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可折叠聚拢式工具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休闲家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可折叠聚拢式工具车。


背景技术:



2.在户外露营或沙滩游玩时,经常会使用到折叠工具车。现有技术的折叠车收合后体积大,不方便收纳,出门携带不方便;且整车重量大,女士拿不动。出门游玩时搬拿不方便,占据后备箱空间大;容积都在180l内,放置物品少,可以使用的容积小。
3.本方案针对这一技术问题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可折叠聚拢式工具车,解决了现有的折叠工具车具有收合体积大,不方便收纳,出门携带不方便,整车太重,且容积太小的技术问题,本方案 提供的可折叠聚拢式工具车,大大增强工具车的实用性能。
5.一种新型的可折叠聚拢式工具车,包括前后依次布置的前轮架组件、中轮架组件和后轮架组件,所述前轮架组件的下端部设置有拉手组件,所述前轮架组件和后轮架组件的底端设置有车轮组件;
6.所述前轮架组件与中轮架组件之间、所述中轮架组件和后轮架组件之间均通过交叉管组件一连接,所述前轮架组件与中轮架组件之间、所述中轮架组件和后轮架组件之间均通过底架组件连接,所述交叉管组件一和所述底架组件均为剪式伸缩结构;
7.所述拉手组件与所述前轮架组件之间通过拉手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前轮架组件和后轮架组件之间设置有车体布和车底板,底架组件上设有收车提带。
8.所述前轮架组件包括两个前立杆组件、设置在两个所述前立杆组件之间的交叉管组件二,所述前立杆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前立杆,所述前立杆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前上连接件、定位套、前下连接件、转轴套一;
9.所述前下连接件与所述转轴套一同时固定在所述前立杆下端,所述前上连接件套在所述前立杆中端,所述前上连接件下方的定位套固定连接在所述前立杆中端;
10.所述交叉管组件二为剪式伸缩结构,且与两个所述前立杆连接。
11.所述后轮架组件包括两个后立杆组件、设置在两个所述后立杆组件之间的交叉管组件三,所述后立杆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后立杆,所述后立杆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后上连接件、定位套一、后下连接件、转轴套二;
12.所述后下连接件与所述转轴套二同时固定在所述后立杆下端,所述定位套一固定在所述后立杆中端,所述定位套一上方的后上连接件套在所述后立杆中端;
13.所述交叉管组件三为剪式伸缩结构,且与两个所述后立杆连接。
14.所述前立杆和后立杆上端均设置有车体固定件,用于固定和支撑车体布。
15.所述中轮架组件包括两个中立杆组件、设置在两个所述中立杆组件之间的支撑组件;
16.所述中立杆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中立杆,所述中立杆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中上连接件、定位套二、中下连接件;
17.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通过支撑杆连接件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中下连接件分别与所述中立杆连接。
18.所述交叉管组件一、交叉管组件二、交叉管组件三的结构组成一致,均包含两根交叉管,两根相同的交叉管中间通过铰接点连接,
19.所述底架组件包括中间连接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件四角位置的四根底架撑杆,所述底架组件共有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两侧;
20.四根所述底架撑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中间连接件上,其中一组所述底架组件的四根底架撑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两组前立杆组件和两组中立杆组件上,另一组所述底架组件的四根底架撑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两组中立杆组件和两组后立杆组件上。
21.所述拉手组件包括拉手外管、可伸缩的设置在所述拉手外管内的拉手内管、与所述拉手内管一端连接的拉手套、所述拉手外管的底端设置有外管套,所述拉手内管的外侧通过锁扣按钮与所述拉手外管连接。
22.其中弹片固定在拉手内管下端的孔处,内管塞固定在拉手内管下端,拉手管连接件固定在拉手外管上端;外管套固定在拉手外管下端,锁扣按钮固定在拉手外管上端;拉手内管可穿入拉手外管内部,拉手套固定在拉手内管上端。
23.所述拉手连接组件包括拉手连接管下连接件和两根拉手连接管;两根拉手连接管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拉手管连接件内,其另一端与扭簧分别固定在拉手连接管下连接件内,呈八字型结构。
24.所述车轮组件包括立轴、轴支架和车轮;所述立轴焊接在轴支架上端,所述车轮固定在轴支架孔处。
25.本实用新型达成以下显著效果:
26.(1)本方案设置有前轮架组件、中轮架组件和后轮架组件,并配合有交叉管组件一、交叉管组件二、交叉管组件三,使得工具车的整体具有伸缩或者聚拢的效果,收放自如,有利于节省空间;
