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理科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 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个;非空子集有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 一般式;
(2) 顶点式;(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时,设为此式)
(3) 零点式;(当已知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坐标为时,设为此式)
4 真值表:      同真且真,同假或假
5 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
反设词
原结论
反设词
不是
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都是
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大于
不大于
至少有
至多有()个
小于
不小于
至多有
至少有()个
对所有,成立
存在某,不成立
对任何,不成立
存在某,成立
6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下图):(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原命题       互逆       逆命题
若p则q               若q则p
       互       互
  互        为   为        互
  否                     否
           逆   逆           
         否     
否命题               逆否命题   
若非p则非q    互逆      若非q则非p
充要条件: (1),则P是q的充分条件,反之,q是p的必要条件;
(2),且q ≠> 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p ≠> p ,且,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p ≠> p ,且q ≠> p,则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 函数单调性:
增函数:(1)、文字描述是: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数学符号表述是:设f(x)在xD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都有
成立,则就叫f(x)在xD上是增函数。D则就是f(x)的递增区间。
减函数:(1)、文字描述是: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数学符号表述是:设f(x)在xD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都有
成立,则就叫f(x)在xD上是减函数。D则就是f(x)的递减区间。
单调性性质:压缩氧自救器(1)、增函数+增函数=增函数;(2)、减函数+减函数=减函数;   
(3)、增函数-减函数=增函数;(4)、减函数-增函数=减函数;
注:上述结果中的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情况下是要变的,是等号左边两个函数定义域的交集。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              单调
单调性
内层函数
外层函数
复合函数
等价关系:(1)设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则为增函数;如果,则为减函数.
8函数的奇偶性:(注:是奇偶函数的前提条件是: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
奇函数:定义:在前提条件下,若有,则f(x)就是奇函数。
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2)、奇函数在x>0和x<0上具有相同的单调区间;
(3)、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有f(0)=0  .
偶函数:定义:在前提条件下,若有,则f(x)就是偶函数。
性质:(1)、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2)、偶函数在x>0和x<0上具有相反的单调区间;
奇偶函数间的关系:
(1)、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  (2)、奇函数·奇函数=偶函数;
(3)、偶奇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4)、奇函数±奇函数=奇函数(也有例外得偶函数的)
(5)、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6)、奇函数±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9函数的周期性:定义:对函数f(x),若存在T0,使得f(x+T)=f(x),则就叫f(x)是周期函数,其中,T是f(x)的一个周期。
周期函数几种常见的表述形式:
(1)、f(x+T)= - f(x),此时周期为2T ;(2)、 f(x+m)=f(x+n),此时周期为2
(3)此时周期为2m  。
10常见函数的图像:
11 对于函数(),恒成立,则函数的对称轴是;两个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12 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性质:
(1),且).(2),且).
(3).(4)当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电动粉扑.
13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
指数性质:
        (1)1、饮料瓶提手  ;    (2))  ; (3)
(4)  ;  (5)  ; 
指数函数:
(1)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
(2)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注: 指数函数图象都恒过点(0,1)
对数性质: 
(1)杏蜜(2) ;   
(3)  ;(4) ;  (5)
(6)  ;        (7)、     
对数函数:
(1)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
(2)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注: 对数函数图象都恒过点(1,0)
(3)、 
(4)
14 对数的换底公式 : (,且,,且, ).
对数恒等式:(,且, ).
推论 (,且, ).
1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0a1M0N0,则
(1);    (2) ;
(3);    (4)
16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负增长时):
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则对于时间的总产值,有.
17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1) ,其中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为末项。
(2)推广:
(3)  (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前n项和: (1) ;其中为首项,n为项数,为末项。
(2)
(3)    (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4)    (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常用性质:(1)、若m+n=p+q ,则有
注:的等差中项,则有2n、m、p成等差。
(2)、若为等差数列,则为等差数列。
(3)、为等差数列,为其前n项和,则也成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1) ,其中为首项,n为项数,q为公比。
(2)推广:(3)    (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前n项和: 
常用性质:(1)、若m+n=p+q ,则有
注:的等比中项,则有 n、m、p成等比。
19三角不等式:
(1)若,则人脸识别怎么建模.(2) 若,则.
(3) .
20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文具盒生产过程=
21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22 和角与差角公式
    ;;
.=
(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的象限决定, ).
23 二倍角公式及降幂公式
.
.
.         
24 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xR及函数xR(A,ω,为常数,且A0)的周期;函数(A,ω,为常数,且A0)的周期.
三角函数的图像:
25 正弦定理?(R为外接圆的半径).
26余弦定理:
;;.
27面积定理:
(1)分别表示abc边上的高).
(2).
(3).
28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在△ABC中,有
.
29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那么:
(1) 结合律:λ(μ)=(λμ) ;(2)第一分配律:(λ+μ) =λ;
(3)第二分配律:λ(+)=λ+λ.
30的数量积(或内积)·=||||
31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则+=.
(2)=,=,则-=. 
    (3)AB,则.
(4)=,则=.
(5)设=,=,则·=.
32 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
33 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B).
34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且,则:
||=λ .(交叉相乘差为零)
() ·=0.(对应相乘和为零)
36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则△ABC的重心的坐标是.
37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所对边长分别为,则
(1)的外心.
(2)的重心.
3的垂心.
4的内心.     
5的旁心.
38常用不等式:
(1)(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当且仅当a=b时取“=”号).
(3)
(4).
(5(当且仅当a=b时取“=”号)
39极值定理:已知都是正数,则有
(1)若积是定值,则当时和有最小值
(2)若和是定值,则当时积有最大值.
(3)已知,若则有
(4)已知,若则有
40 一元二次不等式,如果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即:
.
41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
..
42 斜率公式
.
43 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直线过点,且斜率为)
(2)斜截式 (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 ()).
 两点式的推广:(无任何限制条件!)
(4)截距式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
(5)一般式 (其中A、B不同时为0).
直线的法向量:,方向向量:
46 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直线).
47 圆的四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
(2)圆的一般方程 (>0).
(3)圆的参数方程 .
4)圆直径式方程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
4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则在圆外;
在圆上;        在圆内.
4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
50 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则:
;;
;
;.
51 椭圆的参数方程是. 离心率
54 椭圆的切线方程:椭圆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
55 双曲线的离心率
56 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
(1)若双曲线方程为渐近线方程:.
    (2)渐近线方程为双曲线可设为.
(3)若双曲线与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
,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
(4) 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总是
57双曲线的切线方程:双曲线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
58抛物线焦半径公式:
抛物线焦半径.
过焦点弦长.
60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弦端点A,由方程 消去y得到
,为直线的倾斜角,为直线的斜率,.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3:21: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043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函数   公式   关系   方程   向量   单调   对数   奇函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