲击,同时还要保证轮胎具有足够的接地能力;
(2)合理设计导向机构,以确保车轮与车架或车身之间所有力和力矩的可靠传递,保证车轮跳动时车轮定位参数的变化不会过大,并且能满足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要求;
(3)导向机构的运动应与转向杆系的运动相协调,避免发生运动干涉,否则可能引起转向轮摆振;
(4)侧倾中心及纵倾中心位置恰当,汽车转向时具有抗侧倾能力,汽车制动和加速时能保持车身的稳定,避免发生汽车在制动和加速时的车身纵倾(即所谓“点头”和“后仰”);
(5)悬架构件的质量要小尤其是其非悬挂部分的质量要尽量小;
(6)便于布置,在轿车设计中特别要考虑给发动机及行李箱留出足够的空间;
(7)所有零部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8)制造成本低;
(9)便于维修、保养。
悬架设计可以大致分为结构型式及主要参数选择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有时还要反复交叉进行。由于悬架的参数影响到许多整车特性,并且涉及其他总成的布置,因而一般要与总布置共同协商确定。
4.1前后悬架系统的主要参数的确定及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4.1.1悬架静挠度
c f    悬架静挠度是指汽车满载静止时悬架上的载荷与此时悬架刚度c 之比,即。
c f W F c F f W c /=汽车前、后悬架与其簧上质量组成的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是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主要参数之一。因现代汽车的质量分配系数ε近似等于1,于是汽车前、后轴上方车身两点的振动不存在联系。因此,汽车前、后部分的车身的固有频率和 (亦称偏频)可用下式表示
1n 2n 11121
m c n π=        2
2221m c n π=                    (4-1) 式中,、为前、后悬架的刚度(N /cm);、为前、后悬架的簧上质量(kg)。 1c 2c 1m 2m    当采用弹性特性为线性变化的悬架时,前、后悬架的静挠度可用下式表示
111c g m f c =          2
22c g m f c =                      式中,g 为重力加速度(g =981cm /)。
2s 将、代人式(6—1)得到
1c f 2c f 115
c f n =          225c f n =                        (4-2)
分析上式可知:悬架的静挠度人直接影响车身振动的偏频n 。因此,欲保证汽车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必须正确选取悬架的静挠度。
在选取前、后悬架的静挠度值和时,应当使之接近,并希望后悬架的静挠度比前悬架的静挠度小些,这有利于防止车身产生较大的纵向角振动。理论分析证明:若
1c f 2c f 2c f 1c f
汽车以较高车速驶过单个路障,/<1时的车身纵向角振动要比/>1时小,故推荐取=(0.8~0.9)。考虑到货车前、后轴荷的差别和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取前悬架的静挠度值大于后悬架的静挠度值,推荐=(0.6~0.8)。为了改善微型轿车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有时取后悬架的偏频低于前悬架的偏频。
1n 2n 1n 2n 2c f 1c f 2c f 1c f    用途不同的汽车,对平顺性要求不一样。以运送人为主的轿车对平顺性的要求最高,大客车次之,载货车更次之。对普通级以下轿车满载的情况,前悬架偏频要求在1.00~1.45Hz ,后悬架则要求在1.17~1.58Hz 。原则上轿车的级别越高,悬架的偏频越小。对高级轿车满载的情况,前悬架偏频要求在0.80~1.15Hz ,后悬架则要求在0.98~1.30Hz 。货车满载时,前悬架偏频要求在1.50~2.10Hz ,而后悬架则要求在1.70~2.17Hz 。选定偏频以后,再利用式(6—2)即可计算出悬架的静挠度。
4.1.2悬架的动挠度
d f    悬架的动挠度是指从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通常指缓冲块压缩到其自由高度的1/2或2/3)时,车轮中心相对车架(或车身)的垂直位移。要求悬架应有足够大的动挠度,以防止在坏路面上行驶时经常碰撞缓冲块。对轿车,取7~9cm ;对大客车,取5~8cm ;对货车,
sky angel vol.92
取6~9cm 。
d f d f d f d f 4.1.3悬架弹性特性
悬架受到的垂直外力F 与由此所引起的车轮中心相对于车身位移厂(即悬架的变形)的关系曲线称为悬架的弹性特性。其切线的斜率是悬架的刚度。
