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电氢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余电氢储装置。


背景技术:



2.氢能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噪声低、操作简便等特点,平均补充氢燃料时间,比充电时间缩短了60%~70%,同时储能密度提高50%,同时氢燃料可实现-40℃存储和-30℃的低温启动要求,在北方或气候寒冷环境下相对电能具有明显优势。
3.本新型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市电电网作为传统电解制氢装置电源,先利用交流市电通过整流器输出直流电提供电解器电源,制氢成本高,而氢能再经过氢燃料电池模块发电供热,后备电源使用能源浪费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而脱离城市供电系统的野外用电环境利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和意义;若采用传统的燃油机发电设备具有环境污染大、噪音大等问题,在野外尤其是军事或警用装备使用具有难以克服的缺陷;传统的太阳能发电在高温下具有明显的发电效率下降,在沙漠热带等环境下,太阳能发电充能模式明显受到限制。因而发明一种可脱离城市供电电网使用的在野外尤其是能够在高温下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供能和低温环境下迅速供电或供能的设备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至少一个问题,本新型基于风能、太阳能能量发电模块、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和燃料制氢模块提出一种余电氢储装置,较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能量利用效率低、对城市供电依赖高,不便于野外使用和低温或高环境下输出功率低的问题,可以实现野外自主发电或制氢,尤其适用于在高温下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供能和野外低温环境下迅速供电或制氢并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
5.一种余电氢储装置,包含燃料制氢模块、电解水制氢模块、燃料电池模块、储电模块、太阳能供电模块、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储氢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燃料制氢模块将化石燃料转换为含有氢气的储能气体并向所述燃料电池模块和所述储氢模块供给所述储能气体;所述电解水制氢模块将水转换为氢气和氧气并向所述储氢模块供给氢气和氧气;所述燃料电池模块将所述储能气体或氢气转换为电能;所述储电模块将所述燃料电池模块产生的电能储存并将电能供给余电氢储装置内部用电设备和外接用电设备;所述太阳能供电模块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向所述储电模块供电;所述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氢气并由所述储氢模块储存、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余电氢储装置运行。
6.优选的,所述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包括光线入口处的聚光单元、催化单元和催化单元背部的反射单元。
7.优选的,所述聚光单元为凸面透镜,且所述凸面透镜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催化单元的截面面积。
8.优选的,催化单元包含留有缝隙的催化层。
9.优选的,所述燃料制氢模块包括进料口、出料口、反应腔室和催化剂;进料经所述进料口进入并在所述反应腔室反应后形成所述储能气体并经所述出料口排出所述燃料制氢模块。
10.优选的,所述燃料制氢模块包括混合氧化气体进气口、混合氧化气体进气腔室、氧化余气出气腔室、氧化余气出气口和氧化气体过滤膜管;所述氧化气体过滤膜管用于分离所述混合氧化气体中氧化气体和惰性组分;所述混合氧化气体进气腔室为所述混合氧化气体收集暂存空间;所述氧化余气出气腔室为所述氧化余气收集暂存空间;所述氧化气体过滤膜管至少包含两个敞开端。
11.优选的,所述燃料制氢模块包括杂质气体出气腔室、杂质气体出气口和杂质气体过滤膜管;所述杂质气体过滤膜管用于收集并分离所述反应腔室内杂质气体;所述杂质气体过滤膜管至少包含一个敞开端和一个封闭端。
12.有益效果包括:
13.本新型提出一种余电氢储装置基于风能、太阳能能量发电模块、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和燃料制氢模块,较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能量利用效率低、对城市供电依赖高,不便于野外使用和低温环境下输出功率低及强光照条件下太阳能发电效率低的问题,可以实现野外自主发电或制氢,尤其适用于野外低温环境下迅速供电或制氢并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具有以下特点:1.加入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解决了强光照条件下太阳能发电效率低的问题,加入聚光单元使得可以利用更多区域光能,加入反射单元并在催化单元留有缝隙使得催化单元反正面均可以发生光解反应,更为均匀;2.加入风能、太阳能能量发电模块,减少了对城市电网的依赖度方便野外使用;3.加入燃料制氢模块、燃料电池模块在较低温度下,也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和较大的输出功率,克服蓄电池低温输出降低的问题;4.加入储电模块、燃料电池模块和电解水制氢模块可以方便的进行氢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适用场景更为广泛;5.加入应急燃料发电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输出功率,适用场景更为广泛;6.燃料制氢模块,加入杂质气体去除膜管,去除进料中杂质气体,使出气中高热成分和氢含量提高,提升后段燃烧设备和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速率,减少积碳和二氧化碳排放。
附图说明
14.图1为余电氢储装置原理示意图;
15.图2为实施例1燃料制氢模块结构图;