27.(2)本方案中提供的可折叠聚拢式推车,结构收合时,简单省力,使用容积大,且收合后占用空间小,出行可以轻松放置在汽车后备箱内,室内可轻松站立于狭小的空间内,重量轻、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折叠聚拢式工具车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轮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轮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轮架组件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交叉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拉手组件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5.图7-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拉手组件收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拉手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体收合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车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车的结构示意图。
41.其中,附图标记为:1、前轮架组件;2、后轮架组件;3、中轮架组件;4、车轮组件;5、交叉管组件;6、底架组件;7、拉手组件;8、拉手连接组件;9、车体布;10、车底板;11、收车提带;12、车体固定件;
42.101、前立杆组件;102、前立杆;103、前上连接件;104、定位套;105、前下连接件;106、转轴套一;
43.201、后立杆组件;202、后立杆;203、后上连接件;204、定位套一;205、后下连接件;206、转轴套二;
44.301、中立杆组件;302、支撑组件;303、中立杆;304、中上连接件;305、定位套二;306、中下连接件;307、支撑杆;308、支撑杆连接件;
45.401、立轴;402、轴支架;403、车轮;
46.501、交叉管;
47.601、中间连接件;602、底架撑杆;
48.701、拉手外管;702、拉手内管;704、拉手套;705、拉手管连接件;706、外管套;707、内管塞;708、锁扣按钮;709、弹片;
49.801、拉手连接管;802、拉手连接管下连接件;803、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了能更加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51.参见图1-图12,一种新型的可折叠聚拢式工具车,包括前后依次布置的前轮架组件1、中轮架组件3和后轮架组件2、设置在车体两侧的交叉管组件5、设置在车体底部的底架组件6、设置在前轮架组件1下端部的拉手组件7、设置在前轮架组件1和后轮架组件2底端的车轮组件4,前轮架组件1、中轮架组件3和后轮架组件2之间通过交叉管组件一连接,拉手组件7与前轮架组件1之间通过拉手连接组件8连接,前轮架组件1和后轮架组件2之间设置有车体布9和车底板10,底架组件上设有收车提带11。
52.如图2所示,前轮架组件1由左右两组前立杆组件101和一组交叉管组件二连接而成,其中前立杆组件101包括前立杆102、前上连接件103、定位套104、前下连接件105、转轴套一106;前下连接件105与转轴套一106同时固定在前立杆102下端,前上连接件103套在前立杆102中端,前上连接件103下方的定位套104固定连接在前立杆102中端,定位套104用来对前上连接件103限位,而前上连接件103可以沿着前立杆102上下滑动,交叉管组件二的上面两端通过前上连接件103分别与两根前立杆102连接,交叉管组件二的下面两端通过前下连接件105分别与两根前立杆102连接。
53.转轴套一106一方面起到了限位紧固立轴的效果,避免立轴脱离,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立轴的良好转动。
54.更优的,前立杆102上端设置有车体固定件12,用于固定和支撑车体布9。
55.如图3所示,后轮架组件2由左右两组后立杆组件201和一组交叉管组件三连接而成,其中后立杆组件201包括后立杆202、后上连接件203、定位套一204、后下连接件205、转轴套二206;后下连接件205与转轴套二206同时固定在后立杆202下端,定位套一204固定在后立杆202中端,定位套一204上方的后上连接件203套在后立杆202中端,定位套一204起到对后上连接件203限位的作用,后上连接件203能够在后立杆202中上下滑动。交叉管组件三的上面两端通过后上连接件203分别与两根后立杆202连接,交叉管组件三的下面两端通过后下连接件205分别与两根后立杆202连接。
56.其中,定位套一204具有限位的作用效果,避免两个连接件的脱离。
57.更优的,后立杆202上端设置有车体固定件12,用于固定和支撑车体布9。
58.如图4所示,中轮架组件3由左右两组中立杆组件301和一组支撑组件302连接而成;其中中立杆组件301包括中立杆303、中上连接件304、定位套二305、中下连接件306;中下连接件306固定在中立杆303下端,定位套二305固定在中立杆303中端,定位套二305上方的中上连接件304套在中立杆303中端。支撑组件302包括支撑杆307和支撑杆连接件308,两根支撑杆307的一端通过中下连接件306分别与两根中立杆303连接,两根支撑杆307的另一端与支撑杆连接件308连接。
