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粉在配煤中的应用

焦粉在配煤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
2006-8-29 16:13:00
 摘 要 试验室条件下,进行了焦粉回配试验。试验表明:焦粉的添加量和粒度对焦炭质量有较大影响,回配焦粉可提高块度和抗碎强度。
  关键词 焦粉 配煤 炼焦
上海焦化有限公司5座焦炉年产冶金焦炭175万t左右,小于10mm的焦屑接近焦炭总产量的5%。一般外卖给水泥厂、窑厂等,其价格比进厂的任一种原料煤煤价都低许多,且时有滞销发生,为了更合理地利用资源,获取较大的经济收益,公司决定开展焦粉回配工艺生产可行性研究。
  焦粉配煤工艺技术早在50年代就应用于炼焦工业生产,主要为捣固炼制铸造焦。本试验是在常规散装煤条件下,结合本厂煤源及冶金焦质量要求,于7kg、20kg试验焦炉上所作的焦粉回配验证试验。
1 焦粉回配的理论依据和炼焦方案的设计试验
  焦粉由于其表面多孔,比表面积较大,在炼焦过程中,本身为惰性物,与活性组分的液态产物接触面积大,其间的结合单纯依靠固体颗粒对液相的吸附作用,因此配入量不宜过多。焦粉一方面减少了半焦收缩和固化阶段的挥发分析出量,降低了两个阶段的收缩度;另一方面由于多孔结构的刚性小,使焦饼收缩产生的应力较小,减少了焦炭的气孔率,两方面的结果都使焦炭块度和抗碎性能增加,因此,在以往的生产实践中焦粉经常被用作瘦化剂。据资料介绍,要更好地发挥焦粉的添加作用,需添加等量的粘结剂以保证和改善配合煤的煤质。
  基于焦粉回配的理论依据,结合本公司的炉型、加煤方式(散装)和原料煤情况(配合煤以气煤为主,粘结性和结焦性欠佳),以3%的焦粉添加量为试验基点。同时小试还对不同焦粉粒度和添加量进行了试验。
2 试验部分
2.1 试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本试验所用的试验装置是7kg试验焦炉、20kg试验焦炉及其配套的粉碎-炼焦-强度测定系统以及煤质、煤岩分析测试系统。
  基氏流动度分析参照《煤炭化验手册》(1979年版,煤科院北京煤化所编),其它分析均按GB方法进行。2.2 试验操作要求  (1) 入炉煤操作指标
    7kg试验焦炉:
      一次装煤量(干基):7.0kg
      配合煤细度(<3mm):>90%
      焦粉细度(<0.2mm):>80%
      配合煤水分Mad:10%
      煤料堆比重:0.91t/m3~1.00t/m3(夯实)
      20kg试验焦炉:
      一次装煤量(干基):23kg
      配合煤细度(<3mm):>90%
      焦粉细 度(<0.2mm):>80%
      配合煤水分Mad:10%
      煤料堆比重:0.78t/m3(散装)
  (2) 炼焦操作试验指标
    7kg试验焦炉:
      火道温度:1050℃
      焦饼中心温度:900℃
      结焦时间:3h~4h
    20kg试验焦炉:
      燃烧室温度:970℃~1050℃
      炭化室起始炉墙温度:800℃±10℃
      焦饼中心温度:950℃
      结焦时间:8h
2.3 试验原料
  1996年、1997年试验原料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 1996年小试原料的质量情况
煤 种
工业分析/%
基氏流动度
G
平均最大
反射率 /%
Ad
Vd
St
塑性范围/
最大流动度/
(℃/min)
气煤
新汶
大屯
11.29
10.12
34.79
32.56
0.84
0.52
77
60
110
420
64
57
0.95
1.03
1/3焦煤
官桥
开滦
交口
8.33
12.24
9.00
36.40
30.56
26.39
0.72
1.01
1.60
76
85
117
300
5 000
30 000
82
83
95
1.11
1.19
1.16
肥煤
枣庄
8.82
30.45
1.83
120
40 000
94
1.05
焦煤
西山
临涣
10.75
11.93
19.2
21.28
0.76
0.58
97
106
1 500
5 000
96
89
1.33
1.34
瘦煤
淮北
10.98
19.29
0.51
60
1.0
16
1.56
进口澳洲焦煤
8.77
24.29
0.69
77
1 384
800
1.14
焦屑
14.17
3.26
1.23
 
