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测试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雷达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雷达测试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和车辆的急剧增长,交通环境日趋复杂。各类交通违章、交通事故频发。为了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提升居民出行体验,交通状况全方位全要素监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交通雷达作为重要前端感知设备,由于其具备数据采集真实可靠、持续高效的特点,正逐步在智慧交通领域逐步推广。
3.由于交通雷达在交通监控领域扮演着重要角,针对其功能的全面检测也原来越重要,不仅在研发阶段进行严格功能及参数测试,在产线阶段也需要进行批量测试,其中,老化测试是运用老化箱模拟高温、恶劣环境测试,但是现有的老化测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需要人工将雷达逐个运送放置到老化箱内,在雷达老化前以及老化后,老化箱都需长时间停机,导致等待时间长,影响设备开机使用率;二是雷达批量老化时,雷达在老化箱中堆叠摆放,易导致雷达之间的碰擦划伤;三是需要为每台雷达从老化箱外引入一根供电线缆,导致老化箱内线束缠绕、杂乱,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雷达测试运输装置,以有效解决现有雷达老化测试操作时间长、老化设备的利用率低以及老化箱内线束缠绕、杂乱的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雷达测试运输装置,所述雷达测试运输装置包括移动车、测试料架、支撑组件以及供电组件;
6.所述测试料架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移动车上,所述测试料架包括沿高度方向分布的至少一个测试平台,用于放置至少一个待测雷达;
7.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主支撑件和至少一个副支撑件,所述主支撑件与所述测试料架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副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主支撑件固定连接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副支撑件与所述至少一个测试平台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排布,其中,每个所述副支撑件位于对应的所述测试平台的上方;
8.所述供电组件包括总供电连接器、至少一个雷达供电连接器、以及导电通路,所述总供电连接器与所述主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导电通路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且分别与所述总供电连接器和所述至少一个雷达供电连接器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雷达供电连接器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副支撑件固定连接,以向对应的测试平台上的待测雷达供电电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测试平台上设置有在所述测试料架的移动方向上等间距排布的多根档杆,相邻两根所述档杆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待测雷达的挡格。
10.进一步地,每根所述档杆的底部通过多根支撑杆与对应的所述测试平台固定连接,并且每根所述档杆的顶部与对应的所述副支撑件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副支撑件位于所述档杆的中间位置处,以使所述挡格在所述副支
撑件的两侧分别形成用于放置一个所述待测雷达的摆放区域。
12.进一步地,所述档杆是耐高温档杆。
13.进一步地,所述多个雷达供电连接器在所述测试料架的移动方向上等间距排布且与所述摆放区域一一对应。
14.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车包括运输平台、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在所述运输平台底部的多个万向轮、以及安装在所述运输平台一侧的推手。
15.进一步地,所述运输平台上设置有一对滑道,所述测试料架可沿所述滑道的延伸方向移动。
16.进一步地,所述滑道包括直线段、以及与所述直线段连通并位于所述运输平台远离所述推手一侧的变径段,并且所述变径段的宽度随所述滑道与所述推手之间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17.进一步地,所述测试料架的底部安装有与所述直线段的形状相适配的滑座,并且所述滑座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可转动的滚轮。
18.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可移动地安装在移动车上的测试料架,实现测试料架的整体搬运,无需将雷达逐个运送放置,可一次性将测试料架上的所有待测雷达送入老化箱中,测试效率大幅提高;同时,通过在供电组件上设置支撑组件以及供电组件,利用雷达供电连接器为测试平台上的待测雷达供电,无需单独为每台雷达从老化箱外引入一根供电线缆,解决了现有老化箱内线缆易缠绕、杂乱的问题。另外,通过挡格放置待测雷达,利用档杆在x方向上的相邻两个待测雷达之间形成间隔,避免在周转和储存过程中待测雷达之间发生碰擦划伤,影响待测雷达的外观质量,解决了待测雷达批量老化时,易被碰擦划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0.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雷达测试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实施例中提供的测试料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1实施例中提供的测试料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1实施例中提供的移动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6.本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雷达测试运输装置,该雷达测试运输装置包括移动车、测试料架、支撑组件以及供电组件;
27.所述测试料架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移动车上,所述测试料架包括沿高度方向分布的至少一个测试平台,用于放置至少一个待测雷达;