59.其中,中上连接件304可以在中立杆303中上下滑动,且中上连接件304与交叉管组件一连接。
60.在收合时,两个支撑杆307与支撑杆连接件308的铰接点转动,使得两个支撑杆307逐渐成为竖直状态,从而实现了收合的状态。
61.如图5所示,交叉管组件一、交叉管组件二、交叉管组件三的结构一致,均包含两根交叉管501。两根相同的交叉管501中间均设有通孔,通过通孔用铆钉固定在一起呈交叉状。交叉管组件共有六组,车体的左右两侧各两组,前轮架组件1和后轮架组件2各一组。
62.如图6所示,底架组件6包括中间连接件601和四根底架撑杆602,底架组件6共有两组,沿着支撑杆307左右对称设置。每组的四根底架撑杆602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中间连接件601上,其中一组的四根底架撑杆60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两组前立杆组件101和两组中立杆组件301上,另一组的四根底架撑杆60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两组中立杆组件301和两组后立杆组件201上。
63.很明显,底架撑杆602可以与中间连接件601转动连接,底架组件6的结构实际也是现有技术中很容易实现的,在此不再详述。
64.如图10所示,提起收车提带11时,底架组件6被向上提起;同时,前上连接件103、中上连接件304、后上连接件203带动交叉管组件5向上滑动,完成整个车子收合。
65.如图7-1、7-2所示,拉手组件7包括拉手外管701、拉手内管702、拉手套704、拉手管连接件705、外管套706、内管塞707、锁扣按钮708、弹片709;其中弹片709固定在拉手内管702下端的孔处,内管塞707固定在拉手内管702下端,拉手管连接件705固定在拉手外管701上端;外管套706固定在拉手外管701下端,锁扣按钮708固定在拉手外管701上端,用于定位拉手内管702和拉手外管701;拉手内管702可穿入拉手外管701内部,拉手套704固定在拉手内管702上部。其中,内管塞707固定在拉手内管702下端,拉手内管702向上拉至弹片709从锁扣按钮708中弹出时,内管塞707同时被锁扣按钮708挡住;拉手内管702向下推至最底端
时,内管塞707卡在外管套706处的铆钉上。
66.拉手组件本质上只要能起到拉动、拖动的技术效果即可,因此,拉手组件的具体结构可以是本方案中具体结构的变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做出的类似的改进,也都在本方案保护的范围内,在此不再详述。
67.使用时,用手拖动拉手组件7,将拉手内管702从拉手外管701内向外拉出,并听见“啪”的声音,弹片709从拉手外管701内弹出,将拉手外管701和拉手内管702固定到一起,完成拉手组件7的展开;用手按住拉手外管701上的锁扣按钮708将弹片709按下,拉手内管702向下推动,完成拉手组件7的收合。
68.锁扣按钮708与弹片709的工作原理类似于雨伞的伸缩结构,该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实现,在此不再详述。
69.如图8所示,拉手连接组件8包括拉手连接管下连接件802和两根拉手连接管801。两根拉手连接管801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拉手管连接件705内,两根拉手连接管801的另一端与扭簧803分别固定在拉手连接管下连接件802内,两个拉手连接管下连接件802分别固定在两组前立杆组件101的前下连接件105上,从而完成拉手连接组件8的固定。
70.从图中可以看出,拉手连接管801与拉手连接管下连接件802为可转动式的连接。
71.如图9所示,车轮组件4包括立轴401、轴支架402和车轮403;立轴401焊接在轴支架402上端,车轮403固定在轴支架孔处。车轮组件4共四组,分别位于前轮架组件1和后轮架组件2的下端。
72.将车体布9的四边用螺栓固定在前立杆102、后立杆202上端的车体固定件12上,并拧紧螺栓。将车体布9中间固定在中立杆组件301上,将两根收车提带11分别固定在两个中间连接件601上,完成车体布固定,将车底板10平铺在车体布9内。
73.车底板10铺设在车体布9内部,即车体布为双层结构,车底板10设置在夹层中。
74.将车轮组件4分别固定到前立杆102、后立杆202内,完成车轮组件4的组装。
75.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过程:
76.将两根收车提带11向上提起,前轮架组件1和后轮架组件2同时向内收合,车子瞬间闭合到一起,完成速开速合,车体布9将收合后车体围住,整个车子收合完毕,见图10。
77.将拉手组件7向上提起,并拖动拉手组件7,可以拉动整个车体行走。
78.注:本实施例中的交叉管组件5,实际包括交叉管组件一、交叉管组件二和交叉管组件三,均是相同的剪式伸缩结构。为了简化描述和附图标示,统称为交叉管组件5,特此说明。
