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船舶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推进装置。


背景技术:



2.推进装置是用于驱动船舶运动的动力装置。由于船舶通常都在水面上或水中运动,因此推进装置不可避免地会有部分结构浸泡在水中,为避免水下电机等结构因进水而导致故障,推进装置需要对水下电机等部件存在的暴露于水中的缝隙进行密封。然而,这样的密封结构仍无法保证推进装置的防水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推进装置,推进装置包括:
4.水上组件,水上组件包括壳体、以及容置于壳体中的控制器或驱动器中的至少一种;
5.水下组件,水下组件包括机壳、输出件以及螺旋桨,输出件插设于机壳,输出件暴露于机壳外的一端连接于螺旋桨;以及
6.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管、以及穿设于第一支撑管的连接件,第一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壳体和机壳,控制器可借由连接件控制输出件运动;
7.其中,第一支撑管与壳体密封连接,第一支撑管与连接件密封连接。
8.可选地,第一支撑管插设于壳体,第一支撑管和壳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分别抵接于第一支撑管和壳体。
9.可选地,水上组件包括驱动器,驱动器容置于壳体中,控制器与驱动器电性连接;连接件包括传动杆,传动杆分别连接于驱动器和输出件,以实现驱动器和输出件之间的机械传动;第一支撑管中容置有第一油封件,第一油封件套设于传动杆且抵接于第一支撑管,以实现第一支撑管与传动杆之间的密封连接。
10.可选地,水下组件包括驱动器,驱动器容置于机壳中并连接于输出件;连接件包括连接线,连接线分别连接于控制器和驱动器,以实现控制器与驱动器之间的电性连接;第一支撑管中容置有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分别抵接于连接线和第一支撑管,以实现第一支撑管与连接线之间的密封连接。
11.可选地,第一支撑管插设于机壳,第一支撑管与机壳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第三密封件分别抵接于第一支撑管与机壳,以实现第一支撑管与机壳之间的密封连接。
12.可选地,第一支撑管靠近机壳的一端设有定位件,定位件可卡设于机壳,以便于第一支撑管插设机壳。
13.可选地,输出件与机壳之间设有第二油封件,第二油封件套设于输出件且抵接于机壳,以实现输出件和机壳之间的密封连接。
14.可选地,水下组件还包括油封盖板,油封盖板设于第二油封件朝向螺旋桨的一侧,
且盖设于第二油封件。
15.可选地,机壳包括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之间设有第四密封件,第四密封件分别抵接于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以实现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之间的密封连接。
16.可选地,推进装置包括套设于第一支撑管的第二支撑管,第二支撑管具有流线型外壁。
17.可选地,推进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设于水上组件和水下组件之间的卡位件,第二支撑管的相对两侧分别与卡位件卡合连接,以固定于水上组件和水下组件之间。
18.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推进装置通过使第一支撑管与壳体密封连接、以及使第一支撑管与连接件密封连接,实现第一支撑管与壳体之间的密封配合,避免壳体外的水分通过第一支撑管与壳体之间的缝隙或第一支撑管的内部通道进入壳体中导致控制器受损,有效地提高了推进装置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推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实施例中推进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图2实施例中推进装置沿a-a线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图3实施例中推进装置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24.图5是图3实施例中推进装置的另一局部结构放大图;
25.图6是图3实施例中推进装置的部分结构拆解示意图;
26.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推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图7实施例中推进装置沿b-b线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图8实施例中的推进装置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29.图10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水下组件的结构拆解示意图;