 
 
 
表2 1997年小试原料的质量情况
煤 种
工业分析/%
基氏流动度
奥亚膨胀度/
%
G
Ad
Vd
St
塑性范围/
最大流动度/
(℃/min)
气煤
新汶
大屯
9.72
8.66
33.98
33.73
0.64
0.49
81
95
1084
858
13.8
13.7
73.7
67.6
肥煤
枣庄
13.23
32.78
1.60
108
15000
235.0
91.0
焦煤
天府
12.43
19.33
0.86
62
28
9.6
73.5
瘦煤
淮北
12.33
21.31
0.60
61
4
-23.8
37.6
焦屑
 
13.31
2.10
1.12
 
 
 
 
2.4 试验方案和配合煤质量
  本试验第1组配煤方案是在公司常规生产三级冶金焦配煤方案基础上,添加3%焦粉的试验;第2组配煤方案是在添加3%焦粉后,进行的出口冶金焦验证试验;第3组配煤方案是焦粉的粒度试验。上述3组试验均是1996年在7kg试验焦炉上进行的,第4组配煤方案是参照1997年公司常规生产三级冶金焦配煤方案基础上,在20kg试验焦炉上进行的焦粉添加量试验。
  表3和表4分别列出了1996年和1997年焦屑分析数据。表3是第一炼焦分厂三级冶金焦焦屑(<10mm)的粒度分布情况。 
表3 1996年焦屑分析数据
粒度分布/mm
>5
5~2
2~1
1~0.5
0.5~0.2
0.2~0.1
0.1~0.08
0.08~0.006
<0.006
Mt/%
筛焦楼
称重/g
占总重/%
120
31.2
120
31.2
94
24.5
13
3.4
21
5.5
10
2.6
2
0.5
1
0.3
3
0.8
20
熄焦池
称重/g
占总重/%
35
9.3
50
13.3
105
28.0
41
10.9
93
24.8
32
8.6
2
0.6
5
1.2
12
3.3
23
表4 1997年焦屑分析数据
粒度分布/mm
>5
5~2
2~1
1~0.5
0.5~
0.2
0.2~
0.1
0.1~
0.08
0.08~
0.006
<0.006
Mt/%
第一炼
焦分厂
筛焦楼
占总重/
%
46.9
15.5
25.9
1.9
5.2
3.3
0.1
1.2
/
21
熄焦池
0.0
5.6
77.3
2.3
10.3
3.7
0.2
0.6
/
23
第二炼
焦分厂
筛焦楼
占总重/
%
25.0
19.6
29.0
1.4
2.5
17.3
2.1
2.1
1.0
22
熄焦池
21.3
22.2
31.4
5.6
15.8
1.2
0.1
2.4
/
23
  从表3和表4焦屑的全水分含量工业分析数据来看,基本无太大差别,粒级分布虽有较大差别,但本次试验除第3组试验外均是在球磨粉碎
(0.2mm,>80%)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作同一原料,不分开考虑。 
3 各组试验结果和讨论
3.1 第1组配煤试验讨论
  从配合煤的分析及试验结果看,在本公司三级冶金焦常规配煤方案范围内添加3%焦粉是可行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3%焦粉,总焦产率有所增加,块焦率大大提高。焦炭质量中的抗碎性能(用M725表征)也有所提高。这与前述理论均是一致的,但焦炭质量中的耐磨指标(用M710表征)总体有所上升,即指标变坏。应用破碎理论,可把焦炭强度的转鼓指数看作一级破碎过程。根据焦炭的破碎特性,可分为体积破碎和表面破碎二种,体积破碎主要与焦炭的抗碎强度有关,表面破碎则主要与焦炭的耐磨强度有关。破碎是由裂纹引起的,要减少焦炭的裂纹,首要的保证条件是增强焦炭的基质,在配合煤煤质即基质受到制约的一定范围内,添加焦粉起到降低和缓解焦炭因收缩而引起的裂纹。焦粉的适量加入,焦炭体积破碎率下降。表观反映就是块度增加和抗碎强度增加,但添加焦粉也有不利之处,因焦粉基本无熔融状态,无粘结性,添加入配合煤是起骨架作用,它与配合煤(基质)是一对矛盾,会降低基质的粘结物总量。因此,在回配焦粉时要充分考虑到配合煤的煤质情况,进行适量的添加。
  表5列出了第1组配煤试验方案的试验结果。
表5 第1组配煤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
项  目
J-1-0-1
空白方案
J-1-1
方案2
J-1-3
方案1
J-1-4
方案4
J-1-0-2
空白方案
J-1-5
方案5
配比/%
气煤
1/3焦煤
肥煤
焦煤
瘦煤
焦粉
53
25
10
 
