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美学视域下对女性媒介形象建构的反思

r I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
DOMGNAN CHUAMBO传播视点―媒介融合前沿麵论^^
—棚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合办
身体美学视域下对女性媒介形象
建构的反思
竹炭工艺品
初晓慧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
本文网页版
摘要:身体作为知觉与行动的根本来源,其重要性在 媒介技术的飞速更迭中解构并重塑,摆脱旧的媒介中介地位,女性媒介形象的塑造也随着媒介虚拟性提高成为重要话题。本文在身体美学视域下,分析媒介诱导性广告数量增长,兜售 外貌;塑造统一审美模式与风格、传递固定的身体标准与意识 形态等方面对女性媒介形象塑造产生影响,并分析消费社会下 的女性形体神话,认为消费社会环境下媒体应承担责
任,培育 更强的身体审美能量与身体审美意识,塑造健康的女性媒介形 象,打破女性附属品地位的恶性循环,解放被束缚的女性思想 与命运。
假山模型关键词:媒介形象 身体美学 女性 审美
消费社会
一、媒介进化与身体意识的复兴
形,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m身体,作为根本 物质性载体,构成人类生活最基础的中介方式,在媒介发展 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媒体的“原始仓库",身体 是知觉与行动的根本来源,是感官延伸。正如爱默生所言,人类身体是发明创造的仓库,世上所有的工具和机器都只是 身体四肢和感官的延伸。121艺术家将身体描绘为吸引他人的 对象,将身体之美赞颂为令人渴求之物。随着媒介技术的不 断演进,身体在媒介技术的更迭进化中不断重构与解构,身体意识伴随着媒介的进化消亡与复兴。
媒体逐渐提高了对身体的重视程度,媒体虚拟程度与身 体重要程度呈现正相关。体育馆、健身房数量急剧增长意味 着从事身材训练与管理的人数增多,人们对身体外观修饰的 欲望增强,进而美容整形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社交软件成批 量打造外貌优越的网络红人来刺激消费者进行外貌消费。媒体的虚
拟化程度提高,人们在化妆品、饮食与美容上投入 大量的时间、金钱与精力,从前看似迟钝呆板的身体挑战着 媒体的电子灵活性,摆脱旧的媒介中介地位,逐渐成为备受 重视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身体美学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身体美学 是舒斯特曼将希腊语"soma”和英语‘'aesthetics”结合创造 出的新的哲学美学用语,其2000年出版的〈实用主义美学> (pragmatism aesthetics)中将身体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 了详细论述。舒斯特曼对身体美学进行了简要的定义:对一 个人的身体——作为感觉审美欣赏(aisthesis)及创造性的 自我塑造场所——经验的作用的批判的、改善的研究。131身体美学提倡通过改善一个人的身体来校正实际的感觉行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在文化工业大潮不断涌 来、讲求身体局部修饰、改善身体外观的"表象性身体美学
当道的如今,女性及女性媒介形象建构成为重要话题。媒介 景象呈现出形式多样性、趋向互动性的特征,媒体对于表象 身体的追捧势必会对女性媒介形象建构产生巨大影响。媒 介对社会性别的编码,反映出当下时代的性别文化与性别意 识,身体意识的复兴将重塑女性在媒体中的形象,解构传统 的女性文化。
二、身&美学视域下女性媒介形象的建构
(一)媒体诱导广告增长:男性视角,兜售外貌钢管扩口机
uuu16
在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父系家庭占主导的石器时代,随着工具发明带来的社会分工的变化,女性的劳动作为无足 轻重的附属品存在,男子的劳动拥有全部意义。正如恩格斯 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描述,这是“女性具有世界 历史意义的失败”。141生理上的优势使得男性扮演主导者,女性注定要扮演他者的角。在新媒体与智媒体飞速发展的 当下,女性作为附属品的形象在媒介中仍然存在。
