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童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童车。


背景技术:



2.童车作为一种适用于一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儿童用品,为携带家中孩童出行带来了便利。目前市场上主要有推车和拖车,可以供儿童坐立或者躺卧于其中,通过推或者拖来驱使童车行驶。推车与拖车的结构大多差异很大,各自具有自己的优缺点。目前市场上的童车的结构型式多种多样,杆件数量不一,折叠原理及折叠方式也各不相同,使用功能也有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童车,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童车,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所述童车包括车架主体、推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架主体底部的前轮组件与后轮组件,所述车架主体包括底架、位于所述底架上方的围框、设置在所述围框与所述底架之间的撑杆组件,所述底架与所述围框各自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前轮组件与所述后轮组件设于所述底架的底部,所述撑杆组件包括在所述童车处于所述展开状态下各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所述第一撑杆与所述第二撑杆相互交叉且在交叉处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撑杆的上部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围框上,所述第一撑杆的下部既能够相对转动又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底架上,所述第二撑杆的下部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底架上,且所述第二撑杆的上部既能够相对转动又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围框上,所述推杆架能够与所述第一撑杆或所述第二撑杆同步地相对所述车架主体滑动地设置,所述童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围框、所述撑杆组件及所述底架之间围设形成一能够容置儿童乘坐的承载空间,所述推杆架相对所述车架主体打开;当所述童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围框与所述底架沿上下方向收拢,所述推杆架与所述车架主体相互收拢。
5.优选地,所述推杆架的下部与所述车架主体绕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连接,所述推杆架具有绕所述旋转中心线旋转而予以切换的推行使用状态与拖行使用状态,所述推杆架处于所述推行使用状态下,所述推杆架的上部位于所述车架主体的第一侧;所述推杆架处于所述拖行使用状态下,所述推杆架的上部位于所述车架主体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为所述车架主体前后方向上的相异两侧。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撑杆的上部绕第一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围框上,所述第二撑杆的下部绕第二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第一撑杆的下部固定或转动地设置有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地设于所述底架上,其中,所述第一撑杆的下部能够绕第三转动中心线相对所述底架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二撑杆的上部固定或转动地设置有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地设于所述围框上,其中,所述第二撑杆的上部能够绕第四转动中心线相对所述围框转动地
设置,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第二转动中心线、第三转动中心线及第四转动中心线相互平行。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杆架的下部既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又能够绕所述旋转中心线相对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底架上,或者所述推杆架的下部绕所述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撑杆上,所述推杆架与所述车架主体之间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推杆架锁定在所述车架主体上以将所述推杆架锁定在所述推行使用状态下的锁定结构,其中,所述旋转中心线与所述第三转动中心线相互平行或者共线延伸地设置。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杆架的下部绕所述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件上,所述推杆架处于所述推行使用状态下,所述推杆架与所述第一撑杆相互平行;所述锁定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撑杆的上部与所述推杆架之间。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件在所述底架上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的前侧,且所述第二滑动件在所述围框上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的前侧,所述童车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的过程中,所述推杆架相对所述第一撑杆固定,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共同向前滑动使得所述撑杆组件收拢在所述围框与所述底架之间,且所述推杆架与所述车架主体相互收拢。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杆架的下部绕所述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撑杆的下部,所述推杆架的上部可分离地与所述第二撑杆的上部连接,其中,所述旋转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相互平行或共线延伸;或者,
