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混动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运输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电混动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运输工具。


背景技术:



2.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汽车尾气的污染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伤害。当前,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多家车企均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但新能源汽车当前的占比仍然不是太高。
3.随着锂电行业的崛起,各车企为了在新能源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也在研究其他方向的能源动力,如氢能源等。车型方面各车企也在不断的推出新品,主要为纯电电动、锂电/氢电混动(插电混动、轻混)等形式。但还是以燃油车从便捷、快速、保险等方面在大众心目中的比率最高,此外就是混动。
4.本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5.目前新能源汽车搭配的混动多为锂电或氢能,采用插电或自转化的方式配置。在城市短途运输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运行成本相比相对节俭在35%左右,性价比较高。但是对于1000公里或以上的行驶来说,燃油车预计油耗为7.2(较好的油耗),混动油耗在6.5左右,运行成本相对节俭仅10%左右,随着汽油的价格上涨,其运行成本仍然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电混动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运输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目前新能源汽车搭配的混动多为锂电或氢能,采用插电或自转化的方式配置,对于远途运输相对于燃油车节俭较少,且随着汽油的价格上涨,混动的运行成本仍然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风电混动系统,包括风接收组件和造风机构,其中:
9.所述风接收组件包括进风压缩机构,所述进风压缩机构通过压缩风管道连接进风口,所述进风压缩机构与车身传动系统和/或驱动装置连接;
10.所述造风机构包括动力装置以及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的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与所述压缩风管道连接。
11.优选地,所述风接收组件还包括进风调节机构,所述进风调节机构包括承压装置和第一风量调节装置,其中:
12.所述承压装置连接于所述压缩风管道上,设置于所述进风压缩机构与所述进风口之间;
13.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承压装置与所述进风口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风
量调节装置调节进风量。
14.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单元,其中:
15.所述承压装置内设置压力检测装置,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与所述进风口之间设置风量检测装置;
16.所述压力检测装置、所述风量检测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17.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用于调节进风量。
18.优选地,所述承压装置还包括泄压口,所述泄压口处设置泄压控制结构,所述泄压控制结构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19.优选地,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防风层、第二防风层和第三防风层,其中:
20.所述第一防风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防风层与所述风量检测装置之间;
21.所述第一防风层、所述第二防风层与所述第三防风层上分别设置第一网孔、第二网孔和第三网孔,所述第一网孔、所述第二网孔、所述第三网孔的截面面积依次减小。
22.优选地,所述风接收组件还包括第二风量调节装置,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承压装置与所述进风压缩机构之间,其中:
23.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四排风层和第五排风层,所述第四排风层设置于靠近所述承压装置的一侧;
24.所述第四排风层、所述第五排风层上分别设置第四网孔和第五网孔,所述第五网孔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四网孔的截面面积;
25.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用于调节进风量。
26.优选地,还包括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设置于所述进风口的前端。
27.优选地,所述防护结构采用风琴罩。
28.优选地,所述风量检测装置设置为包括至少两组。
29.一种运输工具,包括上述的风电混动系统。