在媒介环境中,女性往往是被"观看"的形象,身体被 幻化为媒介景观,被赋予复杂的审美标准,被塑造为观看对 象。福柯曾提到,"用不着武器,用不着肉体的暴力和物质的 禁制,只要一个凝视,每个人都会在这一凝视的重压下变得 卑微。”151媒体广告中,多采用突出女性性别特质的拍摄手 法,凸显女性曲线、紧裹住身体的衣物与烫染妥帖的卷发等 特写镜头,向社会兜售富有吸引力的外表。女性的外貌成为 销售工具,通过兜售外貌来迎合消费者需求成为当下消费社 会重要一环。广告中的女性常以精致妥帖的妆容、纤细轻盈 的体态、温文尔雅的固定媒介形象示人,这些媒体广告突出 女性娇嫩、精致、温柔女性美的传统风尚,使得女性柔软、无力、消极的形象更为加强,传统女性审美被不断固化,女 性在媒介传播中附属品的形象日益加深。
女性的价值在媒介塑造的神话中不断简化,女性获得幸 福的途径被压缩简化为保持青春,而女性为理想奋斗拼搏、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统统不复存在。部分媒介导向使女性误以 为,只要拥有完美的身体并将其拼凑成完美的符合社会既定审美的形象,获得幸福便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媒体漂亮的 身体广告构
建女性身体形象的叙事策略,引发消费者更多的 身体兴趣,但这种兴趣并非指向经验性的身体,而是指向外 在的表象。媒介广告诱导人们对表象性身体美学产生强烈兴 趣,大部分的时间精力被投入在服装与保养上,促进美容、
2〇2!年第2期(总第丨98期)|系态係
化妆以及塑形产业的兴盛。女性在媒体大肆宣扬的美容整形 业的诱惑下,很难从形体神话的美梦中觉醒。(二) 媒体塑造统一审美模式与风格:反思性身体意识麻木技术与信息会压迫和误导我们对真实世界的感知,身体 经验已不再是人类通过直接性社会接触获得,而是一种镜 子式的媒介产物,媒体提供我们对身体经验的认知,改变传 统观念,成为新时代身体美学的建构者与身体消费的真实场 所。
媒介对女性形象与身体的建构在目前受众基数较为庞大 的短视频领域尤为明显。以抖音A p p 为例,短视频中点击率较高的女性形象大多 年轻、貌美,身材窈窕,长相出众;表演以演唱、舞蹈等展示 形式为主,内容同质化严重,且多为模仿性表演,审美标准较 为固定。不仅如此,抖音A p p 自带的滤镜、美颜等效果也在 固化审美上起作用。大眼、瘦脸、瘦腿、增高等美颜效果创 造出千篇一律的"美女”形象,用户根据自身需要对自身容貌 进行调整,以达到当前所谓的"审美标准”。因此,无数‘'标 准化"的美女像流水线上的商品一样被塑造出来,与其相 悖的小眼睛、塌鼻梁、较为肥胖、矮小等特征被排除在审美 标准之外,随着媒体日积月累的涵化效果,社会审美逐渐形 成,美的多样性日渐缺失,社会反思性身体意识逐渐麻木,
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呈现出单一化和非理性化的特征。 西班牙服装品牌ZA R A 使用中国模特李静雯,却因未修图满 脸雀斑的皮肤引起争议,展示模特五官与真实皮肤状态的拍 摄不符合当下中国标准化的审美,小麦的健康皮肤状态也 与当下部分媒体潜移默化引导的完美无瑕相悖,因此宣传照 —经发布就被大规模抵制,微博话题#Z A R A 回应丑化中国 模特#阅读量达5.3亿次,讨论量达7.2万。女性开始通过运 动、化妆、按摩、整形手术来获得“身体的快乐”,按照社会 既定的审美标准控制自己的体重、改变自身的肤、塑造身 体线条,努力去融入媒介所营造的"身体审美氛围"。媒介为大多数女性推广审美原则与理想的审美形象,美 逐渐被框架左右,呈现出一致化与规范化的特征。大众传媒 提供了种种诱人的范本以及修饰技术,召唤和规训着女性对 这些美丽可爱的形象与当代主流观