16.图3为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结构图;
17.燃料制氢模块1;混合氧化气体进气口1-1;混合氧化气体进气腔室1-2;氧化余气出气腔室1-3;氧化余气出气口1-4;氧化气体过滤膜管1-5;重整气体进气口1-6;重整气体出气口1-7;反应腔室1-8;杂质气体出气腔室1-9;杂质气体出气口1-10;杂质气体过滤膜管1-11;催化剂1-12;
18.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2;聚光单元2-1;催化单元2-2;催化层2-2-1;反射单元2-3。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对本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
仅是本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新型保护范围。
20.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余电氢储装置,包含燃料制氢模块、电解水制氢模块、燃料电池模块、储电模块、太阳能供电模块、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储氢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燃料制氢模块将化石燃料转换为含有氢气的储能气体并向所述燃料电池模块和所述储氢模块供给所述储能气体;所述电解水制氢模块将水转换为氢气和氧气并向所述储氢模块供给氢气和氧气;燃料电池模块将储能气体或氢气转换为电能;储电模块将燃料电池模块产生的电能储存并将电能供给余电氢储装置内部用电设备和外接用电设备;太阳能供电模块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向储电模块供电;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氢气并由储氢模块储存、控制模块控制余电氢储装置运行。
21.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包括光线入口处的聚光单元、催化单元和催化单元背部的反射单元。
22.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聚光单元为凸面透镜,且凸面透镜的截面面积大于催化单元的截面面积。
23.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催化单元包含留有缝隙的催化层。
24.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燃料制氢模块包括进料口、出料口、反应腔室和催化剂;进料经进料口进入并在反应腔室反应后形成储能气体并经出料口排出燃料制氢模块。
25.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燃料制氢模块包括混合氧化气体进气口、混合氧化气体进气腔室、氧化余气出气腔室、氧化余气出气口和氧化气体过滤膜管;氧化气体过滤膜管用于分离混合氧化气体中氧化气体和惰性组分;混合氧化气体进气腔室为混合氧化气体收集暂存空间;氧化余气出气腔室为氧化余气收集暂存空间;氧化气体过滤膜管至少包含两个敞开端。
26.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燃料制氢模块包括杂质气体出气腔室、杂质气体出气口和杂质气体过滤膜管;杂质气体过滤膜管用于收集并分离反应腔室内杂质气体;杂质气体过滤膜管至少包含一个敞开端和一个封闭端。
27.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余电氢储装置的控制模块,包含:
28.当余电氢储装置和城市电网连通时,在控制模块控制下利用城市电网对储电模块充能完成储能;
29.和/或,当环境光照强度》200w/m2且外界环境温度低于40℃时,余电氢储装置在控制模块控制下,由太阳能供电模块对储电模块充能完成储能;当环境光照强度》200w/m2且外界环境温度高于40℃时,余电氢储装置在控制模块控制下,由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制氢供给储氢模块或燃料电池模块;
30.和/或,当环境风速在3-27m/s时,余电氢储装置在控制模块控制下,由风能供电模块对储电模块充能完成储能;
31.当余电氢储装置和城市电网无法连通时,且外界环境温度低于0℃,余电氢储装置在控制模块控制下,燃料制氢模块持续向燃料电池模块供给储能气体并由燃料电池模块完成向余电氢储装置内部用电设备和外接用电设备供电,且电解水制氢模块关闭;
32.当余电氢储装置和城市电网无法连通时,且外界环境温度低于0℃,余电氢储装置在控制模块控制下,燃料制氢模块持续向余电氢储装置外部设备供给储能气体,且电解水
制氢模块关闭;
33.当余电氢储装置和城市电网无法连通时,且外界环境温度高于0℃,余电氢储装置在控制模块控制下,储电模块为电解水制氢模块供能,电解水制氢模块向余电氢储装置供给内部和外部设备供给氢气和氧气,且燃料制氢模块关闭;
34.当余电氢储装置和城市电网无法连通时,且太阳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和燃料制氢模块一种及以上组合不能满足余电氢储装置对外部设备供能,则应急燃料发电模块启动对余电氢储装置外部设备供能。
3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重整气体出气口组分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重整气体出气成分变化;
3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燃料制氢模块进料选择柴油或甲醇,反应温度600℃-900℃,反应产物二氧化碳浓度理论为20-40%;
3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燃料电池模块采用对杂质气体兼容性好的高温燃料电池;
3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当余电氢储装置和城市电网连通时,在控制模块控制下利用城市电网对储电模块充能完成储能;
3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当环境光照强度》200w/m2时,余电氢储装置在控制模块控制下,由太阳能供电模块对储电模块充能完成储能;当环境光照强度》200w/m2且外界环境温度高于40℃时,余电氢储装置在控制模块控制下,由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制氢供给储氢模块或燃料电池模块;
