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油品的区分

油品的定义
一、一类油为一次加氢溶剂油
该油由于含蜡基分子较多,及其他杂质结构分子参差不齐,并由于分子未有序排列,导致由此类油调合而成的润滑油品具有以下缺欠:
清净分散能力差、易产生油泥
工作黏度遇热变化极为严重、产生热无黏度而言
低温启动效果极差,流动性极差。
黏度指数90~95
二、二类油为二次加氢溶剂油
该类基础润滑油品由于基溶剂油品的第二次加氢,其分子结构已见有序,不规范、较一类油品中的30%以上杂质基本溶去但尚不明显改变,故由此制成润滑油有以下缺欠
1 具备粗浅清净分散性
2 油泥产生较慢、继续生成积碳
3 使用寿命较一类油稍好一点
4 低温流动性效果较差,使用寿命短
5 黏度指数为95-115
三、三类加氢基础油(合成)方式
该类基础油为高品质润滑油上等油品,为世界目前最新技术,以得以应用于高档次长寿命,更刻苛的温度变化范围内的润滑油之必须。三段加氢后的基础油彻底改变了其内部分子结构,更有利于润滑油的组成部分,具有国际先进的作用
1 Econowy(节能)     
2 Emission(环保)
3 Extended(长寿命
4 Evelution(技术进步之功效)成为如今推动内燃机油质量升级的动力和依据 
三段加氢基础油具备:
1 良好的清净分散性
2 严苛条件下的工作稳定性
3 黏度指数超120以上
4 低温流动性能好、抗磨剪切能力更强 
5 由于分子结构变得排列整齐、使用寿命,抗衰老程度越强 
6 控制杂质生成、更加稳定的结构
宗上所述三种基础油品,当今最好的油品应为三类加氢系列产品。
特种基础油料
  (3)特种基础油料该类油或作为特种润滑油品原料,或作为非正规产品,或作为某局部时期、范围下的油品原料而有一定市场,但一般无固定作润滑油基础油的规格标准,如轻脱油、重脱油、抽出油、汽油、航空煤油、直馏柴油、直馏润滑油组分料、各种用作再调合的成品油·--大部分为HI'液压池和机械油等。
  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根据原油的性质和加工工艺把基础油分为石蜡基基础油、中间基基础油、环烷基基础油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发动机油的发展为先导,润滑油趋向低黏度、多级化、通用化,对基础油的黏度指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基础油分类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趋势。因此,国外各大石油公司目前一般根据黏度指数的大小分类,但一直以来没有严格的标准。API1993年将基础油分为五类(API-1509),并将其并如EOLCSAPI发动机油发照认证系统)中,其分类方法见表1
1 API-1509基础油分类标准
试验方法
ASTM D2007
ASTM D2270
ASTM D2622/D4294/D4927/D3120
类别
饱和烃含量/%
黏度指数VI
硫含量/%(质量分数)
I
<90%
80~120
>0.3
II
>90%
80~120
<0.3
III
>90%
>120
<0.3
IV
α-烯烃(PAO)
V新型秸秆气化炉
所有非IIIIIIIV类基础油
 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IV类基础油指的是聚α-烯烃(PAO)合成油。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PAO依聚合度不同可分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别用来调制不同的油品。这类基础油与矿物油相比,无SP和金属,由于不含蜡,所以倾点极低,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但PAO边界润滑性差。另外,由于它本身的极性小,
对溶解极性添加剂的能力差,且对橡胶密封有一定的收缩性,但这些问题都可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酯类得以克服。
fpc补强机
  除IIV类基础油之外的其他合成油(合成烃类、酯类、硅油等)、植物油、再生基础油等统称V类基础油。
