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工地建筑的屋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动房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工地建筑的屋顶结构。


背景技术:



2.诸如轨道建设、道桥建设等各类建筑作业通常在远离人口密集区的地点进行。这些作业地点不存在现成的住所等,因此需要施工队伍在建筑工地搭设板房形式的工地建筑。板房作为工地的大型临时生活设施,因其方便组装且成本低便于搬运等优势被广泛采用,但板房往往具有以下的缺点:
3.①
板房往往由金属作为材料使其轻便,金属板房在夏天等高温天气以及太阳暴晒下,容易升温导致室内人员中暑;而在秋天、冬天的寒风、冰雹作用下,容易降温导致室内人员处于低温环境;
4.②
工地上的房间较多,倘若处于调温目的而给每个房间配置空调,这将导致工地板房建设的费用明显增多。
5.因此,亟待一种成本较低且能够维持工地建筑内温度的设备屋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根据现有技术的工地建筑的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工地建筑的屋顶结构,其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维持工地建筑内的温度。
7.该目的通过实用新型以下形式的适用于工地建筑的屋顶结构来实现。该屋顶结构包括上顶板和下顶板。所述上顶板由绝热材料制成且形成有布置于表面的锥状通孔,所述锥状通孔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8.下顶板,所述下顶板由导热材料制成且形成有呈网状的第一凹槽以及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二凹槽,其中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锥状通孔的下端面相对,所述第二凹槽延伸至所述下顶板的周向外沿,并且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顶板的下表面和所述下顶板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能够使得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顶板彼此嵌入对方的多个嵌合结构。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嵌合结构呈半球状。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d1取自30mm-50mm区间的任意值,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d2满足:
12.8mm≤d1-d2≤20mm。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锥状通孔的下端面的横截面面积选自25mm
2-65mm2区间内的任意值。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锥状通孔的上端面的横截面面积选自100mm
2-160mm2区间内的任意值。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适用于工地建筑的屋顶结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锥状通孔的表面上的滤网。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顶板的所述锥状通孔的密度d被布置成满足:
17.5个/m2≤d≤10个/m2。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沿垂直于所述屋顶结构的厚度方向看,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第一总面积s1,所述上顶板具有总面积s,并且所述第一总面积s1满足:
19.0.24*s≤s1≤0.55*s。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顶板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锥状通孔从所述第一侧到所述第二侧由疏至密地布置。
21.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实施方式,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2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特殊的屋顶结构,该屋顶结构包括上下堆叠的上顶板和下顶板。上顶板上设有锥状通孔,上顶板和下顶板之间限定有可存放一定水量的第一凹槽。在高温环境条件下,存储在第一凹槽的水会变成水蒸气从锥状通孔散发,从而从屋顶带走热量。由于锥状通孔的小口径一端与第一凹槽相对。第一凹槽的水得以保持以较低的速度进行,避免工地人员需要频繁向第一凹槽注水的麻烦。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和功能,可以参考附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旨在示意性地阐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没有任何限制作用,图中各个部件并非按比例绘制。
2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适用于工地建筑的屋顶结构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25.图2是图1的a-a向截面图。
26.图3是图1的下顶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接下来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想到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式,所述其他方式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以下的具体描述中,例如“上”、“下”、“内”、“外”、“纵”、“横”等方向性的术语,参考附图中描述的方向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部件可被置于多种不同的方向,方向性的术语是用于示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性的。
28.参见图1-2,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适用于工地建筑的屋顶结构1,图2为图1的a-a向截面图。该屋顶结构1包括上顶板10和下顶板20等。其中上顶板10由绝热材料制成并且形成有布置于表面的锥状通孔11,锥状通孔11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在图1的示例中,锥状通孔11的上端横截面呈矩形,在其他未图示的示例中,锥状通孔11的上端横截面可以是圆形、规则多边形以及不规则多边形等任意形式。锥