12
 
53
25
10
 
9
3
55
24
8
10
 
3
55
10
10
15
7
3
60
20
10
 
10
 
60
20
10
 
7
3
粘结指数G
64.38
63.90
69.74
67.75
66.02
65.54
反射率/%
1.11
1.06
1.05
1.07
1.09
1.04
(煤/焦)工
业分析
/%
Ad
Vd
St
10.97/14.56
30.93/0.64
0.87/0.74
10.64/14.34
30.35/1.35
0.74/0.66
10.75/14.44
30.472.36
0.83/0.58
10.08/13.24
28.49/1.43
0.71/0.74
10.20/13.70
30.46/1.01
0.97/0.75
9.87/13.24
29.88/1.86
0.95/0.72
总焦产率/%
67.10
68.05
67.76
68.15
67.24
67.95
块焦率/%
20.78
67.73
63.88
56.56
25.24
70.68
鼓前>50mm量/kg
2.59
4.21
3.85
3.77
2.58
4.18
鼓前<10mm量/kg
0.16
0.15
0.06
0.10
0.16
0.15
焦炭
质量/
%
M725
M710
77.99
9.65
79.58
13.05
77.92
9.35
78.51
10.34
81.39
8.91
76.45
11.33
3.2 第2组验证配煤试验讨论
  在三级冶金焦回配焦粉试验结果可行的情况下,从炼焦二分厂(5号焦炉)取原料煤进行了添加3%焦粉验证试验,用于炼制出口冶金焦,验证结果表明与设想基本一致。
  表6列出了二级冶金焦验证配煤试验结果。 
表6 验证试验结果
项目
J-2-0
(常规方案)
J-2-1
方案7
J-2-2
方案6
配比/%
气煤
1/3焦煤
肥煤
焦煤
焦粉
20
30
20
30
 
30
20
20
27
3
13
30
12
42
3
基氏/(℃/min)
 
380℃~463℃
111
380℃~468℃
279
粘结指数G
67.77
77.78
82.20
反射率/%
1.19
1.12
1.15
(煤/焦)工
业分析/%
Ad
Vd
St
8.96/12.92
29.30/1.35
0.86/0.76
9.09/12.82
27.66/0.97
0.81/0.72
9.00/12.80
27.18/0.98
0.80/0.74
总焦产率/%
67.59
68.51
69.34
块焦率/%
31.83
63.57
75.67
鼓前>50mm量/kg
2.60
4.20
3.99
鼓前<10mm量/kg
0.16
0.15
0.08
焦炭质量/
%
M725
M710
83.42
7.85
84.45
8.05
80.68
8.02
  从表6所得试验的焦炭质量来看,与空白方案(J-2-0)相比,焦炭质量的指标值有所变坏,3%焦粉的添加量是适宜的,再多配入焦粉显然是不适合的,特别是肥煤的量在整个配合煤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1组、第2组配煤方案的试验结果,单从焦炭质量(占入鼓量的百分比)来看,抗碎强度有所提高,耐磨强度有所下降(二级冶金焦的情况有所好转,这与基质有关),但从>50mm的焦炭绝对量来看添加焦粉与空白方案比,前者要多,<10mm的焦炭绝对量要少,也即是添加焦粉后焦炭的大块焦量增加焦屑量减少,见图1、图2。图3是块焦率比较(空白方案为J-1-0-1)。 
   