30.图11是图10实施例中的水下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1.图12是图11实施例中水下组件沿c-c线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32.图13是图3实施例中的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4是图13实施例中定位件沿d-d线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34.图15是图3实施例中推进装置的部分结构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6.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7.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38.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推进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
3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推进装置10可安装于船舶,用于为船舶提供运动所需动力。推进装置10包括但不限于水上组件100和水下组件200,水上组件100与水下组件200相连接。其中,水下组件200可用于产生推进力,水上组件100可用于控制水下组件200运作,包括但不限于:水上组件100可用于控制水下组件200启动与否、水下组件200产生的动力大小或水下组件200产生的动力方向等。
40.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和图3,图2是图1实施例中推进装置1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实施例中推进装置10沿a-a线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41.可选地,水上组件100包括壳体110和控制器120,控制器120可容置于壳体110中。水下组件200包括机壳210、驱动器220、输出件230以及螺旋桨240,驱动器220可容置于机壳210中,螺旋桨240可设于机壳210外,输出件230可插设于机壳210并分别连接于驱动器220和螺旋桨240。其中,机壳210以及螺旋桨240处可设置有阳极块,以保护推进装置10位于水中的金属不被腐蚀。
42.在本实施例中,推进装置10还包括连接组件300,连接组件300设于水上组件100和水下组件200之间,并分别连接于水上组件100和水下组件200,以使得水上组件100可借由连接组件300控制水下组件200。
43.具体地,连接组件300可包括第一支撑管310以及穿设于第一支撑管310的连接件,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为连接线320。第一支撑管310的两端可分别连接于壳体110和机壳210,从而穿设于第一支撑管310的连接线320可分别插设于壳体110和机壳210,并分别连接于控制器120和驱动器220,以实现控制器120与驱动器220之间的电性连接,从而控制器120可借由连接线320控制驱动器220。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线320从第一支撑管310中穿过,能够提高走线的整洁度,更好打理电线。同时,第一支撑管310包裹连接线320,能够避免连接线320与水接触而导致使用寿命降低或损坏。
44.举例而言,控制器120可以包括控制电路和/或驱动电路,驱动器220可以包括驱动电机,例如内转子电机或外转子电机等,连接线320可以是实现控制电路或驱动电路和驱动电机之间的电性连接的电线,从而控制器120可以控制驱动器220运作。其中,驱动电路主要是电机的驱动电路,控制电路主要用于实现控制功能,控制器120的控制电路和/或驱动电路可以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也可以设置在多块电路板上,电路板可以设于水上组件100内,也可以设于水下组件200内,多块电路板还可以分别设于水上组件100和水下组件200
内,在此不作限定。进一步地,输出件230可以是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或是能够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实现机械传动的连杆,从而控制器120可以控制输出件230运动。输出件230一端连接于驱动器220,另一端连接于螺旋桨240,以实现驱动器220与螺旋桨240之间的机械传动,从而控制器120可以控制螺旋桨240运动。
45.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3至图5,图4是图3实施例中推进装置10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5是图3实施例中推进装置10的另一局部结构放大图。
46.可选地,第一支撑管310靠近壳体110的一端可以插设于壳体110。第一支撑管310插设于壳体110的一端还可以设有螺纹,壳体110可设有对应的螺纹,从而第一支撑管310可以与壳体110螺纹连接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可拆卸固定连接。当然,第一支撑管310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卡接等方式实现与壳体110之间的固定连接。