11.所述推杆架的下部绕所述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撑杆的下部,所述推杆架的上部可分离地与所述第二滑动件连接且能够绕第五转动中心线相对所述第二滑动件转动地设置,其中,所述旋转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相互平行或共线延伸,所述第四转动中心线与所述第五转动中心线相互平行或共线延伸,所述推杆架处于所述推行使用状态下,所述推杆架与所述第二撑杆相互平行;或者,
12.所述推杆架的下部绕所述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推杆架的上部既能够相对转动又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地与所述围框可分离地连接,所述推杆架处于所述推行使用状态下,所述推杆架与所述第二撑杆相互平行。
13.优选地,所述围框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根围杆,所述底架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根底杆,所述童车的左右两侧上,每侧的所述围杆与所述底杆之间均设有一组所述的撑杆组件。
14.优选地,所述推杆架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两组推杆,每组所述推杆均包括能够沿长度方向相对收折的下推杆与上推杆,所述车架主体沿左右方向位于两组所述下推杆之间,所述推杆架处于所述推行使用状态下,所述下推杆的上端部沿竖直方向高于所述围框。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推杆的上部与所述上推杆的下部转动地连接,所述下推杆的下部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或者设置在所述第一撑杆上,当所述童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下推杆与所述第一撑杆相互收拢在所述围框与所述底架之间,所述上推杆层叠收拢在所述围框的上方。
1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童车的杆件数量相对较少,该童车在展开状态下,车架主体可容纳儿童坐或者躺,且推
杆架与第一撑杆或第二撑杆可同步相对底架滑动地设置,使得该童车在折叠时更加便捷,为用户的日常使用带来了便利。
附图说明
17.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童车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推杆架处于推行使用状态;
18.附图2为附图1的多功能童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9.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童车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推杆架处于拖行使用状态;
20.附图4为附图3的多功能童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1.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童车半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附图6为附图5的多功能童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3.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童车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附图8为附图7的多功能童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5.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童车另一实施例在展开状态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6.其中:100、车架主体;1、底架;11、底杆;2、围框;21、围杆;3、撑杆组件;31、第一撑杆;32、第二撑杆;33、第一滑动件;34、第二滑动件;4、推杆架;41、下推杆;42、上推杆;43、上横杆;44、推杆锁定件;
27.10、前轮组件;20、后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29.以下关于前后、左右方向的定义,是参考该童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前行方向予以参考定义的,或者说是操作者在驱使该童车行驶时观察者所观察到的方向予以参考定义的,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各杆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0.参见图1至图8所示的一种多功能童车,其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该童车包括车架主体100、推杆架4,以及设置在车架主体100底部的前轮组件10与后轮组件20。
31.车架主体100包括底架1、位于底架1上方的围框2,以及设置在围框2与底架1之间的撑杆组件3,底架1与围框2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前轮组件10与后轮组件20均设置在底架1的底部,具体地,前轮组件10具有分设于底架1底前部左右两侧的两组,后轮组件20也具有分设于底架1底后部左右两侧的两组,其中,前轮组件10此处具体为万向轮组件,后轮组件20为定向轮组件。