图1 入鼓量(鼓前>50mm焦炭量)比较  图2 焦屑(<10mm)量的比较 
图3 块焦率(>60mm焦炭)的比较
3.3 焦粉的粒度试验
  焦粉的添加量为3%(重量),<3mm占100%,J-3-2方案(<0.2mm占16.30%)和J-3-7(<0.2mm占80%以上)方案的试验结果列于表7。
表7 焦粉粒度试验结果
项目
J-3-0
(常规方案)
J-3-2
方案9
J-3-7
方案7
配比/%
气煤
1/3焦煤
肥煤
焦煤
进口焦煤
焦粉
30
 
10
40
20
 
35
 
12
30
20
3
30
20
20
27
 
3
总焦产率/%
68.27
68.95
68.51
块焦率/%
31.92
81.18
63.57
焦炭质量/
%
M725
M710
84.38
6.39
77.41
10.31
84.45
8.05
  试验虽未添加粘结剂但增加了焦粉的细度(配方J-3-7)以后,在同量焦粉(3%)回配下,配合煤的煤质(基质)情况是配方J-3-7还不如配方J-3-2,但取得较好的焦炭质量。作为焦炭骨架的焦粉添加物,理论上认为可使焦炭气孔率减少,但其粒度要求在0.5mm以下,最好是<0.2mm的占80%,且要均匀地细分散在组份煤中,与组份煤紧密接触,方能收到最佳效果,试验证明焦粉的添加粒度是至关重要的。
3.4 焦粉的添加量试验
  1997年根据炼焦一分厂的配煤方案(空白配方:J-4-0)在20kg试验焦炉上进行了焦粉添加量的试验,结果见表8。 
表8 20kg试验焦炉焦粉添加试验结果
J-4-0
J-4-1
J-4-2
J-4-3
配比/%
气煤
肥煤
焦煤
瘦粉
焦粉
50
28
12
10
0
50
28
12
6
4
50
28
12
7
3
50
28
12
8
2
配煤基氏
/(℃/min)
412~531℃
247
412~531℃
298
421~528℃
300
417~531℃
300
粘结指数
73.39
76.47
77.70
78.95
(煤/焦)
工业分析
/%
Ad
Vd
St
11.02/
13.03
30.56/
1.09
1.09/
0.98
11.06/
14.04
29.79/
1.28
1.15/
0.91
11.05/
14.03
29.98/
1.08
0.98/
0.90
11.04/
13.19
30.17/
1.07
0.92/
0.90
总焦产率/%
68.13
75.05
71.86
70.82
块焦率/%
55.26
64.93
65.78
64.38
鼓前>50mm量/kg
11.82
13.50
13.40
12.73
焦炭质量/
%
M25
M10
75.83
14.10
79.30
17.34
80.46
15.44
82.29
12.83
  从表8的20kg试验结果看,在现有配合煤煤质情况下(肥煤配量达28%,但1997年肥煤的煤质不如1996年,粘结指数从94降到91)添加焦粉,焦炭块度随焦粉加入基本上呈增长态势,焦炭质量的抗碎强度有所增加,焦粉添加量为4%时,其耐磨强度与空白比下降较多。因此,焦粉添加量不宜超过3%。 
4 结 论
4.1 根据现有煤种情况,在常规散装煤工艺条件下的回配工艺添加适量焦粉(≤3%),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4.2 回配焦粉,块焦率明显增加:在同样煤质情况下,不添加粘结剂,要保证焦炭质量,焦粉的细度是至关重要的。
4.3 用焦粉替代瘦煤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这为远离煤炭产地的焦化厂,提供了一条降本增效的可能途径。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26: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954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焦粉   试验   焦炭   添加   质量   方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