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数据回收舱的温控设备



1.本发明涉及温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数据回收舱的温控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电子设备的应用环境变的越来越严苛,过高的温度会使电子设备停止工作,甚至损伤电子设备。特别是对于某种数据回收舱中的电子设备而言,该数据回收舱用于海上船舶数据的回收,工作阶段处于爆炸冲击环境之中,其中的电子设备肩负着数据采集及储存的重要任务。
3.由于爆炸产生的高温、回收舱要经受长时间的太阳照射以及回收舱本身的水密结构形式,位于其中的电子设备通常温度很高,从而会导致电子设备停止工作,达不到有效地采集和回收数据的目的,故需要一种温度控制设备,能够智能地调节回收舱内部的温度,使其中的电子设备能够始终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4.由于海上测试环境特殊,当船舶被发生事故导致全船失去电力供应时,回收舱内部仅通过自带的电池提供电力,供其中的电子设备和温控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但由于电池的供电能力不足,导致温控设备不能全功率、无限制的运行,难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有效降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应用于数据回收舱的温控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回收舱的温控设备的制冷效率较低,导致温控设备仅通过电池供电时,无法实现对电子设备提供有效降温的技术问题。
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应用于数据回收舱的温控设备,包括:
7.制冷模组,所述制冷模组包括制冷端和散热端,所述制冷模组内设置有制冷剂,所述制冷模组用于驱动所述制冷剂于所述制冷端和所述散热端进行循环,并使所述制冷剂于所述制冷端向外部吸热,同时于所述散热端向外部散热;
8.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与所述散热端连接,用于对所述散热端进行散热;
9.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冷却箱、冷却循环管和冷却循环泵,所述冷却箱位于所述制冷端的一侧,所述冷却循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制冷端和所述冷却箱连通,所述制冷端的内部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循环泵安装于所述冷却循环管上,用于驱动所述冷却液于所述制冷端和所述冷却箱循环流动,所述冷却箱的内部设置有供电子设备装设的冷却腔,所述冷却液用于流经所述冷却腔时,对所述冷却腔进行吸热。
10.可选地,所述冷却箱包括导热外筒、以及固定于所述外筒的内部的导热内筒,所述冷却腔设置于所述导热内筒的内部,所述导热外筒和所述导热内筒之间形成冷却液腔,所述外筒的表面设置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循环管靠近所述冷却箱的一端与所述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连通。
11.可选地,所述冷却液入口位于所述导热外筒的下端,所述冷却液出口位于所述导热外筒的上端。
12.可选地,所述冷却箱还包括间隔环,所述间隔环套的内侧面套设于所述导热内筒的表面,所述间隔环套的外侧面与所述导热外筒的内侧面贴合,所述间隔环将所述冷却液腔分隔形成冷却液流入腔和冷却液流出腔,所述间隔环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冷却液流入腔和所述冷却液流出腔的连通口,所述冷却液入口和所述冷却液出口分别与所述冷却液流入腔和所述冷却液流出腔连通。
13.可选地,所述冷却箱还包括若干导热板和若干导热环板,各所述导热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导热内筒的上下端面上,各所述导热板的另一端均朝所述导热外筒的内侧壁方向延伸,各所述导热环板的内侧均套设于所述导热内筒的外侧壁上,各所述导热环板的外侧均朝所述导热外筒的内侧壁方向延伸。
14.可选地,各所述导热板和各所述导热环板均间隔设置并朝所述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延伸,所述导热板和所述导热环板用于将冷却液由所述导热内筒的外侧面向所述导热外筒的内侧面进行导向。
15.可选地,所述冷却箱还包括若干导流板和若干导流环板,各所述导流板的一端均分别固定于所述导热外筒的上下两端,各所述导流板的另一端朝所述导热内筒的方向延伸,各所述导流环板的外侧均固定于所述导热外筒的内侧壁上,各所述导流环板的内侧均朝所述导热内筒的方向延伸,所述导流板和所述导流环板用于将冷却液由所述导热外筒的内侧面向所述导热内筒的外侧面进行导向。
16.可选地,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壳、散热循环泵、散热排管和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壳固定于回收舱的底部,所述散热排管固定于所述散热壳内,所述散热排管的两端均与所述散热端连通,所述散热端的内部填充有散热液,所述散热循环泵安装于所述散热排管上,用于驱动所述散热液在所述散热排管和所述散热端循环,所述散热风扇固定于所述散热壳上并位于所述散热排管的一侧,用于通电时对所述散热排管散热。