悬架的弹性特性有线性弹性特性和非线性弹性特性两种。当悬架变形厂与所受垂直外力F 之间呈固定比例变化时,弹性特性为一直线,称为线性弹性特性,此时悬架刚度为常数。当悬架变形与所受垂直外力F 之间不呈固定比例变化时,弹性特性如图4—1所示。此时,悬架刚度是变化的,其特点是在满载位置(图中点8)附近,刚度小且曲线变化平缓,因而平顺性良好;距满载较远的两端,曲线变陡,刚度增大。这样可在有限的动挠度范围内,得到比线性悬架更多的动容量。悬架的动容量系指悬架从静载荷的位置起,变形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为止消耗的功。悬架的动容量越大,对缓冲块击穿的可能性越小。
f d f    空载与满载时簧上质量变化大的货车和客车,为了减少振动频率和车身高度的变化,应当选用刚度可变的非线性悬架。轿车簧上质量在使用中虽然变化不大,但为了减少车轴对车架的撞击,减少转弯行驶时的侧倾与制动时的前俯角和加速时的后仰角,也应当采用刚度可变的非线性悬架。
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的弹性特性可视为线性的,而带有副簧的钢板弹簧、空气弹簧、油气弹簧等,均为刚度可变的非线性弹性特性悬架。
4.1.4后悬架主、副簧刚度的分配
货车后悬架多采用有主、副簧结构的钢板弹簧。其悬架弹性特性曲线如图6—10所示。
图4—1  悬架弹性特性曲线
1—缓冲块复原点  2—复原行程缓冲块脱离支架    3—主弹簧弹性特性曲线  4—复原行程5—压缩行程  6—缓冲块压缩期悬架弹性特性曲线    7—缓冲块压缩时开始接触弹性支架    8—额定载荷
载荷小时副簧不工作,载荷达到一定值(图4—2中的)时,副簧与托架接触,开始与主簧共同工作。
K F 如何确定副簧开始参加工作的载荷和主、副簧之间的刚度分配,受悬架的弹性特性和主、副簧上载荷分配的影响。原则上要求车身从空载到满载时的振动频率变化要小,以保证汽车有良好的平顺性,还要求副簧参加工作前、后的悬架振动频率变化不大。这两项要求不能同时满足。具体确定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使副簧开始起作用时的悬架挠度等
于汽车空载时悬架的挠度,
而使副簧开始起作用前一瞬间的挠度等于满载时悬架的挠度。于是,可求得K F a f 0f K f c f W K F F F 0=
二维码打印设备。式中,和分别为空载与满载时的悬架载荷。副
簧、主簧的刚度比为 0F W F 1−=λm
a c c    (4—3)    W
F F 0=λ 式中,为副簧刚度;为主簧刚度。
图像型火焰探测器
a c m c
图4—2  货车主、副簧为钢板弹簧结构的弹性特性
用此方法确定的主、副簧刚度比值,能保证在空、满载使用范围内悬架振动频率变化不大,但副簧接触托架前、后的振动频率变化比较大。
第二种方法是使副簧开始起作用时的载荷等于空载与满载时悬架载荷的平均值,即,并使和间的平均载荷对应的频率与和间平均载荷对应的频率相等,此时副簧与主簧的刚度比为
)(5.00W K F F F +=0F K F K F W F )3)(22(+−=λλm
a c c    (4—4) 用此法确定的主、副簧刚度比值,能保证副簧起作用前、后悬架振动频率变化不大。对于经常处于半载运输状态的车辆,采用此法较为合适。
4.1.5悬架侧倾角刚度及其在前、后轴的分配
悬架侧倾角刚度系指簧上质量产生单位侧倾角时悬架给车身的弹性恢复力矩。它对簧上质量的侧倾角有影响。侧倾角过大或过小都不好。乘坐侧倾角刚度过小而侧倾角过大的汽车,乘员缺乏舒适感和安全感。侧倾刚度过大而侧倾角过小的汽车又缺乏汽车发生侧翻的感觉,同时使轮胎侧偏角增大,如果发生在后轮会使汽车增加了过多转向的可能。要求在侧向惯性力等于0.4倍车重时,轿车车身侧倾角在2.5°~4°,货车车身侧倾角不超过6°~7°。沐浴粉
此外,还要求汽车转弯行驶时,在0.4g 的侧向加速度作用下,前、后轮侧偏角之差21δδ−应当在1°~3°范围内。而前、后悬架侧倾角刚度的分配会影响前、后轮的侧偏角大小,从而影响转向特性,所以设计时还应考虑悬架侧倾角刚度在前、后轴上的分配。为满足汽车稍有不足转向特性的要求,应使汽反垃圾邮件系统
车前轴的轮胎侧偏角略大于后轴的轮胎侧偏角。为此,应该使前悬架具有的侧倾角刚度要略大于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对轿车,前、后悬架侧倾角刚度比值一般为1.4~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8:19: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265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悬架   汽车   弹性   特性   车身   振动   车轮   满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