状通孔11的下端横截面则优选为圆形。
29.对于锥状通孔11,任意满足其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的形式的构造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锥状通孔”。锥状通孔11并不仅仅限定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圆锥台式的通孔。本实用新型限定的锥状通孔11一方面用于保证在雨天情况下将雨水尽量多地导入屋顶结构1的内部(具体为下文详细描述的第一凹槽21上);另一方面,其用于保证屋顶结构1内部的水以相对缓慢的速度向外蒸发;最后,其还用于保证在雪天能够阻止雪不断进入屋顶结构1的内部空间,从而使得屋顶结构1形成良好的顶部隔热结构。
30.参见图3所示的下顶板20的俯视图,为了差异化表示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22,第一凹槽21被着以网格条纹来表示,第二凹槽22在该附图中被以着成黑来表示。参见图2、3并结合图1,下顶板20由导热材料制成并且形成有呈网状的第一凹槽21以及与第一凹槽21连通的第二凹槽22。锥状通孔11的下端面与第一凹槽21相对。纵横交错的第一凹槽21可以覆盖工地建筑室内屋顶的各个位置。第二凹槽22延伸至下顶板20的周向外沿,其布置位置总体上与工地建筑的室外向对应。第二凹槽22的深度小于第一凹槽21的深度。当第一凹槽21内的水过多时,第一凹槽21内的水会溢到第二凹槽22,并从屋顶结构1流出。
31.在夏天闷热环境下,工地建筑内部的热量由具备良好导热功能的下顶板20进行热传导。下顶板20的第一凹槽21上的水吸收热量缓慢蒸发,再由锥状通孔11或第二凹槽22溢出。利用蒸发吸热的这种基本原理,屋顶结构1因此可实现夏季散热的功能。在冬季的雪天情况下,固体形式的雪容易将锥状通孔11封堵,防止屋顶结构1散发热量。同时,处于下顶板20外沿且与工地建筑室内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二凹槽22的外沿处的水易于冷冻结冰,进而封堵第二凹槽22的出口处。因此,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屋顶结构1实际上形成为封闭的隔热结构。屋顶结构1内的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均衡室工地建筑内昼夜温差的功能。
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上顶板10的下表面和下顶板20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能够使得上顶板10和下顶板20彼此嵌入对方的多个嵌合结构(未示出)。优选地,嵌合结构呈半球状。对于嵌合结构,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上顶板10的下表面形成为突出的半球状突起部,对应地,下顶板20的上表面形成凹陷的半球状凹槽部;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上顶板10的下表面形成为凹陷的半球状凹槽部,对应地,下顶板20的上表面形成突出的半球状突起部;有利地,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上顶板10的下表面以及下顶板20的上表面各自形成有半球状的突起部和半球状的凹槽部。在安装情况下,各个半球状突起部和对应的半球状凹槽部彼此嵌入对方,从而将上顶板10、下顶板20彼此嵌合而固定。借由这种嵌合结构,安装人员可以方便地将锥状通孔11和第一凹槽21对齐,降低安装难度。
33.为了避免雨季时节,过多的雨水通过锥状通孔11流入屋顶结构1内部过多地淤积而造成上、下顶板10、20内部发生腐蚀,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凹槽被特殊设计,以此控制屋顶结构1内部的含水量。具体地,第一凹槽21的深度d1被设定为取自30mm-50mm区间的任意值,例如35mm、40mm、45mm等等。第一凹槽21与第二凹槽22的深度差被设定在一定范围内,具体地,第一凹槽21与第二凹槽22的深度差被设定在8mm-20mm范围内的任意值,例如,12mm、15mm等。
34.参见图3,沿垂直于屋顶结构1的厚度方向看,第一凹槽21具有第一总面积s1,上顶板10具有总面积s,并且第一总面积s1被设定在0.24*s-0.55*s之间,例如0.3*s、0.42*s等。第一总面积s1的大小可根据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22的深度差,以及工地建筑所在位置的
环境情况等来确定。具体而言,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22的深度差越大,第一总面积s1被设定成越小;反之,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22的深度差越小,第一总面积s1被设定成越大。工地建筑的夏季温度越高,第一总面积s1被设定成越大;反之第一总面积s1被设定成越小。
35.为了保持较佳的散热速度,优选地,锥状通孔11的下端面的横截面面积被设定为25mm
2-65mm2区间内的任意值,例如35mm2、45mm2、50mm2等等。上顶板10的锥状通孔11的密度d被布置成在5个/m
2-10个/m2区间内,例如6个/m2、8个/m2等等。
36.对于上顶板10上的锥状通孔11,其上端面的横截面面积优选地被设定成100mm
2-160mm2区间内的任意值,例如120mm2、150mm2等等。锥状通孔11的上端面出可固定设置滤网,以此防止树叶等异物堵住锥状通孔11。
37.使用时,先将下顶板20平铺在工地建筑的墙体顶面并固定好后,在将上顶板10的嵌合结构和下顶板20的嵌合结构彼此对接,由此即可完成。对于下顶板20与墙体之间的固定方式,以及上、下顶板10、20之间的固定方式,其可以采用任意现有技术中的锚固、螺纹紧固等,在此不再赘述。
38.需要说明的是,图1-3中仅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事实上,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替换例。例如,上顶板10上的锥状通孔11可不必然地如图1所示的等间距布置。具体地,设定上顶板10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锥状通孔11从第一侧到第二侧由疏至密地布置。可以理解,该处的上顶板10的第一侧到第二侧的方向可视为与上顶板10的厚度方向垂直。这尤其适用于呈锥状的屋顶结构中,此时,较密的锥状通孔11的一侧被布置在屋顶的中部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位于另一侧的锥状通孔11除了可以接受由空中直接落下的雨水,还可以接收由屋顶高处顺流下来的雨水。
