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用电器盒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用电器盒,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汽车电器盒承担着整车电源的输送、分配,上面装有各种继电器、保险,是整车电路的核心部件,它的可靠性与整车线路的可靠性息息相关。目前纯电动物流车的驱动电机电器盒主要为旋变接口独立设置、高压线束接口独立设置,或者将低压旋变线束接口和高压线束接口放置同一个空间内部。上述两种情况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种,低压旋变线束接口和高压线束接口分别独立设置,造成电机端盖形状复杂,成本较高;第二种,低压旋变线束接口和高压线束接口在同一个空间内部,易造成线束干涉,信号干涉等问题,容易降低电机密封性能,特别是第二种方案,低压旋变线束老化后,会造成电机高压绝缘故障,影响车辆的使用情况。
3.其中,旋变线束:是指驱动电机的低压线束,主要用于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器进行通信,传递驱动电机的正弦、余弦及励磁相关参数,准确确定电机的位置。
4.高压线束:是指给驱动电机供高压电的线束,用提供高电压,大电流的载体。
5.电器盒:是驱动电机的高压线束、低压线束与整车线束相连接密封盒,满足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连接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机用电器盒,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电机用电器盒,包括:电器盒本体和电器盒盖体,所述电器盒本体内包括接线口区域,所述接线口区域与所述电器盒盖体形成一封闭空间,所述接线口区域包括旋变线束接口区域和高压线束接口区域,所述旋变线束接口区域和高压线束接口区域之间设置一金属墙,所述金属墙将所述封闭空间分为旋变线束接口空间和高压线束接口空间。
8.可选地,所述高压线束接口区域设置高压线束接口,所述高压线束接口距离所述金属墙的距离不低于18mm。
9.优选地,所述高压线束接口距离所述金属墙的距离不低于19mm。
10.可选地,所述金属墙包括设在所述电器盒本体上的金属墙本体和设在所述电器盒盖体上的金属墙卡槽,所述金属墙本体能够卡入所述金属墙卡槽。
11.可选地,所述金属墙包括设在所述电器盒盖体上的金属墙本体和设在所述电器盒本体上的金属墙卡槽,所述金属墙本体能够卡入所述金属墙卡槽。
12.可选地,所述金属墙本体的顶部设有密封条。
13.可选地,所述金属墙上设有绝缘层和/或防水层。
14.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墙靠近所述高压线束接口区域的一侧设有所述绝缘层;
15.所述金属墙靠近所述旋变线束接口区域的一侧设有所述防水层。
16.本技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17.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机用电器盒在低压旋变线束接口和高压线束接口集成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金属墙和电器盒盖体,将低压旋变线束接口和高压线束接口分别封闭在不同密封空间内,解决了低压线束和高压线束干涉和干扰问题。
附图说明
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电机用电器盒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电机用电器盒爆炸示意图;
21.部件和附图标记列表:
22.1、电器盒本体,2、电器盒盖体,3、旋变线束接口区域,4、高压线束接口区域,5、金属墙。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24.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8.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机用电器盒,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电器盒本体1和电器盒盖体2,电器盒本体1内包括接线口区域,接线口区域与电器盒盖体2形成一封闭空间,接线口区域包括旋变线束接口区域3和高压线束接口区域4,旋变线束接口区域3和高压线束接口区域4之间设置一金属墙5,金属墙5将封闭空间分为旋变线束接口空间和高压线束接口空间。电机用电器盒在低压旋变线束接口和高压线束接口集成的基础上,通过设置
金属墙5和电器盒盖体2,将低压旋变线束接口和高压线束接口分别封闭在不同密封空间内,解决了低压线束和高压线束干涉和干扰问题。
2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金属墙5可以方便与电器盒本体1或电器盒盖体2焊为一体。
30.高压线束接口区域4设置高压线束接口,高压线束接口距离金属墙的距离不低于18mm;进一步地,高压线束接口距离所述金属墙的距离不低于19mm。此处需要理解的是,高压线束接口距离金属墙的距离是高压线束接口的中心点至金属墙的距离,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金属墙与高压线束接口位置进行圆弧过度处理,使得金属墙与高压线束接口保持一个定值,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定值为20mm,以降低高压线束高频电流对低压旋变线束信号的影响。
3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金属墙包括设在电器盒本体1上的金属墙本体和设在电器盒盖体2上的金属墙卡槽,金属墙本体能够卡入金属墙卡槽,如此设置,使得旋变线束接口空间和高压线束接口空间更加封闭,同时能够方便电器盒本体1与电器盒盖体2的定位,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金属墙包括设在电器盒盖体2上的金属墙本体和设在电器盒本体1上的金属墙卡槽,金属墙本体能够卡入金属墙卡槽。
32.进一步地,金属墙本体的顶部设有密封条。低压旋变线束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密封性能下降的问题,无法达到ip67的要求,低压旋变线束接口的密封性能下降,水珠或者水气会对高压线线束造成影响,进而影响高压线束的绝缘性能,从而降低了驱动电机的使用性能。密封条的设置增加了金属墙的密封性,可大大降低旋变线束接口区域的水珠或者水气对高压线线束造成的影响。
33.在一实施例中,金属墙靠近高压线束接口区域的一侧设有绝缘层,以降低高压线束高频电流对低压旋变线束信号的影响;金属墙靠近旋变线束接口区域的一侧设有防水层,以避免旋变线束接口区域的水珠或者水气渗入高压线束接口区域影响高压线束的绝缘性能。
34.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3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用电器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器盒本体和电器盒盖体,所述电器盒本体内包括接线口区域,所述接线口区域与所述电器盒盖体形成一封闭空间,所述接线口区域包括旋变线束接口区域和高压线束接口区域,所述旋变线束接口区域和高压线束接口区域之间设置一金属墙,所述金属墙将所述封闭空间分为旋变线束接口空间和高压线束接口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用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线束接口区域设置高压线束接口,所述高压线束接口距离所述金属墙的距离不低于18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用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线束接口距离所述金属墙的距离不低于19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用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墙包括设在所述电器盒本体上的金属墙本体和设在所述电器盒盖体上的金属墙卡槽,所述金属墙本体能够卡入所述金属墙卡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用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墙包括设在所述电器盒盖体上的金属墙本体和设在所述电器盒本体上的金属墙卡槽,所述金属墙本体能够卡入所述金属墙卡槽。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机用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墙本体的顶部设有密封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用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墙上设有绝缘层和/或防水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用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墙靠近所述高压线束接口区域的一侧设有所述绝缘层;所述金属墙靠近所述旋变线束接口区域的一侧设有所述防水层。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机用电器盒,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该电机用电器盒包括电器盒本体和电器盒盖体,电器盒本体内包括接线口区域,接线口区域与电器盒盖体形成一封闭空间,接线口区域包括旋变线束接口区域和高压线束接口区域,旋变线束接口区域和高压线束接口区域之间设置一金属墙,金属墙将封闭空间分为旋变线束接口空间和高压线束接口空间。该电机用电器盒在低压旋变线束接口和高压线束接口集成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金属墙和电器盒盖体,将低压旋变线束接口和高压线束接口分别封闭在不同密封空间内,解决了低压线束和高压线束干涉和干扰问题。干扰问题。干扰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周成显 王金鑫 张志远 郭深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潍柴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14

技术公布日:

2022/11/17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5:4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15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线束   所述   接口   金属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