28.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主支撑件和至少一个副支撑件,所述主支撑件与所述测试料架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副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主支撑件固定连接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副支撑件与所述至少一个测试平台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排布,其中,每个所述副支撑件位于对应的所述测试平台的上方;
29.所述供电组件包括总供电连接器、至少一个雷达供电连接器、以及导电通路,所述总供电连接器与所述主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导电通路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且分别与所述总供电连接器和所述至少一个雷达供电连接器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雷达供电连接器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副支撑件固定连接,以向对应的测试平台上的待测雷达供电电连接。
30.由上可见,通过可移动地安装在移动车上的测试料架,实现测试料架的整体搬运,无需将雷达逐个运送放置,可一次性将测试料架上的所有待测雷达送入老化箱中,测试效率大幅提高;同时,通过在供电组件上设置支撑组件以及供电组件,利用雷达供电连接器为测试平台上的待测雷达供电,无需单独为每台雷达从老化箱外引入一根供电线缆,解决了现有老化箱内线缆易缠绕、杂乱的问题。
31.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雷达测试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中提供的测试料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实施例中提供的测试料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实施例中提供的移动车的结构示意图。
32.如图1所示,雷达测试运输装置包括移动车10、测试料架20、支撑组件30以及供电组件40;
33.测试料架20可移动地安装在移动车10上,测试料架20包括沿高度方向分布的至少一个测试平台210,用于放置至少一个待测雷达;
34.支撑组件30包括主支撑件310和至少一个副支撑件320,主支撑件310与测试料架20固定连接,每个副支撑件320的一端与主支撑件310固定连接并且至少一个副支撑件320与至少一个测试平台210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排布,其中,每个副支撑件320位于对应的测试平台210的上方;
35.供电组件40包括总供电连接器410、至少一个雷达供电连接器420、以及导电通路430,总供电连接器410与主支撑件310固定连接,导电通路430设置在支撑组件30上且分别与总供电连接器410和至少一个雷达供电连接器420电连接,至少一个雷达供电连接器420分别与至少一个副支撑件320固定连接,以向对应的测试平台210上的待测雷达供电电连接。
36.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x方向、y方向与z方向为相互正交的方向,高度方向与z方向相平行,测试料架20的移动方向与x方向相平行。
37.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测试平台210上设置有在测试料架20的移动方向上等间距排布的多根档杆50,相邻两根档杆5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待测雷达的挡格60。通过挡格60放置待测雷达,利用档杆50在x方向上的相邻两个待测雷达之间形成间隔,避免在周转和储
存过程中待测雷达之间发生碰擦划伤,影响待测雷达的外观质量,解决了待测雷达批量老化时,易被碰擦划伤的问题。
38.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每根档杆50的底部通过多根支撑杆70与对应的测试平台210固定连接,并且每根档杆50的顶部与对应的副支撑件320固定连接。
39.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副支撑件320位于档杆50的中间位置处,以使挡格60在副支撑件320的两侧分别形成用于放置一个待测雷达的摆放区域。通过副支撑件320将挡格60分为两个摆放区域,每个摆放区域内放置一个待测雷达,利用副支撑件320在y方向上的相邻两个待测雷达之间形成间隔,进一步避免在周转和储存过程中待测雷达之间发生碰擦划伤。
40.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档杆50是耐高温档杆50。需要说明的是,耐高温档杆50可以由pom塑料构成。
41.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雷达供电连接器420在测试料架20的移动方向上等间距排布且与摆放区域一一对应。需要说明的是,雷达供电连接器420可以是插座,待测雷达的电源接头插入插座中即完成供电电连接。通过雷达供电连接器420为对应的摆放区域内的待测雷达供电,供电操作方便快捷,并且操作人员可以直接在老化箱外完成待测雷达与雷达供电连接器420的电连接。
42.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车10包括运输平台110、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在运输平台110底部的多个万向轮120、以及安装在运输平台110一侧的推手130。通过移动车10运输测试料架20上的待测雷达,使测试料架20可整体推入老化箱内,大大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老化设备的利用率。
43.在本实施例中,运输平台110上设置有一对滑道1101,测试料架20可沿滑道1101的延伸方向移动。
44.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滑道1101包括直线段1102、以及与直线段1102连通并位于运输平台110远离推手130一侧的变径段1103,并且变径段1103的宽度随滑道1101与推手130之间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大。通过设置变径段1103方便滑座220进出滑道1101内,为移动车10运输测试料架20做好准备。
45.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测试料架20的底部安装有与直线段1102的形状相适配的滑座220,并且滑座220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可转动的滚轮230。通过滚轮230方便操作人员将测试料架20推入或推出滑道1101内,省力轻便。
46.例如,操作人员将待测雷达分别放入摆放区域内,通过雷达供电连接器420为对应的摆放区域内的待测雷达供电,将老化箱停机,利用移动车将测试料架20运送到老化箱处,然后直接将测试料架20推入老化箱内,接通总供电连接器410为雷达供电连接器420供电。
