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车辆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安全性和安静程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3.相关技术中,动力总成振动通过悬置传递到纵梁和轮罩,进而再传递到车内,可能会引起方向盘或者座椅振动,也可能车身振动引起空气振动,振动的空气引起驾驶员和乘客耳膜振动,使人感觉到噪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该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可以保证车辆的正碰性能,可以衰减振动的传递,降低传递到车身的振动,减小振动产生的噪音,提升用户的舒适性。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包括:悬置安装架;纵梁,所述纵梁包括:前纵梁段和后纵梁段,所述前纵梁段与所述后纵梁段连接,所述悬置安装架设置于所述后纵梁段的上方,所述后纵梁段的板体厚度大于所述前纵梁段的板体厚度。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后纵梁段的板体厚度大于前纵梁段的板体厚度,这样后纵梁段的整体的结构强度会大于前纵梁段的整体的结构强度,可以保证车辆的正碰性能,而且将悬置安装架设置于后纵梁段的上方,这样可以提升纵梁对于悬置安装架的支撑强度,提升动力悬置支架总成的整体的动刚度,另外,这样可以使前纵梁段和后纵梁段的结构强度有所区别,在振动传递时,可以避免前纵梁段和后纵梁段产生共振,降低振动传递的灵敏度,如此,可以衰减振动的传递,降低动力总成通过动力悬置支架总成传递到车身的振动,减小振动产生的噪音,提升用户的舒适性。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纵梁段的板体厚度为a,所述后纵梁段的板体厚度为b,a和b之间的关系为:0.1mm≤b-a≤0.5mm。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纵梁段包括:前外板和前内板,所述前外板设置于所述前内板朝向车外的一侧;所述后纵梁段包括:后外板和后内板,所述后外板设置于所述后内板的朝向车外的一侧,所述后外板与所述前外板相连接且厚度大于所述前外板的厚度,所述后内板与所述前内板相连接且厚度大于所述前内板的厚度。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于所述后纵梁段内,所述后纵梁段内设置有连接件,所述悬置安装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加强板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连接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之间,所述第一加强板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上端,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下端。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连接件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中部形成向下凹陷的拱形槽。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悬置安装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部,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分别与所述后纵梁段连接。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从一端的所述第一安装部延伸至另一端的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加强部为加强筋和加强肋中的至少一种。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悬置安装架还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轮罩连接。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悬置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
25.1、动力悬置支架总成;
26.10、悬置安装架;11、支架;110、第一安装部;111、加强部;12、拉杆;120、第二安装部;20、纵梁;21、前纵梁段;210、前外板;211、前内板;22、后纵梁段;220、后外板;221、后内板;30、加强板;31、第一加强板;310、避让部;32、连接板;320、上连接板;321、下连接板;322、凸起;323、定位孔;33、第二加强板;330、拱形槽;331、喷蜡孔;40、连接件;50、轮罩。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28.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1。
29.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1,包括:悬置安装架10和纵梁20。悬置安装架10可以用于安装动力悬置,动力悬置可以减少并控制动力总成振动的传递,并且可以起到支承作用。而纵梁20可以起到固定和连接的作用,悬置安装架10一般连接于纵梁20的上方,纵梁20可以对悬置安装架10起到支撑的作用。动力总成可以例
如为:发动机。
30.如图1所示,纵梁20包括:前纵梁段21和后纵梁段22,前纵梁段21与后纵梁段22连接,具体地,前纵梁段21与后纵梁段22之间可以通过激光拼焊连接,这样可以使前纵梁段21和后纵梁段22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便于纵梁20的整体安装和设置。
31.需要说明的是,后纵梁段22的板体厚度大于前纵梁段21的板体厚度,这样后纵梁段22的整体的结构强度会大于前纵梁段21的整体的结构强度,可以保证车辆的正碰性能,而且将悬置安装架10设置于后纵梁段22的上方,这样可以提升纵梁20对于悬置安装架10的支撑强度,提升动力悬置支架总成1的整体的动刚度,另外,这样可以使前纵梁段21和后纵梁段22的结构强度有所区别,在振动传递时,可以避免前纵梁段21和后纵梁段22产生共振,降低振动传递的灵敏度,如此,可以衰减振动的传递,降低动力总成通过动力悬置支架总成1传递到车身的振动,减小振动产生的噪音,提升用户的舒适性。
