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GSM网络系统结构)

第一章  GSM系统结构
移动通信是至少有一方处于移动状态下进行通信的方式,由于其通信状态的特殊性使其构成的系统与固定电话网相比有所不同。
1.1 GSM发展历史和技术规范
1.1.1 GSM系统发展历史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由欧洲主要电信运营者和制造厂家组成的标准化委员会设计出来的,它是在蜂窝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蜂窝系统的概念和理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等单位提了出来,但其复杂的控制系统,尤其是实现移动台的控制直到七十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成熟,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以及表面贴装工艺的广泛应用,才为蜂窝移动通信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直到1979年美国在芝加哥开通了第一个AMPS(先进的移动电话业务)模拟蜂窝系统,而北欧也于1981年9月在瑞典开通了NMT(北欧移动电话)系统,接着欧洲先后在英国开通TACS系统(全接入通信系统),德国开通C-450系统等。
蜂窝移动通信的出现可以说是移动通信的一次革命。其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率利用率并增大系统容量,网络的智能化实现了越区切换和漫游功能,扩大了客户的服务范围,但上述模拟系统有四大缺点:
1、各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
2、很难开展数据承载业务;
3、频谱利用率低无法适应大容量的需求;
4、安全保密性差,易被窃听,易做“假机”。
尤其是在欧洲各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这些系统都只是国内系统,手机不可能在国外使用,相互之间不能漫游,对客户之间造成很大的不便。
为了方便全欧洲统一使用移动电话,需要一种公共的系统,1982年北欧国家向CEPT(Conference Europeof Postand Telecommunications)提交了一份建议书,要求制定900MHz频段的公共欧洲电信业务规范。在这次大会上就成立了一个在欧洲电信标准学会
(ETSI)技术委员会下的“移动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 Mobile)”,简称“GSM”,由该小组来制定有关的标准和建议书。
图1-1 ETSI制定的GSM规范
1986年在巴黎,该小组对欧洲各国及各公司经大量研究和实验后所提出的8个建议系统进行了现场实验。
1987年5月GSM成员国就数字系统采用窄带时分多址TDMA、规则脉冲激励线性预测RPE一LTP话音编码和高斯滤波最小移频键控GMSK调制方式达成一致意见。同年,欧洲17个国家的运营者和管理者签署了谅解备忘录(MoU),相互达成履行规范的协议。与此同时还成立了MoU组织,致力于GSM标准的发展。
1990年完成了GSM900的规范制定,共产生大约130项的全面建议书,不同建议书经分组而成为一套12系列的ETSI GSM标准建议书。
1991年在欧洲开通了第一个系统,同时MoU组织为该系统设计和注册了市场商标,将GSM更名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从此移动通信跨入了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同年,移动特别小组根据英国的建议,完成了制定1800MHz频段的公共欧洲电信业务的规范,名为DCS1800系统。该系统与GSM900具有同样的基本功能特性,因而该规范只占GSM建议的很小一部分,仅将GSM900和DCS1800之间的差别加以描述,绝大部分二者是通用的,GSM900和DCS1800这两个系统都属于GSM系统。
1992年大多数欧洲GSM运营者开始商用业务。
1993年欧洲第一个DCS1800系统投入运营。
此后GSM系统在全球迅速发展,全球绝大多数移动运营商都采用了GSM制式。到2003年3月GSM网络已经覆盖近200个国家,450家运营商经营GSM网络,总客户数已超过8亿,预
计到2004年,全球GSM用户将达到10亿。GSM网络也成为最成熟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随着GPRS在开通和大力发展,GSM网络已经平划过渡到2.5G移动通信系统,目前有85%的移动通信运营商选择GSM—GPRS—3G的发展之路。根据欧洲的计划,GSM将近一步过渡到WCDMA,这是目前最成熟,也是今后主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2002年我国GSM用户突破2亿,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也成为世界上客户数最多、网络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1.1.2 GSM系统技术规范
GSM系统技术规范中只对功能和接口制定了详细规范,未对硬件做出规定。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对设计者限制,又使各运营者有可能购买不同厂家的设备。
GSM系统技术规范共分12章:
表1.1    GSM系统技术规范
系列
内容
01
概述
02
业务方面
03
网络方面
04
MS-BS接口与协议
05
无线路径上的物理层
06
话音编码规范
07
MS终端适配器
08
BS-MSC接口协议
09
网络互通
10
业务互通
11
设备和型号认可规范
12
操作和维护
这些系列规范都是由ETSI组建的不同工作组和专家组编写而成的。1988年春天完成第一阶段标准的第一个版本,以支撑当时的投标活动。后来修改过几次,1990年以后除了传真方面的规范外,其它很少作改动,1992年底基本冻结。第二阶段标准到1993年底也基本完成了主要部分,并与1994年底冻结,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从1994年6月又开始考虑第2+阶段的有关标准的定义,后并入第二阶段标准,并宣布还会有第三阶段的标准。但后来由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提出,GSM第三阶段标准就中止了。
其中第4章MS-BS接口协议和第8章BS-MSC接口协议,对网络优化非常有帮助,特别是第4章,详细描述了Um空中接口上的协议。
1.2 GSM系统结构
移动通信网主要分交换传输部分和无线部分,交换传输部分与PSTN网很类似,而无线网络是特有的,无线比有线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而移动无线电比固定无线通信由于其移动性和传播条件的恶劣就更复杂。无线网络的优劣常常成为决定移动通信网络好坏的决定因素之一,也是网络优化的重点。
一套完整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由交换网络子系统(SS)、无线子系统(BSS)、移动台(MS)及操作维护子系统(OMC)四大子系统设备组成。
由于GSM规范是由北欧一些运营公司制定出的规范,为了照顾各运营公司的利益,因此GSM规范对系统的各个接口都有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各接口都是开放式接口。
图1-2  GSM系统结构
GSM系统如图所示,SS系统包括有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鉴权中心(AUC)和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BSS系统包括有控制器(BSC)和收发信台(BTS)。
为了各个厂家所生产的设备可以通用,上述各组成部分的连接都必须严格地符合规定的接口标准。GSM系统遵循CCITT建议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接口标准,采用7号信令支持PLMN接口进行所需的数据传输。
GSM 系统各功能实体之间的接口定义明确,同样GSM 规范对各接口所使用的分层协议也作了详细的定义协议是各功能实体之间共同的“语言”,通过各个接口互相传递有关的消息,为完成GSM 系统的全部通信和管理功能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传送通道。不同的接口可能采用不同形式的物理链路,完成各自特定的功能,传递各自特定的消息,这些都由相应的信令协议来实现。GSM 系统各接口采用的分层协议结构是符合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的目的是允许隔离各组信令协议功能,按连续的独立层描述协议,每层协议在明确的服务接入点对上层协议提供它自己特定的通信服务。
其中BSC与MSC之间的接口为“A”接口;移动交换中心与访问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为“B”
接口;移动交换中心与归属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为“C”接口;归属位置寄存器与访问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为“D” 接口;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接口为“E” 接口;移动交换中心与设备标志寄存器之间的接口为“F” 接口;访问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为“G” 接口;BSS与MS之间的接口为“Um”接口;收发台与控制器之间的接口为“Abis”接口。
图1-3  GSM系统中的不同接口
在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中,TACS规范只对Um接口进行了规定,而未对A接口做任何的限制。因此,各设备生产厂家对A接口都采用各自的接口协议,对Um接口遵循TACS规范。也就是说,SS系统和BSS系统只能采用一个厂家的设备,而MS可用不同厂家的设备。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34: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971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系统   移动   接口   规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