17.可选地,所述制冷模组还包括压缩机、膨胀阀和毛细循环管,所述制冷端包括蒸发器热交换板,所述散热端包括冷凝器热交换板,所述蒸发器热交换板和所述冷凝器热交换板并排设置,所述毛细循环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蒸发器热交换板和所述冷凝器热交换板内,所述制冷剂填充于所述毛细循环管内,所述散热循环泵、所述冷却循环泵、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膨胀阀均安装于所述毛细循环管上并位于所述蒸发器热交换板和所述冷凝器热交换板相同一侧。
18.可选地,所述制冷模组还包括防护壳,所述蒸发器热交换板、所述冷凝器热交换板、所述散热循环泵和所述冷却循环泵上均固定有法兰,所述蒸发器热交换板、所述冷凝器热交换板、所述散热循环泵和所述冷却循环泵均通过所述法兰固定于所述防护壳的内部,所述防护壳的表面固定有供所述防护壳于回收舱固定的固定角铁。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数据回收舱的温控设备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制冷模组、散热模块和冷却模块,制冷模组包括制冷端和散热端,制冷模组内设置有制冷剂,制冷模组用于驱动制冷剂于制冷端和散热端进行循环,并使制冷剂于制冷端向外部吸热,同时于散热端向外部散热;散热模块可对散热端进行散热;冷却模块包括冷却箱、冷却循环管和冷却循环泵,冷却箱位于制冷端的一侧,冷却循环管的两端分别与制冷
端和冷却箱连通,制冷端的内部填充有冷却液,冷却循环泵驱动冷却液于制冷端和冷却箱循环流动,当冷却液流经制冷端时,制冷端对冷却液吸热,使冷却液的温度降低,当低温冷却液在冷却循环泵的驱动下流至冷却箱时,可对冷却腔进行吸热,最终实现对电子设备的高效降温,通过对冷却腔的吸热,可使得温控设备在较低供电功率下即可实现对电子设备的降温,可有效提升温控设备,在降低温控设备能耗的同时,增大温控设备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数据回收舱的温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数据回收舱的温控设备的制冷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数据回收舱的温控设备的防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数据回收舱的温控设备的散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数据回收舱的温控设备的冷却箱的截面图。
25.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6.10—制冷模组11—制冷端12—散热端
27.13—压缩机14—膨胀阀15—毛细循环管
28.16—防护壳20—散热模块21—散热壳
29.22—散热循环泵23—散热排管24—散热风扇
30.30—冷却模块31—冷却箱32—冷却循环管
31.33—冷却循环泵111—冷却液112—蒸发器热交换板
32.113—冷却液通入接头114—冷却液通出接头121—散热液
33.122—冷凝器热交换板123—散热液通入接头124—散热液通出接头
34.161—法兰311—冷却腔312—导热外筒
35.313—导热内筒314—冷却液腔315—间隔环
36.316—导热板317—导热环板318—导流板
37.319—导流环板3121—冷却液入口3122—冷却液出口
38.3151—连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4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数据回收舱的温控设备,包括制冷模组10、散热模块20和冷却模块30,制冷模组10包括制冷端11和散热端12,制冷模组10内设置有制冷剂,制冷模组10用于驱动制冷剂于制冷端11和散热端12进行循环,并使制冷剂于制冷端11向外部吸热,同时于散热端12向外部散热;散热模块20与散热端12连接,用于对散热端12进行散热;
冷却模块30包括冷却箱31、冷却循环管32和冷却循环泵33,冷却箱31位于制冷端11的一侧,冷却循环管32的两端分别与制冷端11和冷却箱31连通,制冷端11的内部填充有冷却液111,冷却循环泵33安装于冷却循环管32上,用于驱动冷却液111于制冷端11和冷却箱31循环流动,冷却箱31的内部设置有供电子设备装设的冷却腔311,冷却液111用于流经冷却腔311时,对冷却腔311进行吸热。
41.具体地,通过设置制冷模组10、散热模块20和冷却模块30,制冷模组10包括制冷端11和散热端12,制冷模组10内设置有制冷剂,制冷模组10用于驱动制冷剂于制冷端11和散热端12进行循环,并使制冷剂于制冷端11向外部吸热,同时于散热端12向外部散热;散热模块20可对散热端12进行散热;冷却模块30包括冷却箱31、冷却循环管32和冷却循环泵33,冷却箱31位于制冷端11的一侧,冷却循环管32的两端分别与制冷端11和冷却箱31连通,制冷端11的内部填充有冷却液111,冷却循环泵33驱动冷却液111于制冷端11和冷却箱31循环流动,当冷却液111流经制冷端11时,制冷端11对冷却液111吸热,使冷却液111的温度降低。与此同时,制冷端11吸收热量后,制冷剂温度升高,当制冷剂流动至散热端12后,散热模块20对散热端12散热,使制冷剂温度降低,并以此作为循环。当低温冷却液111在冷却循环泵33的驱动下流至冷却箱31时,可对冷却腔311进行吸热,最终实现对电子设备的高效降温,通过对冷却腔311的吸热,可使得温控设备在较低供电功率下即可实现对电子设备的降温,可有效提升温控设备,在降低温控设备能耗的同时,增大温控设备的使用范围。