  21世纪对润滑油基础油的技术要求主要有:热氧化性好、低挥发性、高黏度指数、低硫/无硫、低黏度、环境友好。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的I类润滑油基础油已不能满足未来润滑油的这种要求,加氢法生产的IIIII类基础油将成为市场主流。
  我国润滑油基础油标准建立于1983年,为适应调制高档润滑油的需要,1995缘114年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执行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方法和规格标QSHR 001-95,详见表2。这种分类方法与国际上的分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2 我国基础油的分类
 
类别
黏度指数VI
超高黏度指数
IV140
很高黏度指数
120VI<140
高黏度指数
90VI<120
中黏度指数
40VI<90
低黏度指数
VI<40
 通用基础油 UHVI VHVI HVI MVI LVI
  专用基础油 低凝 UHVIW VHVIW HVIW MVIW
  深度精制 UHVIS VHVIS HVIS MVIS
国内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
  矿物润滑油基础油又称中性油。中性油粘度等级以37.8(100)的赛氏粘度(秒)表示,标以100N150N500N等;而把取自残渣油制得的高粘度油,则称作光亮油(brightoil),以98.9210)赛氏粘度()表示,如150BS120BS等。我国于70年代起,制定出三种中性油标准,即石蜡基中性油、中间基中性油和环烷基中性油三大标准,分别以SNZNDN加以标志。例如:75SN100SN150SN200SN350SN500SN650SN150BS。但是,SN油的粘度以40的运动粘度,BS则以100运动粘度划分。这些中性油的规格标准已在国内实行了一段时期,对于润滑油总体生产技术起了促进和提高作用。
  石蜡基基础油以俄罗斯和韩国产品质量最佳,国内来源主要由贸易进口后分销,进口此产
品的企业有青岛森拓贸易有限公司、天津SK代理等。此产品适合用作高档润滑油原料。
  中国石化总公司从90年代起按照国际上通用的中性油分类方法,并根据国内原油性质和粘度指数,把中性油分为UHVI(超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40)、VHVI(很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20)、HVI(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80)、MVI(中粘度指数,粘度指数4080)和LVI(低粘度指数,粘度指<40)四大类。另外,根据大跨度多级内燃机油、液力传动油、高性能极压工业齿轮油等高档油品对中性油的性质要求,又订出了HVISMVIS两类深度精制的中性油标准,以及HVIWMVIW两类深度脱蜡的中性油标准。这些中性油的氧化性、抗乳化性、蒸发损失和倾点等指标均较前面几种中性油规定了更高的要求。
  HVI高粘度指数中性油,规定粘度指数不小于95。用于配制粘温性能要求较高的润滑油。粘度牌号为HVI-75HVI-100HVI-150HVI-200HVI-350HVI-400HVI-500以及HIV-650和两个HVI-120BSHVI-150BS光亮油。
  MVI为中粘度指数中性油。粘度指数不小于60。适用于配制粘温性能要求不高的润滑油。粘度牌号为:MVI-60MVI-75MVI-100MVI-150MVI-250MVI-500MVI-600智能手机解锁M
VI-750MVI-900以及MVI-90BSMVI125/140BSMVI-200/220BS三个光亮油。
  LVI为低粘度指数中性油。未规定最低粘度指数。适用于配制变压器油、冷冻机油等低凝点润滑油。粘度牌号为:LVI-60LVI-75LVI-100LVI-150LVI-300LVI-500LVI-900LVI-1200以及LVI-90BSLVI-230/250BS两个光亮油。
  HVIS高粘度指数深度精制中性油,除粘度指数大于95外,还有较优良的氧化性、抗乳化性和一定的蒸发损失指标。适用于调配高档汽轮机油、极压工业齿轮油。其粘度牌号对应于HVI中性油。
  HVIW为高粘度指数、低凝点和低挥发性中性油。除粘度指数大于95挂裤架外,还规定了较低凝点、较低的蒸发损失和具有良好的氧化性。适用于调配高档内燃机油、低温液压油、液力传动液等。其粘度牌号对应于HVI中性油。