32.其中,前纵梁段21的板体厚度为a,后纵梁段22的板体厚度为b,a和b之间的关系为:0.1mm≤b-a≤0.5mm。也就是说,后纵梁段22的板体厚度与前纵梁段21的板体厚度的差值需要在合适的范围内,后纵梁段22的板体厚度与前纵梁段21的板体厚度的差值不能太小,也就是小于0.1mm,这样后纵梁段22与前纵梁段21的结构强度差异不明显,无法有效提升后纵梁段22对于悬置安装架10的支撑强度,后纵梁段22的板体厚度与前纵梁段21的板体厚度的差值不能太大,也就是大于0.5mm,这样后纵梁段22与前纵梁段21的结构强度差距较大,不利于纵梁20的整体设置。
33.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前纵梁段21包括:前外板210和前内板211,前外板210设置于前内板211朝向车外的一侧,后纵梁段22包括:后外板220和后内板221,后外板220设置于后内板221朝向车外的一侧,后外板220与前外板210相连接,而且后外板220厚度大于前外板210的厚度,后内板221与前内板211相连接,而且后内板221厚度大于前内板211的厚度。
34.也就是说,通过后外板220与前外板210相连接,可以形成纵梁20的外板结构,后内板221与前内板211相连接,可以形成纵梁20的内板结构,内板连接于外板朝向车内的一侧,在外板上,后外板220厚度大于前外板210的厚度,在内板上,后内板221厚度大于前内板211的厚度,如此,可以保证车辆的正碰性能,而且悬置安装架10设置于后外板220和后内板221的上方,这样可以提升纵梁20对于悬置安装架10的支撑强度,提升动力悬置支架总成1的整体的动刚度。其中,后外板220与前外板210的厚度可以均为1.8mm,后内板221与前内板211的厚度可以均为1.6mm。
35.此外,如图3所示,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1还包括:加强板30,加强板30设置于后纵梁段22内,后纵梁段22内设置有连接件40,悬置安装架10与连接件40连接,加强板30与连接件40连接。加强板30可以起到加强的作用,将加强板30设置于后纵梁段22内,又后纵梁段22内设置有连接件40,连接件40主要与悬置安装架10连接,通过加强板30与连接件40连接,这样加强板30可以加强连接件40的结构强度,从而在振动由悬置安装架10传递至连接件40时,可以减小连接件40处的振动,进而可以避免振动传递到车身,减小振动产生的噪音,提升用户的舒适性。
36.当然,如图3和图5所示,加强板30包括:第一加强板31、连接板32和第二加强板33,连接板32连接于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3之间,第一加强板31连接于连接件40的上
端,第二加强板33连接于连接件40的下端。连接板32可以起到中间连接的作用,将连接板32连接于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3之间,这样第一加强板31、连接板32和第二加强板33之间可以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加强板30的安装和设置。第一加强板3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连接件40的上端,第二加强板33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连接件40的下端,这样第一加强板31可以加强连接件40的上端结构强度,第二加强板33可以加强连接件40的下端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更全面地对连接件40的结构进行加强,可以更好地减小传递至连接件40处的振动。
37.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第一加强板31上开设有避让部310,避让部310可以避让纵梁20的外板结构与纵梁20的内板结构之间的连接。
38.如图5所示,连接板32包括:上连接板320和下连接板321,上连接板320连接于下连接板321的上方,上连接板320上设置有多个朝向车内凸出的圆弧形的凸起322,这样可以提升加强板30的整体结构强度,而且便于焊接第一加强板31与纵梁20的内板结构的焊点,上连接板320在凸起322的前后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定位孔323,定位孔323可以为连接件40与加强板30的焊接起到定位的作用。
39.如图5所示,下连接板321朝向车外侧斜下方倾斜设置,构造成斜面结构,这样可以提升加强板30的整体结构强度,而且下连接板321与上连接板320的连接处构造成向上凸起的抛线结构,这样则可以提升下连接板321的横截面积,也就是提升下连接板321与纵梁20的内板结构的连接面积,从而可以提升加强板30的连接强度。
40.如图5所示,第二加强板33设置有多个喷蜡孔331,可以通过在多个喷蜡孔331处喷蜡进行工艺方面的设计。
41.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二加强板33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连接件40的下端连接,第二加强板33的中部形成向下凹陷的拱形槽330。也就是说,连接件40可以为两个,两个连接件40的下端分别与第二加强板33的前端和后端连接,这样第二加强板33可以同时对两个连接件40的下端结构进行加强。而第二加强板33的中部形成向下凹陷的拱形槽330,拱形结构具有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这样可以提升第二加强板33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升连接件40的下端结构强度。
4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悬置安装架10包括:支架11,支架1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10,两个第一安装部110分别与后纵梁段22连接。在支架1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10,第一安装部110可以起到安装的作用,两个第一安装部110分别与后纵梁段22连接,这样支架11可以通过第一安装部110固定在纵梁20上。其中,第一安装部110处可以设置有安装孔,连接件40可以为螺母管,螺栓可以穿设安装孔配合于螺母管内,从而可以将支架11固定在纵梁20上。
43.可选地,如图4所示,支架11上还设置有加强部111,加强部111从一端的第一安装部110延伸至另一端的第一安装部110,加强部111为加强筋和加强肋中的至少一种。加强部111也可以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在支架11上还设置有加强部111,并且加强部111从一端的第一安装部110延伸至另一端的第一安装部110,这样加强部111不仅可以加强第一安装部110处的结构强度,而且可以加强支架11其他部位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升支架11的整体结构强度,减小振动在支架11处的传递。加强部111为加强筋和加强肋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加强肋可以分别设置在支架11的两侧,并且延伸至第一安装部110处,加强筋可以设
