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气压焊焊后正火处理工艺的探讨

钢轨气压焊焊后正火处理工艺的探讨
刘雄义
【摘 要】分析气压焊焊后正火处理出现缺陷的原因,如正火温度控制不当,正火不均等,从7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
【年(卷),期】2006(000)005
【总页数】3页(P8-10)
【关键词】钢轨气压焊;粗晶;正火
【作 者】刘雄义
【作者单位】上海铁路局工务大修段,杭州,310008
【正文语种】中 文
油砂【中图分类】U213.9+2
采用塑性气压焊焊接钢轨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焊接温度在1 250~1 300 ℃,焊后接头金属晶粒度基本处于一级,属于奥氏体过热的粗晶组织,在较大过冷度条件下使之保留下来,该组织的塑性、韧性较差,而且硬而脆,无法使用。同时,焊接后也存在一定的残留应力,必须进行热处理来改善性能后,才能更好地在线路上使用。为此,气压焊焊接钢轨工艺规定,焊后必须正火处理。但在实际操作中,正火处理存在缺陷,接头质量达不到要求,必须制订合理的正火处理工艺。
1 正火工艺的提出
目前,我国大量使用的钢轨钢的碳含量多在0.65%~0.80%,而大多数钢轨钢多属于亚共析钢。虽有部分钢轨达到共析成分,也有部分含微合金元素的钢轨(如U75V,其中钒含量在0.040%~0.120%),但其正火处理工艺还基本遵循碳钢正火工艺的规律,即正火加热温度,要求终了温度在Ac3+30~Ac3+50 ℃,按铁-碳合金状态图可初步确定其正火温度。碳钢的退火正火加热温度范围见图1。
图1 碳钢的退火正火加热温度范围
由于气压焊是在野外施工作业,在这种特殊条件下其正火工艺曲线示意见图2。正火工艺规定:起始温度为400~500 ℃;终了温度为850~920 ℃(针对不同的钢轨成分,依试验而定)。
注:Ac3—加热时铁素体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Acm—加热或冷却时,二次渗碳体溶解于奥氏体终了或开始从奥氏体析出的温度。图2 两种正火工艺曲线示意
2 焊接中出现的问题
我段从使用小型移动气压焊技术以来,为保证无缝线路质量,根据有关规定,每年上道焊接前都要进行1次焊接试验,选10~20个焊头做落锤检验,检验通过后才可正式上道施工。在落锤检验时,成功率不高,有时甚至要2~3次试验才能通过。去年初我段做焊接60 kg/m轨试验时,选送20个气压焊接头做落锤试验。这批焊头按《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TB/T 1632—95)规定的要求,经超声波探伤合格,没有塌角、错口等外部缺焰,几何形状均符合规定要求。结果做落锤检验时,有4个焊头一锤就断,整体性能达不到标准要求(规定要求2锤不断为合格),但从焊头断口上看,无光斑、过烧等内部缺陷。为了到原因,将落锤检验失败的焊头进行金相和其他检测,结果发现晶粒度和硬度均有问题。厚大部分,
如轨头三角区和轨底三角区,内部组织没有全部或部分相变,晶粒较粗;硬度检验发现不均匀、偏高;有的出现2个热影响区,致使力学性能变坏,达不到标准要求。经金相检验和硬度分析,认为是执行正火工艺没达到标准要求所致。
阻焊油墨3 产生缺陷的原因分析
3.1 晶粒粗大(图3)
图3 碳钢在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及其晶粒的长大
主要原因是正火的温度不合适,即正火的起始温度偏高,或终了温度偏低,没达到奥氏体转变和均匀化过程的温度;或终了温度过高,超过了该成分合金的限制正火温度,使晶粒迅速长大,进入粗晶区。
