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西江月》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西江⽉》原⽂翻译及赏析
苏轼《西江⽉》原⽂翻译及赏析
  世事⼀场⼤梦,⼈⽣⼏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作:新凉)
  酒贱常愁客少,⽉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防盗
  【注释】
  1、西江⽉:原为唐教坊曲,后⽤作词调。《乐章集》《张⼦野词》并⼊“中吕宫”。五⼗字,上下⽚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仄韵。
  2、世事⼀场⼤梦:《庄⼦·齐物论》:“且有⼤觉,⽽后知其⼤梦也。”李⽩《春⽇醉起⾔志》:“处世若⼤梦,胡为劳其⽣。”
弹簧铰链  3、新凉:⼀作“秋凉”。延时冲水阀
  4、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淮南⼦·说⼭训》:“见⼀叶落⽽知岁之将暮。”徐寅《⼈⽣⼏何赋》:“落叶辞柯,⼈⽣⼏何”。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之短暂。
  5、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发。
  6、贱:质量低劣。
  7、妨:遮蔽。
  8、孤光:指独在中天的⽉亮。
  9、琖:同“盏”,酒杯。
  【翻译】
  世上万事恍如⼀场⼤梦,⼈⽣经历了⼏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响彻回廊⾥,看看⾃⼰,眉头鬓上⼜多了⼏根银丝。
  酒并⾮好酒,却为客少发愁,⽉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
  【赏析】
  词⼀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如梦的思想,但或是⾃我排遣之语,
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不觉其悲切。此处却不然,以⼀种历尽沧桑的语⽓写出,加上⼏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若梦的感叹,并⾮看破红尘的彻悟,⽽是对⾃⾝遭际有不平之意,从⽽深感⼈⽣如梦境般荒谬与⽆奈。
  “世事⼀场⼤梦”中的“世事”既可以指具体的历史实事,即指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事情,亦可以理解为苏轼对⼈⽣命运的抽象意义的认识。“世事如梦”,“⼈⽣如梦”,⼀切皆如⽩驹过隙,雪后飞鸿,⼈⽣只是天地间偶然的飘蓬,所以不可执着于现实中的得失荣辱,⽽应超脱于具体的万事万物,使⾃⼰内⼼趋于平衡。“⼈⽣⼏度新凉”,⽤“新凉”指⼜⼀个秋天的来临,并且突出了秋天乍到的“新”,可见诗⼈对节候变化的敏感,时间的流逝磨蚀着有限的⽣命,词⼈由此产⽣出真挚的惜时之情。“新凉”亦指诗⼈再次遭到排挤打击的⼈⽣际遇,⽤⼀个“凉”字,表达了诗⼈⼼中的凄凉之情,所以,“⼈⽣⼏度新凉”不仅指⾃然节候的变化,同时也是指⼈⽣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这句话把⾃然与⼈⽣结合起
来,以⾃然的变幻来反衬出词⼈对⼈⽣命运的⽆奈谓叹,寄意深刻,韵味悠远。开头两句词远远不⽌是苏东坡在记叙⼀时⼀地之事,或是⼀⼰⼀⾝之感,⽽是借写具体的事实,表达他对抽象意义上的⼈⽣命运的深沉思忖。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在冷落清秋的夜⾥,凉风吹打着庭院⾥的树叶,在空旷的长廊⾥
发出凄凉的回响。词⼈取过镜⼦,看见两鬓爬满了⽩发,“⼈⽣何处得秋霜?”词⼈由此陷⼊了深沉的思索中,读者同样可以感觉到阵阵寒意袭来。