47.由上可见,通过可移动地安装在移动车上的测试料架,实现测试料架的整体搬运,无需将雷达逐个运送放置,可一次性将测试料架上的所有待测雷达送入老化箱中,测试效率大幅提高;同时,通过在供电组件上设置支撑组件以及供电组件,利用雷达供电连接器为测试平台上的待测雷达供电,无需单独为每台雷达从老化箱外引入一根供电线缆,解决了现有老化箱内线缆易缠绕、杂乱的问题。另外,通过挡格放置待测雷达,利用档杆在x方向上的相邻两个待测雷达之间形成间隔,避免在周转和储存过程中待测雷达之间发生碰擦划伤,影响待测雷达的外观质量,解决了待测雷达批量老化时,易被碰擦划伤的问题。
48.在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本技术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49.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雷达测试运输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雷达测试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测试运输装置包括移动车(10)、测试料架(20)、支撑组件(30)以及供电组件(40);所述测试料架(20)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移动车(10)上,所述测试料架(20)包括沿高度方向分布的至少一个测试平台(210),用于放置至少一个待测雷达;所述支撑组件(30)包括主支撑件(310)和至少一个副支撑件(320),所述主支撑件(310)与所述测试料架(20)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副支撑件(320)的一端与所述主支撑件(310)固定连接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副支撑件(320)与所述至少一个测试平台(210)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排布,其中,每个所述副支撑件(320)位于对应的所述测试平台(210)的上方;所述供电组件(40)包括总供电连接器(410)、至少一个雷达供电连接器(420)、以及导电通路(430),所述总供电连接器(410)与所述主支撑件(310)固定连接,所述导电通路(430)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30)上且分别与所述总供电连接器(410)和所述至少一个雷达供电连接器(420)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雷达供电连接器(420)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副支撑件(320)固定连接,以向对应的测试平台(210)上的待测雷达供电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测试平台(210)上设置有在所述测试料架(20)的移动方向上等间距排布的多根档杆(50),相邻两根所述档杆(5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待测雷达的挡格(6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档杆(50)的底部通过多根支撑杆(70)与对应的所述测试平台(210)固定连接,并且每根所述档杆(50)的顶部与对应的所述副支撑件(320)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支撑件(320)位于所述档杆(50)的中间位置处,以使所述挡格(60)在所述副支撑件(320)的两侧分别形成用于放置一个所述待测雷达的摆放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档杆(50)是耐高温档杆。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雷达供电连接器(420)在所述测试料架(20)的移动方向上等间距排布且与所述摆放区域一一对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车(10)包括运输平台(110)、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在所述运输平台(110)底部的多个万向轮(120)、以及安装在所述运输平台(110)一侧的推手(13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平台(110)上设置有一对滑道(1101),所述测试料架(20)可沿所述滑道(1101)的延伸方向移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1101)包括直线段(1102)、以及与所述直线段(1102)连通并位于所述运输平台(110)远离所述推手(130)一侧的变径段(1103),并且所述变径段(1103)的宽度随所述滑道(1101)与所述推手(130)之间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大。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料架(20)的底部安装有与所述直线段(1102)的形状相适配的滑座(220),并且所述滑座(220)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可转动的滚轮(230)。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雷达测试运输装置。所述雷达测试运输装置包括移动车、测试料架、支撑组件以及供电组件;测试料架可移动地安装在移动车上;支撑组件包括主支撑件和至少一个副支撑件,每个副支撑件的一端与主支撑件固定连接并且至少一个副支撑件与至少一个测试平台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排布;供电组件包括总供电连接器以及导电通路,导电通路设置在支撑组件上且分别与总供电连接器和至少一个雷达供电连接器电连接,至少一个雷达供电连接器分别与至少一个副支撑件固定连接,以向对应的测试平台上的待测雷达供电电连接。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现有雷达老化测试操作时间长、老化设备的利用率低以及老化箱内线束缠绕、杂乱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崔超 李明 张燎 陈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6

技术公布日:

2022/10/25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2:06: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97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测试   连接器   组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