47.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管310与壳体110之间可以设有第一密封件410,以实现第一支撑管310与壳体110之间的密封连接。其中,第一密封件410可以是套设于第一支撑管310并过盈设置于第一支撑管310和壳体110之间的密封圈,例如硅胶圈、塑胶圈等,从而第一密封件410可以分别抵接于第一支撑管310的外壁以及壳体110的内壁,防止外部的水分沿第一支撑管310与壳体110之间的缝隙进入壳体110内部。第一密封件410也可以借由螺钉等固定于壳体110中,并抵接于第一支撑管310。当然,第一密封件410也可以是插设于第一支撑管310与壳体110之间的缝隙的其它形状的柔性结构件,或是可密封第一支撑管310与壳体110之间的缝隙的粘胶,亦或其他可实现第一支撑管310与壳体110之间的密封连接的结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48.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管310容置有部分连接线320的内部通道可设有第二密封件420,以实现第一支撑管310与连接线320之间的密封连接。其中,第二密封件420可以是套设于连接线320并过盈设置于第一支撑管310的内部通道的密封圈,例如硅胶圈等,从而第二密封件420可以分别抵接于第一支撑管310的内壁以及连接线320的外壁,以防止自第一支撑管310远离壳体110的一端进入第一支撑管310内部的水分进入壳体110内部。其中,第二密封件420可以是一柔性的密封塞,如硅胶塞,密封塞可开设有与连接线320的径向尺寸相对应的通孔,从而密封塞可塞入第一支撑管310靠近壳体110的一端,同时连接线320可穿设于密封塞,以防止第一支撑管310内部的水分进入壳体110内部;该密封塞也可以塞入第一支撑管310远离壳体110的一端,以防止外部水分进入第一支撑管310内部。当然,第二密封件420也可以是插设于第一支撑管310与连接线320之间的柔性结构件,或是可密封第一支撑管310与连接线320之间的缝隙的粘胶,或是其他可密封第一支撑管310与连接线320之间的缝隙结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49.同理,第一支撑管310靠近机壳210的一端可以插设于机壳210。第一支撑管310插设于机壳210的一端也可以设有螺纹,机壳210可设有对应的螺纹,从而第一支撑管310可以与机壳210螺纹连接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可拆卸固定连接。当然,第一支撑管310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卡接等方式实现与机壳210之间的固定连接。
50.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管310与机壳210之间可以设有第三密封件430,以实现第一支撑管310与机壳210之间的密封连接。其中,第三密封件430可以是套设于第一支撑管310并过盈设置于第一支撑管310和机壳210之间的密封圈,例如硅胶圈、塑胶圈等,从而第三密封件430可以分别抵接于第一支撑管310的外壁以及机壳210的内壁,防止外部的水分沿第一
支撑管310与机壳210间的缝隙进入机壳210内部。当然,第三密封件430也可以是插设于第一支撑管310与机壳210之间的缝隙的其它形状的柔性结构件,或是可密封第一支撑管310与机壳210之间的缝隙的粘胶,亦或其他可实现第一支撑管310与机壳210之间的密封连接的结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5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器120和驱动器220可通过连接线320实现电性连接,进而实现控制器120对驱动器220的控制,进而控制器120可以控制输出件230运动以驱动螺旋桨240转动产生推进力。
52.此外,推进装置10通过相连接的壳体110、机壳210以及分别连接于壳体110和机壳210的第一支撑管310形成用于容置控制器120、驱动器220以及连接线320的安装空间,以防止外界水分或杂质直接接触内部器件。
53.此外,推进装置10通过壳体110与第一支撑管310之间的第一密封件410、以及机壳210与第一支撑管310之间的第三密封件430,实现第一支撑管310与壳体110、机壳210之间的密封配合,避免外部水分通过壳体110与第一支撑管310之间的缝隙、或机壳210与第一支撑管310之间的缝隙进入壳体110或机壳210内部导致控制器120或驱动器220受损,以提高推进装置10的防水性能。
54.此外,推进装置10通过第一支撑管310与连接线320之间的第二密封件420,实现第一支撑管310与连接线320之间的密封配合,避免机壳210内的驱动器220等部件在工作中挥发的水分经由第一支撑管310的内部通道输送至壳体110内部导致控制器120损坏,同时也可作为防止外部水分进入第一支撑管310的另一道防线。
55.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6,图6是图3实施例中推进装置10的部分结构拆解示意图。推进装置10还可包括夹具组件500,夹具组件500可用于与船舶连接,例如挂设于船艉板,以使推进装置10安装于船舶,同时使得水上组件100设于水面以上。夹具组件500可设于水上组件100靠近水下组件200的一侧,并套设于第一支撑管310。
56.夹具组件500可包括夹具基座501、夹具前盖502以及至少一个夹具体503,夹具基座501和夹具前盖502可夹设于第一支撑管310,夹具基座501和夹具前盖502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夹具体503可设于夹具基座501的外壁,用于与船舶连接。其中,夹具基座501、夹具前盖502与第一支撑管310之间可设有衬套504,衬套504可套设于第一支撑管310并连接于夹具组件500,以使得夹具组件500能够以第一支撑管310为轴转动。衬套504可以起到受力支撑的作用,并且能够防止在推进装置10转动方向时第一支撑管310晃动。其中,衬套504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全部或部分衬套504内侧可以装有用于增加旋转阻尼的o型圈,以便于调整控制推进装置10转向所需力度的大小。