42.本实施例中,制冷剂为r410a制冷剂,r410a制冷剂由两种准共沸的混合物混合而成,主要有氢、氟和碳元素组成,与传统使用的氟利昂r22制冷剂不同,不含氯元素,对臭氧层不起破坏作用。与r22相比,r410a的制冷量显著提高,使其可用于更小更紧凑的制冷设备中,具有稳定,无毒,性能优越等特点。
43.本实施例中,冷却液111为爱温无水冷却液111,其沸点是191度,具有较大的热安全空间,同时其可以保证零腐蚀,无水锈生成,保证制冷模块长期安全运行。
44.可选地,冷却箱31包括导热外筒312、以及固定于外筒的内部的导热内筒313,冷却腔311设置于导热内筒313的内部,导热外筒312和导热内筒313之间形成冷却液腔314,外筒的表面设置有冷却液入口3121和冷却液出口3122,冷却循环管32靠近冷却箱31的一端与冷却液入口3121和冷却液出口3122连通。具体地,冷却液111在冷却循环泵33的驱动下由冷却液入口3121进入冷却液腔314,再从冷却液出口3122流出,通过冷却液腔314的设置,可使冷却液111与导热内筒313充分接触,提升冷却液111对导热内筒313的吸热效率。
45.本实施例中,导热外筒312和导热内筒313均由高导热率的纯铜制成,导热外筒312还可吸收回收舱的热量,对回收舱进行降温。
46.可选地,冷却液入口3121位于导热外筒312的下端,冷却液出口3122位于导热外筒312的上端。具体地,通过该设置,可使得冷却液111从冷却液入口3121进入冷却液腔314后,可沿冷却液腔314缓慢上升至冷却液出口3122,实现对冷却液111对导热内筒313的全面覆盖,进而实现冷却液111对冷却腔311的高效降温。
47.可选地,冷却箱31还包括间隔环315,间隔环315套的内侧面套设于导热内筒313的表面,间隔环315套的外侧面与导热外筒312的内侧面贴合,间隔环315将冷却液腔314分隔形成冷却液111流入腔和冷却液111流出腔,间隔环315上设置有连通冷却液111流入腔和冷却液111流出腔的连通口3151,冷却液入口3121和冷却液出口3122分别与冷却液111流入腔
和冷却液111流出腔连通。具体地,进入冷却液111流入腔的冷却液111在上升至一定高度后,将从连通口3151进入冷却液111流出腔,最终从冷却液出口3122流出,间隔环315可防止流至冷却液111流出腔的冷却液111再次回流至冷却液111流入腔,以使已吸收热量的冷却液111快速流出冷却液腔314。
48.可选地,冷却箱31还包括若干导热板316和若干导热环板317,各导热板316的一端固定于导热内筒313的上下端面上,各导热板316的另一端均朝导热外筒312的内侧壁方向延伸,各导热环板317的内侧均套设于导热内筒313的外侧壁上,各导热环板317的外侧均朝导热外筒312的内侧壁方向延伸。具体地,导热板316和导热环板317可将导热内筒313的热量快速导向至冷却液腔314,提升对安装腔内电子设备的降温效率。
49.可选地,各导热板316和各导热环板317均间隔设置并朝冷却液111的流动方向延伸,导热板316和导热环板317用于将冷却液111由导热内筒313的外侧面向导热外筒312的内侧面进行导向。具体地,第一导流面可对冷却液111流动提供导向,减少冷却循环泵33的能耗,同时可将已吸收导热内筒313热量的冷却液111朝导热内筒313进行导向,从而迫使未吸收导热内筒313热量的冷却液111朝导热内筒313流动,对导热内筒313的热量进行吸收,进而实现冷却液111对导热内筒313的充分吸热,提升对安装腔内电子设备的降温效率。
50.可选地,冷却箱31还包括若干导流板318和若干导流环板319,各导流板318的一端均分别固定于导热外筒312的上下两端,各导流板318的另一端朝导热内筒313的方向延伸,各导流环板319的外侧均固定于导热外筒312的内侧壁上,各导流环板319的内侧均朝导热内筒313的方向延伸,导流板318和导流环板319用于将冷却液111由导热外筒312的内侧面向导热内筒313的外侧面进行导向。具体地,冷却液111由导热板316和导热环板317导向至导热外筒312后,再经由导流板318和导流环板319导向至导热内筒313,通过导热板316、导热环板317、导流板318和导流环板319的导流作用,可使冷却液111在冷却液腔314内混流,实现冷却液111与导热内筒313的充分接触,进而实现对安装腔内电子设备的高效降温。
51.可选地,散热模块20包括散热壳21、散热循环泵22、散热排管23和散热风扇24,散热壳21固定于回收舱的底部,散热排管23固定于散热壳21内,散热排管23的两端均与散热端12连通,散热端12的内部填充有散热液121,散热循环泵22安装于散热排管23上,用于驱动散热液121在散热排管23和散热端12循环,散热风扇24固定于散热壳21上并位于散热排管23的一侧,用于通电时对散热排管23散热。具体地,散热循环泵22驱动散热液121于散热排管23内循环,当散热液121流至散热端12时,可对散热端12的热量进行吸收,同时,散热液121的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散热液121流至散热风扇24一侧时,可通过散热风扇24进行散热,使散热液121的温度降低。
52.本实施例中,散热也为冷却水,散热风扇24为防水风扇,散热排管23由纯铜制成。