念产生认同。161身体,是 风暴中心,是坐标起点,是我们经由经验训练而来的持续不 断的压力之源。|71正如威廉•詹姆斯提到的这样,消费主义 控制下的媒介正将女性形象与审美引向狭窄的领域,女性主 体性丧失,“凝视"对象的形象随着媒体的对身体美学的强 调形成恶性循环。(三) 媒体传递身体标准与意识形态:蔑视他人,身心痛 苦媒体确立外在身体形式压抑性的标准倾向,势必会损害 多元化、互动化的审美体验,当部分媒体通过电视广告或剧 集的形式系统地表明成功、幸福与满足仅仅属于某些人种的 身材苗条、长相出众的年轻女性时,带来的不仅仅是毫不吝 啬的身体产业消费,无数社会道德难题也随之涌来。复杂的 审美标准作用于女性身体,把她们推入到矫揉造作之中。媒 体塑造的女性标准形象与对身体美学近乎偏执的追求使女 性从自然的活生生的生命,变为被身体意愿与美学要求裹挟 的奴隶,审美快感丧失,对美的追求变成禁锢自己的枷锁。 微博热门搜索榜单常年被“明星身材"的话题占据,引导向 明星身材看齐、追捧明星减肥食谱,导致大批身心还未发育 成熟的青少年陷入减肥塑形的怪圈,催吐、绝食等极端行为 频发。媒介利用g 我反感来强化社会控制,大量的化妆品、 特定的饮食、以及“形体外貌工业”都是明证,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身体容貌理想被巧妙地鼓吹为必要标准。当媒体将无数光鲜亮丽、社会地位较高的迷人外表推
送至受众面前,并且鼓吹表象性身体美学以及身体消费产业 时,美不再是女性先天的追求,装扮成为女性生活的必须。
平台整日向受众推送形体工业的相关内容,知名
时尚杂志vogue 推送话题“
没有一个女孩可以拒绝这条最美 的裙子"、“穿衣之道,正在改善女性被观看之道”;“经典必 备"、"保持精致"、‘‘怎样变美”等话题充斥着人们生活,塑 造出以美为重的媒介环境,引导人们进行身体消费。不仅仅 意味着修饰,媒介环境使得女性认为,打扮体现着个人社会
地位,表达着社会态度,并能因此获得相应的社会利益。染 发、减肥、塑形、化妆等对表象性身体的塑造使女性在生活 中扮演一幅画、橱窗里的模特、抑或是舞台上的演员,当衣 着打扮成为社会评价一个人内在价值的标准,女性对打扮等 表象性身体塑造的狂热情感便可想而知。对美的关注与自身 容貌的维护成为苦役,女性竭力保存自己,日渐衰老的皮肤 和身体机能与时间进行对抗,活体衰退带来的恐惧最终会变
成对生命的恐惧,
并仇视与之审美相悖的他人,厌食症即为 该环境塑造的有据可查的副产品。三、消费社会下的形体神话建构
(一) 身体与消费社会刻板化女性媒介形象的建构过程中并不只存在媒介逻 辑的干预,商业资本运作也常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将批判 的矛头指向媒体本身,忽视了其背后蕴藏的商业资本逻辑是 不可
取的。在消费社会中,商品中占支配地位的交换价值曰 渐减弱,乃至消除使用价值的痕迹,商品的使用价值让位于 交换价值和符号价值。181在消费文化中,身体作为异化对象 和消费品存在,作为异化符号被编码至符号系统,并在消费 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的浸润下,身体符号演变为一种符号暴力 与话语霸权。与传统中国"崇神抑神,偏于形而上”的身体美学不
同,消费社会中人们消费物品并不只局限于满足生存的“自 然需要,而是极大程度上突出了物品的文化符号功能。身 体,不再是宗教意义上的肉身或是工业社会背景下的劳动 力,而是作为当下最为重要的符号内容与消费对象。大众媒 介中充斥着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身体符码,身体在广告、美 容、时尚产业中不仅仅作为工具角存在,而是成为一种具 有自恋性的社会意义代码。电视广告中多出现极具吸引力的 女性形象,媒体杂志封面也常为穿着华服摆出各种姿态的 女性艺人,女性的身体形象被当作消费对象,塑造为媒介景
观,媒介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大肆对女性身体形象进行异 化塑造,抽离自身意识,对女性的身体进行物化,使具有生
车头时距
机活力的女性身体降格为商品、消费品,从而达到刺激消费 的目的。(二) 消费社会下女性形体神话的建构被物化和景观化的女性身体在消费社会的媒介催化下 产生了女性身体形象的视觉狂欢。原本女性身体健美与否的 判断标准在医学领域,随着消费文化的不断渗透,判断标准 逐渐被社会规范、媒
介规范、舆论等因素塑造。媒体平台对 于时装模特的大肆报道,明星身高体重与减肥方法的报道 铺天盖地,痩即是美、减肥、整形等言论与价值观被不断输 出,模特——这原本意味着高不可攀的形体范式在媒体的 推波助澜下成为当下年轻人追逐的"形体神话'成为社会 普遍接受的“形体标准”。消费社会使得完美的形体镜像成 为一种内化的符号指令,媒介将真实存在的身体通过编码使 其成为符码的杰作,塑造出完美的'‘形体神话"。
系先持播2〇2!年第2期(总第!98期)
DOINIGIM AN  CHUANBO 传播视点一媒介融合前沿和理论
—本栏目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合办
