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的中国传统扎染技艺传播路径研究

互联网+”模式的中国传统扎染技艺传播路径研究
【摘要】中国传统技艺是中国民间代代相传的工艺,传统技艺是一项有着悠久文化历史背景的技术和技能,承载着民族的记忆。手工扎染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技艺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脉络,从古至今深受民间大众人民的喜爱。而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历史时代的变迁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技艺也将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难题。基于此,本文将以传统手工扎染技艺为例,对传统手工扎染技艺面临的困境进行简要分析,并对中国传统技艺在“互联网”模式下的传播路径提出新对策。
【关键词】传统扎染;互联网产品测试;传承与创新
中央空调控制引言
随着全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意识的加强,中国民众对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传统技艺保护和传承的问题开始逐渐成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扎染技术作为有着近2000年历史的文化技艺,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商业化进程逐步加快,扎染具有较好的市场开发潜力。反而工业化
生产、时代变迁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传统扎染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却面临着重大挑战,如何面对这一困境,探寻“互联网+”背景下中国传统扎染技艺的传播路径成为研究的重点。2硅酸铝纤维毡
一、传统扎染技艺传承与发展现状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强调互联网与各传统产业进行跨界深度融合。“互联网+的含义就是促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借助互联网技术提高传统行业的传承与传播。利用互联网现代技术,挽救濒临消失的技艺,从传承、品质、创新、传播入手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借力“互联网+”新平台,搭建宽广平台,并采用更广泛更多元的传播方式,打破传承与传播的界限,扩大传播渠道和更新传播链,激发非遗薪火相传的新活力。
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扎染技艺所处生态环境受到“互联网+”较大冲击,很多地区传统技艺的原生态场所及生存条件遭到破坏,不仅不利于保护和发展传统技艺,更没有提升人们对民间传统工艺的保护意识,反而降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传播力不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扎染技艺濒临失传、后继无人,不能有效塑造品牌
传统扎染技艺重在“扎”与“染”的过程,是一项急需细致耐心的细活,由于现代人的浮躁心理及经济思维的影响,很多中青年人都“沉”不住气,坐不下来,导致学习这一传统技艺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少,所以目前从事传统技艺的人员多为老年人,她们大多在闲暇时进行,以换取部分经济来源减轻家庭负担,这种生产模式比较零散,很多地区并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再则,由于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年轻人大多奔赴城市去获取经济来源,留在乡镇的年轻人本就不多,从事扎染技艺学习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正是以上原因,传统扎染技艺濒临失传的边缘,据初步预计,20年后将出现“后继无人”的现象。
因为没有传承人的更好传播这一传统技艺,从而慢慢导致传播的主体缺失。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传统技艺的传播必须依托政府主导,传统艺人的技艺作为载体,由政府主导,技艺艺人才能将传统技艺有效传承,传统技艺的生活场才能得以保留下来,传统技艺才能得以发展。
(二)商业气息加重、品质下降,影响品牌传播
扎染制品在旅游中不胜枚举,但其主要目的是迎合商业开发,满足游客“到此一游”的虚荣心理。当下,全国大大小小的旅游景区,如凤凰古城、宏村、丽江等等古城小镇,随处都
水分子团有扎染充斥市场,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传统扎染应该是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集中地区的产物,其他景区所见的这些产品对本地区的旅游市场造成混淆,并不能有效提升本区域旅游品牌的塑造。再则,售卖扎染产品图案花纹高度一致,产品种类同质化现象严重且质量层次不齐、价格差异较大,这些因素的造成完全是机械生成所导致而成,很多商家在追求利润而不顾产品的品质好坏,使生产的产品精美化、精细化程度不足。
(三)传统纹样与产品单一、创新性不够、受众有限
传统花纹样式是少数民族长期以来生产生活的凝练,其中包含了他们美好祝愿。大多为祥瑞图案、花鸟鱼虫、民风民俗等传统样式,反映的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族地域特,但喜爱民族文化的人比较有限。尤其是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甚至有些人认为民族纹样老土过时,因而对其不感兴趣。市面上扎染成品大多被用来制作成门帘、围巾、抱枕、书签、扇子等具有古典气息的产品,这些多为装饰性产品,用来装点环境和收藏,衬托出高雅的氛围。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使用的场合较少,实用性有所欠缺。
(四)传播路径渐窄、政府参与度不够
传统的扎染制品是旅游业为依托进行宣传售卖,作为旅游产业的附属项目,与旅游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就目前来看,自新冠疫情以来,受疫情影响旅游业受到巨大冲击。特别是一些民族特的古镇失去了往日的热闹,变得很萧条。从旅游这一路径来看,传播面逐渐缩小。另一个渠道就是进行网络宣传和网络售卖。当下比较主流的有微博、、抖音、等平台。这些平台以宣传和售卖为主,个人博主和网络红人去进行体验制作,仅仅是零碎地穿插在自己的视频中。这样的宣传有一定的时限性,热度过去了也就消失殆尽。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政府具有主题地位,用强大的组织力和执行力去建设文化事业,长久的开展下去。
铅酸蓄电池组装[2]白永芳.大理白族扎染技艺拓展应用研究.2022.中国艺术研究院,MA thesis.
[3]胡曼,田艳.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研究——以印染技艺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01):71-76.
二、“互联网”+模式下扎染技艺传播路径新对策
(一)依托互联网,拓宽传承渠道
传承性一方面是手工艺人的缺失,另一方面是传统纹样的遗失。目前手工扎染技艺大多是家庭制和师徒传授制,由上至下,传承面非常有限。通过互联网平台广泛的去挖掘传承人。有很多对扎染技艺感兴趣的男女老少会进行一些文章推广或是视频记录,通过大数据平台我们也可以搜索到相关内容,把这些有兴趣的人汇聚在一起,对他们进行教授学习,可以扩大传播面。进入校园宣传,从而培养一批掌握扎染技艺的教师,进行校内实践。开展扎染文化节,扎染艺术展、扎染体验坊等,吸引更多人。
此外,花纹样式在历史长河中有一定程度的消亡,应该保护起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网络数据库,进行分类整理,挖掘寻,尽可能使传统精美图案进行修复和保留,传承下去以供后来的人们学习借鉴。
(二)品质化发展
市面上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精美化精细化不足,影响扎染工艺品的品质,传统手工艺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坚持传统手工制作并朝着精品化方向发展。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人,把扎染产品进行品质分类和差异化生产,定位普通产品、中档产品及高档产品。把产品品质提高,尽可能减少人工失误,提升包装,把民间手工艺做的越来越电动油脂润滑泵
精致美丽。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平台是一个桥梁联结的作用,把有不同需求的人收集起来满足其不同需求。利用互联网软件使用CAD、PS、AI等平面绘图软件和三维建模软件,生成鲜明立体的形象。对花纹图案、形状大小、产品形态进行个性化定制,为消费者提供私人定制的服务。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37: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987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传统   技艺   扎染   传播   互联网   进行   产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