32.撑杆组件3包括相互交叉且在交叉处转动地连接的第一撑杆31与第二撑杆32,第一撑杆31的一端部转动地连接在围框2上且第一撑杆31的另一端部既能够相对转动又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架1上;第二撑杆32的一端部转动地连接在底架1上,且第二撑杆32的另一端部既能够相对转动又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围框2上。推杆架4与车架主体100连接且能够相对车架主体100收折地设置。
33.当该童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第一撑杆31与第二撑杆32各自沿上下方向延伸而支撑在围框2与底架1之间,围框2、底架1及撑杆组件3之间围设形成一能够容置儿童乘坐的承载
空间,推杆架4相对车架主体100打开而供操作者操作使用;当所述童车处于折叠状态下,第一撑杆31与第二撑杆32相互转动收拢而各自沿前后方向延伸,撑杆组件3收拢在围框2与底架1之间,且推杆架4相对车架主体100收拢。该童车中,推杆架4能够与第一撑杆31或第二撑杆32同步地相对车架主体100滑动地设置,且在童车收折的过程中,推杆架4随第一撑杆31或第二撑杆32同步地运动而与车架主体100相互收拢。
34.参见各附图所示,推杆架4的下部与车架主体100绕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连接,推杆架4具有推行使用状态与拖行使用状态,其中,推杆架4绕旋转中心线旋转时实现在上述推行使用状态与拖行使用状态之间的切换。参见图1至图2所示,推杆架4处于推行使用状态下,推杆架4的上部位于车架主体100的第一侧,此处该第一侧为车架主体100的后侧;参见图3至图4所示,推杆架4处于拖行使用状态下,推杆架4的上部位于车架主体的第二侧,此处该第二侧为车架主体100的前侧。
35.本实施例中,推杆架4的下部既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又能够绕上述旋转中心线相对转动地连接在底架1上,或者推杆架4的下部绕上述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在第一撑杆31上,推杆架4与车架主体100之间还包括用于将推杆架4锁定在车架主体100上以将推杆架4锁定在推行使用状态下的锁定结构。本实施例中,推杆架4的下部与第一撑杆31的下部共同地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地设置在底架1上,推杆架4处于推行使用状态下,推杆架4与第一撑杆31相互平行,上述的锁定结构设置在推杆架4与第一撑杆31之间。
36.本实施例中,参见各附图所示,围框2沿周向呈封闭框型,其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根围杆21;底架1具体也可以设置为沿周向呈封闭框型的框型架,该底架1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根底杆11,该童车的左右两侧上,每侧的围杆21与底杆11之间均设有一组撑杆组件3。
37.该童车的左右各侧上,第一撑杆31的一端部绕第一转动中心线a转动地设置在围杆21上,第一撑杆31的另一端部绕第三转动中心线c转动地连接有第一滑动件33,该第一滑动件33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地设置在同侧的底杆11上;第二撑杆32的一端部绕第二转动中心线b转动地设置在底杆11上,第二撑杆32的另一端部绕第四转动中心线d转动地连接有第二滑动件34,该第四滑动件34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地设置在同侧的围杆21上。此处,第一滑动件33与第二滑动件34均为滑套件,其相应地滑动套设在底杆11上或围杆21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33在底杆11上位于第二转动中心线b的前侧,且第二滑动件34在围杆21上位于第一转动中心线a的前侧。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33还可以固定地设置在第一撑杆31的端部上并与底杆11相对既可以相对转动又可以相对滑动地连接,如第一滑动件33采用的为滑销,底杆11上开设供该滑销转动与滑动配合地穿设于其中的滑槽;类似地,第二滑动件34可以固定地设置在第二撑杆32的端部上并与围杆21之间既可以相对转动又可以相对滑动地连接。
38.推杆架4的下部绕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在第一滑动件33上,该旋转中心线与第三转动中心线c相互平行或者共线延伸。如此,在推杆架4处于推行使用状态时,推杆架4伸出于车架主体100后侧的长度相对较短,方便推行使用,而在推杆架4绕旋转中心线旋转至车架主体100的前侧而转换至拖行使用状态时,该推杆架4伸出于车架主体100前侧的长度相对较长,也更加利于拖行操作。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推杆架4绕不与第三转动中心线c共线延伸的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在第一滑动件33上,也还可以将推杆架4的下部另
外通过一滑动件滑动地设置在底架1上,在推杆架4处于推行使用状态下,推杆架4锁定在第一撑杆31上或围框2上,此时推杆架4与第一撑杆31相互平行,以方便折叠操作。
39.具体地,推杆架4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两组推杆,每组推杆均包括能够沿长度方向相对收折的下推杆41与上推杆42,此处,下推杆41的上部与上推杆42的下部转动地连接,两侧上推杆42的上端部之间还固设有上横杆43,两者之间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将上推杆42与下推杆41相对锁定的推杆锁定件44。车架主体100沿左右方向位于两组下推杆41之间,各侧的下推杆41的下部转动地设置在所在侧的第一滑动件33上,下推杆41的长度大于第一撑杆31的长度,在推杆架4处于推行使用状态下,下推杆41的上端部沿竖直方向高于围框2。
40.如此,该童车处于展开状态下,如图1至图4所示,左右两侧的撑杆组件3的第一撑杆31与第二撑杆32均沿上下方向倾斜延伸而支撑在围杆21与底杆11之间,车架主体100打开并形成用于容纳儿童的乘坐空间,推杆架4可以在推行使用状态与拖行使用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推杆架4在由推行使用状态向拖行使用状态切换时,仅需要解除推杆架4与车架主体100之间的锁定,随后将推杆架4向前旋转至车架主体100的前侧即可。