  MVIS为中粘度指数深度精制中性油,除粘度指数不小于60外,还有较好的氧化性和抗乳化性。适用于调配汽轮机油等。其粘度牌号对应于MVI中性油。
  MVIW为中粘度指数低凝点低挥发性中性油,除粘度指数不小于60外,还有较好的氧化安
定性、抗乳化性和蒸发损失。适用于调配内燃机油、低温液压油等。


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的,其中基础油占了95%以上的比例,所以基础油的优劣直接影响成品润滑油的性能优劣和制造成本。 基础油种类分成以下5种类别:(品质由低到高排列) 
第一类,传统溶剂精炼矿物油;
第二类,加氢裂解矿物油;以上两类都称为矿物油,矿物油的基础油是原油提炼过程中,在分馏出有用的轻物质(如航空用油、汽油、柴油……等)之后,剩下来残留的塔底油再经提炼而成(再剩下就是沥青)。就本质而言,它是运用原油中较差的成份,原油中存有几千个不同的混合物分子组成,提炼技术即使再精进,亦无法将其中不良物、杂质去除殆尽。
第三类,高度加氢裂解或加氢异构化蜡;此类基础油原料和前两类是一样的,是现在市场上概念最不清晰的产品。代表性的就是嘉实多公司从1999年开始开始使用III类基础油VHVIvery high viscosity index)代替原来配方的PAO,贴上synthetic-合成油的标签,
而现在国内很多品牌也照搬。随着加工工艺的提高,现在在VHVI上又有了:1DW(加氢裂化异构脱蜡),是雪佛龙公司专利;MSDW(加氢处理一加氢异构化和加氢裂化选择性脱蜡),是埃克森美孚公司专利;XHVI(加氢异构化生产超高黏度指数),是壳牌公司专利,现在都称为合成基础油。其中埃克森美孚公司半合成油基本都是使用MSDW技术,称为合成科技。但实际上以此类基础油为主要原料的润滑油仍然处在矿物油的范畴。
第四类,聚α-烯烃(PAO);聚α-烯烃(PAO),是埃克森美孚公司专利技术,系来自于原油中的瓦斯气或天然气所分散出来的**、丙烯,再经聚合、催化等繁复的化学反应才炼制成大分子组成的基础液。在本质上,它使用的是原油中较好的成份,加以化学反应并透过人为的控制下达到预期的分子形态,其分子排列整齐,抵抗外来变数的能力自然很强,因此合成油体质较好,其对热稳定、抗氧化反应、抗粘度变化的能力自然要比矿物油强许多。

目前大家在市面上见到的最多的就是以前四类基础油为主要成分的润滑油产品。在本文最后下面大家会看到这五类基础油分别对应的国际品牌的润滑油产品,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压软起
第五类,其他合成油(一般指酯类合成油)就是通过提炼动、植物(生物)脂肪酸和醇化学合成的双酯、多元醇酯、聚醚、硅油、磷酸酯等。酯类本来就是油性的,具有天然的润滑性能(其他基础油(包括PAO)要通过添加剂实现这个性质)。而且酯类本来的极向性可以使油膜分子黏附在金属表面,所以论润滑油性能,酯类润滑油是最好的。
综上所述就润滑油性能:酯类>PAO>三类基础油如:XHVIMSDWVHVI 各知名国际品牌润滑油基础油一览表(按基础油性能划分,由最佳开始排序)
第五类酯类基础油,代表品牌——全合成范畴
- 法国MOTUL摩特(300V,8100)
- 美国Redline 红线
- 福斯GT1 0W20
第四类基础油PAO,代表品牌——全合成范畴
- 金美孚1
- 福斯0W30(进口)
这在里不得不说一下,有几种产品是三、四类基础油混合加专利配方的添加剂,代表产品有:
-
MOTUL摩特 H-TECH 100 PLUS, H-TECH MULTI STANDARD
- 普通美孚一号(银装美孚 5W40,5W30
- 灰壳Shell VXAB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讲此类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半合成润滑油
第三类基础油,代表品牌——矿物油范畴
- MOTUL摩特 MultiPower Plus
- Esso埃索
- Castrol 嘉实多(极护)
- Total 道达尔9000
第一、二类基础油所涵盖之产品不再赘述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2:25: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076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基础油   润滑油   指数   粘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