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但不限于一种车灯和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迭代的发展和消费升级的需求,人们对汽车驾乘体验、行驶安全、多样化功能都有了极致的追求。车灯作为汽车的“眼睛”,已经由最初单纯的照明发展到了集灯光效果、造型展示甚至是品牌个性表达于一体的独特设计,其中薄透镜模组应运而生,设计师可以通过减小发光模组的尺寸给车灯造型设计提高更多的可能性,目前的薄透镜远近光源都是与信号灯分开布局,如图1所示,这样在一定成度上限制了造型的发挥,影响整车造型效果。
3.远近光模组无法与信号灯模组集成在同一发光面的原因是,远近光模组1’需要满足照度要求,模组的透镜11’需要利用调光组件12’进行上下左右转动进行调光,需远近光光源10’与透镜11’作为整体进行调光,否则会影响近光截至线光型;而信号灯模组不需要进行调光,并且为了满足光型和光学法规要求,信号灯不能进行转动。


技术实现要素:



4.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灯,将远近光模组与信号灯模组集成在同一发光面内,以便利用该车灯作为前大灯时,节省前大灯的发光区域,给车身前脸造型设计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
6.一种车灯,包括:
7.第一光源模块,包括远近光光源和第一信号灯光源;
8.第一光学元件,具有第一反射面;
9.调光组件,设置成能带动所述第一光源模块和所述第一光学元件运动;和
10.第一透镜模块,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透镜和固定至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第二透镜,所述远近光光源和所述第一信号灯光源发出的光设置成能被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一透镜后射出。
11.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靠近所述第一透镜的一侧。
12.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车灯还包括壳体和支架,所述第一透镜固定至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光源模块和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均固定至所述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调光组件与所述支架连接,并设置成能带动所述支架上下摆动和/或左右摆动。
13.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调光组件包括驱动元件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连杆和调光螺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均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连杆上设有球头座,所述球头座位于所述连杆两端的铰接点之间,所述调光螺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元件连接,另一端设
有球头并安装至所述球头座。
14.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元件包括安装座、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可转动地安装至所述安装座,且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的转动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一转动部设置成带动所述支架上下摆动,所述第二转动部设置成带动所述支架左右摆动。
15.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球头座位于所述连杆两端的铰接点的连线的中垂线上,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的铰接点位于所述连杆两端的铰接点的连线的中垂线上。
16.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连杆呈v形且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球头座位于所述v形的拐角处。
17.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车灯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形成所述支架,所述第一光源模块位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之间,所述第一反射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朝向所述第一光源模块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光源模块还包括基板,所述远近光光源包括远光光源和近光光源,所述远光光源、所述近光光源和所述第一信号灯光源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和/或,所述第一透镜为厚壁透镜;和/或,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一反射面至少之一上设有光学花纹。
18.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车灯还包括第二光源模块,所述第二光源模块包括第二信号灯光源,所述第二信号灯光源发出的光设置成能被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并穿过所述第一透镜模块射出;或者,所述车灯包括第二光源模块、第二光学元件和第二透镜模块,所述第二光源模块包括第二信号灯光源,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具有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信号灯光源发出的光设置成能被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并穿过所述第二透镜模块射出。
19.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车灯。
20.本技术实施例的车灯,将远近光光源和第一信号灯光源两者都集成在第一光源模块中,第一透镜模块的第一透镜固定不动,第二透镜固定在第一光学元件上,且第一光源模块、第一光学元件及其上固定的第二透镜可在调光组件的带动下运动。在使用远近光功能时,关闭同一发光面的第一信号灯光源,采用调光组件带动第一光源模块、第一光学元件及其上的第二透镜上下左右运动,以便满足远近光光源的调光照度要求,待关闭远近光光源功能后,第一光源模块、第一光学元件及其上的第二透镜由调光组件控制返回初始位置。在使用信号灯功能时,关闭同一发光面的远近光光源,此时无需调光组件带动第一光源模块、第一光学元件及其上的第二透镜运动。
21.车灯的远近光和信号灯既能集成在同一发光面,又能满足远近光和信号灯各自的光学要求,该车灯作为车辆的前大灯时,可节省前大灯发光区域,给前脸造型设计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
22.本技术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
附图说明
23.图1为一些情况中车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2所示的车灯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图2所示的车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调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
[0029]1’‑
远近光模组,10
’‑
远近光光源,11
’‑
透镜,12
’‑
调光组件;
[0030]
100-车灯,1-第一光源模块,11-基板,2-第一光学元件,21-第一反射面,3-调光组件,31-驱动元件,32-传动机构,321-连杆,3211-球头座,322-调光螺杆,4-第一透镜模块,41-第一透镜,42-第二透镜,6-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32]