57.可选地,夹具体503可设有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两个夹具体503可借由穿设于两个夹具体503和夹具基座501的连接管以及与之匹配的螺母实现夹具体503与夹具基座501的固定连接。
58.水上组件100还可包括机箱101,机箱101可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于安装壳体110、电源连接结构102以及散热风扇103等部件。机箱101的侧壁可设有散热部104,用于配合散热风扇103对水上组件100进行散热。其中,散热部104可包括多组设于机箱101侧壁的翅片,多组翅片之间可形成有间隙以便于空气流通。电源连接结构102可以是插设于机箱101的电性线管,用于连接机箱101外部的电源和内部的电子器件。机箱101的底壁可设有用
于控制方向的握把105,通过对该握把105施力可实现机箱101的转动,进而带动水上组件100、连接组件300及水下组件200转动。机箱101内还可容置有用于定位的gps模块。
59.此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器120和驱动器220可以一者设于水上组件100内,另一者设于水下组件200内;也可以两者都设于水上组件100内或两者都设于水下组件200内。关于控制器120和驱动器220的设置位置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仅以控制器120设于水上组件100且驱动器220设于水下组件200、以及控制器120和驱动器220均设于水上组件100两种情况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60.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8,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推进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实施例中推进装置10沿b-b线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61.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穿设于第一支撑管310的连接件为传动杆330,传动杆330的两端分别插设于壳体110和机壳210。其中,壳体110围设形成密封腔体,用于容置控制器120、驱动器220。其中,控制器120和驱动器220可以同时容置于该密封腔体内;或壳体110可以围设形成两个密封腔体,控制器120和驱动器220可以分别容置于不同的密封腔体内。控制器120与驱动器220电性连接,以控制驱动器220运作。机壳210插设有输出件230,输出件230暴露于机壳210外的一端连接于螺旋桨240。传动杆330插设于壳体110的一端连接于驱动器220,插设于机壳210的一端连接于输出件230,以实现驱动器220与输出件230之间的机械传动。此外,机壳210下端可以设有用于降水阻的鳍部。
62.具体地,请结合参阅图8和图9,图9是图8实施例中的推进装置10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63.传动杆330连接于输出件230的一端可设有第一齿轮3301,输出件230可设有相应的第二齿轮2301,第一齿轮3301与第二齿轮2301可相互卡合连接以实现传动杆330与输出件230之间的机械传动。例如,第一齿轮3301和第二齿轮2301可以是分别套设于传动杆330和输出件230的锥齿轮,被配置为用于实现传动杆330和输出件230的机械传动。同理,传动杆330与驱动器220之间也可设有相应的齿轮传动结构。
64.此外,第一支撑管310中容置有第一油封件440,第一油封件440可套设于传动杆330且抵接于第一支撑管310,以实现第一支撑管310与传动杆330之间的密封连接。其中,第一油封件440可以是骨架油封等可用于旋转轴密封的结构件。第一油封件440与传动杆330之间可形成有密封的油膜,以防止第一支撑管310外的水分借由第一支撑管310内部通道进入壳体110。传动杆330和第一支撑管310之间还可设有轴承,如滚针轴承,以提高传动杆330的传动效率。
65.本实施例通过将驱动器220容置于壳体110中,并通过传动杆330实现驱动器220与输出件230的连接实现驱动器220与输出件230之间的机械传动,可避免进入机壳210内的水分接触到驱动器220导致其出现功能损坏;此外,设于传动杆330与第一支撑管310之间的第一油封件440可进一步防止水分自第一支撑管310进入壳体110导致控制器120、驱动器220或其他电性器件出现功能损坏。
66.在图8所示实施例中,机壳210可以包括第一机壳2101和第二机壳2102,第二机壳2102可以插设于第一机壳2101,并通过设于第一机壳2101和第二机壳2102之间的密封圈实现密封。此外,在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机壳210的数量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机壳21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多个机壳210之间的连接关系也不限于本实施例。