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
<^)
真实的世界变成纯粹的影像之时,纯粹的影像就变成 了真实的存在。大众传媒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和筛选塑造拟 态环境,身体裹挟其中,被媒介塑造为一种诱人的符码式景 观、身体镜像。正如拉康在镜像理论中提出,电视、电影、广 告等令人眼花缭乱的媒介信息为屏端受众提供一面观察世 界的镜子,受众在通过对镜内景象的观察寻求自我认同与社 会认同,并不断通过镜子提供的审美标准与社会
价值规训自 我。媒介为受众提供海量的女性身体塑造信息、化妆品日用 品广告,提供符合“社会审美"的衡量标准,培育受众审美 意识与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但消费主义控制下的媒介对于 女性形体神话的建构方式却并不完全如此。广告与媒介所展 示给受众的身体,无法脱离开数字技术的加工与再创作,正 如新闻的把关理论那样,在传达到受众终端之前经过媒体的 层层加工与筛选,信息的真实性无从考证。媒介塑造出完美 无缺的身体镜像,并引导受众相信其真实性、追求高不可攀 的形体范式,从而引发受众内心的焦虑与恐慌。这种焦虑在 功利、非功利诸类因素驱动下完全有可能转化为美化、装扮 形体的消费行为。191正如淘宝主播李嘉琪在直播中使用"每 个女孩必须拥有的□红”、“涂它就会变名媛’必买的颜 "等语言进行诱导消费,为屏端消费者塑造了“涂□红就能 得到满足"的假象,结合消费者变美的迫切心情引发焦虑, 从而达到良好的剌激消费效果。
身体是我们的居所,是介入社会的物质依据,也是自我 与他者进行区分和认同的重要凭据。对他者身体的凝视必 然会导致比较与认同,这种身体镜像若被消费主义收编与操 纵,则会产生极其复杂的意识形态效应。在消费社会中, 身体是被商品裹挟的对象,受众在媒介塑造的“形体神话” 中抵抗力较弱。和传统社会身体塑造的形式不同,强制性的 习俗与社会规范已经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意识形态的‘‘甜 蜜暴力"。媒介大力宣扬对于身体塑造的“形体神话”,使得 受众潜移默化接受媒介灌输的意识形态,当消费文化席卷而 来之时,受众仿佛到了通向“美"的途径,进而心甘情愿通 过身体消费,达到自身心理的愉悦与满足,全然不顾这是否 是媒介塑造的消费"陷阱”。鲍德里亚曾指出,美丽已经成了 新的宗教,和往日灵魂一样重要。美丽之于女性,变成了宗教 式的绝对命令。1111
四、结语
身体较之我们生活的世界更为稳定、持久与真实,在网 络虚拟化程度如此之高的当下,身体美学的复兴对于女性形 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也伴随着媒介的解构与建构赋予新的 内涵。正如福柯所言,"身体是铭记社会权力的温顺而柔韧 的场所”,n21当下媒介对于身体美学的追求不应仅仅停留在 讲求身体外在形式的表象性身体美学上,而应多关注追求经 验、改善身体内部状态与感受的经验性身体美学。媒介技术 的发展对于女性形象的良性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支持 着对女性形象的感知、经验与建构。受众创造性的解释与创 造信息,消费大众媒介创造的产品,但也只能是在媒介提供 的互动范围内进行互动。消费主义倡导下的媒介将身体自我 意识引向极端,受众致力于如何把女性容貌修饰的符合固定 的社会标准,如何通过容貌与身体的塑造获得更高的金钱与 地位,追求畸形的、片面的快感。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曾批评,媒介提升身体美和卓越的身 体意象,因此被控告为广告宣传和实行政治压迫的工具,将 女性身体孤立化、具体化与碎片化,成为"被解剖、被拆解的 相互分散的机械装置。"1131在身体美学复兴、女性权力恢复 的新媒体时代,媒体应承担更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倡导多元
化审美观念、健康愉悦的身体审美,而非一成不变的固定的
美的标准规范。媒体应承担责任,培育更强的身体审美能置 与身体审美意识,塑造健康的女性媒介形象,打破女性附属 品地位的恶性循环,解放被束缚的女性思想与命运。
[1] 孟子.《孟子.尽心上》。
