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衣机及其动力总成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衣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洗衣机及其动力总成。


背景技术:



2.波轮洗衣机产品在家电市场占有大量的份额,目前,市场上波轮洗衣机需要对波轮和内桶的转动状态进行切换,这就需要用到离合器。相关技术中,包含有离合器的动力总成的故障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洗衣机及其动力总成,以降低动力总成的故障率。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动力总成,包括:
5.第一驱动装置,具有驱动部;
6.第一轴,与所述驱动部驱动连接;
7.第二轴,套设于所述第一轴的外部,所述第二轴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轴转动;
8.离合机构,具有驱动状态和分离状态,所述离合机构在所述驱动状态下与所述驱动部驱动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轴转动,所述离合机构在所述分离状态下与所述驱动部脱离接触,所述离合机构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轴的外部;以及
9.第二驱动装置,配置为驱动所述离合机构沿所述第一轴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离合机构在所述驱动状态和所述分离状态之间切换。
10.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沿所述第一轴的轴向朝向所述离合机构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啮合齿,所述离合机构沿所述第一轴的轴向朝向所述驱动部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啮合齿配合的第二啮合齿。
11.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啮合齿具有沿第一轴的转动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引导面和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引导面朝向所述第一轴的转动方向的一端沿所述第一轴的轴向朝向所述离合机构倾斜,所述第二啮合齿具有沿第一轴的转动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二抵接面和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二引导面朝向所述第一轴的转动方向的一端沿所述第一轴的轴向背离所述驱动部倾斜,所述第一抵接面能够与所述第二抵接面抵接。
12.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均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的转动轴线。
13.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
14.驱动组件,配置为驱动所述离合机构沿所述第一轴的轴向背离所述驱动部移动;以及
15.弹性件,位于所述离合机构沿所述第一轴的轴向背离所述驱动部的一侧,当所述离合机构处于所述分离状态,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驱动组件释放离合机构,以使所述离合机构能够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轴的轴向朝向所述驱动部移动至所述驱
动状态。
16.一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总成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配置为沿所述第一轴的轴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轴静止,所述离合机构具有切换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17.执行件,所述执行件的一端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执行件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切换部沿所述第一轴的轴向朝向所述驱动部的一侧;以及
18.驱动机构,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配置为驱动所述执行件运动以使所述执行件带动所述切换部沿所述第一轴的轴向背离所述驱动部移动。
19.一实施例中,所述执行件形成有安装孔,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20.偏心轴,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安装孔内;
21.转动轮,与所述偏心轴连接;以及
22.第一驱动器,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转动轮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转动轮转动,所述转动轮的转动轴线偏离与所述偏心轴的轴线。
23.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为长孔,所述安装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轴的径向设置。
24.一实施例中,所述执行件包括:
25.执行环,套设于所述离合机构,所述执行环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切换部沿所述第一轴的轴向朝向所述驱动部的一侧;
26.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执行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以及
27.第二支撑臂,位于所述执行环背离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执行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
28.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形成有制动部,所述第二轴包括:
29.轴本体,套设在所述第一轴的外部,所述轴本体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轴转动;
30.制动轮,套设在所述第一轴的外部,所述制动轮与所述轴本体连接,当所述离合机构处于所述驱动状态,所述制动部与所述制动轮脱离接触,当离合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所述制动部与所述制动轮抵接以限制所述制动轮转动;以及
31.连接轴,套设在所述第一轴的外部,所述连接轴连接在所述制动轮沿所述第一轴的轴向背离所述轴本体的一端,所述离合机构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连接轴的外部,所述离合机构在所述驱动状态下带动所述连接轴转动。
32.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洗衣机,包括:
33.上述任一种的动力总成;
34.波轮,与所述第一轴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轴能够驱动所述波轮转动;以及
35.内桶,与所述第二轴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轴能够驱动所述内桶转动。
36.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总成,当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离合机构处于驱动状态,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部驱动第一轴和第二轴一起转动,当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离合机构处于分离状态,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部驱动第一轴转动,但由于离合机构与驱动部脱离接触,驱动部的动力并未传递到第二轴,驱动部不会驱动第二轴转动,从而实现动力输出的切换。通过沿第一轴的轴向移动套设在第二轴外部的离合机构,实现离合机构在驱动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的切换,不需要再设置方丝弹簧并通过改变方丝弹簧直径的方式来抱紧或分离第一轴和第
二轴,从而使得离合机构能够较为可靠地在驱动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降低了动力总成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3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第二驱动器、主动轮以及传送带;
3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轴的装配图;
3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没有示出第二驱动器、主动轮以及传送带;
4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执行件的结构示意图;
4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轴、第二轴、弹性件、离合机构以及从动轮的装配图;
4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从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4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5.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轴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处于接近状态的示意图;
47.图11为图10所示离合机构继续上移至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抵接的状态示意图;
48.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抵接面越过第二抵接面后,第二引导面引导第一啮合齿的齿顶沿第二引导面移动和/或第一引导面引导第二啮合齿的齿顶沿第一引导面移动。
49.图13为在图12的基础上,从动轮14继续转动以使离合机构在第一引导面和/或第二引导面的引导下平稳地沿第一轴的轴向移动至能够使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抵接的状态示意图;
50.图14为在图13的基础上,从动轮14继续转动以使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抵接。
51.附图标记说明:第一驱动装置1;驱动部11;第一啮合齿111;第一抵接面1111;第一引导面1112;第一端11121;第二驱动器12;主动轮13;从动轮 14;传送带15;第一轴2;第一限位环21;第二限位环22;第二轴3;轴本体 31;制动轮32;连接轴33;离合机构4;第二啮合齿41;第二抵接面411;第二引导面412;第二端4121;切换部42;第二驱动装置5;驱动组件51;执行件511;安装孔5111;执行环5112;第一支撑臂5113;第二支撑臂5114;驱动机构512;偏心轴5121;转动轮5122;第一驱动器5123;弹性件52;制动部 53;基座6。