79.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的可折叠聚拢式工具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依次布置的前轮架组件、中轮架组件和后轮架组件,所述前轮架组件的下端部设置有拉手组件,所述前轮架组件和后轮架组件的底端设置有车轮组件;所述前轮架组件与中轮架组件之间、所述中轮架组件和后轮架组件之间均通过交叉管组件一连接,所述前轮架组件与中轮架组件之间、所述中轮架组件和后轮架组件之间均通过底架组件连接,所述交叉管组件一和所述底架组件均为剪式伸缩结构;所述拉手组件与所述前轮架组件之间通过拉手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前轮架组件和后轮架组件之间设置有车体布和车底板,所述底架组件上设有收车提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可折叠聚拢式工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架组件包括两个前立杆组件、设置在两个所述前立杆组件之间的交叉管组件二,所述前立杆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前立杆;所述交叉管组件二为剪式伸缩结构,且与两个所述前立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可折叠聚拢式工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架组件包括两个后立杆组件、设置在两个所述后立杆组件之间的交叉管组件三,所述后立杆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后立杆;所述交叉管组件三为剪式伸缩结构,且与两个所述后立杆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可折叠聚拢式工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轮架组件包括两个中立杆组件、设置在两个所述中立杆组件之间的支撑组件;所述中立杆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中立杆,所述中立杆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中上连接件、定位套二、中下连接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通过支撑杆连接件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中下连接件分别与所述中立杆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的可折叠聚拢式工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组件包括中间连接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件四角位置的四根底架撑杆,所述底架组件共有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两侧;四根所述底架撑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中间连接件上,其中一组所述底架组件的四根底架撑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两组前立杆组件和两组中立杆组件上,另一组所述底架组件的四根底架撑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两组中立杆组件和两组后立杆组件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可折叠聚拢式工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组件包括拉手外管、可伸缩的设置在所述拉手外管内的拉手内管、与所述拉手内管一端连接的拉手套,所述拉手外管的底端设置有外管套,所述拉手内管的外侧通过锁扣按钮与所述拉手外管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可折叠聚拢式工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连接组件包括拉手连接管下连接件和两根拉手连接管;两根拉手连接管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拉手管连接件内,其另一端与扭簧分别固定在拉手连接管下连接件内,呈八字型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可折叠聚拢式工具车,包括前后依次布置的前轮架组件、中轮架组件和后轮架组件、设置在车体两侧的交叉管组件、设置在车体底部的底架组件、设置在前轮架组件下端部的拉手组件、设置在前轮架组件和后轮架组件底端的车轮组件,前轮架组件、中轮架组件和后轮架组件之间通过交叉管组件连接,拉手组件与前轮架组件之间通过拉手连接组件连接,前轮架组件和后轮架组件之间设置有车体布和车底板,底架组件上设有收车提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聚拢式工具车,结构收合时简单省力,使用容积大,且收合后占用空间小,重量轻、稳定性好。稳定性好。稳定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

高剑云 高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美科(青岛)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5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59: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1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组件   所述   立杆   连接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