如图2-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灯100,包括:第一光源模块1、第一光学元件2、调光组件3和第一透镜模块4。
[0033]
其中,第一光源模块1包括远近光光源和第一信号灯光源;第一光学元件2具有第一反射面21;调光组件3设置成能带动第一光源模块1和第一光学元件2运动;第一透镜模块4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透镜41和固定至第一光学元件2的第二透镜42,远近光光源和第一信号灯光源发出的光设置成能被第一反射面21反射,并依次穿过第二透镜42和第一透镜41后射出。
[0034]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灯100,将远近光光源和第一信号灯光源两者都集成在第一光源模块1中,将第一透镜模块4的第一透镜41固定不动,第二透镜42固定在第一光学元件2上,且第一光源模块1、第一光学元件2及其上固定的第二透镜42可在调光组件3的带动下运动。在使用远近光功能时,关闭同一发光面的第一信号灯光源,采用调光组件3带动第一光源模块1、第一光学元件2及其上的第二透镜42上下左右运动,以便满足远近光光源的调光照度要求,待关闭远近光光源功能后,第一光源模块1、第一光学元件2及其上的第二透镜42由调光组件3控制返回初始位置。在使用信号灯功能时,关闭同一发光面的远近光光源,此时无需调光组件3带动第一光源模块1、第一光学元件2及其上固定的第二透镜42运动。
[0035]
由此,车灯100的远近光和信号灯既能集成在同一发光面,又能满足远近光和信号灯各自的光学要求,该车灯100作为车辆的前大灯时,可节省前大灯发光区域,给前脸造型设计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
[0036]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第二透镜42位于第一光学元件2的靠近第一透镜41的一侧。
[0037]
如图3-图4所示,第一光源模块1的远近光光源和第一信号灯光源发出的光可直射到第一反射面21上,第一反射面21和第二透镜42上可设有光学花纹,且可根据法规要求调整花纹形状和发射角度,光学花纹应同时满足远近光和信号灯要求,以便保证光学要求和发光均匀度,使得通过第一反射面21反射的光经过第二透镜42的光学花纹可形成最终的光学效果和发光均匀度。透过第二透镜42的光通过第一透镜41进行外部照射,而第一透镜41固定在整灯上并且主要起到外观造型的作用,第一透镜41上可设有光学花纹也可以不设光学花纹,第一透镜41上设有光学花纹可进一步确保光学要求和发光均匀度。
[0038]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车灯100还包括壳体(未示出)和支架6,第一透镜41固定至壳体;第一光源模块1和第一光学元件2均固定至支架6,支架6与壳体铰
接;调光组件3与支架6连接,并设置成能带动支架6上下摆动和/或左右摆动。
[0039]
壳体用于形成整灯的外型框架,第一透镜41固定在整灯的壳体上,可起到外观造型的作用;支架6用于承载第一光源模块1和第一光学元件2,并且在调光组件3的控制下带动远近光光源和相关光学组件运动,实现调光,使得光型满足要求。
[0040]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调光组件3包括驱动元件31和传动机构32,传动机构32包括连杆321和调光螺杆322,连杆321的两端均与支架6铰接,连杆321两端的铰接点分别为m、m’。连杆321上设有球头座3211,球头座3211位于连杆321两端的铰接点m、m’之间;调光螺杆322的一端与驱动元件31连接,另一端设有球头并安装至球头座3211。
[0041]
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调光模组3,驱动元件31可进行转动,该转动角度值可通过调光螺杆322传递给连杆321,连杆321两端的铰接点m、m’朝向不同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以带动支架6转动实现角度调整。
[0042]
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调光模组3,通过一套传动机构32实现与支架6的两个不同位置铰接,即通过连杆321和调光螺杆322实现由驱动元件31到支架6的传动,有利于提高对支架6的转动角度的控制精度,能够提高调光模组3的调光精度。
[0043]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驱动元件31包括安装座、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可转动地安装至安装座,且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的转动轴线相垂直,第一转动部设置成带动支架6上下摆动,第二转动部设置成带动支架6左右摆动。
[0044]
如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驱动元件31的第二转动部和第一转动部,可以分别绕垂直于纸面的轴线进行左右摆动(如箭头a1所示)和绕调光螺杆322的中心轴线所在直线进行上下摆动(如箭头a2所示),以便分别带动支架6、第一光源模块1和第一光学元件2进行左右转动和上下转动,对远近光光源的光型进行调节。
[0045]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球头座3211位于连杆321两端的铰接点m、m’的连线的中垂线n-n’上,支架6与壳体的铰接点位于连杆321两端的铰接点m、m’的连线的中垂线n-n’上。
[0046]
调光螺杆322的一端与驱动元件31连接,调光螺杆322的另一端与连杆321的球头座3211旋转连接,且球头座3211位于连杆321两端的铰接点m、m’的连线的中垂线n-n’上,使得球头座3211到铰接点m的距离与球头座3211到铰接点m’的距离相等,使得由调光螺杆322到铰接点m的传动路径的长度与由调光螺杆322到铰接点m’的传动路径的长度相等。球头座3211、以及支架6与壳体的铰接点均位于中垂线n-n’上,这样,在驱动元件31的带动下,连杆321两端的铰接点m、m’的运动行程的大小相等(运动方向相反),有利于控制支架6的转动角度,提高调光组件3的调节精度。
[0047]
调光螺杆322的中心轴线可与中垂线n-n’重合,使得传动机构32可关于中垂线n-n’对称。
[0048]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杆321呈v形且为一体式结构,球头座3211位于v形的拐角处。
[0049]
当然,连杆321不限于v形,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如呈直线形,球头座3211可位于直线的中点处。
[0050]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车灯100还包括散热器,散热器形成支架6,第
一光源模块1位于散热器和第一光学元件2之间,第一反射面21设置在第一光学元件2的朝向第一光源模块1的一侧。
[0051]
散热器用于将远近光光源和第一信号灯光源尽快冷却,以免温度过高超过光源结温,影响光源使用寿命。
[0052]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光源模块1还包括基板11,远近光光源包括远光光源和近光光源,远光光源、近光光源和第一信号灯光源设置在基板11上。
[0053]
其中,基板可为电路板,可用于控制第一光源模块1、第一光学元件2和驱动元件31。
[0054]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透镜41为厚壁透镜。
[0055]
厚壁透镜主要起到外观造型效果的作用,第一透镜41可以设置或不设光学花纹。
[0056]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车灯100还包括第二光源模块(未示出),第二光源模块包括第二信号灯光源,第二信号灯光源发出的光设置成能被第一反射面21反射,并穿过第一透镜模块4射出。
[0057]
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车灯100包括第二光源模块(未示出)、第二光学元件(未示出)和第二透镜模块(未示出),第二光源模块包括第二信号灯光源,第二光学元件具有第二反射面,第二信号灯光源发出的光设置成能被第二反射面反射,并穿过第二透镜模块射出。
[0058]