置于支架11的中间部位,这样设置合理,可以更好地提升支架11的结构强度。
44.除此之外,如图1和图4所示,悬置安装架10还包括:拉杆12,拉杆12的一端连接于支架11,拉杆1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部120,第二安装部120与轮罩50连接。将拉杆12的一端连接于支架11,拉杆12与支架11之间可以为一体铸造形成,这样可以提升悬置安装架10的整体结构强度。拉杆1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部120,第二安装部120与轮罩50连接,这样拉杆12可以通过第二安装部120与轮罩50固定连接,如此,悬置安装架10通过第一安装部110和第二安装部120,可以与纵梁20和轮罩50之间形成三点式安装结构,从而可以提升悬置安装架10与车身的连接强度,减小悬置安装架10传递至车身的振动,减小振动产生的噪音,提升用户的舒适性。
4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1。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4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4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1),其特征在于,包括:悬置安装架(10);纵梁(20),所述纵梁(20)包括:前纵梁段(21)和后纵梁段(22),所述前纵梁段(21)与所述后纵梁段(22)连接,所述悬置安装架(10)设置于所述后纵梁段(22)的上方,所述后纵梁段(22)的板体厚度大于所述前纵梁段(21)的板体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段(21)的板体厚度为a,所述后纵梁段(22)的板体厚度为b,a和b之间的关系为:0.1mm≤b-a≤0.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段(21)包括:前外板(210)和前内板(211),所述前外板(210)设置于所述前内板(211)朝向车外的一侧;所述后纵梁段(22)包括:后外板(220)和后内板(221),所述后外板(220)设置于所述后内板(221)朝向车外的一侧,所述后外板(220)与所述前外板(210)相连接且厚度大于所述前外板(210)的厚度,所述后内板(221)与所述前内板(211)相连接且厚度大于所述前内板(211)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板(30),所述加强板(30)设置于所述后纵梁段(22)内,所述后纵梁段(22)内设置有连接件(40),所述悬置安装架(10)与所述连接件(40)连接,所述加强板(30)与所述连接件(40)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30)包括:第一加强板(31)、连接板(32)和第二加强板(33),所述连接板(32)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板(31)和所述第二加强板(33)之间,所述第一加强板(31)连接于所述连接件(40)的上端,所述第二加强板(33)连接于所述连接件(40)的下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33)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连接件(40)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33)的中部形成向下凹陷的拱形槽(33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1),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安装架(10)包括:支架(11),所述支架(1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10),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110)分别与所述后纵梁段(22)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上还设置有加强部(111),所述加强部(111)从一端的所述第一安装部(110)延伸至另一端的所述第一安装部(110),所述加强部(111)为加强筋和加强肋中的至少一种。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1),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安装架(10)还包括:拉杆(12),所述拉杆(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架(11),所述拉杆(1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部(120),所述第二安装部(120)与轮罩(50)连接。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以及车辆,车辆的动力悬置支架总成包括:悬置安装架;纵梁,纵梁包括:前纵梁段和后纵梁段,前纵梁段与后纵梁段连接,悬置安装架设置于后纵梁段的上方,后纵梁段的板体厚度大于前纵梁段的板体厚度。这样后纵梁段的整体的结构强度会大于前纵梁段的整体的结构强度,保证车辆的正碰性能,而且可以提升纵梁对于悬置安装架的支撑强度,提升动力悬置支架总成的整体的动刚度,另外,前纵梁段和后纵梁段的结构强度有所区别,在振动传递时,可以避免前纵梁段和后纵梁段产生共振,降低振动传递的灵敏度,如此,可以衰减振动的传递,降低动力总成传递到车身的振动,减小振动产生的噪音,提升用户的舒适性。户的舒适性。户的舒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

王维松 贾京龙 罗萌萌 王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30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52: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19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支架   总成   厚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