30.本发明提供的风电混动系统,包括风接收组件和造风机构,设置风接收组件包括进风压缩机构,进风压缩机构通过压缩风管道连接进风口,进风压缩机构与车身传动系统和/或驱动装置连接,造风机构包括动力装置以及与动力装置连接的进风管道,进风管道与压缩风管道连接。可面对混动新能源车及非锂电动力、纯燃油动力车,从车的四大结构上看改变的主要是其动力“心脏”部分,由当前的燃油发动机或者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使用不同的能源或者能源转化驱动车身行驶,从而不使用燃油、锂电池包或者仅仅使用锂电池包作为储能,又或者将风能既作为驱动又作为储能的动力,实现风电混合,可大幅降低人们的使用成本并节俭车企的造车成本,购车成本至少降低30%,并且具有节俭能源油,绿环保的优势。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是本发明风电混动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发明风电混动系统中承压装置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本发明风电混动系统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35.图中:1、进风压缩机构;101、压缩风管道;2、进风口;3、驱动装置;4、动力装置;401、进风管道;5、承压装置;51、泄压口;6、第一风量调节装置;61、第一防风层;62、第二防风层;63、第三防风层;7、控制单元;8、第二风量调节装置;81、第四排风层;82、第五排风层;9、防护结构;10、压力检测装置;20、风量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3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侧向”、“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混动系统,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风接收组件和造风机构。
40.其中,风接收组件包括进风压缩机构1,进风压缩机构1通过压缩风管道101连接进风口2。使用时,压缩风管道101固定安装于车辆的底板上,进风口2设置于车身上。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进风口2设置于车辆的前脸处,便于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迎面进风,使进风量更加能够满足使用需求。进风口2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压缩风管道101与进风口2一一对应设置。
41.进风压缩机构1与车身传动系统和/或驱动装置3连接。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驱动发电机。进风压缩机构1与车身传动系统连接,用于使通过进风压缩机构1压缩收集的风量形成压缩力释放进入车身传动系统,进而带动车身移动;进风压缩机构1与驱动装置3连接,用于使通过进风压缩机构1压缩收集的风量形成压缩力释放进入驱动发电机,使驱动发电机发电进入车辆设置的锂电储能单元进行储能。
42.造风机构包括动力装置4以及与动力装置4连接的进风管道401,进风管道401与压缩风管道101连接。本实施例中,进风管道401与压缩风管道101一一对应设置,动力装置4采用涡轮吸风机,涡轮吸风机通过转动吸风,用于当无风或者风量不足,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时,通过启动造风机构进行吸风,以补足风量,满足使用所需风量。通过造风机构与进风压缩机构的配合使用,用于将风量压缩传动后驱动车辆发动及行驶,或者通过驱动装置使运
动中的车辆发电储能。
43.此风电混动系统的使用主要包括两个方向:风电混动新能源汽车以及风能新能源汽车。
44.其中,风电混动新能源汽车,采用风能+锂电电能的工作方式。使用时,在车身前方保险杠及底盘上将发动机替换为风接收组件及动力电池混动电池组。
45.工作原理为:在启动及低速(例如:速度不高于70km/h)时使用电能。当运行到高速(例如:速度高于70km/h)时切换为风能,即通过进风压缩机构1与车身传动系统的连接,风为车辆提供动力能量来源;或将进风压缩机构1与驱动装置3连接,通过风进入驱动装置3进行发电储能,使风能做电动能量来源。
46.具体地,在车辆启动时,使用电池组驱动车辆运行,风接收组件同步启动,如64ah电池包车速可达到50-70km/h,此时,随着车速到达该速度,车辆行驶所接收的逆向迎风也在提升,并不断的同车头进气位置接触,由于车行驶风阻力与车行驶速度和车表接触面积有关,在车速越高时,车行驶风阻越大,单位时间内车辆冲破风阻力所做的功也越大,此时将车身,特别是车头部接收到的风进行自然接收或通过造风机构进行动力型接收,通过接收到的风进行驱动进风压缩机构1的压缩轮转动,压缩收集的风量形成压缩力释放,通过设置进风压缩机构1与车身传动系统及驱动车辆的动力驱动装置连接,从而使车辆移动并储能。
47.风能新能源汽车采用电能+风能的工作方式。使用时,在车身前方保险杠及底盘上将发动机替换为造风机构、风接收组件及动力电池混动电池组。
48.工作原理为:在启动时使用电能,主要用于带动造风机构的涡轮吸风机,同时风接收组件启动。造风机构吸风后风量进入进风压缩机构1,当车辆在造风机构的作用下驱动车速达到目标速度时,例如:70km/h,切换为纯风能驱动,即使用车辆行驶时接收的迎风,通过进风压缩机构1与车身传动系统的连接,进风压缩机构1的压缩转化为动力能量,提供动力能量来源,从而使车辆移动。
49.具体地,在车辆启动时使用电池组驱动车辆运行,风接收组件、造风机构同步启动,造风机构通过电能的带动开始吸风工作,当吸风量到达一定量并通过进风压缩机构1转化后,车辆开始行驶。此时同风电混动新能源汽车一样车辆行驶所接收的逆向迎风也在提升,并不断的同车头进气位置接触,由于车行驶风阻力与车行驶速度和车表接触面积有关,在车速越高时,车行驶风阻越大,单位时间内车辆冲破风阻力所做的功也越大,此时将车身,特别是车头部接收到的风进行自然接收或通过造风机构进行动力型接收,用接收到的风进行驱动进风压缩机构1的压缩轮转动,压缩收集的风量形成压缩力释放,通过设置进风压缩机构1与车身传动系统及驱动汽车的动力驱动装置连接,用于驱动车身移动,或者通过驱动装置使运动中的车辆发电储能,再将电能转换为车身动力供给驱动车身移动。
50.在实际的使用时,造风机构的动力装置4可根据车速的大小进行实施控制开启和关闭,用于调整车速。当然,也可以通过转化的电能来调整车速,从而起到车速灵活控制的作用。
51.此风电混动系统包括风接收组件和造风机构,设置风接收组件包括进风压缩机构1,进风压缩机构1通过压缩风管道101连接进风口2,进风压缩机构1与车身传动系统和/或驱动装置连接,造风机构包括动力装置4以及与动力装置4连接的进风管道401,进风管道
401与压缩风管道101连接。可面对混动新能源车及非锂电动力、纯燃油动力车,从车的四大结构上看改变的主要是其动力“心脏”部分,由当前的燃油发动机或者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使用不同的能源或者能源转化驱动车身行驶,从而不使用燃油、锂电池包或者仅仅使用锂电池包作为储能,又或者将风能既作为驱动又作为储能的动力,实现风电混合,可大幅降低人们的使用成本并节俭车企的造车成本,购车成本至少降低30%,并且具有节俭能源油,绿环保的优势。