41.当需要将该童车折叠起来时,参见图5、图6所示,保证推杆架4处于推行使用状态,此时推杆架4的下推杆41相对第一撑杆31相互固定,随后,将推杆架4先予以折叠,即驱使上推杆42相对下推杆41向前翻转转动,下推杆41的上部被下压并向后下方转动,带动第一撑杆31与第二撑杆32相互转动,且第一滑动件33沿底杆11向前滑动、第二滑动件34沿围杆21向前滑动,两侧的撑杆组件3同时收折,使得围框2与底架1沿上下方向相互收拢,下推杆41随第一撑杆31与车架主体100相互收拢,上推杆42则收拢在围框2的上方。折叠后的童车如图7、图8所示。
42.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推杆架4设置在与第二撑杆32同步地相对车架主体100滑动,从而能够在车架主体折叠的过程中相应地随之折叠而实现整个童车的折叠。以下示例性地列举可以实现的几种设置方式:
43.方式1、如图9所示,推杆架4的下部绕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撑杆32的下部,且推杆架4的上部可分离地与第二撑杆32的上部连接,其中,旋转中心线与第二转动中心线b相互平行或者共线延伸,如此,推杆架4处于正向推行状态下,推杆架4与第二撑杆32相对固定;在需要将推杆架4转换至反向推行状态时只需要解除推杆架4与第二撑杆32之间的连接即可。在需要将童车折叠起来时,则需要先将推杆架4转换至正向推行状态,随后在车架主体折叠的过程中推杆架4随第二撑杆32同步运动而与车架主体一起收折。
44.方式2、无图示,推杆架4的下部绕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撑杆32的下部,推杆架4的上部可分离地与第二滑动件34连接且能够绕第五转动中心线相对第二滑动件34转动地设置,其中,旋转中心线与第二转动中心线b相互平行或者共线延伸,且第五转动中心线与第四转动中心线相互平行或共线延伸。推杆架4处于推行使用状态下,推杆架4与第二撑杆32相互平行。推杆架4的推行与拖行工作状态转换方式和方式一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45.方式3、无图示,推杆架4的下部绕绕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设置在底架1上,推杆架4的上部既能够相对转动又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地与围框2可分离地连接,此时,推杆架4的上部另设有一滑动件,该滑动件能够沿围框2前后滑动地设置在围框2上,推杆架4与上述滑动件可分离地设置,或者上述滑动件可分离地设置在围框2上,且推杆架4处于推行使用
状态下,推杆架4与第二撑杆32相互平行。推杆架4的推行与拖行工作状态转换方式和方式一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46.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童车,其在展开状态下,车架主体100可容纳儿童坐或者躺,且能够根据需要将推杆架4转换为正向使用状态或是反向使用状态,转换操作十分方便,能够满足用户推行与拖行的不同使用需求,该童车的杆件数量相对较少,推杆架4能够与第一撑杆31或第二撑杆同步地相对底架1滑动地设置,使得该童车在折叠操作时更加便捷,为用户的日常使用带来了便利。
47.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童车,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所述童车包括车架主体、推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架主体底部的前轮组件与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体包括底架、位于所述底架上方的围框、设置在所述围框与所述底架之间的撑杆组件,所述底架与所述围框各自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前轮组件与所述后轮组件设于所述底架的底部,所述撑杆组件包括在所述童车处于所述展开状态下各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所述第一撑杆与所述第二撑杆相互交叉且在交叉处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撑杆的上部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围框上,所述第一撑杆的下部既能够相对转动又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底架上,所述第二撑杆的下部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底架上,且所述第二撑杆的上部既能够相对转动又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围框上,所述推杆架能够与所述第一撑杆或所述第二撑杆同步地相对所述车架主体滑动地设置,所述童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围框、所述撑杆组件及所述底架之间围设形成一能够容置儿童乘坐的承载空间,所述推杆架相对所述车架主体打开;当所述童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围框与所述底架沿上下方向收拢,所述推杆架与所述车架主体相互收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架的下部与所述车架主体绕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连接,所述推杆架具有绕所述旋转中心线旋转而予以切换的推行使用状态与拖行使用状态,所述推杆架处于所述推行使用状态下,所述推杆架的上部位于所述车架主体的第一侧;所述推杆架处于所述拖行使用状态下,所述推杆架的上部位于所述车架主体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为所述车架主体前后方向上的相异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杆的上部绕第一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围框上,所述第二撑杆的下部绕第二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第一撑杆的下部固定或转动地设置有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地设于所述底架上,其中,所述第一撑杆的下部能够绕第三转动中心线相对所述底架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二撑杆的上部固定或转动地设置有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