4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当环境风速在3-27m/s时,余电氢储装置在控制模块控制下,由风能供电模块对储电模块充能完成储能;
4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当余电氢储装置和城市电网无法连通时,且外界环境温度低于0℃,余电氢储装置在控制模块控制下,燃料制氢模块持续向燃料电池模块供给储能气体并由燃料电池模块完成向余电氢储装置内部用电设备和外接用电设备供电,且电解水制氢模块关闭;
4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当余电氢储装置和城市电网无法连通时,且外界环境温度低于0℃,余电氢储装置在控制模块控制下,燃料制氢模块持续向余电氢储装置外部设备供给储能气体,且电解水制氢模块关闭;
4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当余电氢储装置和城市电网无法连通时,且外界环境温度高于0℃,余电氢储装置在控制模块控制下,储电模块为电解水制氢模块供能,电解水制氢模块向余电氢储装置供给内部和外部设备供给氢气和氧气,且燃料制氢模块关闭;
4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当余电氢储装置和城市电网无法连通时,且太阳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和燃料制氢模块一种及以上组合不能满足余电氢储装置对外部设备供能,则应急燃料发电模块启动对余电氢储装置外部设备供能;
4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余电氢储装置加入风能、太阳能能量发电模块,减少了对城市电网的依赖度方便野外使用;
4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余电氢储装置加入燃料制氢模块、燃料电池模块在较低温度下,也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和较大的输出功率,克服蓄电池低温输出降低的问题;
4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余电氢储装置加入储电模块、燃料电池模块和电解水制氢模块可以方便的进行氢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适用场景更为广泛;
4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余电氢储装置加入应急燃料发电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输出功率,适用场景更为广泛;
4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加入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解决了强光照条件下太阳能发电效率低的问题;加入聚光单元使得可以利用更多区域光能;加入反射单元并在催化单元留有缝隙使得催化单元反正面均可以发生光解反应,更为均匀;
5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燃料制氢模块,加入杂质气体去除膜管,去除进料中杂质气体,使出气中高热成分和氢含量提高,提升后段燃烧设备和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速率,减少积碳和二氧化碳排放。
51.实施例1
52.在已公开实施例基础上,一种余电氢储装置,如图1所示包含燃料制氢模块1、电解水制氢模块、燃料电池模块、储电模块、太阳能供电模块、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2、储氢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燃料制氢模块将化石燃料转换为含有氢气的储能气体并向所述燃料电池模块和所述储氢模块供给所述储能气体;所述电解水制氢模块将水转换为氢气和氧气并向所述储氢模块供给氢气和氧气;燃料电池模块将储能气体或氢气转换为电能;储电模块将燃料电池模块产生的电能储存并将电能供给余电氢储装置内部用电设备和外接用电设备;太阳能供电模块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向储电模块供电;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氢气并由储氢模块储存、控制模块控制余电氢储装置运行。
53.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太阳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和应急燃料发电模块;太阳能供电模块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向储电模块供电;风能供电模块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向储电模块供电;应急燃料发电模块将所属化石燃料直接转换为为电能向储电模块供电。
54.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燃料制氢模块包括进料口、出料口、反应腔室和催化剂;进料经进料口进入并在反应腔室反应后形成储能气体并经出料口排出燃料制氢模块。
55.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包含混合氧化气体进气口1-1、混合氧化气体进气腔室1-2、氧化余气出气腔室1-3、氧化余气出气口1-4、氧化气体过滤膜管1-5、燃料气体进气口1-6、燃料气体出气口1-7、反应腔室1-8、杂质气体出气腔室1-9、杂质气体出气口1-10和杂质气体过滤膜管1-11;
56.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进料为柴油;制氢杂质为二氧化碳。
57.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混合氧化气体为空气。
58.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2包括光线入口处的聚光单元2-1、催化单元2-2和催化单元背部的反射单元2-3;加入聚光单元2-1使得可以利用更多区域光能。
59.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聚光单元为凸面透镜,且凸面透镜的截面面积大于催化单元2-2的截面面积。
60.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催化单元包含留有缝隙的催化层2-2-2可以使光线从缝隙射入反射单元2-3并反射至催化层2-2-2背面使得催化层2-2-2反应更为均匀。