52.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风接收组件还包括进风调节机构,进风调节机构包括承压装置5和第一风量调节装置6。本实施例中,承压装置5为腔体式结构,安装于压缩风管道101上,或者与压缩风管道101一体成型设置,用于保证风量的稳定性,配合设置第一风量调节装置6调节进风量,进一步地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
53.具体地,承压装置5设置为用于储存风的腔体,连接于压缩风管道101上,位于进风压缩机构1与进风口2之间;第一风量调节装置6设置于承压装置5与进风口2之间,通过第一风量调节装置6调节进风量。
54.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控制单元7。其中,承压装置5内设置压力检测装置10,第一风量调节装置6与进风口2之间设置风量检测装置20。第一风量调节装置6通过控制单元7控制,用于调节进风量。
55.压力检测装置10采用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承压装置5内的压力,用于监控风压能力。风量检测装置20采用风量检测传感器。使用时,风量检测装置设置为包括至少两组,通过两个以上的风量检测装置求取检测到风量的平均值,使风量检测的结果稳定性更好,使用时更加安全可靠。
56.使用时,通过压力检测装置10检测承压装置5内的压力,通过风量检测装置20检测风量,压力检测装置10、风量检测装置20均与控制单元7电连接。通过检测到的信号量进行捏合,最后输出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第一风量调节装置6的开合度,进而控制进风量。
57.具体地,图2是本实施例中承压装置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承压装置5还包括泄压口51,泄压口51处设置泄压控制结构,泄压控制结构与控制单元7连接。
58.本实施例中,在承压装置5的一侧设置泄压口51,当通过压力检测装置10检测到承压装置5内的压力超过目标压力时,通过对泄压控制结构的控制。
59.本实施例中,泄压控制结构为可控制泄压口开度的结构,必要时使泄压控制结构的开度增大,由泄压口51进行泄压处理,以提高整体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60.在实际的使用时,泄压控制结构可通过手动或者自动控制,优选地,泄压控制结构通过控制单元7控制,以调节所需的开度。
61.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风量调节装置6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防风层61、第二防风层62和第三防风层63。
62.其中,第一防风层61设置于第二防风层62与风量检测装置20之间;第一防风层61、第二防风层62与第三防风层63上分别设置第一网孔、第二网孔和第三网孔,第一网孔、第二网孔、第三网孔的截面面积依次减小。
63.本实施例中,第一防风层61、第二防风层62、第三防风层63均采用挡板结构,挡板结构可开合的连接于压缩风管道101内或者连接于承压装置5内,通过控制单元7控制挡板结构的开闭。
64.使用时,通过设置不同截面尺寸的网孔,实现多网格层细化进风,便于多级控制。例如:关闭第一防风层61,此时,风仍能由截面面积较大的第一网孔通过,若关闭第一防风层61后不能满足使用需求,进行第二防风层62的关闭操作。若关闭第一防风层和第二防风层仍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则进行第三防风层63的关闭操作。在实际的使用时,根据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操作,也可以采用不关闭第一防风层61,直接关闭第二防风层62和/或第三防风层63,或者仅关闭第一防风层61与第三防风层63,使进入承压装置5内的风量满足使用需求即可。
65.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风接收组件还包括第二风量调节装置8,第二风量调节装置8设置于承压装置5与进风压缩机构1之间,通过第二风量调节装置8与第一风量调节装置6配合,进一步调节进风量。
66.其中,第二风量调节装置8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四排风层81和第五排风层82,第四排风层81与第五排风层82均采用挡板结构,通过控制单元7控制开、闭,第四排风层82设置于靠近承压装置5的一侧。
67.第四排风层81、第五排风层82上分别设置第四网孔和第五网孔,第五网孔的截面面积小于第四网孔的截面面积。打开或者关闭第四排风层81和/或第五排风层82,配合第一防风层61、第二防风层62、第三防风层63的打开或者关闭,进一步精确的调节进风量,提高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8.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图3是本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还包括防护结构9,防护结构9设置于进风口2的前端,用于对进风口2进行有效地防护。
69.本实施例中,防护结构9采用风琴罩结构,风琴罩结构通过固定板安装于运输工具的前脸,位于进风口2的前端。
70.通过设置防护结构9采用风琴罩结构,一方面在使用时,由于运输工具的加速度较大,设置风琴罩结构,风琴罩结构均匀拉伸,起到稳定和防尘的作用,即使在较恶劣的环境下,如:雨、雪、低温、高温等环境下,使此风电混动系统仍能顺利运行;另一方面,使采用此风电混动系统的运输工具的前端更加美观,满足使用者的审美需求。
71.一种运输工具,包括上述的风电混动系统,面对混动新能源车及非锂电动力、纯燃油动力车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由当前的燃油发动机或者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使用不同的能源或者能源转化驱动车身行驶,从而不使用燃油、锂电池包或者仅仅使用锂电池包作为储能,又或者将风能既作为驱动又作为储能的动力,实现风电混合,可大幅降低人们的使用成本并节俭车企的造车成本,购车成本至少降低30%,并且具有节俭能源油,绿环保的优势。