地设于所述围框上,其中,所述第二撑杆的上部能够绕第四转动中心线相对所述围框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第二转动中心线、第三转动中心线及第四转动中心线相互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架的下部既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又能够绕所述旋转中心线相对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底架上,或者所述推杆架的下部绕所述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撑杆上,所述推杆架与所述车架主体之间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推杆架锁定在所述车架主体上以将所述推杆架锁定在所述推行使用状态下的锁定结构,其中,所述旋转中心线与所述第三转动中心线相互平行或者共线延伸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架的下部绕所述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件上,所述推杆架处于所述推行使用状态下,所述推杆架与所述第一撑杆相互平行;所述锁定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撑杆的上部与所述推杆架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件在所述底架上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的前侧,且所述第二滑动件在所述围框上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的前侧,所述童车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的过程中,所述推杆架相对所述第一撑杆固定,
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共同向前滑动使得所述撑杆组件收拢在所述围框与所述底架之间,且所述推杆架与所述车架主体相互收拢。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架的下部绕所述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撑杆的下部,所述推杆架的上部可分离地与所述第二撑杆的上部连接,其中,所述旋转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相互平行或共线延伸;或者,所述推杆架的下部绕所述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撑杆的下部,所述推杆架的上部可分离地与所述第二滑动件连接且能够绕第五转动中心线相对所述第二滑动件转动地设置,其中,所述旋转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相互平行或共线延伸,所述第四转动中心线与所述第五转动中心线相互平行或共线延伸,所述推杆架处于所述推行使用状态下,所述推杆架与所述第二撑杆相互平行;或者,所述推杆架的下部绕所述旋转中心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推杆架的上部既能够相对转动又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地与所述围框可分离地连接,所述推杆架处于所述推行使用状态下,所述推杆架与所述第二撑杆相互平行。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框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根围杆,所述底架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根底杆,所述童车的左右两侧上,每侧的所述围杆与所述底杆之间均设有一组所述的撑杆组件。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架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两组推杆,每组所述推杆均包括能够沿长度方向相对收折的下推杆与上推杆,所述车架主体沿左右方向位于两组所述下推杆之间,所述推杆架处于所述推行使用状态下,所述下推杆的上端部沿竖直方向高于所述围框。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推杆的上部与所述上推杆的下部转动地连接,所述下推杆的下部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或者设置在所述第一撑杆上,当所述童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下推杆与所述第一撑杆相互收拢在所述围框与所述底架之间,所述上推杆层叠收拢在所述围框的上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童车,包括车架主体与推杆架,所述车架主体包括底架、位于所述底架上方的围框、设置在所述围框与所述底架之间的撑杆组件,所述底架与所述围框各自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前轮组件与所述后轮组件设于所述底架的底部,所述撑杆组件包括相互交叉且在交叉处转动地连接的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童车的杆件数量相对较少,该童车在展开状态下,车架主体可容纳儿童坐或者躺,且推杆架与第一撑杆或第二撑杆可同步相对底架滑动地设置,使得该童车在折叠时更加便捷,为用户的日常使用带来了便利。常使用带来了便利。常使用带来了便利。


技术研发人员:

王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15

技术公布日:

2022/10/27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1:16: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19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推杆   撑杆   中心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