  过⽚两句,更可见牢骚。“酒贱常愁客少,⽉明多被云妨。”“酒贱”是因为“⼈贱”,暗指⾝遭贬斥,受⼈冷遇。“⽉明”句隐喻⼩⼈当道,君⼦遭谗。苏轼远贬黄州,⼼中的失落与不满是以这种⾃我嘲讽的形式来表现的。因“乌台诗案”受苏轼牵连被贬的⼈太多,⽽苏轼也因此不愿连累友⼈,所以绝少与故⼈交往,这⾥的“客少”应是指当时的实际情况。在这静寂的夜⾥,在这皓⽉当空之时,清秋的寒⽓阵阵袭⼈,此时,苏轼⼼中的孤独凄凉之感是难以排遣的。中秋⽉明,⽽明⽉总是被乌云遮去光芒。有⼈认为“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独酌,作《西江⽉》词”,可见“⽉明多被云妨”⼀句写的是眼前实景,是⾃然现象,但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是在借⾃然之景抒写他对社会环境的认识。这⾥隐含了作者深深的政治愤懑情绪,“云妨”⽐喻⼩⼈当道,欺瞒主上迷惑视听排斥忠良。作者为⾃⼰忠⽽被谤,谪居偏地黄州,政治抱负难于发挥⽽深感忧伤苦闷,⽽此情此景,唯有对⽉把孤盏聊以解忧愁了。脱墨纸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点出了作词的时间与主旨。“中秋”是传统意义上团聚的节⽇,苏轼选取“中秋”这⼀宴乐的节⽇作为背景,以虚笔中的乐景写哀情,使哀情为之更哀。“北望”点出了作词的主旨。“北望”的含义,历代论者有所争议,《古今词话》认为苏轼“⼀⽇不负朝廷,其怀君之⼼,末句可见矣”,⽽胡仔认为是“兄弟之情见于句意之间矣”。据记载这⾸词下原有注释“寄⼦由”,可见苏轼此词是在中秋之夜写给其兄弟苏辙的。其实,苏轼当时政治上受迫害,孤苦寂寥,凄然北望之中,思弟
之情,忧国之⼼,⾝世之感,或许交织在⼀起,作为欣赏者,也不妨抛开考证,作宽泛理解。苏轼晚年饱受政治打击,他多以佛、道思想来超然物外,以消解现实的苦闷,但此词笼罩着⼀层悲凉的⽓氛,可见苏轼始终没能摆脱尘世的痛苦。在这热闹的中秋⽉明之时,唯⼀可以慰藉⾃⼰落寞孤寂情怀的是那真挚的⼿⾜深情。苏轼渴望着与兄弟⼀诉衷肠,⽆奈远贬黄州的他只能在北望中借明⽉遥寄相思。天涯同⼀⽉,相思两地情,遥望却不能与之相聚,明天却⼜要⾯临现实中太多的痛苦与⽆奈,苏轼因⽽陷⼊更为深沉的`悲凉之中。
  特点
  整⾸词突出了⼀个“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与孤灯等情感意象,营造了⼀个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苏轼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之“悲凉”,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深沉思考。与这⾸词意境与主旨相似的就是那⾸写于密州的词《⽔调歌头·明⽉⼏时有》,在那⾸词中,苏轼写道:“我欲乘风归去,⼜恐琼楼⽟宇,⾼处不胜寒。”与这⾸《西江⽉·世事⼀场⼤梦》相⽐,两词都是借写景抒怀,都渲染了⼀个“寒”、“凉”情绪意境,给词蒙上了⼀层深厚的情感意韵。所不同的是前者在于指出节候
之“清寒”,后者重在喻⽰⼈⽣之“凄凉”;前者写天上⼈间之“清寒”,后者写现实⼈间之“凄凉”;前者想象天上⼈间之“寒”以反衬⼈世间值得留恋,后者借⼈间之真情以慰藉⾃⼰“凄凉”的⼼灵。两词相得益彰,情韵悠远,表达了饱受政治打击的苏轼对历史⼈⽣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总结
网络墓地>视频无线传输  苏轼这⾸词也寄寓了⼀定的哲理意味。但这种哲理意味是通过营造⼀个完美的审美意境传达出来的。读者⾸先感受到的是中秋之夜清寒的⽉⾊与空寂的长廊,孤独的词⼈⾝影与孤独的黯淡灯光,以及由此流露出来的词⼈深沉的⼈⽣思考与真挚的⼈世之恋,读者并不感觉到说理、议论的空洞与枯燥,⽽是为词中深沉的情感所打动,然后体验出作者蕴含于词中的哲理趣味。另外,苏轼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
表词⼈,然⽽这⾸词风格柔婉,可以看出苏轼的词风也有悲情婉约的⼀⾯,这种哀怨隐忍之作更让⼈久久不能忘怀。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26: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161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政治   黄州   打击   意境   现实   兄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