61.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燃料制氢模块包括进料口、出料口、反应腔室和催化剂;进料经进料口进入并在反应腔室反应后形成储能气体并经出料口排出燃料制氢模块。
62.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余电氢储装置的控制模块,包含:
63.当余电氢储装置和城市电网连通时,在控制模块控制下利用城市电网对储电模块充能完成储能;
64.当环境光照强度为500-800w/m2且气温小于40℃时,余电氢储装置在控制模块控制下,由太阳能供电模块对储电模块充能完成储能;且外界环境温度高于40℃时,余电氢储装置在控制模块控制下,由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制氢供给储氢模块或燃料电池模块;
65.当环境风速在10-27m/s时,余电氢储装置在控制模块控制下,由风能供电模块对储电模块充能完成储能;
66.当余电氢储装置和城市电网无法连通时,且外界环境温度为-8℃,余电氢储装置在控制模块控制下,燃料制氢模块持续向燃料电池模块供给储能气体并由燃料电池模块完成向余电氢储装置内部用电设备和外接用电设备供电,且电解水制氢模块关闭;
67.同时,当余电氢储装置和城市电网无法连通时,且外界环境温度为-8℃,余电氢储装置在控制模块控制下,燃料制氢模块持续向余电氢储装置外部设备供给储能气体,且电解水制氢模块关闭;
68.当余电氢储装置和城市电网无法连通时,且外界环境温度升至10℃,余电氢储装置在控制模块控制下,储电模块为电解水制氢模块供能,电解水制氢模块向余电氢储装置供给内部和外部设备供给氢气和氧气,且燃料制氢模块关闭;
69.或者,当余电氢储装置和城市电网无法连通时,且太阳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和燃料制氢模块一种及以上组合不能满足余电氢储装置对外部设备供能,则应急燃料发电模块启动对余电氢储装置外部设备供能。
7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加入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解决了强光照条件下太阳能发电效率低的问题;加入聚光单元使得可以利用更多区域光能;加入反射单元并在催化单元留有缝隙使得催化单元反正面均可以发生光解反应,更为均匀;
7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余电氢储装置加入风能、太阳能能量发电模块,减少了对城市电网的依赖度方便野外使用;
7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余电氢储装置加入燃料制氢模块、燃料电池模块在较低温度下,也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和较大的输出功率,克服蓄电池低温输出降低的问题;
7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余电氢储装置加入储电模块、燃料电池模块和电解水制氢模块可以方便的进行氢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适用场景更为广泛;
7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余电氢储装置加入应急燃料发电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输出功率,适用场景更为广泛;
7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燃料制氢模块,加入杂质气体去除膜管,去除进料中杂质气体,使出气中高热成分和氢含量提高,提升后段燃烧设备和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速率,减少积碳和二氧化碳排放;
7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通过引入杂质气体过滤膜管,完成重整进气中主要成分和杂质气体的分离,去除进料中含碳杂质气体,使出气中高热成分和氢含量提高,提升后段燃烧设备和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速率,减少积碳和二氧化碳排放;实测进料中co2含量0.035%,重整气出气中co2含量0.1%,小于理论20-40%,证明了的有益效果。
77.对比例1
78.在已公开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余电氢储装置,和实施例1相同,用
来对比内燃柴油机发电和燃料制氢及燃料电池模块能量利用效率。具体方式为记录单位时间1h内系统应急发电柴油机组和燃料制氢模块消耗柴油量,其中柴油发电机和燃料制氢及燃料发电均做相同的保温处理,并统计其实际发电量,试验结果如下表:
79.试验组理论输出功率/kw实际输出功率/kw理论能量利用效率实际耗油量实际能量利用效率柴油发电机504842%15l/h38.5%燃料制氢及燃料发电54.8-1.1l/h62.1%
80.由试验结果可知,柴油发电机实际能量利用率38.5%远低于燃料制氢及燃料发电的62.1%,这说明燃料制氢及燃料电池发电技术较现有技术中内燃柴油发电机技术具有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
81.对比例2
82.在已公开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余电氢储装置,和实施例1相同,用来对比储电模块和燃料制氢及燃料电池模块电能输出功率,试验温度分别取25℃、-5℃、-15℃、-25℃和-35℃,采用燃料制氢及燃料电池模块和储电模块在25℃室温均为5kw输出功率,储电模块最大储能30kw
·
h,分别连接5kw用电器和电表,记录实际输出平均功率和储能量,试验结果如下表:
[0083][0084]
由试验结果可知,储电模块或普通蓄电池在不同温度下输出功率和输出储能量随着温度降低显著下降,在-35℃较室温25℃下降约55%;而燃料制氢及燃料发电在不同温度下输出功率和输出储能量随着温度降低下降不明显,在-35℃较室温25℃仅下降约13%。这说明燃料制氢及燃料电池发电技术较现有技术中储电技术在低温环境下具有更大的输出功率、输出电量和更好的稳定性。
[0085]
对比例3
[0086]
在已公开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余电氢储装置,和实施例1相同,用来对比气温25℃、65℃时800w/m2照度下光伏发电与光解制氢电能输出功率,其中光解制氢供给燃料电池模块发电,分别连接5kw用电器和电表,记录实际输出平均功率和储能量,试验结果如下表:
[0087]
[0088]