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灯100,设置有第二信号灯光源,用于在执行远近光功能时需要打开信号灯光源的情况。其中,第二信号灯光源可以使用第一反射面21和第一透镜模块4形成光路,也可以使用另外设置的第二光学元件和第二透镜模块形成光路。
[0059]
当同时需要执行远近光功能和信号灯功能时,打开远近光光源并关闭同发光面的第一信号灯光源,同时打开第二信号灯光源,该第二信号灯光源需满足法规要求;当仅需要执行远近光功能时,打开远近光光源,并关闭第一信号灯光源和第二信号灯光源;当仅需要执行信号灯功能时,关闭远近光光源,并打开第一信号灯光源和/或第二信号灯光源。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远近光功能时,可启动调光组件3进行调光。
[0060]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灯光源、第二信号灯光源可为示高灯、转向灯、应急灯、刹车灯、雾灯或倒车灯等。
[0061]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远近光光源、第一信号灯光源和第二信号灯光源可为led光源。
[0062]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车灯100。
[0063]
由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车灯100,因此具有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车灯100的结构特征和优点,在此不赘述。
[0064]
虽然本技术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技术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技术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源模块,包括远近光光源和第一信号灯光源;第一光学元件,具有第一反射面;调光组件,设置成能带动所述第一光源模块和所述第一光学元件运动;和第一透镜模块,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透镜和固定至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第二透镜,所述远近光光源和所述第一信号灯光源发出的光设置成能被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一透镜后射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靠近所述第一透镜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还包括壳体和支架,所述第一透镜固定至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光源模块和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均固定至所述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调光组件与所述支架连接,并设置成能带动所述支架上下摆动和/或左右摆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组件包括驱动元件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连杆和调光螺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均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连杆上设有球头座,所述球头座位于所述连杆两端的铰接点之间,所述调光螺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元件连接,另一端设有球头并安装至所述球头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包括安装座、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可转动地安装至所述安装座,且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的转动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一转动部设置成带动所述支架上下摆动,所述第二转动部设置成带动所述支架左右摆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座位于所述连杆两端的铰接点的连线的中垂线上,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的铰接点位于所述连杆两端的铰接点的连线的中垂线上。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呈v形且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球头座位于所述v形的拐角处。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形成所述支架,所述第一光源模块位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之间,所述第一反射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朝向所述第一光源模块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光源模块还包括基板,所述远近光光源包括远光光源和近光光源,所述远光光源、所述近光光源和所述第一信号灯光源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和/或所述第一透镜为厚壁透镜;和/或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一反射面至少之一上设有光学花纹。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还包括第二光源模块,所述第二光源模块包括第二信号灯光源,所述第二信号灯光源发出的光设置成能被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并穿过所述第一透镜模块射出;或者所述车灯包括第二光源模块、第二光学元件和第二透镜模块,所述第二光源模块包括第二信号灯光源,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具有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信号灯光源发出的光设置
成能被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并穿过所述第二透镜模块射出。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灯。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灯和车辆。本申请提供的车灯包括:第一光源模块,包括远近光光源和第一信号灯光源;第一光学元件,具有第一反射面;调光组件,设置成能带动第一光源模块和第一光学元件运动;和第一透镜模块,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透镜和固定至第一光学元件的第二透镜,远近光光源和第一信号灯光源发出的光设置成能被第一反射面反射,并依次穿过第二透镜和第一透镜后射出。该车灯作为车辆的前大灯,可以节省前大灯发光区域,给前脸造型设计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大的发挥空间。大的发挥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

陈雷 郭远方 隋军 潘永清 孙阳 秦亮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29

技术公布日:

2022/10/21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3:20: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02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光源   调光   透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