具体实施方式
5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技术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制。
53.作为本技术创造性构思的一部分,在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之前,需对相关技术中,包含有离合器的动力总成故障率较高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合理的分析得到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54.相关技术中,在洗衣机对内桶中的衣物进行洗涤作业过程中,动力总成驱动波轮
转动,且动力总成的离合器与脱水轴分离,使得动力总成不会驱动内桶转动,从而通过波轮的转动对内桶中的衣物进行洗涤。在洗衣机对内桶中的衣物进行脱水的过程中,动力总成的离合器与脱水轴抱紧使洗涤轴和脱水轴一起转动,使得动力总成驱动洗涤轴和脱水轴一起转动,从而对内桶中的衣物进行脱水。具体地,离合器通过牵引器拉动一套拨叉组件,拨动棘轮转动,使得与之配合的方丝弹簧的直径发生变化。通过方丝弹簧的直径的改变,方丝弹簧能够抱紧洗涤轴和脱水轴使洗涤轴和脱水轴一起转动,即与洗涤轴连接的波轮和与脱水轴连接的内桶一起转动;或者,通过方丝弹簧的直径的改变,使得洗涤轴和脱水轴分离,脱水轴不再跟随洗涤轴转动,即与洗涤轴连接的波轮被动力总成驱动转动,但与脱水轴连接的内桶不再被动力总成驱动转动。通过方丝弹簧进行离合的结构,在反复切换离合的过程中,故障率较高。
55.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洗衣机,洗衣机包括动力总成、波轮以及内桶,动力总成根据实际需要驱动波轮转动或驱动波轮和内桶一起转动。
56.一实施例中,当需要对内桶中的衣物进行洗涤,动力总成驱动波轮转动以清洗衣物,尽可能地抑制甚至完全阻止内桶转动。当需要对内桶中的衣物进行脱水,动力总成驱动波轮和内桶一起转动,从而达到对内桶中的衣物进行脱水的目的。
57.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总成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第一轴2、第二轴3、离合机构4以及第二驱动装置5。第一驱动装置1具有驱动部11,第一轴2与驱动部11驱动连接,第二轴3套设于第一轴2的外部,第二轴3配置为相对于第一轴2转动,离合机构4具有驱动状态和分离状态,离合机构4 在驱动状态下与驱动部11驱动连接并带动第二轴3转动,离合机构4在分离状态下与驱动部11脱离接触,离合机构4可移动地套设于第二轴3的外部。第二驱动装置5配置为驱动离合机构4沿第一轴2的轴向移动以使离合机构4在驱动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如此结构形式,当第二驱动装置5驱动离合机构 4处于驱动状态,第一驱动装置1的驱动部11驱动第一轴2和第二轴3一起转动,当第二驱动装置5驱动离合机构4处于分离状态,第一驱动装置1的驱动部11驱动第一轴2转动,但由于离合机构4与驱动部11脱离接触,驱动部11 的动力并未传递到第二轴3,驱动部11不会驱动第二轴3转动,从而实现动力输出的切换。通过沿第一轴2的轴向移动套设在第二轴3外部的离合机构4,实现离合机构4在驱动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的切换,不需要再设置方丝弹簧并通过改变方丝弹簧直径的方式来抱紧或分离第一轴2和第二轴3,从而使得离合机构4能够较为可靠地在驱动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降低了动力总成的故障率。
58.相关技术中具有方丝弹簧的离合机构4较为复杂,安装困难,需要单独的生产线才能装配。本技术实施例通过离合机构4沿第一轴2的轴向移动使离合机构4在驱动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不需要设置方丝弹簧,不需要单独的装配生产线,在整机生产线上即能够实现离合机构4和第二驱动装置5的安装,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59.一实施例中,离合机构4与驱动部11抵接以实现离合机构4与驱动部11 驱动连接。
60.一实施例中,第一轴2与波轮驱动连接以使第一轴2能够驱动波轮转动,第二轴3与内桶驱动连接以使第二轴3能够驱动内桶转动。如此结构形式,第一轴2与波轮驱动连接,相当于洗衣机的洗涤轴,第二轴3与内桶驱动连接相当于洗衣机的脱水轴。通过第二驱动装置5驱动离合机构4沿第一轴2的轴向移动,使得离合机构4能够处于驱动状态以驱动波轮和内桶一起转动实现衣物脱水;或使得离合机构4能够处于分离状态以驱动波轮转动但不驱动
内桶转转,实现衣物清洗。
61.一实施例中,波轮连接在第一轴2沿轴向背离驱动部11的一端,内桶连接在第二轴3沿轴向背离驱动部11的一端。
62.需要说明的是,动力总成并不局限于用在洗衣机上。其它有类似动力切换需求的设备均可以使用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总成提供动力。
63.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驱动装置1包括第二驱动器12、主动轮13以及从动轮14。主动轮13与第二驱动器12驱动连接以使第二驱动器 12驱动主动轮13转动,主动轮13转动带动从动轮14转动。驱动部11形成于从动轮14。
64.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驱动装置1还包括传送带15,传送带15分别绕设于主动轮13和从动轮14,以将主动轮13的动力传递至从动轮 14,从而带动从动轮14转动。
65.可以理解的是,主动轮13和从动轮14之间并不局限于传送带15传递动力。一实施例中,主动轮13和从动轮14均可以为齿轮,主动轮13与从动轮14啮合。