67.请结合参阅图10,图10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水下组件200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68.在本实施例中,水下组件200的机壳210包括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第一机壳2101、第二机壳2102以及第三机壳2103,第一机壳2101、第二机壳2102以及第三机壳2103可配合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输出件230可插设于第三机壳2103,输出件230暴露于该容置空间外的一端可与螺旋桨240实现传动连接。可选地,输出件230与第三机壳2103之间可设有第二油封件450。第二油封件450可以是骨架油封等可用于旋转轴密封的结构件。第二油封件450可套设于输出件230并抵接于第三机壳2103,第二油封件450与输出件230之间可形成有密封的油膜,以实现输出件230与第三机壳2103之间的密封连接。此外,水下组件200还可包括油封盖板460,油封盖板460设于第二油封件450朝向螺旋桨240的一侧,且盖设于第二油封件450,以避免第二油封件450脱离第三机壳2103。
69.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11和图12,图11是图10实施例中的水下组件2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实施例中水下组件200沿c-c线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70.可选地,第一机壳2101、第二机壳2102以及第三机壳2103围设形成的容置空间中可容置有驱动器220。输出件230可部分容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并穿设于驱动器220,以实现与驱动器220之间的机械传动。此外,输出件230与第三机壳2103之间可设有轴承2302,例如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以减少输出件230转动所受到的阻力。轴承2302可固定于第三机壳2103,且轴承2302靠近驱动器220的一侧可设有限位件2303,例如固定于第三机壳2103的限位螺母,限位件2303可盖设于轴承2302,以防止轴承2302脱落。同理,输出件230的其他位置也可设有固定于机壳210的轴承,轴承也可以是圆锥滚子轴承等其他轴承件,以提高输出件230的旋转效率。
71.进一步地,第一机壳2101和第二机壳2102的连接处可设有相匹配的螺纹结构,以使得第一机壳2101可与第二机壳2102螺纹连接。第一机壳2101和第二机壳2102之间还可设有第四密封件470,例如硅胶圈、塑胶圈等,第四密封件470分别抵接于第一机壳2101和第二机壳2102,以实现第一机壳2101和第二机壳2102之间的密封连接。同理,第二机壳2102和第三机壳2103也可通过螺纹连接,并通过设于第二机壳2102和第三机壳2103的另一第四密封件470实现第二机壳2102和第三机壳2103之间的密封连接。
7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水下组件200通过第四密封件470实现第一机壳2101、第二机壳2102和第三机壳2103之间的密封连接,并通过第二油封件450实现第三机壳2103与输出件230之间的密封连接,以使得机壳210围设形成一个密闭腔体,可防止外部水分或杂质等进入机壳210内,提高了推进装置10的防水性。
73.请结合参阅图3、图13和图14,图13是图3实施例中的定位件610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实施例中定位件610沿d-d线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74.可选地,定位件610可设于第一支撑管310靠近机壳210的一端。定位件610被配置为可卡设于机壳210,以将第一支撑管310定位至机壳210的待插设位置,便于第一支撑管310插设机壳210。其中,定位件610可套设于第一支撑管310,例如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第一支撑管310的一端。
75.定位件610包括定位部6101、第一固定孔6102、以及第二固定孔6103。其中,定位部6101用于实现定位件610与机壳210之间的定位连接,第一固定孔6102用于实现定位件610与机壳210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孔6103用于实现定位件610与第一支撑管310之间的
固定连接。
76.具体地,定位部6101可以是形成于定位件610靠近机壳210的表面的销孔,机壳210靠近水上组件100的表面可设有相应的销孔,从而插设于定位部6101和机壳210的销钉可使定位件610卡设于机壳210,以实现定位件610与机壳210之间的定位连接。此外,定位部6101也可以是形成于定位件610靠近机壳210的表面的凸柱或凹槽,机壳210靠近水上组件100的表面可形成有相应的凹槽或凸柱,从而定位件610可卡设于机壳210以实现两者间的定位连接。
77.进一步地,第一固定孔6102可以是沿第一支撑管310轴向贯穿定位件610的螺孔,机壳210靠近水上组件100的表面可设有相应的螺孔,进而定位连接于机壳210的定位件610可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于机壳210上,以便于第一支撑管310插设机壳210。其中,定位件610与机壳210的连接处可设置有密封圈,以避免水流从定位件610和机壳210之间的缝隙进入机壳210内部。
78.进一步地,第二固定孔6103可以是沿第一支撑管310径向贯穿定位件610的螺孔,当第一支撑管310插设机壳210时,插设于第二固定孔6103的螺钉可抵接于第一支撑管310的侧壁以限制第一支撑管310的径向移动。