[2] [4][13]理查德•舒斯特曼.生活即审美[M ].彭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8.[3] 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2002: 354.[5】[6][9】陈瑛.媒介女性身体形象的视觉传播研究[M 】.武汉: 华•技大学出版社,2017: 10, 7, 132.[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52.
[8] [10]廖述务.身体美学与消费语境[M ].上海:上海三联书 店,2011: 10, 108.
[11]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 ).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 学出版社,2008: 124.
[12〗威廉•詹姆斯.活动中的经验[M ].哈佛大学出版社, 1976: 86.参考文献:
1. 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M ].程相占,译.北 京.商务印书馆,2011.
2. 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M ].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 出版社,2011.
3. 朱光潜.谈美[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曹晋.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理论与实例[M ].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201
5.
5. 祖伦.女性主义媒介研究[M ].曹晋,曹茂,译.桂林: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7.
6. 茱莉亚•伍德.性别化的人生:传播、性别与文化[M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7. 陈元贵.喜剧狂欢•身体美学.欲望消费:审美文化视角下自 媒体短视频论析[J 1.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 41(06) : 99-104.8. 张文杰,薛配.视觉审美的诱惑身体快感的张扬——对媒 介语境中视觉快感、身体话语与身体美学等问题的反思[J ]. 广西社会科学,2019 (02) : 152-157.9. 吕丽,王奸.身体美学视域下的媒介与人文——理解麦克卢 汉的新视角(J 1.电影评介,2015 (12) : 7-10.10. 黄雅兰.中国语境下的性别与传播研究(1995—2014) [J 1. 新闻春秋,2017(01): 10-18.
11. 侯文妮.媒介变迁下的中国女性形象建构[J j .新闻研究导 刊,2016, 7(08) : 83+138.12. 黄良奇.超越女性主义:新媒介环境下的性别形象建构与 消费[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 25(06) : 45-50.13. 黄良奇.从“主体虚位”到“符号异化”—论媒介在娱乐 化场域中对女性形象的建构[A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中国 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 文集[C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 究中心,2009: 8.
zssi
【责任编辑:刘君荣】
2〇21年第2期(总第1%期)|系禹俜播
@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35: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1007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身体   女性   媒介   形象   社会   消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