53.可选地,制冷模组10还包括压缩机13、膨胀阀14和毛细循环管15,制冷端11包括蒸发器热交换板,散热端12包括冷凝器热交换板122,蒸发器热交换板和冷凝器热交换板122并排设置,毛细循环管15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蒸发器热交换板和冷凝器热交换板122内,制冷剂填充于毛细循环管15内,散热循环泵22、冷却循环泵33、压缩机13和膨胀阀14均安装于毛细循环管15上并位于蒸发器热交换板和冷凝器热交换板122相同一侧。具体地,膨胀阀14将冷凝器热交换板122内的冷凝器转换后的高压常温制冷剂液体转换为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蒸发器热交换板内的蒸发器将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变为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汽,制冷剂
在蒸发过程中吸收冷却液111的热量,使冷却液111温度降低。
54.通过将蒸发器热交换板和冷凝器热交换板122并排设置,且散热循环泵22、冷却循环泵33、压缩机13和膨胀阀14均设置于蒸发器热交换板和冷凝器热交换板122相同一侧,可使恒温设备的结构更加紧凑,有效减少恒温设备的安装空间。
55.本实施例中,冷凝器热交换板122上设置有供散热排管23连接的散热液通入接头123和散热液通出接头124,蒸发器热交换板上设置有供冷却循环管32连接的冷却液通入接头113和冷却液通出接头114。
56.可选地,制冷模组10还包括防护壳16,蒸发器热交换板、冷凝器热交换板122、散热循环泵22和冷却循环泵33上均固定有法兰161,蒸发器热交换板、冷凝器热交换板122、散热循环泵22和冷却循环泵33均通过法兰161固定于防护壳16的内部,防护壳16的表面固定有供防护壳16于回收舱固定的固定角铁。具体地,法兰161可实现蒸发器热交换板、冷凝器热交换板122、散热循环泵22和冷却循环泵33于防护壳16的内部的稳固,固定角铁可实现防护壳16于回收舱的稳固,有效提升恒温设备的抗冲击性能。
57.本实施例中,防护壳16由高强度刚制成。
58.本实施例中,散热液通入接头123、散热液通出接头124、冷却液通入接头113和冷却液通出接头114均固定于防护壳16上。
59.本实施例中,温控设备还包括传感单元和控制单元,传感单元用于对冷却腔311温度和环境温度进行测量,控制单元用于根据传感单元感应的冷却腔311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散热循环泵22、散热风扇24、冷却循环泵33和制冷模组10的启停。
60.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数据回收舱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模组,所述制冷模组包括制冷端和散热端,所述制冷模组内设置有制冷剂,所述制冷模组用于驱动所述制冷剂于所述制冷端和所述散热端进行循环,并使所述制冷剂于所述制冷端向外部吸热,同时于所述散热端向外部散热;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与所述散热端连接,用于对所述散热端进行散热;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冷却箱、冷却循环管和冷却循环泵,所述冷却箱位于所述制冷端的一侧,所述冷却循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制冷端和所述冷却箱连通,所述制冷端的内部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循环泵安装于所述冷却循环管上,用于驱动所述冷却液于所述制冷端和所述冷却箱循环流动,所述冷却箱的内部设置有供电子设备装设的冷却腔,所述冷却液用于流经所述冷却腔时,对所述冷却腔进行吸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数据回收舱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包括导热外筒、以及固定于所述外筒的内部的导热内筒,所述冷却腔设置于所述导热内筒的内部,所述导热外筒和所述导热内筒之间形成冷却液腔,所述外筒的表面设置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循环管靠近所述冷却箱的一端与所述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数据回收舱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入口位于所述导热外筒的下端,所述冷却液出口位于所述导热外筒的上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数据回收舱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还包括间隔环,所述间隔环套的内侧面套设于所述导热内筒的表面,所述间隔环套的外侧面与所述导热外筒的内侧面贴合,所述间隔环将所述冷却液腔分隔形成冷却液流入腔和冷却液流出腔,所述间隔环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冷却液流入腔和所述冷却液流出腔的连通口,所述冷却液入口和所述冷却液出口分别与所述冷却液流入腔和所述冷却液流出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