79.此外,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15,图15是图3实施例中推进装置10的部分结构拆解示意图。
80.卡位件620可包括相对靠近水下组件200的第一卡位件621以及相对靠近水上组件100的第二卡位件622,第一卡位件621和第二卡位件622分别套设于第一支撑管310。第二支撑管630的相对两侧可分别与第一卡位件621和第二卡位件622卡合连接,以固定于水上组件100和水下组件200之间。当然,水上组件100和水下组件200之间也可以设有多于两个的卡位件620,以将第二支撑管630固定在水上组件100和水下组件200之间。
81.定位件610背离机壳210的表面可设有用于承接第一卡位件621的安装槽6104。第一卡位件621靠近定位件610的表面可设有凸部6210,该凸部6210可插设于安装槽6104以将第一卡位件621固定在定位件610上。第一卡位件621远离定位件610的表面可设有与第二支撑管630管壁相匹配的凸部,以使得第二支撑管630可卡设于第一卡位件621。同理,第二支撑管630靠近水上组件100的一端可卡设于第二卡位件622。具体地,第二卡位件622与夹具组件500之间设有卡接件640,卡接件640的表面设有用于卡接的凸部或凹槽,第二卡位件622设有相匹配的凹槽或凸部,从而第二卡位件622可与卡接件640卡合连接,并将第二支撑管630卡设于第一卡位件621和第二卡位件622之间。其中,第一卡位件621卡接于第二支撑管630的凸部表面还可以下陷形成与第二支撑管630进一步卡接的凹槽,同理,第二卡位件622也可以形成类似的卡接结构。故而第二支撑管630可套设于第一支撑管310,且第二支撑管630的外壁可环设于第一支撑管310的外周,避免外部的水流或杂物冲击第一支撑管310。此外,第二支撑管630具有流线型外壁,例如图13所示的水滴形外壁,可减少推进装置10在水中移动时所受到的水阻。上述夹具组件500的外壁可形成与第二支撑管630的外壁大致相同的形状。
82.其中,第一卡位件621可以开设有缺口以形成排水口,从而第二支撑管630内的水分可以沿第二支撑管630内壁流至排水口,当推进装置10出水时水会受重力影响从第一卡位件621的排水口排出。其中,排水口可以设置于第一卡位件621靠近第二支撑管630的表
面,例如设置于与第二支撑管630卡接的凸部和/凹槽,或设置于围设形成套设第一支撑管310的通孔的壁体表面,当然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卡位件621的其他位置,在此不作限定。
83.此外,请继续参阅图3,推进装置10还可包括至少一个轴限位件650。轴限位件650可以是套设于第一支撑管310的环套件,用于限制推进装置10各部件沿第一支撑管310的轴向上的移动。举例而言,轴限位件650可以设于水上组件100和夹具组件500之间,并分别抵接于水上组件100和夹具组件500,以使沿第一支撑管310轴向分布的各部件两两相抵接,避免推进装置10的某个部件沿第一支撑管310的轴向移动导致脱离。轴限位件650通过与推进装置10其他部件的配合可以实现控制各部件之间的间隙和限制自由度的作用,能够使得推进装置10在正常运行时不产生误转向或者晃动等现象。
84.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85.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推进装置通过使第一支撑管与壳体密封连接、以及使第一支撑管与连接件密封连接,实现第一支撑管与壳体之间的密封配合,避免壳体外的水分通过第一支撑管与壳体之间的缝隙或第一支撑管的内部通道进入壳体中导致控制器受损,有效地提高了推进装置的防水性能。
8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竖直、水平、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8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推进装置,应用于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装置包括:水上组件,所述水上组件包括壳体、以及容置于所述壳体中的控制器或驱动器中的至少一种;水下组件,所述水下组件包括机壳、输出件以及螺旋桨,所述输出件插设于所述机壳,所述输出件暴露于所述机壳外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螺旋桨;以及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管、以及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管的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机壳,所述控制器可借由所述连接件控制所述输出件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管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管与所述连接件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管插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支撑管和所述壳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管和所述壳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组件包括所述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容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