66.一实施例中,第一轴2配置为相对于驱动部11沿第一轴2的轴向静止。
67.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第一轴2形成有第一限位环21,驱动部11沿第一轴2的轴向朝向离合机构4的一侧抵接于第一限位环21。动力总成还包括抵接于驱动部11沿第一轴2的轴向背离离合机构4的一侧的限位螺母,限位螺母与第一轴2螺纹连接。如此,可以限制第一轴2沿轴向相对于驱动部11移动,使第一轴2相对于驱动部11沿第一轴2的轴向静止,且通过第一限位环21与限位螺母的紧固使得第一轴2能够较为牢固地安装在驱动部11上并跟随驱动部 11转动。
68.一实施例中,第一轴2可以不设置第一限位环21,第一轴2形成有第一轴 2肩,通过第一轴2肩替换第一限位环21的功能。驱动部11沿第一轴2的轴向朝向离合机构4的一侧抵接于第一轴2肩。
69.一实施例中,第二轴3套设于第一轴2的外部,第一轴2沿径向与第二轴 3间隙配合以使第二轴3能够相对于第一轴2转动。
70.一实施例中,第二轴3套设于第一轴2的外部,第一轴2外可以套设轴承,第二轴3套设于第一轴2外的轴承上,以使第二轴3能够相对于第一轴2转动。
71.一实施例中,第二轴3配置为沿第一轴2的轴向相对于第一轴2静止。
72.示例性地,请参阅图2和图6,第一轴2背离驱动部11的一端形成有第二限位环22,套设在第一轴2外部的其中一个轴承与第二限位环22抵接,套设在第一轴2外的另一个轴承通过卡环或锁紧螺母的方式安装于第一轴2,第二轴3套设于第一轴2外的两个轴承上。通过限制套设在第一轴2外的两个轴承沿第一轴2的轴向移动,从而限制套设于第一轴2外的轴承上的第二轴3相对于第一轴2沿轴向移动,使第二轴3沿第一轴2的轴向相对于第二轴3静止。
73.一实施例中,第一轴2可以不设置第二限位环22,第二轴3形成有第二轴 3肩,通过第二轴3肩替代第二限位环22的功能,套设在第一轴2外部的其中一个轴承与第二轴3肩抵接。
74.一实施例中,第一轴2可以为一根整体轴。
75.一实施例中,第一轴2可以包括沿轴向排列的多根子轴。
76.一实施例中,多根子轴可以通过联轴器连接。
77.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以及图4,第二驱动装置5形成有制动部 53。
78.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图6以及图9,第二轴3包括轴本体31、制动轮32以及连接轴33。轴本体31套设在第一轴2的外部,轴本体31配置为相对于第一轴2转动。制动轮32套设在第一轴2的外部,制动轮32与轴本体31连接,当离合机构4处于驱动状态,制动部53与制动轮32脱离接触,当离合机构4处于分离状态,制动部53与制动轮32抵接以限制制动轮32转动。连接轴33套设在第一轴2的外部,连接轴33连接在制动轮32沿第一轴2的轴向背离轴本体31的一端,离合机构4可移动地套设于连接轴33的外部,离合机构4在驱动状态下带动连接轴33转动。如此结构形式,在驱动状态下,离合机构4带动连接轴33转动,由于制动部53与制动轮32脱离接触,制动部53 不会对制动轮32进行制动,制动轮32与连接轴33连接,轴本体31与制动轮 32连接,制动轮32和轴本体31均跟随连接轴33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得轴本体31带动相应的设备转动,第一轴2和第二轴3一起转动。在分离状态下,离合机构4与驱动部11脱离接触,驱动部11不会驱动离合机构4带动制动轮32 转动,由于制动部53与制动轮32抵接对制动轮32进行制动,使得第二轴3 能够在制动部53的作用下较为快速地停止转动,驱动部11驱动第一轴2转动。
79.一实施例中,轴本体31、制动轮32以及连接轴33之间的连接可以为可拆卸连接。示例性地,轴本体31和制动轮32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法兰连接或紧定螺钉连接,制动轮32和连接轴33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法兰连接或紧定螺钉连接。
80.一实施例中,轴本体31、制动轮32以及连接轴33之间的连接可以为不可拆卸地连接。例如铆接。
81.一实施例中,轴本体31和制动轮32可以过盈连接。
82.一实施例中,轴本体31、制动轮32以及连接轴33可以一体成型。
83.一实施例中,连接轴33形成有外花键。
84.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当离合机构4处于分离状态,制动部53 抵接于制动轮32的朝向驱动部11的一端。
85.一实施例中,离合机构4与第二轴3键连接,以使得离合机构4能够带动第二轴3转动。
86.一实施例中,离合机构4与第二轴3通过花键连接。示例性地,离合机构 4形成有内花键,离合机构4的内花键与第二轴3的外花键啮合。
87.一实施例中,离合机构4与第二轴3也可以通过平键连接。
88.可以理解的是,离合机构4与驱动部11驱动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有多种。
89.一实施例中,离合机构4在驱动状态下可以沿第一轴2的轴向与驱动部11 抵接,通过驱动部11与离合机构4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驱动部11驱动离合机构 4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轴3转动。
90.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图14,离合机构4在驱动状态下与驱动部11 啮合以使驱动部11推动离合机构4转动。有利于提高离合机构4和驱动部11 驱动连接的可靠性,进一步降低故障率。
91.需要解释的是,离合机构4与驱动部11啮合,驱动部11施加的推力推动离合机构4转动,离合机构4上与驱动部11抵接的表面以及驱动部11的推力方向不平行。未啮合的两个
零部件通过摩擦力传递动力,一旦过载,两个零部件之间会出现打滑的现象,而啮合的两个零部件之间主要不是通过摩擦力传递动力,由于离合机构4上与驱动部11抵接的表面以及驱动部11的推力方向不平行,即使过载,离合机构4与驱动部11之间几乎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