数据回收舱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还包括若干导热板和若干导热环板,各所述导热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导热内筒的上下端面上,各所述导热板的另一端均朝所述导热外筒的内侧壁方向延伸,各所述导热环板的内侧均套设于所述导热内筒的外侧壁上,各所述导热环板的外侧均朝所述导热外筒的内侧壁方向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数据回收舱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热板和各所述导热环板均间隔设置并朝所述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延伸,所述导热板和所述导热环板用于将冷却液由所述导热内筒的外侧面向所述导热外筒的内侧面进行导向。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数据回收舱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还包括若干导流板和若干导流环板,各所述导流板的一端均分别固定于所述导热外筒的上下两端,各所述导流板的另一端朝所述导热内筒的方向延伸,各所述导流环板的外侧均固定于所述导热外筒的内侧壁上,各所述导流环板的内侧均朝所述导热内筒的方向延伸,所述导流板和所述导流环板用于将冷却液由所述导热外筒的内侧面向所述导热内筒的外侧面进行导向。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数据回收舱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壳、散热循环泵、散热排管和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壳固定于回收舱的底部,所述散热排管固定于所述散热壳内,所述散热排管的两端均与所述散热端连通,所述
散热端的内部填充有散热液,所述散热循环泵安装于所述散热排管上,用于驱动所述散热液在所述散热排管和所述散热端循环,所述散热风扇固定于所述散热壳上并位于所述散热排管的一侧,用于通电时对所述散热排管散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数据回收舱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模组还包括压缩机、膨胀阀和毛细循环管,所述制冷端包括蒸发器热交换板,所述散热端包括冷凝器热交换板,所述蒸发器热交换板和所述冷凝器热交换板并排设置,所述毛细循环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蒸发器热交换板和所述冷凝器热交换板内,所述制冷剂填充于所述毛细循环管内,所述散热循环泵、所述冷却循环泵、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膨胀阀均安装于所述毛细循环管上并位于所述蒸发器热交换板和所述冷凝器热交换板相同一侧。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数据回收舱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模组还包括防护壳,所述蒸发器热交换板、所述冷凝器热交换板、所述散热循环泵和所述冷却循环泵上均固定有法兰,所述蒸发器热交换板、所述冷凝器热交换板、所述散热循环泵和所述冷却循环泵均通过所述法兰固定于所述防护壳的内部,所述防护壳的表面固定有供所述防护壳于回收舱固定的固定角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温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数据回收舱的温控设备;包括制冷模组、散热模块和冷却模块,制冷模组包括制冷端和散热端,制冷模组内设置有制冷剂,散热模块可对散热端进行散热;冷却模块包括冷却箱、冷却循环管和冷却循环泵,冷却箱位于制冷端的一侧,冷却循环管的两端分别与制冷端和冷却箱连通,制冷端的内部填充有冷却液,冷却循环泵驱动冷却液于制冷端和冷却箱循环流动,通过冷却液对冷却腔的吸热,可使得温控设备在较低供电功率下即可实现对电子设备的降温,可有效提升温控设备,在降低温控设备能耗的同时,增大温控设备的使用范围。控设备的使用范围。控设备的使用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

李晓彬 谭润泽 陈威 李俊 郭佳凯 黄涛 肖经林 杨睿 吕成刚 朱春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武汉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07.13

技术公布日:

2022/10/18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49: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14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冷却液   所述   热交换   制冷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