由试验结果可知,光伏发电在65℃下输出功率较25℃由19.2%下降至10.2%;而光解制氢及燃料发电在65℃下输出功率较25℃下降很小且65℃下输出功率大于同等温度下光伏发电。这说明光解制氢及燃料发电技术在气温大于40℃较现有技术中光伏发电技术具有更大的输出功率、输出电量、能量转化效率和更好的发电稳定性。
[0089]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例,对本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为本新型的具体实例而已,并不用限制本新型、凡在本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余电氢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燃料制氢模块、电解水制氢模块、燃料电池模块、储电模块、太阳能供电模块、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储氢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燃料制氢模块将化石燃料转换为含有氢气的储能气体并向所述燃料电池模块和所述储氢模块供给所述储能气体;所述电解水制氢模块将水转换为氢气和氧气并向所述储氢模块供给氢气和氧气;所述燃料电池模块将所述储能气体或氢气转换为电能;所述储电模块将所述燃料电池模块产生的电能储存并将电能供给余电氢储装置内部用电设备和外接用电设备;所述太阳能供电模块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向所述储电模块供电;所述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氢气并由所述储氢模块储存、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余电氢储装置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电氢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包括光线入口处的聚光单元、催化单元和催化单元背部的反射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余电氢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单元为凸面透镜,且所述凸面透镜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催化单元的截面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余电氢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催化单元包含留有缝隙的催化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电氢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能供电模块和应急燃料发电模块;所述风能供电模块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向所述储电模块供电;所述应急燃料发电模块将所属化石燃料直接转换为为电能向所述储电模块供电。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电氢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制氢模块包括进料口、出料口、反应腔室和催化剂;进料经所述进料口进入并在所述反应腔室反应后形成所述储能气体并经所述出料口排出所述燃料制氢模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余电氢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制氢模块还包括混合氧化气体进气口、混合氧化气体进气腔室、氧化余气出气腔室、氧化余气出气口和氧化气体过滤膜管;所述氧化气体过滤膜管用于分离所述混合氧化气体中氧化气体和惰性组分;所述混合氧化气体进气腔室为所述混合氧化气体收集暂存空间;所述氧化余气出气腔室为所述氧化余气收集暂存空间;所述氧化气体过滤膜管至少包含两个敞开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余电氢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制氢模块包括杂质气体出气腔室、杂质气体出气口和杂质气体过滤膜管;所述杂质气体过滤膜管用于收集并分离所述反应腔室内杂质气体;所述杂质气体过滤膜管至少包含一个敞开端和一个封闭端。

技术总结


本新型涉及新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余电氢储装置,包含燃料制氢模块、电解水制氢模块、燃料电池模块、储电模块、太阳能供电模块、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储氢模块和控制模块;燃料制氢模块将化石燃料转换为含有氢气的储能气体并向燃料电池模块和储氢模块供给储能气体;电解水制氢模块将水转换为氢气和氧气并向储氢模块供给氢气和氧气;燃料电池模块将储能气体或氢气转换为电能;储电模块和储氢模块储电和储氢;太阳能供电模块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向储电模块供电;太阳能光解制氢模块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氢气并由储氢模块储存。本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减少了对城市电网的依赖度方便野外使用;在高低温度下都可以稳定提供电能,适用场景更为广泛。景更为广泛。景更为广泛。


技术研发人员:

王海良 曹志峰 陈红 冯岗 尹玉才 程润秋 杨玲 许沁舒 王冠琼 梅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新兴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12.23

技术公布日:

2022/8/8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6:52: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21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模块   所述   气体   制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