器电性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分别连接于所述驱动器和所述输出件,以实现所述驱动器和所述输出件之间的机械传动;所述第一支撑管中容置有第一油封件,所述第一油封件套设于所述传动杆且抵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管,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撑管与所述传动杆之间的密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组件包括所述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容置于所述机壳中并连接于所述输出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线,所述连接线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驱动器,以实现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器之间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管中容置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分别抵接于所述连接线和所述第一支撑管,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撑管与所述连接线之间的密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管插设于所述机壳,所述第一支撑管与所述机壳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管与所述机壳,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撑管与所述机壳之间的密封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管靠近所述机壳的一端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可卡设于所述机壳,以便于所述第一支撑管插设所述机壳。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件与所述机壳之间设有第二油封件,所述第二油封件套设于所述输出件且抵接于所述机壳,以实现所述输出件和所述机壳之间的密封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组件还包括油封盖板,所述油封盖板设于所述第二油封件朝向所述螺旋桨的一侧,且盖设于所述第二油封件。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所述第一机壳和所述第二机壳之间设有第四密封件,所述第四密封件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机壳和所述第二机壳,以实现所述第一机壳和所述第二机壳之间的密封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装置包括环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管的外周的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二支撑管具有流线型外壁。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设于所
述水上组件和所述水下组件之间的卡位件,所述第二支撑管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卡位件卡合连接,以固定于所述水上组件和所述水下组件之间。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推进装置,推进装置包括水上组件、水下组件以及连接组件,水上组件包括壳体、以及容置于壳体中的控制器或驱动器中的至少一种;水下组件包括机壳、输出件以及螺旋桨,输出件插设于机壳,输出件暴露于机壳外的一端连接于螺旋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管、以及穿设于第一支撑管的连接件,第一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壳体和机壳,控制器可借由连接件控制输出件运动;其中,第一支撑管与壳体密封连接,第一支撑管与连接件密封连接。本申请通过使第一支撑管、壳体密封连接、以及使第一支撑管与连接件密封连接,实现第一支撑管与壳体之间的密封配合,避免水分进入壳体中导致控制器受损,有效地提高了推进装置的防水性能。有效地提高了推进装置的防水性能。有效地提高了推进装置的防水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

王海洋 王强 陶师正 万小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20

技术公布日:

2022/7/29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3:32: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1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机壳   所述   壳体   组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