92.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图14,离合机构4在驱动状态下沿第一轴2的周向与驱动部11抵接,以使离合机构4与驱动部11啮合。
93.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7、图8,以及图10~图14,驱动部11沿第一轴2的轴向朝向离合机构4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啮合齿111,离合机构4沿第一轴2的轴向朝向驱动部11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啮合齿111配合的第二啮合齿41。如此结构形式,通过第一啮合齿111和第二啮合齿41的啮合,使得离合机构4在驱动状态下能够较为牢固地与驱动部11驱动连接,驱动部11能够稳定地驱动离合机构4转动,进一步降低故障率。
94.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第一啮合齿111具有沿第一轴2的转动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引导面1112和第一抵接面1111,第一引导面1112朝向第一轴2 的转动方向的一端沿第一轴2的轴向朝向离合机构4倾斜。
95.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第一抵接面1111位于第一啮合齿111朝向第一轴2的转动方向的一侧,第一引导面1112位于第一啮合齿111背离第一轴2的转动方向的一侧。
96.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第一引导面1112朝向第一轴2的转动方向的一端为第一端11121,第一端11121沿第一轴2的轴向朝向离合机构4倾斜。
97.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图8,以及图10~图14,第二啮合齿41具有沿第一轴2的转动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二抵接面411和第二引导面412,第二引导面412朝向第一轴2的转动方向的一端沿第一轴2的轴向背离驱动部11倾斜,当第一啮合齿111和第二啮合齿41啮合,第一抵接面1111和第二抵接面411 抵接。如此结构形式,通过第一抵接面1111和第二抵接面411抵接实现第一啮合齿111和第二啮合齿41的啮合。通过第一引导面1112和第二引导面412引导第一啮合齿111和第二啮合齿41平稳快速地啮合。
98.具体地,请参阅图10和图11,当离合机构4沿第一轴2的轴向朝向驱动部11移动,第一抵接面1111和第二抵接面411可能刚好处于接近抵接的位置,这种情况下,离合机构4沿第一轴2的轴向朝向驱动部11移动,使得在驱动部 11转动过程中第一抵接面1111和第二抵接面411刚好能够抵接。
99.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8,第二抵接面411位于第二啮合齿41背离第一轴2的转动方向的一侧,第二引导面412位于第二啮合齿41朝向第一轴2 的转动方向的一侧。
100.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8,第二引导面412朝向第一轴2的转动方向的一端为第二端4121,第二端4121沿第一轴2的轴向背离驱动部11倾斜。
101.请参阅图12~图14,当离合机构4沿第一轴2的轴向朝向驱动部11移动,第一抵接面1111和第二抵接面411可能隔得较远,第一啮合齿111沿第一轴2 的轴向朝向离合机构4一侧的齿顶与第二啮合齿41沿第一轴2的轴向朝向驱动部11一侧的齿顶接触,随着驱动部11继续转动以及离合机构4继续沿第一轴 2的轴向朝向驱动部11移动,第一啮合齿111的齿顶沿第二引导面412移动或第二啮合齿41的齿顶沿第第一引导面1112移动或第一引导面1112与第二引导面412平行以引导第一啮合齿111和第二啮合齿41移动,从而使得离合机构4 能够沿第一轴2的轴向较为平衡地移动到能够使离合机构4处于啮合状态的位置,在此基
础上,请参阅图13和图14,驱动部11继续转动至第一抵接面1111 和第二抵接面411抵接的位置以使第一啮合齿111和第二啮合齿41快速啮合。
102.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图14,图中箭头r1所示方向为驱动部11的转动方向。
103.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图8,以及图10~图14,第一抵接面1111和第二抵接面411平行于第一轴2的转动轴线。如此,驱动部11转动过程中,能够降低第一啮合齿111和第二啮合齿41分离的可能性,使得第一啮合齿111和第二啮合齿41能够在驱动状态下较为牢固地啮合,进一步降低故障率。
104.一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面1111可以与第一轴2的轴线呈第一夹角。
105.一实施例中,第二抵接面411可以与第二轴3的轴线呈第二夹角。
106.一实施例中,第一引导面1112和第二引导面412可以与第一轴2的轴线平行。可以理解的是,这种情况下第一引导面1112和第二引导面412不再起到引导的作用,但第一啮合齿111和第二啮合齿41仍然能够啮合。
107.一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第一啮合齿111但不设置第二啮合齿41,离合机构 4上设置与第一啮合齿111对应的驱动孔,当离合机构4处于驱动状态,第一啮合齿111至少部分地位于相应的驱动孔内并与相应的驱动孔的侧壁抵接,以使驱动部11的第一啮合齿111与离合机构4啮合,实现驱动部11与离合机构 4的驱动连接。
108.一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第二啮合齿41但不设置第一啮合齿111,驱动部11 上设置与第二啮合齿41对应的驱动孔,当离合机构4处于驱动状态,第二啮合齿41至少部分地位于相应的驱动孔内并与相应的驱动孔的侧壁抵接,以使离合机构4的第二啮合齿41与驱动部11啮合,实现驱动部11与离合机构4的驱动连接。