(1)起始温度偏高:钢轨气压焊后正火的起始温度,工艺规定为400~500 ℃。然而在现场施工中,由于任务紧而降温时间较长,特别是我段地处南方,夏季施工时由焊接温度降至正火温度时间较长,约1 h左右。有时因着急而在表面温度高于500 ℃时,就开始点火进行正火,这样由于钢轨焊缝处内外温度偏差较大(约100 ℃以上),使焊头内部温度仍高于奥
氏体转变开始温度,晶粒度没有发生变化,仍为粗大的奥氏体过热粗晶。继续正火加热时,使粗大的奥氏体晶粒继续长大,使晶粒度继续粗化,晶粒度比正火前还粗大,在较大过冷度的自然冷却条件下,使粗晶保留下来,这种粗晶组织的塑性、韧性均很低,硬而脆,从而影响了焊头的力学性能。
(2)正火终了温度偏低:不同成分的钢轨其正火的终了温度是不同的,正火时没能区分不同成分的钢轨选择正火的终了温度。例如,当初试验时,U71轨和U71Mn选择相同的终了温度均为850 ℃,结果使得U71Mn轨没能达到正火的目的,晶粒度多为1~2级,残留较多的铁素体,而U71轨晶粒度为7~8级,转变后的组织为珠光体加极少量的铁素体,达到了正火的目的。也由于当时的测温仪器的量程限制,测温仪的量程仅为400~900 ℃,而U71Mn要求最终正火温度为900~910 ℃,因而不能准确测定加热的最终温度,使之低于该成分钢轨奥氏体化和均匀化的温度,仍有部分铁素体及珠光体没能转变成奥氏体,也使焊接后的粗大的奥氏体晶粒没能进入奥氏体细晶区,焊后的粗晶和组织转化的不完全而影响了焊头的力学性能,没有达到正火目的。
(3)正火终了温度过高:提高加热温度和加热速度,可加快奥氏体的形成和均匀化过程,但
必须针对钢轨的具体化学成分而定,不能千篇一律。正火的终了温度,既要保证奥氏体化的完全并使之均匀,又不能过高,如U71轨的最终正火温度为850℃,U75V轨则要在900~920℃。这是因为化学成分不同,而U75V轨Mn含量在0.7%~1.05%,略高于U71轨,特别是U75V轨,V(钒)含量在0.04%~0.12%,其V(钒)是强碳化物元素,细化晶粒,因而终了温度可高些,晶粒同样较细,有利于力学性能。但如果把U71Mn和U75V轨的终了温度提高至950 ℃以上,正火后断口晶粒仍很粗,其原因是当温度高于950℃时,其奥氏体晶粒就迅速长大,而奥氏体晶粒度的大小决定着转变后产物晶粒的大小。因此在冷却后,转变为珠光体和铁素体时,晶粒就变得粗大,从而降低了焊头的力学性能。三元醇
吊耳(4)厚大部分(轨头三角区、轨底三角区)组织没发生相变或部分发生相变,结晶较粗。分析认为:虽经正火,但因其厚大部分易发生正火不透的现象,观察其断口,宏观特征为晶粒粗,残留的铁素体较多,断口表现为钢轨周边部分高温区发暗,检查组织为较细的珠光体和极少量的铁素体,表明已达到正火要求,而轨底三角区和轨头三角区等厚大部分则发亮,检查发现铁素体较多和部分珠光体组织,明显是该处没有正透,即没达到正火温度。之所以没有正透,一是正火温度偏低,周边区域因直接接触高温达到了正火的终了温度,而厚大的内部,由于热传导造成的温度梯度差,没有达到正火的终了温度,没能使奥氏体客车门
发生相转变,晶粒也没发生变化,冷却后均保留下来;另外,正火加热速度太快,造成过大的温度梯度使钢轨内外温差过大,特别是对含一些合金成分较高的钢轨(如含Si量增加),导热性变差,更加大了温差,正火加热虽然使靠外部部分达到了正火的终了温度要求,而其内部却没达到终了温度要求,使厚大的芯部组织没发生转变或转变不完全,造成正火不透的现象,而影响了焊头的力学性能。
>三通管接头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42: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044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温度   晶粒   钢轨   要求   加热   达到   焊接   部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