3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特殊的屋顶结构1,该屋顶结构1包括上下堆叠的上顶板10和下顶板20。上顶板10上设有锥状通孔11,上顶板10和下顶板20之间限定有可存放一定水量的第一凹槽21。在高温环境条件下,存储在第一凹槽21的水会变成水蒸气从锥状通孔11散发,从而从屋顶带走热量。由于锥状通孔11的小口径一端与第一凹槽21相对。第一凹槽21的水得以保持以较低的速度进行蒸发,解决工地人员需要频繁向第一凹槽21注水的不便。
40.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权利要求限定。得益于本实用新型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认识到可将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结构的替代结构作为可行的替代实施方式,并且可将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实施方式,它们同样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41.附图标记说明:
42.屋顶结构:1。
43.上顶板:10。
44.锥状通孔:11。
45.下顶板:20。
46.第一凹槽:21。
47.第二凹槽:22。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工地建筑的屋顶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结构(1)包括:上顶板(10),所述上顶板(10)由绝热材料制成且形成有布置于表面的锥状通孔(11),所述锥状通孔(11)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以及下顶板(20),所述下顶板(20)由导热材料制成且形成有呈网状的第一凹槽(21)以及与所述第一凹槽(21)连通的第二凹槽(22),其中所述第一凹槽(21)与所述锥状通孔(11)的下端面相对,所述第二凹槽(22)延伸至所述下顶板(20)的周向外沿,并且所述第二凹槽(22)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21)的深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工地建筑的屋顶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板(10)的下表面和所述下顶板(20)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能够使得所述上顶板(10)和所述下顶板(20)彼此嵌入对方的多个嵌合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工地建筑的屋顶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结构呈半球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工地建筑的屋顶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21)的深度d1取自30mm-50mm区间的任意值,所述第二凹槽(22)的深度d2满足:8mm≤d1-d2≤20mm。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适用于工地建筑的屋顶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状通孔(11)的下端面的横截面面积选自25mm
2-65 mm2区间内的任意值。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工地建筑的屋顶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状通孔(11)的上端面的横截面面积选自100mm
2-160mm2区间内的任意值。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工地建筑的屋顶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工地建筑的屋顶结构(1)还包括固定在所述锥状通孔(11)的上表面上的滤网。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工地建筑的屋顶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板(10)的所述锥状通孔(11)的密度d被布置成满足:5个/m2≤d≤10个/m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工地建筑的屋顶结构(1),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屋顶结构(1)的厚度方向看,所述第一凹槽(21)具有第一总面积s1,所述上顶板(10)具有总面积s,并且所述第一总面积s1满足:0.24*s≤s1≤0.55*s。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工地建筑的屋顶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板(10)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锥状通孔(11)从所述第一侧到所述第二侧由疏至密地布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工地建筑的屋顶结构。该屋顶结构包括上顶板和下顶板。上顶板由绝热材料制成且形成有布置于表面的锥状通孔,锥状通孔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下顶板由导热材料制成且形成有呈网状的第一凹槽以及与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二凹槽,其中第一凹槽与锥状通孔的下端面相对,第二凹槽延伸至下顶板的周向外沿,并且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第一凹槽的深度。在高温环境条件下,存储在第一凹槽的水会变成水蒸气从锥状通孔散发,从而从屋顶带走热量。由于锥状通孔的小口径一端与第一凹槽相对。第一凹槽的水得以保持以较低的速度进行,避免工地人员需要频繁向第一凹槽注水的不便。的不便。的不便。


技术研发人员:

卢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卢琦

技术研发日:

2022.07.19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8:2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24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顶板   凹槽   所述   屋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