109.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以及图6,第二驱动装置5包括驱动组件 51以及弹性件52。驱动组件51配置为驱动离合机构4沿第一轴2的轴向背离驱动部11移动。弹性件52位于离合机构4沿第一轴2的轴向背离驱动部11的一侧,当离合机构4处于分离状态,弹性件52处于压缩状态,驱动组件51释放离合机构4,以使离合机构4能够在弹性件52的作用下沿第一轴2的轴向朝向驱动部11移动至驱动状态。如此结构形式,通过驱动组件51驱动离合机构 4沿第一轴2的轴向背离驱动部11移动,从而使得离合机构4能够处于分离状态。由于弹性件52在分离状态下处于压缩状态,当驱动组件51释放离合机构 4,位于离合机构4背离驱动部11一侧且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件52将驱动离合机构4沿第一轴2的轴向朝向驱动部11移动,从而使得离合机构4能够处于驱动状态。通过驱动组件51和弹性件52的相互配合,使得离合机构4能够在分离状态和驱动状态之间切换。
110.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组件51向离合机构4施加背离驱动部11的作用力,使离合机构4处于分离状态,弹性件52处于压缩状态。驱动组件51释放离合机构4,可以理解为,驱动组件51朝向驱动部11移动,使得驱动组件51施加在离合机构4上的作用力减小或完全不向离合机构4施加作用力,离合机构4 在弹性件52的弹力作用下朝向驱动部11移动。
111.一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弹性件52,通过驱动组件51驱动离合机构4 沿第一轴2的轴向朝向或背离驱动部11移动。
112.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动力总成还包括基座6,第二驱动装置5 安装于基座6。
113.一实施例中,基座6配置为沿第一轴2的轴向相对于第一轴2静止。
114.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基座6与第一驱动装置1连接。
115.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基座6与第一驱动装置1的第二驱动器12连接。
116.一实施例中,基座6可以与第二驱动器12的外壳可拆卸地连接。
117.一实施例中,基座6可以与第二驱动器12的外壳一体成型。
118.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离合机构4具有切换部42,第二驱动装置5驱动切换部42移动从而带动整个离合机构4移动。
119.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切换部42呈环形。
120.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第二啮合齿41位于切换部42沿第一轴2的径向的内侧。如此,便于对套设于离合机构4的第二驱动装置5进行拆装。
121.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以及图3~图5,驱动组件51包括执行件511和驱动机构512,执行件511的一端与基座6转动连接,执行件511至少部分地位于切换部42沿第一轴2的轴向朝向驱动部11的一侧。驱动机构512与基座 6连接,驱动机构512配置为驱动执行件511运动以使执行件511带动切换部 42沿第一轴2的轴向背离驱动部11移动。如此结构形式,通过驱动机构512 驱动执行件511转动以使离合机构4在驱动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执行件 511在驱动机构512的驱动下转动使执行件511背离驱动部11移动以带动切换部42移动,从而带动整个离合机构4背离驱动部11移动,使离合机构4处于分离状态。执行件511在驱动机构512的驱动下转动使执行件511朝向驱动部 11移动以释放切换部42,离合机构4在弹性件52的驱动下朝向驱动部11移动至驱动状态。执行件511与基座6转动连接,在驱动机构512驱动执行件511 转动的过程中,执行件511能够较为稳定地支撑在基座6上,有利于执行件511 可靠地对离合机构4的状态进行切换。
122.一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12配置为驱动执行件511转动以使执行件511带动切换部42沿第一轴2的轴向背离驱动部11移动。
123.一实施例中,执行件511可以不与基座6连接,驱动机构512驱动执行件 511整体沿第一轴2的轴向移动。
124.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执行件511形成有安装孔5111。
125.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驱动机构512包括偏心轴5121、转动轴以及第一驱动器5123。偏心轴5121至少部分地位于安装孔5111内。转动轮5122与偏心轴5121连接。第一驱动器5123与基座6连接,第一驱动器5123与转动轮 5122驱动连接以驱动转动轮5122转动,转动轮5122的转动轴线偏离与偏心轴 5121的轴线。如此结构形式,通过第一驱动器5123驱动转动轮5122转动带动偏心轴5121转动,由于转动轮5122的转动轴线偏离与偏心轴5121的轴线,至少部分地位于安装孔5111内的偏心轴5121在转动过程中会带动执行件511相对于基座6转动,从而使执行件511带动切换部42背离驱动部11移动或使执行件511释放切换部42。
126.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安装孔5111为长孔,安装孔5111的长度方向沿第一轴2的径向设置。如此结构形式,在偏心轴5121转动的过程中,安装孔5111能够对转动的偏心轴5121进行避让,避免执行件511在第一轴2 的径向上与偏心轴5121干涉。
127.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执行件511包括执行环5112、第一支撑臂5113 以及第二支撑臂5114。执行环5112套设于离合机构4,执行环5112至少部分地位于切换部42沿第一轴2的轴向朝向驱动部11的一侧。第一支撑臂5113的一端与执行环5112连接,第一支撑臂5113的另一端与基座6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臂5114,位于执行环5112背离第一支撑臂5113的一