7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风电混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接收组件和造风机构,其中:所述风接收组件包括进风压缩机构,所述进风压缩机构通过压缩风管道连接进风口,所述进风压缩机构与车身传动系统和/或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造风机构包括动力装置以及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的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与所述压缩风管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混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接收组件还包括进风调节机构,所述进风调节机构包括承压装置和第一风量调节装置,其中:所述承压装置连接于所述压缩风管道上,设置于所述进风压缩机构与所述进风口之间;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承压装置与所述进风口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调节进风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电混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承压装置内设置压力检测装置,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与所述进风口之间设置风量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所述风量检测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用于调节进风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电混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装置还包括泄压口,所述泄压口处设置泄压控制结构,所述泄压控制结构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风电混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防风层、第二防风层和第三防风层,其中:所述第一防风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防风层与所述风量检测装置之间;所述第一防风层、所述第二防风层与所述第三防风层上分别设置第一网孔、第二网孔和第三网孔,所述第一网孔、所述第二网孔、所述第三网孔的截面面积依次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风电混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接收组件还包括第二风量调节装置,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承压装置与所述进风压缩机构之间,其中: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四排风层和第五排风层,所述第四排风层设置于靠近所述承压装置的一侧;所述第四排风层、所述第五排风层上分别设置第四网孔和第五网孔,所述第五网孔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四网孔的截面面积;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用于调节进风量。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风电混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设置于所述进风口的前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风电混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采用风琴罩。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电混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检测装置设置为包括至少两组。10.一种运输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风电混动系统。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混动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运输工具,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以解决目前新能源汽车搭配的混动多为锂电或氢能,采用插电或自转化的方式配置,对于远途运输相对于燃油车节俭较少,随着汽油的价格上涨,混动的运行成本仍然较高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风接收组件和造风机构,风接收组件包括进风压缩机构,进风压缩机构通过压缩风管道连接进风口,进风压缩机构与车身传动系统和/或驱动装置连接;造风机构包括动力装置以及与动力装置连接的进风管道,进风管道与压缩风管道连接,本发明利用风能驱动、且利用风能作为储能的动力源,实现风电混动。实现风电混动。实现风电混动。


技术研发人员:

谢孔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谢孔超

技术研发日:

2022.09.19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9:58: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0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风量   装置   风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