侧,第二支撑臂5114 的一端与执行环5112连接,第二支撑臂5114与驱动机构512驱动连接。如此结构形式,第一支撑臂5113和第二支撑臂5114分别位于执行环5112的两侧,使得第一支撑臂5113与基座6转动连接的位置以及第二支撑臂5114与驱动机构512驱动连接的位置分别位于执行环5112的两侧,避免驱动机构512过于接近第一支撑臂5113与基座6的转动连接的位置,有利于驱动机构512较为平稳地对驱动执行件511移动以使离合机构4在驱动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
128.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以及图4,第二支撑臂5114位于执行环5112 沿第一轴2的径向背离第一支撑臂5113的一侧。
129.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安装孔5111形成于第二支撑臂5114。
130.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制动部53形成于执行件511。
131.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制动部53形成于执行环5112。
132.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制动部53呈片状。
133.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制动部53位于执行环5112的外侧。
134.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制动部53位于执行环5112的外侧,执行环5112 沿径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制动部53。
135.一实施例中,执行环5112、第一支撑臂5113以及第二支撑臂5114一体成型。
136.一实施例中,第一轴2可以包括沿轴向排列的多根子轴。
137.本技术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138.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具有驱动部(11);第一轴(2),与所述驱动部(11)驱动连接;第二轴(3),套设于所述第一轴(2)的外部,所述第二轴(3)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轴(2)转动;离合机构(4),具有驱动状态和分离状态,所述离合机构(4)在所述驱动状态下与所述驱动部(11)驱动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轴(3)转动,所述离合机构(4)在所述分离状态下与所述驱动部(11)脱离接触,所述离合机构(4)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轴(3)的外部;以及第二驱动装置(5),配置为驱动所述离合机构(4)沿所述第一轴(2)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离合机构(4)在所述驱动状态和所述分离状态之间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11)沿所述第一轴(2)的轴向朝向所述离合机构(4)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啮合齿(111),所述离合机构(4)沿所述第一轴(2)的轴向朝向所述驱动部(11)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啮合齿(111)配合的第二啮合齿(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啮合齿(111)具有沿第一轴(2)的转动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引导面(1112)和第一抵接面(1111),所述第一引导面(1112)朝向所述第一轴(2)的转动方向的一端沿所述第一轴(2)的轴向朝向所述离合机构(4)倾斜,所述第二啮合齿(41)具有沿第一轴(2)的转动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二抵接面(411)和第二引导面(412),所述第二引导面(412)朝向所述第一轴(2)的转动方向的一端沿所述第一轴(2)的轴向背离所述驱动部(11)倾斜,所述第一抵接面(1111)能够与所述第二抵接面(411)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面(1111)和所述第二抵接面(411)均平行于所述第一轴(2)的转动轴线。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包括:驱动组件(51),配置为驱动所述离合机构(4)沿所述第一轴(2)的轴向背离所述驱动部(11)移动;以及弹性件(52),位于所述离合机构(4)沿所述第一轴(2)的轴向背离所述驱动部(11)的一侧,当所述离合机构(4)处于所述分离状态,所述弹性件(52)处于压缩状态,驱动组件(51)释放离合机构(4),以使所述离合机构(4)能够在所述弹性件(52)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轴(2)的轴向朝向所述驱动部(11)移动至所述驱动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总成还包括基座(6),所述基座(6)配置为沿所述第一轴(2)的轴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轴(2)静止,所述离合机构(4)具有切换部(42),所述驱动组件(51)包括:执行件(511),所述执行件(511)的一端与所述基座(6)转动连接,所述执行件(511)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切换部(42)沿所述第一轴(2)的轴向朝向所述驱动部(11)的一侧;以及驱动机构(512),与所述基座(6)连接,所述驱动机构(512)配置为驱动所述执行件(511)运动以使所述执行件(511)带动所述切换部(42)沿所述第一轴(2)的轴向背离所述驱动部(11)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件(511)形成有安装孔(5111),所述驱动机构(512)包括:偏心轴(5121),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安装孔(5111)内;转动轮(5122),与所述偏心轴(5121)连接;以及第一驱动器(5123),与所述基座(6)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5123)与所述转动轮(5122)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转动轮(5122)转动,所述转动轮(5122)的转动轴线偏离与所述偏心轴(5121)的轴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5111)为长孔,所述安装孔(5111)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轴(2)的径向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件(511)包括:执行环(5112),套设于所述离合机构(4),所述执行环(5112)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切换部(42)沿所述第一轴(2)的轴向朝向所述驱动部(11)的一侧;第一支撑臂(5113),所述第一支撑臂(5113)的一端与所述执行环(5112)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5113)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座(6)转动连接;以及第二支撑臂(5114),位于所述执行环(5112)背离所述第一支撑臂(5113)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臂(5114)的一端与所述执行环(5112)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5114)与所述驱动机构(512)驱动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形成有制动部(53),所述第二轴(3)包括:轴本体(31),套设在所述第一轴(2)的外部,所述轴本体(31)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轴(2)转动;制动轮(32),套设在所述第一轴(2)的外部,所述制动轮(32)与所述轴本体(31)连接,当所述离合机构(4)处于所述驱动状态,所述制动部(53)与所述制动轮(32)脱离接触,当离合机构(4)处于分离状态,所述制动部(53)与所述制动轮(32)抵接以限制所述制动轮(32)转动;以及连接轴(33),套设在所述第一轴(2)的外部,所述连接轴(33)连接在所述制动轮(32)沿所述第一轴(2)的轴向背离所述轴本体(31)的一端,所述离合机构(4)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连接轴(33)的外部,所述离合机构(4)在所述驱动状态下带动所述连接轴(33)转动。11.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动力总成;波轮,与所述第一轴(2)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轴(2)能够驱动所述波轮转动;以及内桶,与所述第二轴(3)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轴(3)能够驱动所述内桶转动。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洗衣机及其动力总成,属于衣物处理技术领域,动力总成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一轴、第二轴、离合机构以及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具有驱动部。第一轴与驱动部驱动连接。第二轴与驱动部驱动连接。离合机构具有驱动状态和分离状态,离合机构在驱动状态下与驱动部驱动连接并带动第二轴转动,离合机构在分离状态下与驱动部脱离接触,离合机构可移动地套设于第二轴的外部。第二驱动装置配置为驱动离合机构沿第一轴的轴向移动以使离合机构在驱动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通过离合机构沿第一轴的轴向移动对第一轴和第二轴进行离合,降低了动力总成的故障率。降低了动力总成的故障率。降低了动力总成的故障率。


技术研发人员:

崔亚魁 刘宏博 王胜旺 吴俊 渠广东 贺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合肥美的洗衣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28

技术公布日:

2022/10/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3:54: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16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离合   机构   轴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